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4版
发布日期:
托起员工幸福“电”亮企业未来
新运公司托电分公司“5D”文化发展纪实
    煤列进入托克托发电厂。
    列车到达电厂。
    安全检查。
    车间主任与员工蒙眼比赛机车部件拆装技术。
    安全教育警示室。
    技能比武开幕式。
    改良缸套更换技术。
    分公司机关一角。
    创新工作室。
    一辆内燃机车,在辗转五个单位累计安全走行22.97万公里,完成货物周转量30195.12万吨公里,创造运输收入2787.36万元后,于2015年在新运公司托电运输公司光荣退役。
    然而,退役并不代表退出。如今,这辆始发于上世纪80年代、充满传奇色彩的机车在托电人的巧手打造下,以“返老还童”的姿态展现在世人眼前,成为了托电公司历史传承的象征和“5D”文化的载体。
    分公司经理王斯演介绍,托电运输公司从2002年12月16日开始首趟电煤运输,承担着内蒙大唐托克托电厂铁路专用线42.567公里、呼准铁路托电支线14.2公里总承包运营管理,大准铁路58.433公里联合运输的任务及托电专用线、呼准铁路托电支线、恒诺物流和煤气公司线路养护及行车设备的维护任务;管理着王玉营、兰家窑2个车站,为内蒙古大唐国际托克托发电厂运输发电用煤及所需物资。
    2016年下半年,分公司新增大准铁路大红城车站万吨列车车辆技检和大唐铝厂氧化铝货物运输业务。分公司现有员工290余人,配属东风4B型内燃机车16台,金鹰290重型轨道车1台,下设“四部一室五车间”。
    十五年来,分公司将“扎根托电、服务电厂”的服务宗旨植入心头,在不断变换节奏的铁路运输市场中,通过安全管理、员工培训、技术革新、文化建设等方面的积淀,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发展之路,总结出了由点亮、铺垫、沉淀、典范、巅峰五个词组成的“5D”文化。截止2017年6月30日,分公司累计完成货运量9854.6462万吨,实现安全生产5311天。 

    最靠谱的安全在于行动 

    “这个是电动火炉,蕴含着安全管理的‘火炉法则’,即制度如火一般具有威慑力,制度面前人人平等,违背制度将被及时惩处。”
    “这是一个破碗,一方面说明工作是我们的饭碗,另一方面说明如同破碗无法修复,安全问题一旦发生同样是不可逆转的……”
    在安全警示教育室,分公司党委书记丁建辉向我们如数家珍地说道。
    安全是运输生产的生命线。分公司一贯坚持“公司零容忍、车间零容忍、班组零容忍”的原则,制定并完善了《安全生产检查制度》《管理人员添乘(跟班)制度》《安全生产会议制度》等46项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办法。
    分公司坚持日常检查、抽查以及各类专项安全质量大检查,要求每名管理人员每月至少到相应工班生产岗位替班两次。分公司长期推行由副经理以上管理人员带队,每周不少于4次夜查,范围覆盖夜间作业各环节。建立安全生产QQ群,要求检查人员夜查后立即将检查照片及问题发到群内,让安全生产的“毒瘤”第一时间呈现在“曝光台”上,增强了职工按标准作业的安全意识,逐渐形成了人人重视安全,处处注意安全的安全生产格局。
    2016年12月的一天夜里,电缆故障报警装置发出了王玉营站至兰家窑站区间电缆线故障的警报。电缆线路故障会导致站间通信中断,严重影响行车安全,由于故障点难以确定,因此是一项非常棘手的活。时间已经是夜里10点多,外面风雪交加,气温低至零下30多度,滴水成冰。
    设备的病情就是险情。车务车间三电工班长周海军二话没说,就整装出屋,和两名同事提着电缆探测仪、手电筒、铁锹等工具,沿着路基旁的电缆标探寻故障位置。冰魔临世一般的夜里,轨道车发出的光已被大雪覆盖,哑哑的跟随着他们的脚步。他们三人列队而行,轮流担负着探寻的重任,一同抵抗着酷寒的侵袭。时间不知不觉过去了两个多小时,终于,在距离王玉营车站15公里的地方,探测仪发出了他们渴求已久的声音——故障点找到了!
    然而,由于天气太过寒冷,土地早已被冻得像石头一样硬,如何将距地面80厘米的电缆挖出又成了一个新的考验。为了让土地快速消冻,他们将柴油倒在拾来的柴禾上熏烤地面,待土地软化后将电缆挖出,之后还要接续电缆并填土埋平。直到凌晨4点,他们才拖着饥寒交迫的身体,坐上轨道车返回。 

