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4版
发布日期:
半世浮萍随逝水,一宵冷雨葬名花
——观电影《黄金时代》有感
    记得小学五年级时,在家中的书架上读到母亲的藏书《呼兰河传》时,几乎一下子就被打动了。那时还没有现在的“萧红热”,但她那如喃喃自语般娓娓道来的文笔是多么的与众不同!在她清新灵动的叙说里,我甚至闻到了东北农村的种种气息——后院里花架上带着露珠的黄瓜花的气息;原野上青草与腐叶融化的气息;黛色的河水与淤泥冲刷的气息;蓝青色的炊烟与茅草燃烧的气息;雨后的街巷与冬夜柴火淋湿的气息——那曾经远去的萧条乡村的黯淡岁月里的人事物景,在她的文字里一一复活,呼之欲出。这部充满童真、童趣和灵感的儿童视角的回忆式小说,使我对萧红开始关注起来。
    看了电影《黄金时代》之后,有一种悲伤压抑的冲动,让我写下这篇文字。
    这部电影描述了民国时期女作家萧红颠沛流离、跌宕起伏的一生以及令人心碎的爱情,影片塑造了一群意气风发的青年,还原了那个充满自由思想和海阔天空的时代,影片以萧红的生平故事为主线,通过多方面多视角还原人物,讲述了萧红为了追求文学上的精神独立和自我价值,在国难动荡的年代里艰难求生的故事。
    萧红身世不幸,8岁丧母,父亲对她暴戾冷漠,作为权力的掌握者,给她的只有制约和束缚。她从祖父那里知道,人生除掉冰冷和憎恶以外,还有爱和温暖。但是祖父在她很小的时候就去世了,一个没有体会过父爱和母爱的孩子,心灵上永远缺乏安全感,这是她一生悲剧的心理根源。
    萧红短短的一生经历了4个男人,都以遇人不淑黯淡收场。第一个是陆哲舜——萧红的表哥,萧红和他私奔的时候他已经结婚,很快他们就受不了没有经济来源的日子,各自回家。表哥回到老婆那里,大概没怎么受罪就被接纳了,萧红回到自己的未婚夫也就是第二个男人汪恩甲那里,只得到了7个月的收留,最后挺着大肚子被遗弃在宾馆里,欠下六百块的巨额债务,酒店把她关起来,准备等孩子出生后,再卖出去。这时她才20岁。
    第三个是萧军,在她被困旅馆最苦最难的时候,萧军爱上了她,像灰暗生活中的一束阳光,给了她巨大的生活下去的希望。他们因为贫穷而饥寒交迫,但有美好的爱情泽被生命,两人虽苦犹甜,艰难度日。随着萧军找了一份家庭教师的工作,他们的生活逐渐改善起来,两个人不断创作小说,慢慢地都有了名气。因为两人在写作方面的才华而结识了鲁迅先生,鲁迅在文学上对他们给予指导,在生活上对他们倾心帮助,期间萧军出轨,萧红隐忍伤痛去日本创作疗养,在这期间萧军再次出轨,萧红被迫回国后两人一起在临汾生活,直到抗战爆发,萧红要搬到西安专心写作,而萧军决定留下游击,两人就此各自别过,分道扬镳。等他们再次在西安见面时,就是他们永远分手的时候。
    第四个,端木蕻良,一个懦弱而温柔的男子——萧红这么说过他——在萧军和她分手,她怀着萧军孩子的时候,依然决定和她在一起。1938年,萧红和端木去了武汉,并于同年5月,二人在武汉举行了婚礼。不过,在逃去重庆的时候,他用了唯一的船票先走。在香港沦陷的时候,萧红已经重病卧床,他没有陪伴左右,把钱塞到萧红枕头底下,准备离开。萧红临逝世前,是她弟弟的朋友骆宾基在病榻边陪伴她44天。1942年元月22日中午12点,萧红因病错治饮恨而逝,年仅31岁,临死前已不能言语。萧红在自己的版权遗嘱里面,作了这样的安排:散文集《商市街》归弟弟,小说《生死场》归萧军,《呼兰河传》归骆宾基。萧红的丈夫端木蕻良,什么都没有。关于萧红临终前的这段往事,有两个版本,一个是骆宾基在《萧红小传》里详细记述的,他对端木蕻良的评价多有贬意,对萧军的评价却是相对正面的。另一个版本是端木的家人为端木翻案的另一套说法——端木本人生前对此事一直保持缄默。孰是孰非已不重要,斯人已去,唯有无数读者心心牵之,念念挂之,不能释怀。
