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发布日期:
儒将战东津
——记五公司汉十项目总工程师王晓勇
    湖北襄阳东津高架站,是中铁一局五公司汉十项目的主战场,也是中铁一局首次参建的国内地市级最大规模的立体式现代化交通枢纽,占地12万平方米,地下两层地上三层,集高铁、城市轨道、公交汽车等线路站点于一体。自开工以来,就面临巨大工期压力。
    眼下,东津高架站施工再次进入抢工大干阶段。人声嘈杂机械轰鸣的钢铁丛林中,时常能看到一位气质儒雅的中年男子,背着手漫步在纵横交错的钢构中认真巡视,走走停停,或与人附耳交流,或对密密匝匝的钢筋阵指指点点,神态恬淡平和,从容得像是走在麦浪滚滚田间的乡绅。他就是五公司汉十铁路项目总工王晓勇。
    临危临危受命
    王晓勇性情温和不急不躁,却是五公司为数不多的老项目总工里经验最丰富的。工作十六年来,参建过永广铁路第一特大桥蜻蛉河双线特大桥、国内最长单线铁路隧道乌鞘岭隧道、天字号工程京沪高铁、乌鲁木齐克拉玛依高架桥等多项重点工程,积累了丰富的技术管理经验。
    因而,当汉十项目面临工期压缩进度滞后技术力量薄弱等难题,施工生产陷入困境,需从各方抽调精兵强将重组项目班子时,公司领导点兵点将逐一摸排总工人选,首先就想到了王晓勇。那时,凭借出色的工作业绩,他拟被原所在项目提拔为副经理,实现开启职业生涯新境界的美好愿望指日可待。
    企业需要与个人前途的矛盾摆在面前,他别无选择。去年11月底,他跟着公司领导连夜赶到襄阳,没想到第二天,任命他为汉十铁路项目总工的调令就到了。
    逼上梁山,既来之则战之。王晓勇虽然内心忐忑,忧虑重重,但还是立即投入工作,忙碌得像只旋转的陀螺。
    东津站为多层高架工程,施工中数家施工单位交叉作业,移交接口多,互相干扰大,组织协调工作繁重,技术管理难度前所未有。
    从没干过这类工程的王晓勇知道,自己面临巨大挑战。第一次随领导去见业主,人家就毫不留情地表达了颇多不满,甚至说“以后开会一局可以不来,来了也提不出问题,提不出问题就是最大的问题”。
    业主的态度强烈地刺激了王晓勇的自尊,也加倍地激发了他骨子里的倔强。“不能让人家小看了我们!”
    憋着一股劲儿的他,白天黑夜地和工地、图纸较劲,以最快速度熟悉现场,带着工程技术人员研究分析重难点问题。过年都没回家,只在节前借开会之机在家住了半晚上,第二天就匆匆赶回项目。
    短短两个月,他瘦了10公斤。
    绝地反击
    对于工程项目来说,技术管理是龙头。一旦技术跟不上,势必处处被动。王晓勇初来乍到时,项目管理状况频发,正处于这种尴尬被动局面。在动车走行线特大桥桩基施工中,因前期过程控制不到位导致预压沉降量超标,使业主对项目技术水平产生极大不信任,随即否定了连续梁支架搭设方案。
    连续梁施工迫在眉睫,项目领导忧心如焚。王晓勇带领技术人员不分昼夜讨论分析,迅速编制了满堂支架施工方案,组织专家评审,严格把控每一步,确保方案落实到位,满足了工期节点要求。
    完成这些工作仅用了一周时间。这种由内而外的变化,被业主看在眼里,破天荒地对项目提出了表扬。公司领导再去拜会业主时,难得听到了业主的夸赞:“中铁一局工作改观很大,执行力很强。”闻听此言,王晓勇很欣慰,觉得自己工作还算有成效,不仅给领导挣回了面子,也为项目争了口气。
    自此后,他的工作渐入佳境,对内注重部门融合、理顺关系,狠抓技术管理制度落实;对外加强与业主、设计院和接口单位协调沟通;同时当好项目负责人的参谋助手,在制定施工方案、工期节点,进行配置资源、技术交底,落实质量把关、过程控制等工作中发挥“穿针引线”作用。
    有实力就有底气,有成绩就能赢得尊敬。似乎是在不经意间,项目给业主的印象发生了逆袭。“一局人懂行!”2018年6月,业主组织管段内监理单位、施工单位管理人员约40余人,到项目部观摩路基及骨架护坡施工。
    在公司内,项目在进度上也开始扬眉吐气,2018年连着三个季度都在公司10个铁路项目中排名第一。
    机上谈兵 