    最长情的培训在于陪伴 

    “我认为,一个好单位一定是一个好学校,而一个好学校一定有一个公平的学习环境。”王斯演介绍道。
    为了提升培训水平,分公司配备了专职老师,给员工制定了“魔鬼式学习计划”,遇到专项考试时,老师经常连续两三个月陪学到凌晨一两点;坚持‘阳光考试’的原则,采取当面出题、多方监考、当面改卷的做法,就连考试用的桌子也是无抽斗无挡板的。
    同时,分公司细化了《员工培训管理办法》,强化车间用人培训力度,对培训不达标车间主管领导进行考核;根据不同工种定职、提职、转录、转型考试的不同需要,及时举办各类培训班,制定分阶段培训计划,每阶段培训后进行考核;针对员工个人水平参差不齐的情况,采取了“差异化”培训模式,补齐短板提高员工整体业务水平。
    2015年,分公司员工在大准铁路公司机车乘务员准入考试中取得免试准入资格。2016年,分公司员工在大准铁路公司检车员准入考试中取得免试准入资格,并于当年举办各类培训班12期,共培训441人次,参加委外培训17人,涵盖安全生产、操作技能、专业技术、管理技能等培训内容。此外,分公司已连续举办十届员工技术比武活动,以比促学,涌现出了一大批技能人才,保持着呼和浩特铁路局全国机车司机资格考试通过率第一、中级检车员技能鉴定考试通过率第一的优秀纪录。
    作为分公司车间机务教育的担纲人,退伍军人出身的徐磊是没有之一的学霸级人物。2006年4月参加工作以来,他积极发扬军人能吃苦、肯钻研的学习精神,长期“霸占”着分公司综合业务实力的头把交椅,他用“等你来挑战”的言语刺激,激发了青年员工“揭竿而起”“抱团学习”的拼搏热情。徐磊荣获了2010年陕西省“中铁一局杯”技能竞赛内燃机车学习司机组第四名,2013年陕西省“中铁一局杯”内燃机车司机组第二名,陕西省技术能手荣誉称号和陕西省青年岗位能手等殊荣。在托电运输公司第六、第七届员工技术大比武活动中,他均获第一。
    “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为了给自己“培养对手”,他让培训成为了自己的职业。他利用业余时间自行制作了《机车应急故障处理》PPT教学课件,直观形象的将故障难点呈现出来;他自主建立了车间QQ学习交流群,及时分享机车应急故障的相关知识;他针对不同季节,组织乘务员进行季节性易发故障专项培训;他用轮换的方式组织学员对机车进行吹扫及压油保养作业,修程中组织学员对机车各种滤芯进行清洗,修程后组织学员对机车进行清洁保养,提高了学员的动手能力。
    平日里,徐磊戴着一副圆形金属边眼镜,笑起来文气十足。但在月考成绩好的乘务员眼中,他却是一个假一赔十的“偏心眼儿”。因为,他经常利用休班时间,给月考不及格的乘务员“开小灶”,陪他们一起学,直到大家把问题搞懂、搞清。在他的带动下,运转车间每月月考通过率都能达到93%以上,以至于在运输板块培训界盛传着这样一句话———“南有冯斌,北有徐磊”。 

