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6版
发布日期:
铸魂大柱山
——记中铁一局四公司大瑞铁路项目负责人姜栋
    10月24日,央视1套、4套、13套喜迎十九大特别节目中,再次将镜头聚焦国内地质极为复杂、施工时间长、长达14484米云南大柱山隧道。画面中,中铁一局四公司的建设者在这座被誉为“水豆腐、火焰山”的隧道内艰难地鏖战着……
    这支被各界媒体、业主、地方政府称为铁军的建设者中有一个核心人物,他就是项目负责人姜栋。
    姜栋,典型的关中俊朗硬汉,稳健的步履,温和的话语,自信而坚定的眼神时刻关注着施工一线的每一位员工。“因为有姜栋在,我们才没有离开;虽然我们要在这里鏖战13年,但是我们坚信一定会啃下这块硬骨头,一生都不后悔!”这是数十名在现场的建设者给记者不断重复的一句话。 
    

喜忧情,深识大柱山

    大柱山隧道位于云南省保山市境内的澜沧江兰津古渡,这里是横断山脉向青藏高原板块隆起地带的结合部,地层变化非常活跃,被誉为地质博物馆。
    这座近15公里的隧道,建成后5分钟就穿越而过。然而,姜栋和战友们已在这里鏖战了9年多,还需再坚守4年多,才能将这座国内最难打的隧道完成。
    “2008年8月8日,北京奥运会开幕的当天,大柱山隧道开工了。大家都非常兴奋,参与修建这么长的隧道还是第一次。”
    回忆起开工之初,姜栋苦涩中透出丝许喜悦。
    新建的大(理)至瑞(丽)铁路位于云南省西部,线路全长330公里。中铁一局承建站前工程第三标段,东起大理永平县杉阳镇,跨越澜沧江到保山市,管段全长31.5公里。主要工程有隧道、桥梁、涵洞、车站土石方等。项目所在区域地质环境极为复杂,断裂构造发育,具有“三高”(高地热、高地应力、高地震烈度)、“四活跃”(活跃的新构造运动、活跃的地热水环境、活跃的外动力地质条件、活跃的岸坡浅表改造过程)的特征。其中,大柱山隧道不仅是全线控制性工程之一,而且是中国铁路总公司挂名的极高风险隧道。该隧道最大埋深995米,洞内纵坡设计为“人字坡”,最大纵坡23.5‰,穿越横断山6条断裂带,岩溶发育地段5处,褶皱构造3条,部分施工区域还是放射性物质监督区。
    “隧道刚进洞不久,围岩还算好,出口平导我们也曾经创造过一个月单口掘进308米的施工纪录。”姜栋说;
    “我还清楚地记得是在29号横通道内,2011年6月创造的这个纪录。我们很兴奋,弟兄们在隧道口喝了一场大酒。那一年,月度掘进超200米的时候就有7个月。”
    然而,毕竟是横断山脉,没有那么容易束手就擒。
    回忆中,至今让人心有余悸的是燕子窝断层带:“2009年8月5日,工人刚在断层上钻孔放炮后,没想到施工的掌子面左上角很快出现了直径20厘米的溃口,不断喷涌而出的泥石流让溃口越来越大。不到5、6个小时,200多米长、6米高的洞里就全被泥石流灌满了。”
    姜栋说:隧道灌满了泥石流,工人们只好再挖回去,在距离泥石流20米的地方建止浆墙,再注浆到泥石流中加固,“把水豆腐变成冻豆腐”,再一点点挖开,这种情况一共出现了4次。
    燕子窝断层,核心地段156米,从2009年8月到2011年10月,他们整整花了26个月。
    2017年10月30日,在姜栋的带领下,记者在昏暗的隧道灯光映射下,见到特意标出的“燕子窝断层”的字样,这是一段让这群硬汉刻骨铭心的地方。
    令姜栋和项目部几十位兄弟伙们没有想到的是,此后数年,这条隧道邀请了包括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梦恕、中国勘察设计大师史玉新在内的500余名国内专家,到大柱山隧道研究施工技术方案。
    “太难了”!施工的艰辛和压力,让刚过40岁的姜栋双鬓染上了白发。 
    

