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4版
发布日期:
秋风生渭水,落叶满长安
仝筱菲
    自古以来,和婉柔顺的秋风寄托了多少文人的浅吟低唱与游子的相思垂泪;奔涌不息的渭水承载着多少道不尽的珍重与心心念念的期盼。渭水秋风是大自然无比自信的清新素颜,也是文人们十分惦念的京兆皇畿。中唐诗人贾岛在《忆江上吴处士》中借渭水秋风抒发对远方朋友的思念挂念,“闽国扬帆后,蟾蜍亏复圆。秋风生渭水,落叶满长安。此地聚会夕,当时雷雨寒。兰桡殊未返,消息海云端。”年年岁岁景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送别好友时正值渭水秋风,而现在即便用渭水秋风和长安落叶也唤不回远方的游子,只剩茕茕孑立形影相吊而已。古人极重生死离别,对于心思细腻、多情敏感的文人来说更是如此,在贾岛之后宋代词人周邦彦凭借一首《齐天乐》尽抒胸中无限事,下阕读来虽是轻歌曼声却深藏淡淡愁绪,“荆江留滞最久,故人相望处,离思何限。渭水西风,长安乱叶,空忆诗情宛转。凭高眺远。正玉液新,蟹螯初荐。醉倒山翁,但愁斜照敛。”渭水秋风吹散长安落叶,任之逐水飘零;渭水西风吹乱旅人心绪,看淡世间百态。元曲四大家之一的白朴在其杂剧《唐明皇秋夜梧桐雨》第二折的普天乐中写到“恨无穷,愁无限。争奈仓卒之际,避不得蓦岭登山。銮驾迁,成都盼。更那堪浐水西飞雁,一声声送上雕鞍。伤心故园,西风渭水,落日长安。”由此可见,渭水秋风不仅仅是自然美景,许多文人墨客更多次将它倾注于笔端,赋予其厚重绵长的文学生命。
    渭水秋风与鹿塬碧绕、云槐精舍、隆昌夜月并称“高陵四景”,四景给历史悠久的高陵涂上一抹绚烂的灵秀之气,高陵亦为四景风光增添厚重的人文气息。高陵四景之一便是鹿塬碧绕,鹿塬碧绕是鬼斧神工的大自然送给高陵的神秘礼物,鹿苑塬北倚泾河、南邻渭河、西接咸阳、东连骊山,白天的烟波浩渺与黄昏之后的渔舟唱晚都是绝无仅有的美丽奇观。清代高陵知县丁应松感叹于如此盛景,曾赋诗《鹿原碧绕》“鹿原形胜古秦雄,二水溶溶浸碧空。渔唱不离烟霭外,人家长在画图中。青横远岫看愈好,绿满平畴望不究。策杖登临多古意,岂须鲈脍忆江东。”清代高陵县人樊勋也有同名诗《鹿原碧绕》,“为问阳陵胜迹名,鹿原高耸得孤城。北连泾水如衣带,南夹渭流似镜明。飞鹭高低竞带雨,浴凫隐见各欢情。歌吟礁牧还相答,过客苑然画里行。”岁月静好的祈盼、闲适安逸生活,便全都付与天人合一的心境。高陵四景之二即为渭水秋风,瑟瑟秋风吹过水面、吹落树叶、吹拂面颊、吹入心中,不免感到丝丝凉意。高陵四景之三是云槐精舍,此景位于高陵县东部郊区,十分幽静、不易寻得,是明朝官学儒者吕楠传道授业的地方。高陵知县丁应松有《云槐精舍》“泼天浓翠古云槐,屈曲虬龙树树佳。岚气忽业迷雨径,午阴旋合蔽晴阶。千年枝干知谁植,午夜声音识汝谐。绝爱此间堪号市,公余常拟叩僧斋。”伫立良久,仿佛还能听见当年那些清脆无邪的读书声。高陵四景之四为隆昌夜月,隆昌寺的月亮在禅房花木的映衬下总是更清幽、更温暖。丁应松《隆昌夜月》云“苍苍林木护隆昌,塔涌香花现妙庄。夜静疏钟催月起,天高清梵入云长。寻诗客至参莲座,乞食僧归疑竹房。抚景直疑尘世隔,琉璃交映白毫光。”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一切都似乎显得不那么重要,此刻唯有明月清风不可辜负。
    渭水秋风之美景在高陵城南5公里的渭水之畔,站在岸边极目远眺,水面在日光的映衬下波光粼粼、暗香浮动。若是遇到雨天,淅淅沥沥的雨滴落到河面上随即汇入水中,此时天、雨、河融为一体,无需分辨天地,只消细细感受天地一体的混沌美感。清朝清涧知县王起鹏曾得见秋风生渭水的盛况,并赋诗《渭水秋风》云“渭滨木叶飞,西风一何疾。水面粼粼波,渡口澄澄月。持竿者谁子,手把珊瑚拂。高吟郭璞诗,弘峥亦萧瑟。”渭河两岸的树叶在肃杀的秋风中寥落地打着旋儿,相信两千多年前的屈原在楚地也曾亲眼目睹过类似的萧瑟场面,而后才会有《九歌?湘夫人》中“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这句流传千古的神来之笔。秋日的水面碧波荡漾,在阳光的衬托下更显波光粼粼。夜晚静谧,唯有江上之清风与枝头之明月不可辜负。偶有丝丝亮光,除了天空中闪烁的星光,还有河畔点点滴滴到天明的渔火。此情此景下倒叫人忘却了烦恼、忘记了忧愁,不如高声赋诗或浅吟低唱来装点这个萧瑟寂寞的秋天。日暮黄昏时分,在夕阳西下的映衬下天边层林尽染,晚霞一泻千里,此前在渭河上漂泊的小舟也渐渐靠岸。雁过留声、风过有痕,大片大片的芦苇荡在月光下、在微风中摇曳身姿。盛夏时分那树木苍翠、花朵遍地的美景就好像是昨天,转眼间落叶飘零、枫叶血红,唯有渭水与斜晖相伴相生。(作者单位:电务公司)

版权所有 2002 中铁一局集团有限公司 WWW.CRFEB.COM.CN
联系地址: 陕西省西安市雁塔北路1号 邮政编码: 710054
备案号: 陕ICP备12002715号-1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