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4版
发布日期:
四十年风雨四十年惊喜(上)
李伟忠
    做过人事工作的同志都会发现,在中铁一局初建时期,职工的履历表中每隔一个年龄段出现同名的人特别多,如兰州、兰新、建新、宝成等等都是以地名起的名字,这就是新线铁路建设企业的特征。有人称:流动的企业,迁徙的家,铁路修到哪家在哪。
    在过去久远的年代,我们这群人被一些人冠以这样的称谓:流动的盲流,无定所的人群。正是中国有了一局这样的企业,才会有今天中国铁路大动脉的快速崛起,才会推进共和国铁路建设步伐日新月异地向前发展,这就是共和国的基石。
    在那个国家物资极度匮乏的年代,中铁一局作为第一批共和国基础建设的主力军,五十年代挥戈广袤无垠西部大漠,为国家铁路的恢复和建设沐雨栉风。
    正是一代又一代中铁一局筑路人无怨无悔、无私奉献的坚守,在中国铁路建设发展史上才写下了企业浓墨重彩的不朽篇章。
    □儿时的记忆:不间断的流动,家在不停搬迁
    我三岁时随父母来到兰新线铁路建设工地,印象中见过父亲面很少,身边小朋友总是不停变化新面孔。直到该上小学的时候才在新疆哈密一个叫老飞机场的地方定居下来,全家人住着一间一半在地下一半在上面的土坯房子。不知何时修铁路改成建农场了,父亲在农场养马、赶马车,母亲在农场种麦子、种菜。距我们家三公里的地方有一个很大的家属基地,那边有学校、卫生所、供应站、机械厂等公共设施,房子听大人说是拱圈房,比我们家住的好多了。
    在那个地方我完成了小学六年的学习。上初中时已到70年代初期,随父母从哈密搬迁到陕西,参加阳安线铁路新线建设。记得在这里生活的六年当中,随着铁路施工的不断延伸我的家搬了八次,这些地方是:阳平关、代家坝、大安镇、焦坪镇、前河站、耀县、梅家坪、铜川,其中最短的两个月、最长两年多,它在我的脑海里留下了挥之不去印迹。阳安线铁路修通了,家又开始了新的迁移。□初涉铁路工地:熟悉的场景,不一样的生活
    1979年8月,我结束了近五年的下乡生活,12月份被招到铁一局一处七队当一名正式铁路工人。在一个叫后车洼的车站,四面是山,中间峽谷中是刚修好的铁路。有两排房子做教室,墙是用树条编织成席子,钉在立柱上再用泥巴磨平粉刷,房顶上面铺着防水油毡。教室有学生课桌、有集体食堂,每人每月51斤粮。由队教育干事、技术员进行讲课。经过五年的农村艰苦劳动锻炼的20岁出头的小伙子,这样的生活待遇已是很奢侈了。
    近三个月的集中学习培训,我同五十六名下乡知青乘解放马槽车来到焦坪镇前河车站,这里是七队所在地。
    这个地方四面是山,中间是条沟,在两边山坡上盖了几十排荆巴油毡房。它曾是一处三段各施工队的家属基地,有好几百人在这居住。这里有施工队、小学校、卫生所、供应站,修理所、段部。我在1972年初随父亲来到这里,全家人在这里生活了三年多。1974年单位在铜川市三里洞的社区修建了家属基地,建设了十几栋四层住宅楼,分散在施工区域临时家属基地的人员陆续都迁移到该基地。新基地建立了小学、中学校、卫生所、生活供应站、办事处等公共设置。1975年我们家迁移到铜川基地。
    这一时期基地建设是继在乌鲁木齐、哈密、西宁等地后,铁一局在陕西施工的各单位大规模兴建家属基地安置职工的高峰期,流动了十几年的职工家属有了较安定的驻地,企业的社会化功能在基地设施建设上更加凸显,华县地区就是一局建的最完整企业社会化的展示。
    队部距我家曾经住过的地方不过三公里,队部仅有的两排用红砖盖的油毡房子,空地中间立了两根钢管用做羽毛球场地,电线杆上挂着高音喇叭每天早上都可以听到新闻,中午听说书。全队有400多人,知青近一半。
