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6版
发布日期:
大工匠
——记中共十九大代表、全国劳模、首届央企楷模、中国中铁一局五公司精测公司高级技师白芝勇


    从21岁到中国中铁一局成为一名铁路建设工人开始,19年了,白芝勇从几十万铁军中的无名小卒,成为中共十九大代表、全国劳模、首届央企楷模,高级技师、高级工程师、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拥有国家级“白芝勇技能大师工作室”……总而言之一句话,白芝勇从一名技校毕业的工人,成为专家型技术工人的杰出典型。
    “像我这样出身低、学历低、岗位低的普通工人,在国家大力培养技术工人、弘扬工匠精神和劳模精神、倡导劳动光荣的新时代,在企业为职工搭建技术成才平台推动下,我们个人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和付出也是能够不断提升获得成功的。也许这就是我的故事对跟我一样的绝大多数普通劳动者的意义吧。”
    看着他,想起一句话:眼里写满故事,脸上不见风霜。里程器编制了一个计算程序,很快就计算出了结果。
    为此,他成为中铁一局第一个使用计算器编程的测量工。
    “面对难题时,一定要态度积极地想办法,一定要动脑筋把那些耽误时间效率不高的环节想方设法反复优化,尝试不同的方法来解决。”
    最终,白芝勇用8分钟完成比赛第三项实地放样,将红旗插到了准确的地方。
    ……
    虽然比赛规则中并没有禁止使用计算器编程,但因为从来没有人想过借助计算器进行运算,对这种创新,组委会最终还是只给了白芝勇第二名的成绩。但赛后,组委会专门请他给大家讲解了编程的方法。从此,用计算器编程进行内业计算开始在中铁一局现场施工放样中推广开了。
    “一开始我对这个结果,心里觉得有些不公平也有些遗憾,但后来想,毕竟我是第一次参加比赛,我的能力得到了展现和验证,编程的方法也得到了推广,成为大家共同的财富,这么一想,我觉得还是很欣慰、很满足的。”
    这次比赛,让白芝勇荣获陕西省技术能手称号,在单位崭露头角。
    那一年,他27岁。
    后来,白芝勇又参加了各种比赛——2007年,“陕西省职工工程测量技能竞赛”第一名;
    2010年,“陕西省职工工程测量技能竞赛”第一名;
    同年,参加国家一类大赛“中央企业职工技能大赛工程测量工决赛”获银奖。
    为此,他被授予“陕西省技术状元”“陕西省优秀高技能人才”“全国知识型职工”“中央企业岗位能手”和“全国最美青工”“全国青年岗位能手标兵”称号;
    2015年被授予全国劳动模范光荣称号;
    2017年被授予首届“央企楷模”光荣称号;
    2017年当选中国共产党全国第十九届代表大会代表。
    三练“快”有什么用?
    白芝勇回答:“快,就是熟练。像武侠里练剑练到人剑合一的境界,仪器在我手里就像身体的一部分,把操作技能练成本能,就好比拿起筷子吃饭,无论什么情况下都能得心应手,精熟于心精益求精。工程测量,尤其我们在没有路的地方修路,测量必须要翻山越岭到最艰险最荒凉的地方去采集最原始的数据,本能的操作使我每一次都能快速精准地完成各种测量任务。不管遇到什么情况,我的操作都不会遇到障碍,都能保证结果准确无误。”
    “1秒钟”,本质上代表了一个人对工作的极致追求和执着的努力付出。