勇毅心,扎根大柱山


    正当大柱山在艰难鏖战的几年间,国内的高铁、地铁建设正如火如荼地进行,很多工程技术人员皆经过锻炼、成长起来走上了领导岗位,收入也翻倍。而坚守在这里的人员却品尝了太多的被误会、不理解、酸楚等情绪。一批一批的管理人员皆默默地离开了……
    “为什么你没有走?”记者问。
    “这座隧道施工面临太多的困难,都是我和弟兄们在一起一点点啃下来的。对它从恐惧、忧虑、困惑、无奈、到熟知和敬畏,已经掺杂了我们太多的情绪和感情,可以说融为一体了。”姜栋道其原委。
    2011年开始,因为进度缓慢,项目亏损巨大;为了稳住队伍,开始拓展周围市场,项目部在隧道附近中标了中缅石油管道施工任务,姜栋带领一支队伍11个月就高效优质地完成,也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原以为会被派往新工地,领导考虑到我比较熟悉这里,让我继续回到这支团队,担任了常务副经理,就是负责全面工作。”重新归队的姜栋,很快又体会到了新的“水深火热”。
    “涌水多到能行船。”隧道里的涌水成了常态。
    从隧道口,记者换上了雨靴,行走入隧道,水流哗哗之声格外清晰,地面的水流又快又急,高有15厘米左右,犹如雨后的河流。不多时,雨靴里已灌满了水,头顶也不断有水柱流下,一会儿就全身湿透。
    走到隧道正在开挖的掌子面,尽管一路“水中跋涉”,但眼前的景象还是让人吃了一惊。如人腰粗的几股水流从掌子面喷涌而出,掘进异常艰难。“现在一天光这个掌子面水流就达到7万立方米。”
    7万立方米,相当于30个标准游泳池的水量。涌水量还在不断增大,现已累计达到1.5亿立方米,相当于十几个西湖。
    “进口断层多,地质复杂,进度上不去;出口反坡施工,一发生大的涌水就淹井,同样影响进度。出口平导大的涌水就有5次,最厉害一次淹了800米。”姜栋回忆道。
    “2013年9月24日,出口平导开挖过程中发生涌水。我清楚地记得是凌晨4点,现场值班人员打来电话,当时心里一惊,最怕后半夜接到现场电话,干工程的人都知道。4:30分我赶到现场,值班人员说掌子面炮响之后,拱顶出现坍塌,一股水倾泻而下,拱底也有一股涌水从爆破后的石砟里面往外喷涌,半个小时已经淹没了100多米,我们只能用提前预备的皮划艇划水进去,查看水情和围岩变化,主要还是怕发生更大的突涌。发现拱顶快一米的裂缝往外涌水,为了保住隧道,迅速抢装大功率水泵,从6台水泵加至9台,由于是反坡施工,并且涌水量远大于抽排能力,最终还是没能控制水势,至上午11时水头已经漫过了几百米,6个多小时的辛苦白费了,还损失了9台水泵。后面紧急在距掌子面800米的3号泵站加装大功率水泵进行拦截,才控制了水势。这800米,我们又组织人员码沙袋隔仓分级抽排,日夜不停奋战了一个多月才到达当初的掌子面。说起来当时划皮划艇进去还是有些害怕,6米高的掌子面淹得只剩1米左右,伸手就能摸到拱顶,在漆黑密闭的掌子面人有一种本能的恐惧。我们是北方人,水性并不是太好,万一出现拱顶坍塌或其他情况,我们几个就够呛了,我还拍了一段视频。”姜栋边说边从手机中找出那些并不太清晰的图片,那种令人心悸的日子并没有因此而结束,前后姜栋和他的团队还经历了4次。
    出隧道后,行走在霁虹桥上眺望澜沧江岸,一道瀑布从半山腰的峭壁中流出,高两百余米,蔚为奇观;在这条瀑布的上方就是大柱山隧道的进口。“那就是隧道里的涌水。”姜栋告诉记者。
    隧道出口的“火热”,是令工人们备受煎熬的另一番景象。叶树银和工友们平常穿着裤衩干活,隔十几分钟就拉起水管从头到脚浇水。热得受不了时,就在现场摆放的大冰块上坐一会儿。即使这样,一个班也只能撑两个小时,大家形象地称其为“蒸桑拿”。
    叶树银说:“我们在这里都干了6年多,虽然没有赚到多少钱,但是姜栋这个人很好,厚道!我们有什么困难,只要给他带个话,都很快就解决了。”
    叶树银说的厚道包含:每天项目上会派司机从保山市冷库运冰块,一次一吨,一天得运4、5次,5个多小时就全化掉了。其实,冰块对隧道内降温起不了多大用,不过工人们累了就能到冰块边休息一会儿,算是有个喘息的地方。
    就在这样的条件下,施工也没有停歇,而是24小时不间断地向前挺进。 
  