    最卓越的技改是甘于奉献 

    技术改革是企业发展的原动力,而对于托电运输公司来说,安全生产又是技术改革的主题。“十四年来,公司QC小组共计研发安全生产科技创新项目23项,提出安全生产合理化建议和技术改进措施6项,多次被陕西省质协、中铁一局、新运公司评为优秀QC小组,在保证安全生产的同时,实现了企业的减耗创收。”分公司副经理陈斌说道。
    2003年,分公司为机车配备了监控LKJ-93型监控装置、无线调度电话、机车信号和乘务员出、退勤饮酒检测仪;2006年,加装了列车尾部安全防护装置、LKJ-2000型监控装置和“风源净化装置”;2009年,全面投入使用了调车机平面调车设备。如今,分公司又建立了创新工作室。工作室既有闸瓦间隙调整器、电磁接触器、轮缘检查尺等机车零部件展示品及创新器具,又有自主组装研发的DF4内燃机车控制电路模拟操作系统,在方便培训教学的同时,进一步激发了员工自主创新的成就感。
    检修车间副主任张志勇平时不善言谈,干起活来却激情满满。2011年8月,公司配属的1841、3675和6334机车相继出现柴油机频繁自动停机的现象,直接威胁到了公司的运输生产秩序。张志勇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第一时间带着班组上车排查滤清器、油压继电器、限压阀等故障疑点,累了就在驾驶室座椅上眯一会,饿了就吃块馒头垫上几口,手电筒没电了就换块电池接着干。最终,他用半个月时间解决了这个困扰分公司多年的惯性故障,并留下了厚厚一沓故障分析资料,保守估计为企业节省了五万余元。
    2015年冬天,机车风泵因夜间受潮注风湿度大,导致了夜间管内空气液化结冰,直接影响了列车闸瓦制动效果,严重危及行车安全。为了解决这一个来自于地域气候的问题,张志勇带着技术图纸和相机,挨个环节找原因。对存在疑问的地方,他先拍成照片到夜里整理,然后对管内机车逐一改良处理,最终自主革新出了机车“风源净化系统”,加上为机车加装电阻制动、加改无极驱动设备、改造空滤等小改小革,为公司节省维修改造费用累计达一百余万元,荣获了新运公司QC成果二等奖和合理化建议三等奖。
    董泳莉是分公司机车电工专业的高级技师,他对机车电器每个部件构造原理都熟记于心,能够对部件进行闭眼拆解组装。一次,7745机车刚出站,就发生无压无流故障停在了岔区,使站外列车进不去,库内机车出不来,严重影响了正常运输秩序。董泳莉赶到后连电路图都没看就确定了故障原因及故障电路,仅用10分钟就排除了故障;1637机车传感器出现故障,而料库的备料与原配件不匹配,为了不影响正常行车,他对新传感线路进行了简单改造,就解决了这问题。此外,董泳莉还能在机车有级改无级数不清的线路线号中,准确找出每一个接线点;在查找机车活接地的过程中,他能仅凭一块万能表判断出接地点;在机车头灯改造细如发丝的安装间隙中,他能依靠过硬的动手本领,调整的分毫不差。在托电,还有很多像张志勇、董泳莉一样的“大国工匠”,他们用甘于奉献的精神投身于技改工作中,为分公司发展贡献了自己的青春和汗水。 