    “测量队所有人都参加过技术比赛,而且我们还同台比过。但我永远是最用功最用心的那一个。”“我是靠技术比赛出来的。”他说。2018年9月,他40岁了,四十不惑。一
    第一章包括比赛裁判在内的所有人都不敢相信。
    为此,白芝勇按照比赛流程,向裁判和选手们进行复盘,讲解他是怎么做的。人们惊奇地发现,白芝勇用掉的42分钟,是被他用秒做记时单位计算的。
    这张流程单,展现了一个人把工作做到极致的样子——
    白芝勇从事的工程测量,是把事先设计好的构造物通过测量人员精准放样到实地上去。测量工技术大赛就是围绕这一工作的流程,将比赛内容分为外业观测、内业计算和实地放样3项。
    在比赛第一项外业观测,白芝勇细分成了3个环节,每一个环节再细分为若干个动作,每个动作用秒表记时,练到快得不能再快。
    第一个环节,仪器摆放。
    1、打开脚架摆好8秒
    2、从箱子拿出仪器架好4秒
    3、对中3秒
    4、对中+整平20秒
    用时35秒(其他选手平均用90秒,白芝勇比他们快了50多秒)。
    第二个环节,观测记录3分40秒(一般人5分钟)。
    第三个环节,移站,1分30秒。
    外业观测一共4个点,全测下来用时21分钟。
    让白芝勇彻底超过对手的环节,在比赛的第二项——内业计算。
    在这个环节里,其他选手在规定时间内,没有一个完成了数据计算。而白芝勇用了13分钟就完成了。
    原因是,白芝勇用卡西欧4500计算
    白芝勇的眼睛,像是一潭蒙着薄雾的湖水,沉静中略带着倦意,讲述起自己的故事,眼里会偶尔闪过一丝热切。
    大工匠
    白芝勇同工友分享自己当选十九大代表并参加大会的经历和感悟。二
    “全世界各行各业都有那种特别让人敬仰的大师级的大工匠,就像武侠小说里武功绝顶的高手,达到那个层次的人,不仅技艺上精益求精不断创新达到常人难以达到的高度,而且他们的精神境界也极其专注在自己的专业领域,在精益求精的追求中超越名利,获得精神上的极大满足。我愿意朝着这个方向努力,成为这样的人……”
    1秒钟与1毫米
    ——记中共十九大代表、全国劳模、首届央企楷模、中国中铁一局五公司精测公司高级技师白芝勇
    渭河河堤上,白芝勇带着徒弟进行测量外业观测练习。
    白芝勇问徒弟:“把测量脚架支好,把仪器从箱子里拿出来,架到脚架上,再对中整平调准仪器,整个过程你需要用多少时间?”
    徒弟回答:“正常情况我可能用3分钟,如果地面条件不好,我可能用十几分钟。”
    徒弟问师傅:“您用多少时间?”
    白芝勇回答:“一般不超过40秒。”
    天下武功唯快不破。
    这是白芝勇信奉的一条武功秘籍。
    白芝勇一战成名,是因为“快”。
    那是2005年,距现在已经过去13年了,但据说,仍然没人能破了这个纪录。
    这一年,陕西省和中铁一局举办“陕西省职工工程测量技能竞赛”,这是白芝勇参加工作以来,单位第一次举办这样的比武大赛。
    在这场比赛上,他是全场42位参赛选手中唯一一个在规定时间60分钟内完成比赛的人,用时42分钟。
    但是,因为这个“快”,大赛组委会只给了他第二名,因为他们对他的做法有所质疑。
    别的选手在规定时间里连第二项数据计算都没算完,他不仅算出了答案,而且完成了下一环节的实地放样,还提前了18分钟。他是不是作弊,提前知道了答案?
    那么,让对手望尘莫及的“快”是怎么练出来的呢?
