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8版
发布日期:
我以我心写华章(下)
    一以贯之做好典型宣传。中铁一局有着选树宣传先进典型的传统,也是《铁路建设报》的一大特色。从2007年,本报记者贺钢和辛镜、张秦安等组成的采访小组,集中采访了电务公司窦铁成,刊发了长篇通讯《金牌工人窦铁成》之后,《铁路建设报》每年都对窦铁成作不同角度的宣传。2008年,窦铁成被选树为全国重大典型后,重点宣传他“专家型技术工人”的先进事迹;2009年重点宣传“铁成业校”和当选共和国“双百”人物的窦铁成;2010年重点宣传“铁成班组”和当选“全国劳模”的窦铁成;2011年重点宣传当选“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的窦铁成;2012年重点宣传当选党的十八大代表的窦铁成;2013年重点宣传习近平总书记亲切接见窦铁成,“窦铁成劳模创新工作室”的事迹。持续不断地宣传窦铁成,成为中铁一局历史上最为成功的典型人物宣传案例。报纸开辟了典型宣传的专栏,对各个时期各种类型的先进典型进行宣传,比如先后在报纸上推出新疆精伊霍铁路北天山隧道“新五虎上将”先进群体的长篇通讯,重点宣传了“全国三八红旗手”、女项目经理吕云霞,“全国优秀进城务工青年”冯斌,“精测能工巧匠”白芝勇等一批先进典型人物,这些“身边的感动”传递着一种积极向上催人奋进的正能量,也展示了企业形象。在版面编排上,也多次打破常规,让先进典型人物上头版头条。
    浓笔重彩宣传重点工程建设。作为共和国成立最早、规模最大,有着“天下第一局”美称的中铁一局,最引人注目、引以为豪的是我们建设的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各类工程。报纸对以青藏铁路为代表的“高原铁路”、以宜万铁路为代表的“高难铁路”、以武广、郑西、京沪、兰新、哈大、南广、中南通道等为代表的“高速铁路”进行了深入报道。尤其是建设青藏铁路培育的“艰苦不怕吃苦,缺氧不缺精神,风暴强意志更强,海拔高追求更高”的青藏精神、“京沪高铁黄河大桥上”的故事、“继承父辈好传统,三上兰新立新功”的传奇、沪杭高铁“打破常规,守正出奇”把不可能变成可能的经典案例,更是让人难以忘怀。为了支持项目部的工作,报社长期派驻在大项目的记者王冬生、郭光明、张天翔等人,扎根项目,集文字、摄影与一身,把重点工程报道做得风生水起。对新兴的城市地铁建设,通过记者“走基层”开展全方位的宣传报道,穿越北上广深的繁华,走遍所有修建地铁的城市,见证历史的变迁。最难忘的是在哈罗铁路铺通之际,我带着本报和中央媒体记者,两次进入“死亡之海”的罗布泊采访,当时地表温度达到摄氏70度,我们穿越戈壁沙漠喀斯特地貌,一路采访,被可爱可敬的铺架人一次次感动,通过“穿越罗布泊”的报道,又让更多的人感动。
    让报纸亮出自己的“灵魂”。有人说,言论是报纸的旗帜和灵魂。的确,言论是宣传解读大政方针、高层意图、企业主张,是提倡什么反对什么的最直接的工具。尤其是企业每年一度的表彰会职代会工作会,内容丰富,信息量大,指导性强。一般的会议报道不可能让人入心入脑。我提议聘请机关部门领导作为特约评论员,请他们根据中铁一局的总体部署,结合部门主责的工作,仔细诠释权威解读会议精神和主要领导的工作意图。可喜的是所有部门都积极配合,并主动与报社沟通,写出了有深度有温度的评论员文章。除此之外,报纸也注重刊发围绕企业改革、经营管理、党建思想政治工作、企业文化方面的理论文章,匡扶正气,针砭时弊,扬清激浊。值得一提是,2009年专门举办了副刊通讯员培训班,之后开办了“家园”副刊,为文学爱好者提供了一个阵地,发表了不少散文、报告文学、小说、诗歌,特别是刊发了一些有见地有风骨的杂文随笔,有滋有味,让人受益匪浅。
    致力于培育和建设通讯员队伍建设。办好报纸,仅靠报社专职采编人员是不行的,必须依靠大家,必须有一支有热情有能力的通讯员队伍做支撑。我继承报社的优良传统,坚持每年办一期通讯员培训班,并大胆尝试,到重点工程、重点区域办班,培训对象从子分公司延伸到项目部人员,师资力量不局限于报社自身,而是充分利用中央和地方媒体资源。人民日报摄影部副主任雷声、新华社资深摄影记者何俊昌为学员讲摄影;工人日报副总编董宽、荣获中国新闻奖的工人日报记者李元程、人民铁道副总编李春冀等给学员讲新闻写作、人物通讯,也请本报优秀的老通讯员唐博学、李杰等人现身说法谈体会讲感受。并组织学员现场采访,实地感受,面对面手把手地进行交流互动。这些遍布于各个单位各个项目的通讯员,便是报社的“千里眼”、“顺风耳”,他们以敏感的新闻嗅觉和过硬的采写拍摄能力,把中铁一局范围内发生的大大小小的新闻事件,都能够在第一时间传递到报社,通过报纸和网络及时地传播出去。更可喜的是,一些优秀通讯员,如吴烨,虽然长期在基层单位工作,但她酷爱文学、作品甚丰,成为陕西省作家协会会员,被破格调入报社当副刊编辑;还有史飞龙、薛亮、候若斌等人则是通过公开招聘正式进入报社工作,使这些年轻人有了施展才能的平台,也使得报社有了朝气勃勃的新生力量,我们的事业后继有人。
    我挚爱这份报纸,丝毫不敢懈怠,每每有所感动感悟,也不忘写稿。我的办公室是708号,便以“祁灵发”为笔名,写了诸如《我们的铁成,感动中国》《难得恩师》《他们在海底创造奇迹》《需要忠诚》《人淡品清》等通讯报道和言论,撰写了全面展示中铁一局“精神文化”的长篇综述文章《我以我心写华章》我是吃着这份报纸的“桑叶”长大的“蚕”,心甘情愿吐出万千“蚕丝”,殚精竭虑编织这份报纸的锦绣华章。
    我特别感恩与感谢在我当总编辑期间,先后有两位副总编和一位总编辑助理,鼎力支持我的工作。淳朴厚道的王梦楼,酷爱新闻事业,比我更爱这份报纸,精心呵护报纸,用他的话说,胜过爱自己的老婆。机敏灵活的段慧军,全身心投入,特别能吃苦,在报纸改版、推进电子版方面功不可没。严谨细致的贺钢精心于专题策划,致力于深度报道,注重文章把关。《铁路建设报》能够较好地发挥她应有的作用,得到企业领导和职工群众的认可,连年被评为陕西企业报“十佳”和行业“金页奖”,并获得多个新闻奖项,是报社这个优秀团队全体采编人员集体智慧和群策群力的结果。
    如今,我已离开工作岗位,但依旧关注着《铁路建设报》。希望她如生命之树长青,不断产生有影响的新闻报道,不断有美文美图展现在世人面前。(作者单位:中铁一局离退休工作部)

版权所有 2002 中铁一局集团有限公司 WWW.CRFEB.COM.CN
联系地址: 陕西省西安市雁塔北路1号 邮政编码: 710054
备案号: 陕ICP备12002715号-1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