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方开挖。
项目部“前车之鉴、引以为戒”党风廉政教育。
项目部学习党的十九大会议精神。
每周现场平推检查。
项目成品信息化管理
项目党支部与驻地社区党总支开展基层党组织共建活动。
党员参加驻地社区党员应知应会知识竞赛活动。
“一年企业靠产品,十年企业靠品牌,百年企业靠文化。”企业之间的竞争,归根结底是文化的竞争。企业文化是一种以人为本、先进的现代企业管理理论和管理方式,是企业的软实力。在中铁一局铁建公司就有这一个团队,他们依靠“团结一致,同心同德”的“同心”文化,团结带领参建员工从零开始,如今实现滚动发展,营销和产值在公司各片区独占鳌头,成为铁建公司重点片区。他们就是铁建公司南京团队。
融合差异 凝心聚力
2012年2月,铁建公司南京团队组建,这个汇聚了6个不同项目的员工,从大铁项目的襄渝、成兰等汇集而来的年轻团队,7名项目副职之间有的只知道姓名,大部分员工之间从未谋面,管理人员平均年龄只有31岁。
面对2年要完成近10亿元产值的任务目标,如何把来自各项目的人员差异转化为共同的力量,成了摆在这个团队面前的头等大事。当时的项目党工委书记聂东升等领导班子冥思苦想,形成共识,统一思想,凝聚力量最关键。
大家想到了当年毛泽东说过的一句名言“团结一致,同心同德,任何强大的敌人,任何困难的环境,都会向我们投降。”
项目领导班子就果断确定了“团结一致,同心同德”的“同心”文化,在项目上强推。项目领导班子带头践行工作相互配合,相互支持,为大家做出了榜样。
现已升任铁建公司副总经理、负责华东片区经营生产的聂东升感叹道:“不论干任何事,团结很重要。只有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才会有做好的可能。”
因为工期紧、不断有人加入这个团队,为了让内部所有的人员更融洽,项目班子主要领导利用下班时间找员工逐个谈心,了解思想动态,解开思想心结。有效地沟通解决了项目部与业主、干部与职工、职工与职工、职工与劳务工之间的心结。
从大山、密林进入发达城市市郊的年轻人,已经触摸到了城市脉博,大家非常珍惜这样的施工环境,业主的严要求与高标准,让参建人员明白了所有的项目、个体差异都可以忽略,想要赢得尊重与认可,只能靠实力证明。
“光有文化还不行,还要让她能够落地生根发芽才行。”聂东升斩钉截铁地说。项目领导经多次开会讨论,总结提炼出了以“转思路、勤沟通、强执行、严核算、谋发展”为核心的管理理念。
核心管理理念就像一条条茁壮的根,深深地扎入“同心”文化的泥土里,使整个团队团结一致向前看,所向披靡。连续创造了全线第一钻、第一个承台、第一个桥墩、第一片梁、第一跨连续梁、第一个工程主体完成等诸多第一,在全线树立了良好的形象。
当时,制梁场二十四小时不间断施工,22岁的实验员尹新瑶要连续做混凝土试块,连着四五天每天只休息两、三个小时。有一天夜里,沉重的工作压力使这个大男孩躲在办公室里偷偷地哭。他告诉记者,他看见大家都风风火火的赶工,自己却有点支撑不住了,不想掉队,所以躲在办公室里哭一会。“释放一下压力接着干”。
团结一致 创造佳绩
2016年,铁建公司在南京市场实现滚动开发,中标了宁和城际轨道交通一期工程,包含站场工程、室外构筑物工程、管线综合工程。这也是目前以铁建公司市政一级资质唯一中标的一个市政工程项目。
南京团队整建制又来到了新项目——宁和城际项目。已经熟悉南京市场的铁建公司南京团队,在项目开始之初沿袭了上个项目的“同心”文化,狠抓“转思路、勤沟通、强执行、严核算、谋发展”核心管理理念的落实,确立了“永争第一”的目标。当年,就先后完成了土石方工程,管线、水沟、骨架护坡、水稳层铺设等等施工任务,顺利实现了业主“1.10”接入电客车的节点目标。
思路决定出路。项目部首先把“转思路”作为头等大事来抓。由于该工程工期紧,任务重,项目部多次召开动员大会,讲形势,划任务,使全员在思想上高度统一,将集体荣誉放于首位,齐心协力将工程向前推进。
项目部每天早上七点上班,夜晚十一二点钟都还在工作,很多人还“身兼数职”,没有人喊苦叫累,也没有怨言。“那个时候,大家都一门心思把工作往前赶,根本没有时间去想其他的。”时任项目安全总监,现为南京S126省道项目党支部书记喻沛然介绍。真正做到了“不利于项目团结的话不说,不利于项目团结的事不做,不利于生产的事不做”。
沟通是桥梁。沟通可以消除隔阂,消除误会,良好的沟通可以更顺利的完成工作任务,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项目部把“勤沟通”作为管理的重要手段来抓。项目班子成员不定期沟通,有问题随时沟通。为方便沟通,项目部建立了QQ工作群和微信群,项目公司、地铁公司及部门内部等资料都能第一时间传下去,真正做到了信息共享。
每天早上点名时安排一天的工作,使各部门明白今日重点工作内容;每周日晚上召开主要管理人员“碰头会”,了解本周内各部门工作进展及存在问题;定时在工区召开工作例会,及时解决现场工作存在问题。
强执行是保证。无规矩不成方圆。项目部根据公司的管理文件,项目部结合本工程特色,制定了《技术管理制度》、《安全生产考核、奖励办法》、《计划合同管理办法》等30多项制度来强化执行,让大家工作中有据可查,除了自觉履行、相互监督外,由综合部定期对制度执行情况进行检查,督促落实,对落实不到位的将进行相应处罚。