    “我能脱颖而出,前期参加各种比赛,技能展现出来了,领导就会信任我,让我去承担更多的工作和责任,有了更大的平台。”他说。
    ……
    白芝勇,1978年出生在四川大巴山深处一个叫升旗村的农户家,出生那天正是农历八月十五,那天月亮很圆,山清水秀的偏僻村庄里,乡情淳朴又带着一点迷信,白芝勇的妈妈后来说,儿子出生前她做了一个很吉祥的梦,梦见一条很粗的白蛇落在他们家的房梁上,头直直地向上抬着。所以,白家人给这个在中秋节出生的孩子起名———“白智勇”,寓意是希望这个家里的长子智勇双全。上学后,名字写来写去,不知怎么回事就变成了今天的“白芝勇”。
    17岁时,白芝勇做了人生中第一个艰难却明智的选择——从县高中退学,复读一年,报考技校。
    对于大多数农村学生来说,竞争最激烈的不是高考,而是中专技校考试,因为只要考上技校,就有了正式工作和城市户口,不用一辈子当个农民或者外出当个农民工了。
    因为英语偏科太厉害,考大学希望不大,勉强上了一年高中后,白芝勇决定和同在一个班的堂哥白建平一起退学,复读一年,重新报考技校,为自己争取一个出路。
    办退学手续的那天,班主任嘱咐他,“既然选择了这条路,就一定要百分之百地努力,否则竹篮打水一场空,以后的路就难走了。”
    ……
    因为这个决定,白芝勇尝到了当众丢脸的滋味——
    四川人爱热闹重亲情,一家有事,亲戚朋友们都会聚在一起,遇到婚丧嫁娶的大事,外地打工的人也会千里迢迢地赶回来参加。因此,白芝勇和堂哥白建平一同从高中退学准备再考技校的事,自然被亲戚们品头论足。
    对于这件事的结果,一位比较有威望的亲戚预测:白建平的成绩比白芝勇高出几十分,考技校没有问题,白芝勇要考上,希望不大。为了证实自己的看法,他点名问坐在屋角的白芝勇,“白芝勇,你自己说说,你行不行啊?!”
    众目睽睽之下,措手不及中白芝勇的脸刷的一下涨得通红,恨不得找个地缝儿钻进去。
    四川人性格不服输,父母从小就教育白芝勇,人活着就要争口气。当众遭到质疑,白芝勇感觉自尊心受到打击,“必须要考上技校,证明自己行。”
    “直到现在,我还是会经常问自己:‘白芝勇,你到底行不行啊?!’”
    ……
    1999年5月,白芝勇从兰州技校毕业,被分配到中国中铁一局五公司,在广
    再快1秒钟!
    阴州东南四环项目部当了工人。在钢筋班经过3个月重体力劳动锻炼后,他在项目部当了一名测量工。
    3年后,因为公司精测队缺人,凭着还不错的操作技术,白芝勇被调进公司精测队,来到宝鸡,开始专业从事工程精密测量工作。
    成立于1956年的精测队,专业水平在中铁一局乃至中国中铁都名列前茅。队里除了白芝勇没上过大学、不是科班出身,其他人都是测量专业的大学生,有的还是高级工程师。要想立足,他只有刻苦学习。
    以前渭河河堤还是土路,很少人走,精测队就在河堤上预埋了很多桩子,供一代又一代的精测队队员们进行测量技术训练,队领导还会到现场,亲自卡着秒表,对队员进行测试和比赛。
    不论寒暑,只要不出差,每天白芝勇都会在河堤上练习,夏天蚊子咬,冬天大雪飘,看似那几个简单重复的动作,一练就是三四个小时。
    不服输、做人就要争口气的白芝勇说:“即使扫地我肯定也扫得最干净,跟别人相比,我付出得最多。”
    ……
    仅仪器摆放这个最基本的天天要做的动作:支好脚架、从仪器箱中拿出仪器,在脚架上架好,再调准,把这4个动作在40秒之内做完,白芝勇练了大半年。
    从1分半钟练到1分钟,只需要几天;
    从60秒练到50秒,花了1个半月;
    从50秒练到40秒,花了半年。
    “越来越难了,机械性地反复练动作已经没有多少提高的空间,原来的泡沫已经挤掉差不多了。40秒往下就非常难,每减少一秒,都要花很长时间,纯粹靠功夫。”
    这个功夫,是头脑和方法。
    “比如测量上的对中整平,教科书上教的都是‘先对中再整平’,重复多次也仍然还是‘先对中再整平’,但工作中,你可以一边对中,一边整平,手眼并用,一边手中调整着仪器上的气泡,同时眼睛看着仪器中心和测量点偏移了多少?”
