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8版
发布日期:
尽显一局速度的“沪城军”
中铁一局电务公司上海地铁17号线通信项目部施工侧记
    创新采用“机器臂”进行管线安装。
    技术人员检查施工布线工艺。
    工人进行通信光缆敷设。
    创新采用上走线架。
    通信机房设备成品。
    工程技术人员交流施工方案。
    项目部深入开展安全生产月活动。
    通信机柜配线工艺。
    工程技术人员安装区间设备。
    项目全员举行安全宣誓。
    工程技术人员调试通信设备。
    国际大都市上海,自改革开放以来,以独有的“上海速度”向全世界展现了她日新月异的发展。明珠塔直至苍穹,璀璨的光芒闪耀在梦幻的夜空,车水马龙、人流如潮的黄埔江畔见证了她闪耀的历史新篇章。“上海速度”从未停歇,城市建设依旧火热,来自中铁一局电务公司的建设者们,用他们的智慧为这座魅力之都“添砖加瓦”,为上海地铁建设增添了靓丽的一笔。 

    高效管控彰显团队实力 

    电务公司承建的上海地铁17号线通信项目,线路全长约35公里。接到施工任务后,项目经理杨德臣带领精兵强将火速进场。面对点多线长、系统繁杂、有效工期不足九个月的现状,以及细致规范的管理要求,不仅考验施工技术实力,更是对项目管理和“战斗”意志的一次大考。“现场管控要高效,施工工艺要一流”,这是上海业主的要求,更是项目管理的“门槛”目标。
    从广州到苏州,八年里干过5条地铁线的杨德臣一路走来,经验丰富,是地铁施工的“行家里手”;主管生产的副经理任鹏在上海地铁6号线、11号线通信项目打拼十年,对上海地铁管理模式早已驾轻就熟,更是通信专业里专家级人物;同样在上海市场有着丰富经验、从公司本部驰援而来的雷剑波,担任主管系统集成的副经理,项目领导层钢拳镀金,如虎添翼。领导管理层软实力有了保障,还得有“硬件”作支撑,高级工程师、一级建造师这些“硬件”光环,展现了电务公司通信专业的品牌实力,更是给业主吃了一颗“定心丸”,三大高工聚集一起,给项目推进奠定了坚实的管理基础。
    通信系统繁杂,协调工作量大,人手得足,腿脚得勤。面对高难工程,三大高工思想统一、步调一致,认为既要优化施工方案,又要提高项目全员的思想认识和工作效率,才能融入日新月异的“上海速度”。杨德臣、任鹏、雷剑波三人各自带队跑现场,熟悉线路,同时与两个系统的业主、设计、监理、站前单位多方联系、主动沟通,快速打开了局面,为最短时间内开工创造了有利条件。
    项目部定下调子:早点名,晚碰头,中午不休息,春节不回家,以提高全员工作效率。如果把通信项目看做是一个战场,那么,三大高工就是“兄弟们跟我上”的那种身先士卒的大将军,不论前一天晚上加班有多晚,早点名时他们都是最早到的,工作不隔夜,每晚都是战斗到最后。强将手下无弱兵,在这种“兵合一处、将打一家”的氛围下,迅速打开了施工局面,得到了业主方的高度认可。
 
    优化创新彰显革新能力 

    上海地铁每条线路在施工技术上都有新的要求,17号线通信系统也不例外。项目的最大特点就是全面运用四大新技术:数字广播、高清摄像、上走线架、信息化通信核心系统的应用,考验施工单位的综合实力和工艺创新能力。
    以往地铁通信广播系统大多采用模拟信号,现在则由更先进的数字广播所取代,提高了数据传送的稳定性、可靠性以及成端工艺精度,相对减少了广播工序。“想要避免精度不够而出现返工情况,安装过程中不容有一丝马虎”,任鹏侃侃而谈。他凭借着厚实的技术理论和丰富的施工经验,在电脑上勾勒模拟安装图纸,每一根线的连接点位及走线工艺用不同的颜色标记清楚,施工人员一目了然,设备安装自然得心应手。
    摄像系统采用了高清数字模式,可实现对过往人流进行人脸自动捕捉识别的功能,将提高公安部门开展案件侦查的效率。一千多台摄像机安装,如有个别精度达不到要求,就会导致信息传送受损,出现不能识别等问题,为运营、公安部门使用造成严重影响。摄像系统施工精度必须得到保障,项目部在优化工序的同时,创新施工集成模式,采用专用的仪器成端熔接设备,确保熔接点精度,不仅完全实现高清拍摄功能,还减少了材料浪费。
    通信机房采用的上走线架方案,首次在全国地铁建设中创新采用。项目部查阅了其他行业各类上走线方案,发现电信光缆的黄色复合槽子既美观又科学。项目部进行了改进优化,并将方案报给设计及业主单位,最终确定了上下两层钢制线槽作为上走线架的安装方案,将电源线和数据线上下分层,便于维护检修,也使布线美观大方。每个站的线槽均需“量身定做”,对施工能力和工艺要求较高。项目部在四个月内,优质高效地完成了上走线架方案的设计、模具开模、生产、到货以及安装任务,业主发来了表扬信,企业的施工实力得到认可。
    信息化通信核心系统是上海地铁新增的独立通信核心网系统,相当于整个上海市地铁线路的“信息心脏”,将市内所有地铁线路的通信业务接入到其核心网络中,进行语音及数据交换,为申通集团管理全市地铁通信信息提供了便利。项目部技术人员吃透原理、理清脉络,凭借着过硬的技术实力,抽丝剥茧般地安装,经过一个月的奋战,完成了整个系统安装调试,并投入使用。 