    今年以来,工程进入鏖战,工地上汇聚五家央企单位,看似英雄联盟,实则各自争锋。有家单位甚至打出了“谁英雄,谁
    工地即阵地,现场如战场,看不见的硝烟随处涌动。
    要想取得优势,必须技术先行。
    随着工程不断推进,针对项目越来越深涉入站场房建领域而施工经验相对不足的现实,王晓勇意识到,应用BIM技术对提升技术管理水平、高效推进施工生产意义重大。
    在他的主导下,今年4月,项目从社会引进了2名BIM技术专业人员长期驻扎,辅助推进施工生产。
    BIM技术,形象地说就是机上谈兵。若把每项施工比作战斗的话,应用BIM技术就如同在沙盘上推演战斗部署、模拟作战过程。
    王晓勇带领的技术团队充分应用BIM技术,在复核完善图纸,制定施组、研判方案,合理安排作业工序、直观形象开展技术交底,科学规避现场差错漏碰的工作失误,精确进行量价管理、完善过程卡控等工作上如虎添翼,以技术为先导推进施工生产,做到了未雨绸缪。
    按照施组计划,9月份,项目施工即将进入钢骨梁柱接点的钢筋绑扎作业,而相邻单位早在8月就开始了这项施工。王晓勇每天到现场观察对方施工进展情况,眼看着他们绑了拆、拆了绑,迟迟没有进度,他心里对自家项目如何开展这项工作打定了主意。
    进入9月,钢骨梁柱接点施工的战斗打响了。王晓勇带领项目技术团队和BIM技术人员共同研讨,参照从相邻单位那里总结来的经验教训,对钢筋绑扎的每一步方案进行预演和比选,仅用两周时间,便成功指导作业人员结束了第一个接点处的钢筋绑扎,赶上了相邻单位这项施工的进度。
    “站”场操练
    项目前期工作被动,技术人员素质不高,团队战斗力薄弱,是重要因素。“汉十项目应该成为培养技术人才的黄埔军校,东津高架站就是最好的练兵场!”新项目领导班子组建后,这是项目负责人袁建飞常说的话,也是王晓勇心里的目标。
    抓技术人才培养,他既严管重教,也通讯员张根城)
    “我刚来项目的头三个月里,可没少发脾气。”王晓勇腼腆回忆道。有一次,在审查工程部报来的材料技术交底方案时,他发现一个材料标号与设计图纸不符,就严厉批评说:“如果按照这个标号进料,材料一进场就是废料,不但造成经济损失,还会耽误生产。”这样的批评,虽然只是音量高点指出错误,在他看来就是发脾气了。
    那时项目技术管理工作滞后,王晓勇心里承受着巨大压力。他带着工程部复核图纸、核算工程量、查缺补漏、研讨方案,每项工作都亲力亲为,步步紧跟业主的工作计划,提前两三步对工作做出安排。在他的带领下,技术人员过去依赖心理重、工作粗枝大叶的毛病逐步被纠正,项目技术管理工作日渐步入正轨。
    今年7月,公司新中标项目开工,急需技术人员,一下挖走了他手下11名技术骨干,随即以调入4名见习生4名实习生填补空缺。
    战事正酣,必须让新人快速成长。王晓勇把这8个学生当种子,把自己当园丁,一点一滴浇灌,手把手领他们入行。新人到岗,他先带他们去工地,详细讲解工程内容,教他们认识各种材料、机具,帮他们把课堂所学与施工内容对接;回到项目部,教他们识图读图绘图,提高他们吃透图纸的能力;并给他们每个人指定一名有经验的技术人员当老师,落实导师带徒的包保领导。
    “不管我问啥问题,王总都能答得上。我以后也要像他一样。”新生雷辉谈起王晓勇,眼里透着敬佩。
    目前,项目正在冲刺承轨层第一板块的浇筑,全员卯足了劲儿加班加点,24小时不间歇性施工,掀起了前所未有的大干热潮。
    “在东津高架站这块阵地上,我们要为荣誉而战!”这是项目领导班子发出的号召,也是全体项目员工的誓言。
    王晓勇每天早出晚归,钉在工地上的时间更长了。火热的施工现场上,他依旧步履缓缓神情平和,内心却抱定必胜的信念。(特约通讯员 辛镜 通讯员 张根成)

版权所有 2002 中铁一局集团有限公司 WWW.CRFEB.COM.CN
联系地址: 陕西省西安市雁塔北路1号 邮政编码: 710054
备案号: 陕ICP备12002715号-1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