    “我天天做这个工作,按书本上做耽误时间效率不高,我就要琢磨折腾,想想我能不能把它优化一下?很复杂的东西拆分来做,或者把几个东西合并来做,目的都是为了得到结果,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解决。”
    “干啥事情要用心去想这个问题,一步一步去思考、反推,遇到难题要一点一点去解决。”要要有时候袁境界的差别就在毫厘之间     白芝勇和他的团队,参与并见证祖国高速铁路不断向前发展。

    除了测量难题,白芝勇和团队还要克服野外作业随时出现的挑战。
    追求极致的测量精度,是白芝勇一以贯之的工作态度。

    哪怕是1毫米……
    一
    南京市纬三路过江通道隧道,从长江江底开挖的上下两层单向三车道过江隧道。
    从隧道入口算起,这条3.6公里江底隧道每个上坡、下坡,每个控制点,测量中的每个细节,白芝勇都记得清楚:这里,他们一左一右布设了两个控制点;那里,是竖井对隧道中间的一个控制点进行检核的地方……还有这里,开挖隧道时,洞子里没有通讯信号,有多少个沉沉黑夜,为了尽可能保证测量数据的清晰准确,他和伙伴们就困坐在这儿,在油烟灰尘中等着空气中的烟雾散去,在能见度更好的时候进行测量……
    2018年3月,作为中共十九大代表,白芝勇到南京中铁大桥局宣讲十九大精神,坐车从这条隧道经过,只用了短短的三四分钟,而当年却让他整整揪心了900天——
    ……
    南京市的这条江底隧道,由世界上最大直径的盾构机进行开挖,断面180平方米的巨型盾构机就像一个摩天轮在江底旋转着缓慢前行。
    2012年6月五公司中标工程精测项目,这么长的江底大断面盾构隧道,精测队从来没人干过。
    公司指定白芝勇负责。
    在将要施工的900天里,白芝勇测量小分队将通过测量出的一个个坐标,为这台几十吨重的钢铁巨无霸规划出前进的方向,指挥它在未知的江底穿过黑暗的泥砂岩石,朝着既定的目标掘进……
    在这个庞然大物的头上,是滚滚奔流的长江,和日夜川流不息的江船。
    ……
    隧道另一端,出口处根据工程的设计图纸预先建设好接收盾构机的钢环及外体,预留给盾构机的误差范围限定只有50毫米,也就是说盾构机与钢环擦身而过的距离只有一个成年人4个手指并拢的宽度。
    这好比狮子跳火笼,笼子已经搭好,狮子也准备登场了。
    这是白芝勇做精测专业以来负责的最惊险的项目,而且他是第一次全权负责。
    “这真是失之毫厘谬以千里啊!如果方向错了,就不知道开到哪儿去了。”
    “别的不说,这个项目精测公司也就挣几百万元,却指挥着价值几十亿元的盾构机在江底穿行。你说万一出事了,这几百万元连盾构机的小配件都买不起,赔个倾家荡产。”
    ……
    从接到任务起,白芝勇就是五味杂陈,一方面精神紧张担心测量出现误差,一方面空前的挑战也让他异常兴奋全神贯注。
    “真值实际上是永远求不出来的,就像手表的时间,走时永远没有一个原子时,但是我们就是要想尽一切办法更接近它。”
    每一个步骤做到极致,结果才能完美。
    二 如何做到极致
    白芝勇首先想到一个最容易被忽略的漏洞——
    江底施工,潮水涨落会引起江底岩石沉降、偏压,这些因素会给测量基准点带来一到两毫米误差。
    “缺少现场经验的人,会认为江底岩石是永远不会动的,因而忽略了这一两毫米的误差。而我们哪怕1毫米的误差也要降低。为此,我们制定了及时引测进洞的测量方案———就是外面卫星GPS点一测完,马上连夜把GPS控制点引测进隧道,进行实地测量,以小范围的时间差提高控制精度。”
    一般工程测量只测一条线,最多测两条,白芝勇选择布设成导线网来增加观测次数,多方来求控制点最接近真值的那个值,为此,他们增加了3倍工作量。
    “误差是肯定存在的,但我们要追求极致,接近它的真值。这就好像手表,虽然你永远找不出它的原子时,但可以对几只本来走时都比较准的手表取平均值,把误差大的剔除掉,越接近真值的数字越密集,测多个坐标,求出多坐标的值进行平均,尽可能接近真值。”
    在使用GPS和全站仪观测的同时,白芝勇采用了第二种方法——采用陀螺定向的方法把全站仪测出的方位和陀螺仪测出的方位进行核对,以求双保险。
    隧道挖掘到一半时,他又利用竖井通过一井定向技术又一次进行测量检核,在双保险上再加一层保险!
