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天白云之下,电务公司员工在平齐铁路电气化改造工程中进行腕臂底座安装。 光缆接续作业。 检查信号柜设备。 开展志愿服务活动。 验电成功。 安装好的室内控制柜。 架设好的车站接触网。 紧张的施工现场。 支柱组立第一杆。 人参、貂皮、乌拉草,棒打狍子,瓢舀鱼,满地的大豆、高粱,还有冬日来临,地上厚厚的积雪,踩在上面发出的“咯吱咯吱”的声响……这是人们心目中的东北风光,惬意而浪漫。
瀚海湿地来了一群工程人
北风呼呼地刮,冻土坚硬,可每天太阳还未升起时,总能听到铁路边洋镐挖掘的声响,伴着坚冰被砸裂的吱吱声,还有那抬模板时呐喊出的整齐号子,以及混凝土支柱组立时对讲机指挥的报话,在瀚海湿地奏响了一曲动人的乐章。
他们是一群来自古城西安的西北汉子,在吉林省白城市通榆县这个号称八百里瀚海湿地的偏远县城,与东北汉子一道,奋战平齐铁路电气化改造工程施工。
平齐铁路电气化改造工程是中铁一局电务公司有史以来承建最大的既有线电气化改造工程,全线接触网549条公里,电力线路68公里,新建变电所(站)12座,组立支柱9000多根,吊弦安装84356根,腕臂安装8364组,线缆展放1600多公里等。
这不仅仅是一组枯燥的数字,还是繁重施工任务对中铁一局电务公司的考验。面对第一次进入中国铁路沈阳局集团有限公司市场的惶恐,面对电气化改造工程指挥部的疑惑,能否按期完成施工任务,沉甸甸的担子压在了项目部每个人的肩头。
在这里,他们没有感受到查干湖的鱼米之香,也没有看见向海湿地的飞鸟云集,迎接他们的只有肆虐凛冽的寒风,还有那漫天飞舞的黄沙,但他们目光如炬,信心满满。因为他们将对平齐铁路进行电气化改造,破解该区域交通出行不便的历史难题,肩上的责任是战胜一切困难的动力和勇气。
既有线改造的安全考验
既有铁路线改造施工与新建铁路线不同,施工作业分为A、B两类。A类主要是在列车停运的“天窗点”内组织施工,B类是在列车运行间隙施工。无论是哪类施工,都要和列车“争时间”,需要庞大的队伍,才能把控好安全。
如何保证“天窗点”内进网人员的施工安全和铁路行车安全,成了项目安全管理的工作重点。项目部除了强化“三防护”外,还积极推行安全管控全员化、应急演练的实战化,积极发挥群安员、青安岗的动态监管作用。以进网注意事项、讲防护用具佩戴、讲既有线施工注意事项为内容,突出每日班前讲话的重要性,扎实的安全管控筑起了一道道防护墙,营造了良好的安全管控氛围,共同维护着既有线施工的现场安全。
“涉及到行车安全,铁路运营管理部门在施工审批把关上非常严格,无论是施工计划还是专项施工方案,都得到十来个部门审核批准,施工标段涉及到设备管理单位18个,站段10个,施工里程每增加一个区段,工作量就会翻上一倍,但我们仍然挺过来了。”有着十二年安全管理经验的安全总监谢恩海说起安全管理的压力,自豪的脸上露出几分欣慰。
计划审批单位驻地分散、距离远,整个项目每个月需要七、八名业务人员专职负责计划审批、签认和录入等工作,他们常年奔波在四平、白城、双辽、沈阳、长春、通辽等地,工程部长谌建强算了一笔帐:一个月跑下来,火车票就达到160多张。为了确保不出事故,项目部坚持“三方控,二确认”的管理原则,严格要求施工负责人现场盯岗,严防死守施工安全。
说起太平川车站施工,项目部人员戏称是“提出来的工程”。太平川车站是通让线与平齐线的交汇站,作为一座枢纽站,每日发送客货列车140多对,是改造施工的“咽喉”部位。该站是上世纪30年代修建的老旧车站,几经改造、垫层,车站整体比当初建设时高出了5米多,地下管线走向复杂,埋深也无法确定。如何防止站内基坑开挖对线缆的影响,列车的正常运行成为悬在施工人员头顶的一把利剑。
“只有做到细致的现场勘查,才不被错综复杂的老旧管线绕花眼”,项目总工强亚军感受颇深。项目驻地刚建好,他便带着“先遣队”着手调查车站情况,做好现场安全防护。车站施工涉及基坑开挖300多个,站场岔区内,车辆无法到达,弃土堆放是一大难题,不仅影响线路行车安全,还容易造成环境污染。施工人员以肩挑、背扛、手提的方式,将三十多万包弃土移出施工现场,每次“天窗点”作业一开始,就会出现这样的情形:长长的队伍,依次进场,他们一手提编织袋,一手拿铁锹,有扛着地脚螺栓的,也有抬发电机和工机具的,施工队伍浩浩荡荡,占据了整条封锁线路。紧接着,各种声音开始在空气中弥漫:呐喊声、号子声、发电机的轰鸣声、水泥捣固的震动声交织在一起。负责混凝土运输的作业人员,四溅的灰浆打在他们身上,像一只只“猎豹”;抽水人员被喷洒的水打湿了全身,就像淋过雨的落汤鸡;负责指挥施工的作业队长张宁在工地来回穿梭,扯着嗓子地发出各种指令,每个施工点都要叮嘱,声音响彻云霄。