    最和谐的文化源自“有爱”
    “这是孩子们自己设计的,费了很多心血……这是孩子们在网上采购的,比实体店便宜很多……这是孩子们自己安装的,都是利用工休时间,真的特别让人感动……”每逢给来到项目部的领导介绍情况,王斯演都会用到这样的句式。
    王斯演是真的爱自己的员工。在他眼中,员工都是家人,都是需要他带领和照料的孩子,他能精准的记得每一个孩子的姓名。为了给大家打造一个良好的工作学习环境,分公司领导班子着实下了一番功夫。
    “我们分公司有王玉营车站、机务段、机关三大块区域,面积很大,文化方面要搞出特色的话需要投入很大的人力物力。为了节省开支,我们定下了‘三自’原则,一是自己购料货比三家,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能网购绝对不去实体店;二是自己设计,制作标语图案、安装广告实物;三是自己施工,修旧利废,自己砸墙铺地面,自己栽树挖鱼池,养成收‘废品’的好习惯,学会变废为宝。”分公司工会主席杨晓辉说道。
    现如今,每个人在学习业务的同时,多多少少都掌握了一些泥匠、瓦匠、园丁、水电工之类的知识,分公司人人都是菜市场大妈,个个都是网购达人,办公室员工自豪地说:“我们托电现在只跟上市企业合作,比如淘宝、京东、顺丰。”附近电厂的快递网点负责人喜悦地说:“感谢你们中铁一局,要不是你们,我这小店早就开不下去了。”
    各个车间都有自己的PS高手,机务段楼道的列车是原运转车间主任张涛设计的,车辆车间的LOGO是车间主任陈阳设计的,检修车间的创新工作室是车间主任张峰设计的。
    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托电的文化环境和工作氛围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在王玉营列检所,员工们把班前讲话的位置用方格标出来,把鼓舞斗志的流行语言用充满艺术感的方式贴在墙上,把字间距、标点符号等以最精细的方式填写在各种记录本上,把专业书籍二维码组成的方阵放在最便于扫描的地方,把对车辆业务的追求融入举手投足间所滑落的每一滴汗珠之中,把精英的形象展示在每天出入的办公室门口,把安全的绳索牢牢地攥在每一次行车指挥的彼此确认之中,让思念的花儿绽放在挂有亲人照片的幸福之树上。
    在机务段,员工们自己砌起了火车造型的形象墙,展示了60、70、80、90后追求共同目标所采用的不同奋斗方式;用扣件、螺母、吊臂、车轮、轴承等机车部件,焊接出了路标、钟表、自行车、“新运号航母”等既代表机务段精神、又自带艺术感的文化展品;用创新工作室的智慧结晶,默画电路图和蒙眼拆装的业务自信,表达了“新运文化”的内在张力。
    在机关,安全教育室、党纪之家、工团之家在有限的空间内给人以无限启发,网购瓷砖制成的安全漫画和奋斗格言吹响了员工的前行号角,古朴与现代并存的机车文化串成了一条新老几代托电人传承历史、奋勇前行的时光隧道,“新运文化”在幸福长廊、廉洁池、先进林、思乡亭等“景点”的映衬下,被因地制宜地诠释了“点亮、铺垫、沉淀、典范、巅峰”的“5D”文化。
    每当夜幕降临、广播站歌声响起的时候,所有天然或人造的景物随着员工们的到来,仿佛活了过来一般。它们在五彩晚霞的注视下,和着风尽情展现着自己的魅力,让邻村的老人们也常常驻足其间,不忍离去。
    古语云:“念念不忘,必有回响。”领导对员工们爱的深沉,为他们打造美好的生活环境,员工们亦用自己“士为知己者死”的满腔热忱,来回馈企业。
    “都说我们铁路单位离职率高,虽然我们托电的运量也不是很稳定,存在忽高忽低的情况,但我们近五年只离职了不到5个人,孩子们一听说要调离第一反应都是不舍,而且干起活来也特别玩命,常常让我感动不已。”王斯演说道。
    托电运量不稳定,员工干活只能是见缝插针,司机跑车一趟三十多、四十多个小时都是家常便饭,但是从来没人喊苦喊累要求换班,大家都一直默默地坚守着全长107公里的运煤线,连业主领导也啧啧称奇,常跑来取经问分公司领导究竟是如何做到的。运量上来的时候司机不够用,所有管理人员不用任何人叫,都会自觉去排队挂牌。
    “有一个事我印象特别深刻,有段时间我们检修车间副主任张志勇在家休假装修房子,家住呼市的他看到微信群里有人说机车有活了,便连夜开车两个多小时赶了回来,他连续加班两天,把活干完后才又回去,而且他并未申请划考勤,两天都算的是探亲假。类似这种主动为企业做贡献的行为,在我们这里不胜枚举。”分公司副经理赵宝虎感慨地说道。
    黄毯悄然换绿坪,古原无语释秋声。已经跨过了15个年头的托电运输公司,因为“5D”文化的到来,迎来了“托”胎换骨的发展。分公司先后荣获了中华全国总工会“工人先锋号”,中央企业团工委“中央企业五四红旗团支部”,中铁一局“三工”建设先进单位荣誉称号等50多项荣誉,2011年起连续六年被大唐国际内蒙古托克托发电公司授予“优秀外委单位”荣誉称号。
    2017年6月28日,新华社、《工人日报》《人民铁道》报、《中国中铁》报、《铁路建设报》等媒体记者组成的采访团,对分公司进行了集中报道。《中国中铁》报总编辑程建伟用“满满的感动、满满的温暖、满满的自豪”表达了自己对托电运输公司文化建设的感受。中铁一局党委宣传(企业文化)部部长、《铁路建设报》总编辑杨峰称分公司文化是基于节约节俭的全员共同参与的接地气的文化。
    托起员工幸福,“电”亮企业未来。托电运输分公司全体员工将继续彼此关爱,继续昂首发展,就像那辆自己亲手打造的机车一般,在运输生产和文化发展这两条并行的铁轨上,驰骋出时代为之骄傲的精彩!
    (本报记者 王冬生 通讯员 杨光 许川威 梁波)

版权所有 2002 中铁一局集团有限公司 WWW.CRFEB.COM.CN
联系地址: 陕西省西安市雁塔北路1号 邮政编码: 710054
备案号: 陕ICP备12002715号-1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