    “能考虑的细节、能想的办法,都想到了,都用上了。”
    ……
    隧道里烟尘大,为了在空气质量更好的条件下测量,保证数据更清晰,白芝勇测量小分队4个人,经常要在隧道的烟尘中等待三四个小时。隧道里没有信号,跟外界无法联系,连夜引线几个人都累了,困了就趴在仪器箱子上打瞌睡。洞子里蚊子又多,事先预备的驱蚊液也管不了太多用,经常被蚊子咬得满脸满手都是包……
    每次测量,深夜下到江底,在隧道里来回步行测量六七个小时,上到地面,基本就早晨六七点钟了。
    “每次上来,印象最深的就是觉得外面的空气真好!赶紧多吸几口把肺里的脏东西呼出去。即使雾霾天气,外面的空气也比隧道里的油烟强多了。口罩都成黑的了。测量时为了对讲机里讲话方便,我们在隧道里常常会摘掉口罩,每次测量完回来,鼻子吸油烟黑得不行,用纸掏鼻子黑黑的一片油烟。”
    ……
    比起这些身体的苦累,最让白芝勇受不了的是漫长的心理折磨——心里随时随地泛起对测量数据近乎病态的怀疑。
    “隧道一天不贯通,我心里就一天不踏实不安稳。只要一想起这个事,总是想再用个其他方法、其他手段来检验一下。夜里睡到半夜也会惊醒,冲动地从床上爬起来,打开电脑看看数据,再算一下,心里想要不要再开个会,再会诊一下……盾构机能不能出来,就取决于我们提供的测量数据,真正是牵一发动全身的。”
    整整900天,揪心的900天啊!
    三
    2015年6月,隧道贯通的那天,预定15时盾构机从江底顶出,隧道贯通。
    当地政府、甲方业主和参建单位的主要领导、相关人员还有扛着摄像机举着相机麦克风的电视台广播电台网站报纸的记者们都早早到了现场,等待见证这一历史性的时刻。
    彩旗飘扬,人声鼎沸,热闹得像集市一般。
    白芝勇独自徘徊在离隧道出口最近的角落,心里紧张紧闭双唇,不说一句话。
    测量是硬家伙,盾构机穿不出来,第一责任就是他指挥的问题。
    “我觉得自己就像个人质,万一出不来,就得被拉出去问斩。”
    ……
    15时,盾构机没有按照预定时间穿出来。
    白芝勇终于沉不住气了,开始不停地在现场跑过来跑过去地问,“咋回事啊,是不是穿错地儿了?又不可能啊!出错也不至于误差大了,穿到北京去啊……”
    “急啊!”
    平时挺沉稳的一个人,感觉像没头苍蝇一样到处乱转。
    后来,从施工单位得知,是盾构机出了点小问题,在洞子里停了1个多小时。
    ……
    16时30分左右,现场的人们看见出口处的积水开始冒泡,盾构机慢慢地往出顶了。
    哦!所有人的眼睛都望着同一个地方。
    白芝勇的心提到了嗓子眼儿,心砰砰乱跳,眼睛不错神地死死盯着这个神一样的存在,盯着它朝着预埋好的钢环靠近——熊熊烈火已经点燃,待它百兽之王腾跃而过。
    生死一线。
    白芝勇恨不能趴在钢环上,万一穿偏了,就跟它玉石同碎。
    ……
    盾构机滑溜溜穿过钢环的那一瞬,白芝勇感觉就像是产妇生产,孩子降生!
    四
    ……
    现场掌声欢呼声、鞭炮声、锣鼓声震响,随处可见穿着工作服戴着安全帽的人们在拍手称快互相道贺,接受采访……
    没有人注意,把盾构机从长江一岸成功引导到另一岸的关键人物白芝勇,此刻在哪里?在做着什么?