创新“集成”办公管理模式
平齐铁路电气化改造项目包含五个专业,项目部共设置了14个作业队,其中6个接触网作业队,2个牵引变电作业队,2个电力作业队,2个通信作业队,2个信号作业队,还有驻铁路局各站段工务、电务、车务、供电、通信、信号等配合人员。如何让各专业资源共享、高效、节能,作为托管单位的电气化公司,需要梳理好各参建专业公司的关系,管理协调沟通是首要解决的问题。
“任工,西辽河大桥的上跨电力线路啥时候能迁改,我们近期要进行放线作业,如果导线架设了,你再施工就很麻烦。”
“我现在安排作业队尽快排迁。”
这是强亚军和电力专业技术负责人任鹏飞在办公室对话的一幕。而在平齐项目部,像这种不同施工专业坐在一起办公、当面协调工作的情景早已司空见惯。以前,每当遇到这种多专业集成的工程项目,由于隶属关系和经营管理体系的相对独立,各个专业分部都是各自为战,一个专业一套人马,和项目部或者指挥部不在一个城市,施工安排通常采取电话告知方式,或者是驱车前往参会,不仅导致成本的浪费,还造成了因沟通不畅造成的管理混乱。
项目负责人杨永锋在经过一番测算琢磨后,决定推行多专业集中办公模式,把各专业主要施工管理部门集中起来,根据各专业特点,划分了各部门办公地点和分管任务,提供统一办公设备,会议室、接待室、职工食堂集中使用。只要是工程上需要协调解决的,不出门就能说清楚,讲明白。紧急时刻,管理人员可以共享,车辆可以共用,管理效率大大提高。项目部一改经验式、笼统模糊的管理模式,把项目的管理目标用工程的节点工期进行量化,将每个专业所负责业务渗透到管理的每一个环节,并对施工全过程进行有效沟通、调节、控制,便于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以责任铸就精品工程
精品工程需要一种习惯培育,优秀的团队也会得益于这种习惯,只有这样的责任坚守,才能打造出品牌的“不倒长城”。“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嘛,规范的物资管理跟上了,精品工程才有保证,设备材料的供应至关重要。”材料员王新笃定地说到。项目部结合工程特点,周密制定物料进场计划表,提前畅通供货审批手续及渠道,安排专人负责催货,有效保证了现场施工进度。同时,项目部严格做好施工过程的材料发放工作,按照管控办法和当日施工计划,派单领取,照单回收。项目涉及专业多,物料种类繁杂,存储则成了一个大问题。项目部精心策划,合理布局,上千种材料整齐码放,铭牌标识罗列清楚,超市模式、货架结构的规范化管理,让前来观摩的业主单位人员惊叹不已。
工程部副部长周超是技术人员中的新秀,但较起真来就是一根筋,他说:“严格的质量管控是精品工程的关键,项目专业接口多,工序复杂,仅接触网专业工序就多达17种,加之工程量大,技术交底的落实和一致性很难保证,只有标准统一、严格执行,才能把各工序的质量控制好。”
项目部积极推行首件样板制度,先后召开现场首件样板工艺会17次,形成会议纪要17次,不断优化和完善样板方案。首件样板工艺细化到每一套腕臂的安装尺寸,每一个螺丝的紧固力矩,每一个螺栓的穿向,可以说是细致到了极点。正因为首件样板制度,才有了平齐接触网549条公里的一致标准,才有了一排排整齐划一的支柱,一套套统一的腕臂,一根根竖直的吊弦,才取得了全线没有出现一次返工,没有一个大的硬点,没有一个导高和拉出值超标,动态检测全部合格的优异成绩。2017年12月4日,平齐铁路电气化改造工程接触网全线一次送电成功,通信、信号、电力以及接触网等专业全面进入带电调试状态,经受住了考验。
(通讯员 丁琦 尚永超 梁国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