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铁一局太焦铁路襄垣梁枕场项目,有一位个头不高敦实憨厚员工叫亢浩杰,40多岁的他一张黑红色的圆脸膛展露着风吹日晒的痕迹,一双明亮的眼睛透着智慧的光芒。参加工作20多年来,亢浩杰利用工余时间,先后研发机械及改进施工技术数十项,改进了高铁轨枕和箱梁施工的技术管理,让复杂的操作变简单,让笨重的施工变灵巧,让机械化施工变智能,提高了工效,降低了安全风险,是同事们眼里名副其实的“小能人”和“工地爱迪生”。他将别人休息的时间放在了学习思考上
亢浩杰本人高中毕业,文化程度并不高,他却通过自学考取了中高级电工证、陕西省特检院压力容器设备操证,并取得国家高级机修钳工技能鉴定,国家机修技师鉴定。同时,解决了铁路梁枕场等很多技术难题,让同事竖起了大拇指。而这一切的“奥秘”在于他将别人的休息娱乐时间放在了学习思考上。
今年中铁一局太焦铁路襄垣梁枕场驻地建点时,正是酷暑天,为了研发好存梁区的梁体智能养护系统,亢浩杰一个人在村子里征用的田地里,画图纸,接管道,装电表箱,“一坐就是一整天,通电后,又认真地检验系统运行。”工友平建新讲道。
从参加工作以来,亢浩杰不爱看电视,也不爱打牌,上网也多是研究问题。大家会说,这样工作和生活岂不枯燥无味?但是在亢浩杰看来,解决问题的过程虽然辛苦却“挺有意思”。
在云贵高铁威信轨枕场,他常常听到作业人员说起挡浆夹(生产轨枕的附件)不好洗、费时间,满足不了施工工效和外观质量要求,即使增加清洗人员,效果还是差强人意,项目部及工人师傅都感到很头痛。为了解决这个难题,亢浩杰利用休息时间,自行设计加工出了“挡浆夹清洗机”。
在“挡浆夹清洗机”发明期间,他日思夜想,茶饭不香,灵感迸发时,为了不影响同宿舍的同事,他经常半夜悄悄趴在被窝里进行画图演算。和他曾经住一个宿舍的同事郭振江讲道,好几次他半夜醒来时,只见亢浩杰床头挂着的小台灯亮着,他本人一手夹着烟,一手在纸上写写画画……
经过两三个月的不懈努力和改进,设计好的“挡浆夹清洗机”启动按钮后整个清洗过程在1分钟内完成,并且时间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自动调整,加水、搅拌、出料一气呵成。
就在亢浩杰把自己的作品拍摄成视频传给10岁的女儿看时,没想到,女儿却讲道:爸爸,为什么夹子老是往地上掉啊?亢浩杰心里一惊:女儿说得没错啊。此后,他又在“挡浆夹清洗机”出口增加了两块角度恰到好处的小挡板,这样清洗后的夹子再没掉到地上。该成果获得国家发明专利。
他的创新成果简单实用省时省力
轨枕养护以前多是工人拖拽软管进行淋水作业,移动工作量大,耗时长,且枕存放高度为8层,洒水人员爬上爬下很危险。亢浩杰根据轨枕存放实际,设计出了自动喷淋系统。该系统选择10个喷淋半径为25米且360度可调节的自动喷头,采用梅花形布置代替人工拖拽软管的方法对存枕区轨枕进行洒水养护。其也得到了西成客专公司、施工及其他相关单位的肯定。
生产轨枕的钢模具在生产过程中需要喷脱模剂,人工喷,不均匀:多了,气泡会让轨枕出现蜂窝麻面;少了,又分离不彻底。亢浩杰想到了喷油漆的喷枪,将按钮拆除后换上了电磁阀,并加红外感应系统,确保了脱模剂的喷洒均匀和到位。
七八年前,轨枕养护坑盖子特别笨重,要好几百斤,需要龙门吊在厂房内上空来回吊装,摆幅较大,给厂区内工人的生命造成非常大的潜在威胁,给生产安全带来很大风险,在施工中就出现过摆幅过大砸坏厂房的安全事故;而且,盖子的密封性也不好,不利于轨枕的养生质量。2014年,在西成客专户县轨枕场,亢浩杰设计的轨枕养护坑滑移蒸养盖大大提高了轨枕生产的安全性,多年来悬在作业工人头顶的一把“达摩克利斯之剑”被消除,同时,密封性的大大提高也提升了轨枕养护的质量。这项创新改进,收到了很大的经济效益(每天节省约1370元),该成果获得了陕西省优秀质量管理小组二等奖。
参加工作以来,亢浩杰设计改造的成果还有很多:在郑西客专临潼制梁场建场期间改进了搅拌站的消音装置;在京石客专徐水梁板场设计与改造了轨枕板测量平台、预应力钢丝放线架、钢筋骨架摆渡车等;2011年在大西客专渭南轨枕场设计并加工制造了脱模剂雾化自动喷涂机及轨枕电加热蒸养控制系统,实现了电脑控制电加热蒸养全程自动化……
这些创新成果得到了一线工人的一致肯定,用他们的话来讲就是简单实用,还省时省力。
他的创新步伐一直没有停歇
创新无止境。亢浩杰的创新步伐也一直没有停歇。
在中铁一局太焦铁路襄垣梁枕场项目,记者看到了亢浩杰通过PCL编程改进创新后的梁区梁体养护智能系统,这套养护系统可通过手机对现场19个存梁台座的9个喷管其中的任何一个喷管进行养护时间、喷淋水量、喷淋方式进行实时控制。
这套智能系统至少可以带来三大好处:智能化程度高,一键操作,简单易用,节约人力;根据梁体实际养护需要进行喷淋,节约用水;通过科学合理的梁体喷淋养护,确保箱梁质量。
在轨枕生产厂房内,之前的养护坑滑移蒸养盖通过开关控制,在襄垣梁枕场,亢浩杰将之改成了遥控控制,诺大的厂房内,人再也不用来来回回跑了。
砖砌的轨枕蒸养坑,在襄垣梁枕场也由亢浩杰设计成了钢板。“以前一个厂房内6个蒸养坑,砌筑需要一个半月时间,现在只需要一个月时间,到了下一个工地,这个钢板拉过去就可以接着用,还不浪费材料。”项目负责人张卫祥算起账来感觉很是划算。
忙完了这些,亢浩杰又开始思考“轨枕用箍筋数控二氧化碳保护焊”的改进研制来,要完成这项课题,涉及电路控制、PLC编程、气路、压紧装置等知识。“遇到的问题不解决,晚上睡觉就不香。”他说。
一个当代好工人应该是什么样,亢浩杰给出了答案!(本报记者 史飞龙 通讯员 杨帆 王永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