    提质增效彰显工匠精神 

    走进项目部驻地,“我们崇尚工匠精神”的宣传标语格外醒目,时刻提醒着项目员工要发扬工匠精神,干一个项目,铸一个精品,树一个品牌。
    供电施工单位在每个车站需安装一部有线电话,而东段地下站铺轨界面滞后,不具备放缆跳接的条件,节点工期只有五天。如果按照电信公司的安装计划,从申请到安装最少需要15个工作日,根本满足不了节点工期要求。面对困难,杨德臣提出了一个大胆的方案:将无线电话改装为座机,将座机的信号引入站外,同时安装一个信号增强设备,以确保信号的稳定性。方案出炉后,仅用一个上午,就将东段地下站临时电话全部贯通。供电施工单位大感惊诧,连连竖起大拇指,称赞中铁一局电务人脑子灵、点子多,干活有一套。
    虹桥火车站承载了高铁及机场的人流量,作为既有站施工,不能影响正常运营,只能在天窗点内完成。新增安装的七个高清摄像机,需要安装箱体较大的安防箱,开孔打眼,费时费力,而凌晨以后天窗点有效时间不足三个小时。如何降低施工难度,又不影响设备正常运营,项目总工史宁凭借苏州地铁的类似施工经验,主动联系设计和业主单位,提出将安防箱与高清摄像机进行光电转换的方案,既能满足功能,又减少了施工难度和工作量,同时也减少了运营维护的故障点,也得到了运营单位的认可。项目部进一步优化了施工方案,原计划需用15个天窗点,结果只用3个就完成了7个安防箱的安装,不仅未对站内旅客造成丝毫影响,还节约了五万元的成本,得到了业主及运营单位的赞扬。
    首次上走线架布线,没有经验,只能创新,项目部通过在样板站反复排序绑扎,最终确定了先采用固线器固定的方案。作业人员将线缆分门别类,再进行绑扎,层次分明,工艺美观,一丝一缕都体现着精致与唯美的工匠精神。整齐美观的工艺为17号线的建设树立了榜样,申通集团董事长俞光耀在观摩后称赞:“中铁一局施工工艺了不起”。施工亮点不仅引来了地铁17号的十多家施工单位前来观摩学习,南京地铁公司一行15人也组团前来观摩,得到了业内同行的高度认可。
    除了优化方案,小改小革也无处不在。区间接地工作量较大,使用普通老虎钳接地压线,费时费力、功效极低,雷剑波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从电动手钻上得到了启发,让物机部采购了两个电动液压钳,作业人员有了新工具,接地压线效率提高了70%。上走线架放缆配线时,登高用的梯子需要来回移动,一上一下不仅浪费时间,还需要专人防护,配线效率不高。作业队长余占荣开动脑筋、集思广益,在机房内测量尺寸,反复捣鼓、细致加工,“平台梯车”完美亮相,轻便灵活,安全耐用,迅速打开了施工局面。 

    文明施工彰显电务品牌 

    通信项目施工,亮点主要体现在机房,文明施工更是彰显品牌的窗口。作业人员每天都携带垃圾收纳袋,不论工期再紧任务再重,都做到人走料清。设备房配备了脚垫和鞋套机,施工人员进入机房前,习惯性地擦鞋底、穿鞋套,确保机房干净整洁。地面上铺设蓝色地板革,房间放置多台除湿机,墙壁上悬挂着温湿度计,犹如“环境监测站”,不仅创造了一种清新的施工环境,还起到了保护设备作用。
    项目部还在成品保护上做文章,采购了统一制式的成品保护罩,为设备安装成品“换装”,包裹严实的设备机柜整齐排列,美观别致,犹如走进了设备“展览馆”。项目部创新制作背吸式磁性制度牌,张贴在机柜上,简单便捷,还可重复使用。规范的施工管理,精湛的施工工艺,项目公司总经理曾华竖起拇指,极力推崇项目部的做法。
    项目部坚持提质增效的理念,以敢为天下先的劲头不断创新,解决了一个个难题,满足了业主需求。创新工艺、技术革新、打造品牌,无不彰显着“一局作风,上海速度”。(通讯员 程皓)

版权所有 2002 中铁一局集团有限公司 WWW.CRFEB.COM.CN
联系地址: 陕西省西安市雁塔北路1号 邮政编码: 710054
备案号: 陕ICP备12002715号-1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