    贯通的第一时间,白芝勇已经带人在钢环前摆开测量仪器,像第一次当父母的人急切翻看新生儿是不是胳膊腿儿齐全那样,检测他们引导的盾构机穿过钢环时的误差到底是多少?
    只有12毫米,一根食指肚那么宽!
    比预定的50毫米,少了38毫米。
    ……
    一瞬间,百感交集,心潮难平,泪往上涌。
    900个日日夜夜,摩天轮一样的巨无霸,就这么在他毫厘必争的铁律和牵肠挂肚的指引下,一步一步几乎分毫不差地从3.6公里长的深洞中乖乖地走了出来。
    这真是个奇迹!
    “白芝勇,这次你很行!”
    追求完美甚至都已经有点强迫症的白芝勇,为自己和所有工程人叹服!
    “佼佼者的共性是做事非常用心,用尽全力做到极致,哪怕是1毫米。”
    有时候同事劝白芝勇,1毫米也就是1张打印纸那么薄,别再为这1毫米纠结了!
    “为了减少1毫米的误差,我要花更多心思和时间,可没准儿后边施工的人随便一动就偏出去1公分甚至几公分了。但我不管后面怎样,在我这个环节,我就是要用心,尽最大力量,不能出差错。”
    “即使过了5年,现在回想起来也没有遗憾。十八般武艺我都使了一个遍,这代表了我们精测专业的顶尖水平。”
    ……
    那天晚上,白芝勇满怀得意地喝了一场庆功酒。苦中活出甜要要有时候袁人生的考题就在苦难时刻
    第一章坚持才能胜利
    一我们的路走的坎坷崎岖我们也没有日行千里的壮举我们整天吹着风,拥着尘土我们一生可能只像一颗小小的沙粒……
    2018年“五四”青年节时,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特邀白芝勇参加“五月诗会”节目,与专业播音员一起合作朗诵这首《筑路工人歌》——
    你们一生都在为人类坦途卖力
    自己的路却走得坎坷崎岖
    ……
    干工程艰苦。干工程测量,艰苦中的艰苦。作为工程的开路先锋,测量人走的是没有路的路,翻的是少有人翻过的山。
    每一位测量人的心里,都经历过比一般人多得多的辛劳痛苦,也经历过是否还要再坚持干下去的心理挣扎。
    2004年,也是“五一”刚过,才做完急性阑尾炎手术的白芝勇,因为西汉高速公路测量工期紧张,被领导安排到现场支援。
    他二话没说出发了。
    西汉高速公路沿汉江南岸而建,测量需要在汉江两岸来回布点测量。为了节省时间,每次测量小分队都会从汉江水流较小的地方,踩着石头过河。
    一次,由于伤口还没有完全愈合,手里又拎着10多公斤的测量仪器,白芝勇从一块石头跨到另一块石头上时,身体不敢用力,脚下不稳一下子掉进了河里。河水湍急,一时蒙了的白芝勇被冲出去好远……晚上,伤口就感染发炎了。
    地处荒郊野外,连个小卫生所都没有,根本买不到药。他只能用白酒冲洗消炎,防止伤口溃烂流脓。
    夜里疼醒,就起来用白酒再擦一遍伤口,好不容易迷糊着了,不久又疼醒,再用酒消炎……反反复复折腾了一夜,第二天,还要忍着疼痛背着仪器跟同事们一起继续爬山跨河进行测量。
    “疼的啊……”白芝勇撩起上衣,一道伤疤至今赫然如新。
    西汉复测一结束,白芝勇又和队友直接赶到宜万铁路云雾山隧道进行测量。800多米的云雾山,看似不高,但山连山一座连着一座,好像永远翻不完。
    为了节约时间,进山测量,白芝勇他们会尽量找老乡家借宿。最后一站终于测完时,天已经麻麻黑了,大家加快脚步去寻找住的地方。正走着,白芝勇突然感觉左小腿一阵刺痛,随后就听见后面的队友大叫“蛇,蛇!”再一看,一条大花蛇从自己的脚边溜走了。
    阑尾伤口疼痛未消,这会儿又被蛇咬,也不知道是不是毒蛇、同事帮他敷的蛇药管不管用……真是屋漏偏逢连夜雨,点儿背得不行。白芝勇又气又吓,半天说不出话。
    幸好,很快找到了一户老乡,老乡根据描述断定,咬白芝勇的是当地的“霸王蛇”,名字虽凶狠却没有毒性,不会有生命危险。白芝勇这才放了心。