在施工过程中,实行“全线平推检查法”。每周五由项目负责人和党支部书记带队,带领各职能部门及各工区经理、技术负责人等组成平推检查组,“地毯式”对全线进行仔细检查并现场办公,第一时间发现问题,解决影响施工的难题。
效益来自严核算。项目部从加强职工成本意识入手,通过严格核算、严格资金管理、严格开展“六比六看”、成本分析、全面预算管理等工作,达到开源节流的目的。
进场初期就组织有关部室进行工程量复核,并按照构造物建立了对上、对下工程数量台账,制定了工程量控制逐级审批制度,对验工计价进行层层把关。并从细节着眼紧盯现场,从节约入手狠抓降耗,将量化指标分解到每个部门、每个队伍、每道工序、每个人身上,在全体员工中形成时时讲成本、处处算成本的良好文化氛围。
对协作队伍的成本进行预控也是严核算的一项重要内容。项目部利用大点名,对协作队伍的人数、设备数量进行清点,随时掌握协作队伍的人员、设备、资金投入等情况,对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预警。时任项目负责人的聂东升告诉记者,有一家负责桥梁施工的河南队伍承担的施工任务,正常情况下只需要四五十人就能干完,他却上了两百多人,成本加大,造成很大风险。“我们发现后,及时对他进行了约谈,对多余的工人限期清场,避免了成本的浪费。”
干好在建谋发展。“以现场保市场,以市场促发展。”宁和项目部开工伊始,就确立了“以现场保市场,为公司经营生产再立新功”的目标。在干好宁和项目的同时,项目主要领导紧盯南京市场,积极与公司开发部联系,配合公司进行营销工作,协助公司开展了宁波地铁宁奉线、S338省道改造、纬七路改造、大桥北路改造等市政项目的投标工作。
同心同德 谋求发展
2017年6月1日,铁建公司南京团队又成功中标南京S126省道改扩建工程雨花台区段三标,主要由地面段及高架段组成,全长1.2公里。该项目在南京主城区,对工程质量、文明施工等方面要求很高。管线迁改、交通导改、外部协调等方面难度很大。
铁建公司南京团队面对新项目的实际,依然坚持“同心”文化,持续从“转思路、勤沟通、强执行、严核算、谋发展”五个分支抓好落实,使“同心”文化再一次在南京S126省道改扩建工程落地生根。项目部获得了铁建公司2017年“铁成式班组”;党支部获得2017年“先进基层党组织”;2018年5月,项目部工地获得“江苏省建筑施工标准化星级工地”称号。
项目部进场后,团队成员自觉把思想统一到新项目的开工建设上来,积极从施工调查、原地面复测、临建施工、驻地设置、业主监理设计沟通、物资和劳务招标等分头行动,各项工作分工协作,有序推进,很快实现了全线率先开工建设。
在S126省道改扩建工程正常推进的过程中,以南京为聚居点,铁建公司又在江苏、上海相继中了多个标,呈现出多点开花之势。铁建公司南京团队的骨干被抽调到新项目任职。
面对人员紧缺的新情况,S126省道改扩建项目部领导班子达成共识,大胆启用新人、年轻人,为员工成长搭建平台。项目部针对新人、年轻人制定了明晰的职业规划。通过交流和日常观察,了解员工性格、特长,因材施教指定导师,促进员工成长。
2018年7、8月,在铁建公司测量工、试验工技术工比武中,仅有29名职工的126省道项目部大放异彩。项目部入职仅一年的谢坚、吴迪分获测量工比武第一、第三名;在试验工比武中,张哲获得第四名,姚学斌获得第五名(在五项单项比赛中,获得两个单项成绩第一名)。
谈到上班一年就能在三十多名选手中脱颖而出,一举夺得测量比赛第一名的成绩时,谢坚说:“比武考验的不仅仅是有针对性地练习,更重的是平时的积累,项目部的大环境也很重要。”
S126省道项目部项目管理中坚持特色活动,除了让新进员工工作、工余时间抓紧学规范,识图纸,记标准,分阶段开展此项活动的评比,还对工程管理实行工程师负责制,任务细化到人。
项目部每周坚持召开各部门管理例会,对各自工作进行总结,负责人解决存在问题,对下周工作进行安排,每月项目部进行考核,部门内进行评价,选出优秀和需改进人员,项目部班子对各部门负责人进行测评,通过绩效工资奖励和处罚。
除了职业规划,项目部积极鼓励员工考证,充实自身,为以后更长远的发展积蓄力量。仅2016至2018年,S126省道改扩建项目部两人通过一级建造师考试,六人通过了二级建造师市政专业考试,一人取得了注册安全工程师证和注册造价工程师证。
“南京团队已经在华东片区开拓了13个项目,产值达30多亿元,也为全公司输送了中层以上干部数十人。”聂东升不无骄傲地说。
现如今,对于铁建公司南京团队而言,“团结一致,同心同德”及支撑项目立足南京市场八载的“15字”要诀,已经不是一句话、一声口号,已植根于南京团队每个人的心里,并在不断发展壮大,不管是留下的人,还是已经成长起来的能独挡一面的项目经理、总工,文化的力量让每个人各尽其才,最大程度的发挥特长,让有差异性的个人融入到了一个积极向上的集体里,这种气场汇集成了团队的力量。
采访最后,聂东升意味深长地告诉记者,说他有一个华东梦,“就是争取在华东片区的老同志在华东退休,年轻人在华东买房定居。”
(本报记者 第五明辉 通讯员 李彤 喻沛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