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8版
发布日期:
我的高铁“芳华”
    那是2006年7月,我从宝鸡文理学院毕业参加工作时,正好赶上国家高速铁路建设迅猛发展。一时间郑西、武广两条客运专线相继掀起施工热潮。那时的我二十岁出头、一脸青涩的样子,来不及多想就被“吸”进了高铁建设的“熔炉”,成为这条战线上的一名小兵。
    那年,我到原中铁一局一公司(后整建制划归中铁航空港集团)报到后,经过一周的岗前培训,被分配到中铁一局郑西客专指挥部第二项目经理部综合部见习。刚到项目一切都不适应,没过两个月就打起了“退堂鼓”。从起初第一次编辑工程简报,到第一次整理生产例会纪要,纯粹不懂工程的我没少闹出笑话。况且我可是在一个传说中出力不讨好的岗位,即使不被累死,也会被烦死!第一次上工地,竟忘记了戴安全帽,穿黄马甲,气得领导直跺脚。没办法啊!那时就业形势严峻,能到国有企业上班,够让人羡慕了!“不知足”的我经过思想交锋终于下定决心,一切从头来过!我深知“针大的窟窿能透斗大的风”,平时工作之余,认真向同事请教施工基础知识,补足自己的短板,自己给自己宽心,坚持坚持再坚持,边干边学,我想总会好起来的!
    日子就这么一天天地过,我的信心也渐渐有了,工作局面也打开了,各方面都有了些微地变化。直到有一天我的一篇《用“警惕”营造和谐》的文章放到了领导的案头,我终于通过自己的文字进入了大家的视野!“这小伙子你别看蔫蔫的,肚子里可真有些东西哩!”我打心眼里感激我的这位领导,他是我职业生涯当中的第一位“贵人”,没有他的错爱,就决对不会有我的今天!
    虽祸不单行,却也常常好事成双。这一年的年末,中铁一局《铁路建设报》报社举办骨干通讯员培训班,在领导的关心下,我和一公司武广项目的王占福、西安北环项目的王永军作为基层通讯员又相聚在了培训班的课堂上。三个文科生眼里不但有文学世界里的风花雪月,他们更要用别样的视角去体验高铁建设者的酸甜苦辣。结束了培训课程回到项目后,我一有空就下工区“采访”,先后写出了一篇篇稚嫩的习作。三工区办公室主任兼地亩员范保平、技术员姜维强、电工王润生、厨师宋俊香等人的先进事迹以及项目部的大事小情都被刊登在项目部简报上,张贴在驻地大门口的橱窗里,崭露头角的我得到了大家的认可!一年后的2007年7月,我顺利通过了考察,获得了助理政工师职称,这给我的见习期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更让人感到兴奋地是,这一年我们项目部参建的当时被称为世界第一铁路长桥——郑西客专跨渭河特大桥和亚洲第一座桥上高铁车站——郑西客专渭南北站工程进展顺利,捷报频传!
    这注定是一个艰辛备尝的行业,这也注定是一个英雄辈出的行业!作为高铁建设者来说,在筑路中体会着快乐和愉悦,但也纠葛着多少沉甸甸的亲情、爱情与友情,凝结着多少无奈与辛酸,又有谁知道呢!
    2008年元月,我结束了一年零五个月的高铁工地筑路生活,被调到原中铁一局一公司党办工作。不到两个月,3月初到中铁一局党办助勤。这期间,我有幸随同中央媒体采访团赴内蒙古东乌铁路工地采访,近距离领略了工人楷模窦铁成的风采,心里暗暗下定决心要像窦师傅那样把工作当事业,用知识把自己武装到牙齿!
    2008年8月,助勤结束后,我正式从原一公司调入中铁一局团委,从事共青团和青年工作。不管在什么岗位上,我都在通过各种渠道了解着来自高铁工地的消息。时任中铁一局京沪高铁团工委书记韩翠霞的一篇《京沪高铁颂》,勾起了我对高铁筑路生活的回忆,她的京沪、我的郑西又是何等相似!走笔至此,一局人曾经参建的郑西、武广、西宝、京沪、沪杭、哈大、京石、京福、沪昆、兰新,正在建设的宝兰、郑徐、石济、济青、昌赣、哈佳等高铁项目风生水起、齐头并进,蔚为壮观!
    2009年6月,郑西客专全线铺通,2010年初正式开通运营。这时我从局团委调入《铁路建设报》社工作,成为了一名小记者。还未来得及完全交接就赶往十万火急的沪杭高铁工地,谁承想这一干就是两年零五个月。笕桥联络线的28次急速拨接,余杭站线下工程的日夜鏖战,烈日下的徒步检查,寒夜里的现场盯控,连同一局人曾经创造的416.6公里的“世界时速”,都已被镌刻在了世界高铁建设里程碑上。
    “风雨晨昏拒偷闲,澡雪精神自欢颜”“沪杭筑路成追忆,激情时时入梦澜”。2010年10月26日,沪杭客专正式开通运营,我有幸参加了在杭州分会场举行的通车典礼。2012年12月24日,沪杭高铁铺轨接通杭州东站,铺轨任务全部结束,我有幸到施工现场采访报道。中铁一局建设者以“竞技状态常态化、刘翔速度沪杭化、顽强拼搏忘我化、各项工作标准化”的意志品格和超凡实践,凝聚了沪杭高铁“五种文化”,锻造了沪杭高铁“五种精神”,这些自然也融入了中铁一局为之不朽的“精神山脉”!
    正是在这种精神的引领和感召下,一局人通过勤劳的双手,攻坚克难,挑战极限,践行了打造世界高铁品牌的铮铮誓言,终于使吴越人向往的沪杭“半小时经济圈”由梦幻时空变成美好现实!
    2012年6月,沪杭助勤结束,我回到报社。兰新客专第二双线甘青段遭受“8.11”自然灾害后,我奉命到一线采访,亲身感受了一局人斗战洪魔的48个小时,在高原、高寒的环境里,一局人众志成城修建高铁的无畏壮举和在灾害面前真切感人的路地情谊。
    2013年6月,我被调入中铁一局纪委工作,成为了一名专职的纪检监察员。之后的几年时间,我有幸跟随中铁一局党建思想政治工作调研组和中国中铁效能监察检查组两次走进西成客专工地,看到一座座墩柱拔地而起,一片片箱梁凌空飞架,畅想着不久之后一列列高铁如一道道银光闪电跨越城乡的美好前景,怎能不令人激动啊!
    “春来更有好花枝,龙马精神展宏图。”随着“一带一路”的建设和亚洲国家互联互通的进一步深入,为中国高铁品牌提供了更加难得的发展机遇。入路十二年来,我亲身体验了中铁一局高铁建设者的酸甜苦辣,用纸笔记录了高铁建设者的情思。
    回顾走过的人生轨迹,真令人感慨万千!这十二年我以笔为剑,用朴素的文字为中铁一局高铁建设事业鼓与呼,贡献出了绵薄之力。这要感谢企业给了展现自我的平台,感谢领导的关怀、同事的帮助,还要感谢家人无微不至的呵护!十二年的光阴,这对一个人而言能使青丝增添几缕华发,可对企业的宏伟目标而言则刚刚开始,正在路上,尚需且行且珍惜!(作者单位:集团公司机关)

版权所有 2002 中铁一局集团有限公司 WWW.CRFEB.COM.CN
联系地址: 陕西省西安市雁塔北路1号 邮政编码: 710054
备案号: 陕ICP备12002715号-1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