担当胆,铸魂大柱山

 
    坚守!是为了争一口气,更是对企业负责,也彰显了敢于担当的气魄。
    “大柱山隧道,一定会打通!”这是姜栋给这支团队注入的灵魂。
    9年来,虽然大瑞项目不仅没有一分钱效益,还不断借款维持,但姜栋和弟兄们干活从不含糊。
    采访期间,记者收集了中铁一局大柱山项目部9年多来的一份成绩单:
    在前期昆明铁路局组织的历次信用评价中,屡获第一名;在业主组织的每月安全、质量、进度、文明施工综合大检查活动中,始终领跑全线,持续稳居大保段第一名,9年来获得业主奖励过百万;
    被业主誉为是一支敢于担当、勇于挑战的英雄团队。
    “隧道没有打通,真不甘心就走了。我们对大柱山隧道是又恨又爱,这里发生了太多刻骨铭心事情。根本原因是弟兄们太好了。”姜栋说。
    “当然,私下有很多朋友也劝我们走,说在其他地方收入高,提拔也快,而你们呆在这里,看不到希望,也干不出成绩和效益。主要是因为单价低,加之隧道地质太复杂,工期也越来越延长,从5年延长至13年,很多人到过现场后才对大柱山隧道有所认识,因为大家都知道遇到这样如同‘水豆腐’一样的地质,只能小心翼翼,步步为营。”隧道出口负责人陈志强说。
    因各种缘由来项目看过的人都有一种体会,“太难了!不要说干,能在这里坚守就是英雄。”
    来过大瑞的都知道,中铁一局的员工是全线精神面貌最好最团结最有士气的一支团队。
    因为,这里有姜栋。
    “要取得决定性胜利,只能加快施工进度!”在一次民主生活会上,姜栋向各级管理人员集思广益。他们探索将外协队伍变为自己职工组建的专业化作业班组。经过重新核算工序单价,细化各个作业环节的人、机、料、法、环要素,重新制定奖罚措施,在大柱山隧道进口进行大胆尝试。
    “3个月后,效果明显,各项管理水平进一步提升,关键是危急时刻大家能冲的上去!”隧道进口项目负责人程瑞回忆。
    “说话算话,人很仗义,大家愿意跟他一起干活。”这是施工队评价姜栋时说得最多的一句话。
    “对项目上弟兄们的关怀不仅是工作上,就是生活中待人接物,穿衣说话的礼仪也是一点不漏地指导,犹如长兄一样厚待着弟兄们。特别是提升到管理岗位的,更是仔细观察,耐心交流、教工作方法,提出自我学习提升素质的要求。”隧道进口总工韩方瑾感慨地说。
    “兄弟们家里有什么事情,谁要结婚,哪个兄弟过生日等等,姜栋一定是第一个站出来支持的。”陈志强告诉记者。
    正是姜栋这样火热的心,犹如一个小太阳温暖着这个团队的每一个人。
    ……
    当然,姜栋也有自己的侠骨柔情。
    “在工地时一定要多注意安全。”家里时常来电话叮嘱他。
    说起家人时,姜栋的眼眶噙满着泪花:“刚来大瑞项目,女儿才上小学二年级,个子刚过一米,如今已经上高二了,个子快追上我了;这些年,回老家也少,没有对父母尽到孝道。”“亏欠最多的还是对家人的关爱,等隧道贯通后一定要好好陪陪她们……”
    “大柱山隧道注定成为我们这批人这辈子无法抹去的印记,当以后回想起那段峥嵘岁月,我们会很骄傲地对自己说‘我们曾经并肩战斗过,我们曾约定掌子面贯通时不见不散!’”姜栋自信地说。然后,转身迈着坚定的步履走向大山深处……
    (本报记者 牛荣健 特约通讯员 李根学 高凤仙)

版权所有 2002 中铁一局集团有限公司 WWW.CRFEB.COM.CN
联系地址: 陕西省西安市雁塔北路1号 邮政编码: 710054
备案号: 陕ICP备12002715号-1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