    我被分配到四班,班长姓周,1.8米的大个子,陜西紫阳人,说话听不太懂。当我们班姓董的小组长把我带到棉帐篷搭成的宿舍里时,眼前的景况我不禁惊愕了:20平米不到的帐篷设计有7组高架床,住着9个人。帐篷中间是一个用红砖砌成的火墙,地下挖一个坑砌着火炉。我被安排在门口上层铺。
    此时铁一局正在修建梅七线,是条铁路运煤专线。每天有三趟运煤火车要通过,施工每天三班倒,大部分时间基本上是“三点一线”的生活节奏,有时每周可以看到段部放映队到队上放小电影,那时也是年轻人最活跃的时候,无处发泄的能量在这得到了充分展示。
    □改革开放:企业体制变革,居住条件大改观
    八十年代初、中期,国家进入改革开放经济大复苏时期,改革开放已逐步在施工企业展开,单位的管理模式仍然沿用局、处、段、队四级管理。这一时期明显可以感觉到铁路上与地方的接触面扩大。“市场经济”“解放思想”“搞活经济”等新的词汇在各种会议上讲得很多。
    我在的工程处先后分别承担了西线延、西候线、大秦铁路煤专线一、二期工程建设、神朔线、咸阳机场、西宁曹家堡机场等多条国家铁路重大工程和地方工程建设项目。印象最深的是修建大秦线重载铁路,当时一局的经济实力很强,一局一次给机筑处投资配置了国际上最先进的各类配套工程机械设备和重载工程车辆几百台,有美国、日本、德国、意大利等国的。这批机械设备在国家重点工程和地方工程建设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给企业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为铁一局在行业扬威名、树品牌,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特别是通过几年的企业管理革新和罗布革项目管理经验的推广,标准化管理、全面质量管理等新的管理理念引入各级管理层,并运用在施工管理过程中,各层级管理水平得到很大的提高,经济效益明显提高,企业进入一个快速发展的新阶段。
    各单位家属基地住宅楼建设和社会职能设施建设已初具小而全的社会规模,为施工一线老职工和新职工子女上学、家属就医、后勤保障等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当时工会常说一句:我们要为一线职工排忧解难。很多在铁路沿线施工队距家属基地近的单位,实行了周日回家的制度。每到周六下午,在火车上跑通勤的一局铁路职工成群结队,成为当时火车上的一道风景。
    施工现场职工的住房条件也得到了较大的改善,荆巴条式墙体房基本上没有了,大通铺式的宿舍被很多单位改为四人一间房。职工每人配发了木箱、木柜、小椅子,有的单位统一配发了床上四件套。吊扇已经在职工宿舍、公共场所开始普及,职工文化生活除单一的篮球、羽毛球等球类、游戏活动外,各单位工会增加了卡拉OK机、电视机、放像机、台球桌。有条件的单位举办集体舞,周六晚上跳舞盛行一时,局、处、段、队各级党、工、团组织的各种类型的活动丰富多彩。最重要的是职工学习文化、掌握新知识、读书的风气十分浓厚。各单位读书室、阅览室、各类兴趣小组如雨后春笋蓬勃展开。这一时期局、处、段、队开办的各类文化补习班,技术培训班蔚然成风。很多年轻人就是通过这一时期的集中学习文化得到提高,上学、上函授学校取得学历证书,走上了领导岗位。为局、处、段、队增加了管理人才,也为企业文化建设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作者单位:三公司)

版权所有 2002 中铁一局集团有限公司 WWW.CRFEB.COM.CN
联系地址: 陕西省西安市雁塔北路1号 邮政编码: 710054
备案号: 陕ICP备12002715号-1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