    当他们向老乡借宿时,又遇到了问题,老乡家没有空房子可以借住,只有猪圈上那个放杂物的屋子空着。
    大家相互看看,都已经极度疲惫了,就决定住下。
    吃了各自带的简单干粮,大家和衣而睡。7月天气异常闷热,四野寂静,房子下面猪圈的恶臭一阵阵地袭上来,难闻得让人想吐,蚊子多得一拨一拨冲进来在人耳边盘旋着嗡嗡叫着……
    这个山里的夜晚,大家谁都没睡着。
    白芝勇想起不久前遇到的一件事——
    那天,在烈日下测量,路边开小超市的老板招呼他们几个,“天这么热,休息一会儿,买瓶水解解渴。”
    几个人买过水,老板拿出切好的西瓜请他们吃,大家正觉得这个老板人真不错时,想不到老板对他的儿子说:“你看看他们,你要是不好好学习,整天打游戏,将来就跟他们一样,天再热也得在外面干活!”
    被人当面当成教育孩子的反面典型,吃进嘴里的西瓜真不是味儿。
    “很多时候,尤其是年轻时,遇到特别累特别苦的时候,多少次觉得干不动也实在不想干了,但一来要养家糊口,我们没有什么门路没什么关系,二来也不可能靠家里养;就想着人总要自立,多吃一点苦再坚持一下,努力把日子过得好一点体面一点,就又咬咬牙留下来了。”
    二
    2008年5月12日,一大早白芝勇就离开家,赶往陕北横山县,复测太中银铁路横山隧道。
    14时多,到了延安附近,车在高速公路上非常晃。大家以为是司机开得太快了,便提醒司机开慢点。
    司机说他已经把车速降到80迈了,可开到五六十迈时,车还是晃。大家以为是桥上横风特别大,把车吹得晃,但车窗外树叶并没动。
    正在纳闷时,一位同事的媳妇打来电话,说宝鸡地震了。
    大家还不相信,宝鸡怎么会地震?它根本就不在地震带上,是不是附近的导弹部队在秦岭演习?说完,一位同事立刻打电话向他部队的同学询问,对方回答:“演什么习呀,就是地震了!”
    白芝勇顿时紧张了,媳妇朱芙蓉一个人带着5个月大的儿子,举目无亲啊!
    地震时,朱芙蓉带着儿子跑不出去,只能躲进厕所,接到白芝勇的电话,她立刻哭了,连声说:“老公快回来,家里地震了,快回来!”
    由于不清楚地震具体情况,也不知道能不能返回宝鸡?大家决定,先从高速公路上下来,在路边找家小宾馆,从电视里了解一下情况,再做决定。
    这时,宝鸡的通讯网络断了,电话打不进去了。
    电视里,新闻一会儿说四川地震,一会儿说宝鸡地震,一会儿说8.0级,一会儿又说7.0级……
    白芝勇心像油煎一样的焦急!想赶回去看到底怎么样,又不好请假。其他同事因为家里人多,比他安定点,只有他是媳妇一个人带个婴儿,没有任何外援。
    别人在宾馆房间里看新闻,白芝勇独自跑到屋外,明知道电话打不通了,但他还是不停地给媳妇拨打着电话。
    一直拨了4个小时。
    终于,电话通了。
    白芝勇哭了。
    ……
    这时,反倒是朱芙蓉开始安慰丈夫了,她说自己已经带着孩子到了公园里的避震场所,安全多了,让白芝勇继续放心去工地。
    几个同事也都和家人联系上了,都没什么事,于是白芝勇决定继续前往工地。
    延安距离横山220公里,一路上,白芝勇注视着车窗外流淌的延河水,沉默……
    “作为男人,在媳妇儿子最需要我的时候,我却帮不上忙,心里特别难受。”
    三
    在白芝勇19年测量工作中,除了环境的艰苦磨砺,他也经历了上天的考验——
    2009年8月,白芝勇在上武高速公路项目福建武夷山上进行复测。
    一天中午,正在山顶测量时,刹那间风云突变,晴天霹雳,天空中一道道白光像千军万马般奔袭而来,滚滚轰雷震耳欲聋,好像要把整个天撕开、把整座山劈裂一样,气势汹涌,万山肃立,鸟兽皆惊,无处可逃。
    在大巴山里长大的白芝勇,也从没见过这么惊心动魄的恐怖场面。不能躲在树下,白芝勇和同事只能趴在山顶空旷的地方,一位刚参加工作不久的小伙儿,用对讲机不停地喊着白芝勇:“哥,哥呀,怎么办呐,我害怕!”