    一个女孩子,从小过惯了被遗弃和被忽视的生活,对爱情是珍视并感激的,她希望带着这种感激和爱陪伴一生,可是萧军不一样,他高傲、自私、多情,无法给予她永久的心安。萧红虽然完成了娜拉式的出走,却还是摆脱不了女人的宿命。萧军是任性的,他有理想,有抱负,在理想和抱负面前,责任好像显得微乎其微,他对爱情的观点是:“爱就爱,不爱就分开。”从这可以看出男性对女性的一种不负责任,一种利用。他的这种绝决的自私是他们爱情悲剧的根源。萧红在反抗男权束缚的同时离开萧军,却又进入了另一种束缚中,那就是端木。其实,在这种社会制度中,男权无处不在。她在和端木的婚礼上说:“我只想过平常百姓最普通的日子。”这是她渴望一生的梦想,可这样的梦想,也没人能满足她。萧军抛弃了她,然后她怀着他的孩子,被端木轻视着,再一次被抛弃,她又回到了没有住所的境况,卷着铺盖,大着肚子,住在了文协的过道。萧红对精神自由的追求,致使自己最终走向毁灭,这也是在男权社会中,有自主意识女性的最终结局。
    萧红的身上有着新时代女性的特征:坚强,勇敢,自由。她反对包办婚姻、从家乡逃离,她反叛世俗、未婚先孕,她穷困潦倒、孑然一身,她身无分文、奋笔勤书,她主动恋爱、特立独行,她远离政治、向往温暖……从1933到1941不到十年的岁月里,她写下了近百万字的作品,她可以当之无愧地称之为“才华横溢的多产作家”,她的作品在女性觉悟的基础上更有对战乱年代人性的深刻理解,她不仅反抗压迫,还向往着爱、温暖和自由。她倔强、果敢、善解人意,但在恋爱中又夹杂着自卑和不自信,她对抗命运,但又对世界充满了依恋与希望。萧军是粗线条的,有暴力倾向的,不善于情感沟通,端木是懦弱温柔的,细腻却又躲避的,自私缺乏责任感,两人皆有“渣男”的特质,却都进入了她的命运轨迹。说起来,她总是在困苦中饥不择食,飞蛾扑火,每一段感情都是遇人不淑,草草收场。她怀孕过两次,每一个孩子都是上一段爱情的结束。那两个孩子的结局,就像她爱情的结局一样,第一个不知所踪,第二个冰冷死去。孩子是爱的结晶,没有了爱,可怜的孩子便失去了存在的理由,这样令人心碎的爱让人痛彻心扉!这极大地消耗了她生命的能量,使她过早地凋谢。
    总之,对自我价值和心灵自由的追求才真正是《黄金时代》最核心的本质。萧红不随波逐流,不妥协现实,她坚定勇敢地做着自己,追随着自由,为此不惜任何代价。在她的身上,体现着“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的内涵。她是那个男权时代的一股清流,虽然细小,虽然短暂,但却在历史的幕布中折射出一束强光。
    萧红在遗言中写道:“我将与碧水蓝天共处,留得那半部红楼给别人写了。半生尽遭白眼冷遇身先死,不甘,不甘。”读到这里,令人哽咽,可赞她一身才情传千古,可悲她身世凄凉无所依,可钦她字里行间隐情怀,可叹她一世残缘皆心碎,可歌她生如彩虹转瞬逝,可泣她一生薄命意未尽……
    读到清代纳兰性德的词———“林下荒苔道韫家,生怜玉骨委尘沙。愁向风前无处说,数归鸦。半世浮萍随逝水,一宵冷雨葬名花。魂是柳绵吹欲碎,绕天涯”——真可谓是萧红一生的写照。写到这里,说一句题外话,萧红死后,萧军没有掉一滴眼泪,他的后任妻子王德芬反而哭了。萧军于1942年4月8日接获萧红的死讯,他当天在日记里写道:“下午听到萧红死了的消息。芬哭了。”王德芬为其生育了8个子女。
    (作者单位:中铁一局机关)

版权所有 2002 中铁一局集团有限公司 WWW.CRFEB.COM.CN
联系地址: 陕西省西安市雁塔北路1号 邮政编码: 710054
备案号: 陕ICP备12002715号-1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