    这时候使用任何电子设备都无异于找死,白芝勇也急了,冲着他大喊:“快把对讲机扔了,趴在地上,听天由命吧!”
    老天爷不知为什么发了大怒,雷夹着闪、闪带着雷,一个连着一个,片刻不停,感觉只差一点就打在自己身上了……白芝勇趴在地上一动不敢动,但是眼珠还在往四处寻摸,万一雷劈过来,能往哪儿再逃一逃啊……
    电闪雷鸣中,不时能听见那个小伙儿妈呀妈呀的惨叫……
    这场狂风暴雨电闪雷鸣,持续了足足10多分钟。
    彻底击垮了人的意志。
    雷电过后,几个人连滚带爬地下山,慌不择路,也没人说话,根本不管什么好路坏路,见坡就下,衣服刮了身体划了没有感觉,地上的水洼看都不看地直接中蹚过去,鞋里进水了也不在乎……“当时只有一个念头,赶紧走到车上,离开这里,回去!”
    “这件事,让我心理严重受伤了,又没处发泄。以前虽然吃了那么多苦,但都是能够忍受的,但这回是直接危及生命,在大自然面前,人太渺小了,没有一点反抗的办法,非常绝望无助。”
    很快,那位新来的同事就辞职回家了。
    ……
    从工地回家后,白芝勇跟媳妇说,他不想干了。
    朱芙蓉相信丈夫有经商的天赋,“工作第一年,春节放假,他就从广州扛了几麻袋袜子带回老家卖,赚了几百块钱。凭他干事认真吃苦的精神和头脑,赚钱养家没问题。”
    这场特殊的体验,让白芝勇刻骨铭心。“闪电刷刷刷地带着嗞嗞的电流声就朝你身上扑过来,雷声就在头顶爆裂般炸响,整个天空没有一丝亮光,仿佛谁把老天爷激怒了非要收了他一般,真是天庭发威势不可挡,刹那间人就傻了,除了受着,没有任何反抗的办法。”
    “当时感到这个工作特累特危险,能不能干个其他的,真的动摇了。”
    但最终,白芝勇还是留了下来。
    “那时候,企业和社会已经给了我很多荣誉,不仅被授予省技术状元,而且获得了‘全国知识型职工’称号。如果我吃不了苦不干了,不仅放弃了自己多年的努力,也辜负了企业和社会的培养和肯定,在同事中也会产生消极影响。相反,我连这种苦都吃了、这种惊吓都受了,我的心理不是更强大了吗?”
    想明白后,白芝勇不再动摇了。
    “干啥事情都有苦,遇到困难就放弃了,最后肯定成功不了。毛主席说,坚持就是胜利!”
    ……
    最近,白芝勇看了《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书中很多内容,引起了他的共鸣,“历史只眷顾坚定者、奋进者、搏击者,我认为这是对信念坚定、品质坚强的准确注释。经历过迷茫和彷徨,是学习和思考,坚持和担当,才使我明确了目标和方向。”
    “青年时代,选择吃苦也就选择了收获。如果你改变了,后面的路肯定就不一样了。”
    (下转七版)

版权所有 2002 中铁一局集团有限公司 WWW.CRFEB.COM.CN
联系地址: 陕西省西安市雁塔北路1号 邮政编码: 710054
备案号: 陕ICP备12002715号-1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