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7版
发布日期:
在唐山,与祖国改革同行40年
——庆祝中铁一局二公司迁驻唐山四十周年
    由二公司承建的沪蓉西高速公路铁罗坪特大桥雄姿遥    轩召    摄

    人工施做大型土石方填挖。    史尔选    摄

    明镜所以照形,古事所以知今。
    42年前的那天,前辈们和英雄的唐山人民一起,
    抗震救灾,患难与共;
    40年前的那天,前辈们和英雄的城市一起,
    同呼吸,共命运;
    40年后的今天,我们在凤凰涅槃的新唐山,
    与国家改革开放同步伐,在新时代召唤中,奋勇向前。——题记
    翻开历史的书册,笔者看到,1976年7月28日,百年工业重镇唐山经历了历史上最黑色的夜,整座城顷刻化为乌有,数十万生命骤然而逝,天地悲怆。
    灾情发生后,远在1300公里之外的铁道部第一工程局第二工程处接到紧急救灾命令:三天准备,抗震救灾!
    有令即行,即刻启程!
    近2000名职工,经过紧急准备,携带简单行装和救灾物资,编为军列,出征赴唐。火车长鸣汽笛,冲向夜空,风驰电掣奔向震区。
    这支铁军,在唐山抗震救灾的战场整整战斗了100多个日日夜夜,帮助唐山人民重建家园,重燃希望。
    1978年,救灾结束后,这支铁军并没有离去。他们谨记着组织的嘱托,践行着“天下第一局”的责任,在唐山这座坚强的城市,落地生根。
    那一年,国家迈开了改革开放的历史性脚步,开始实行对内改革、对外开放政策。中铁一局二公司也自此踏上了企业改革发展的漫漫征程。
    这征程一路至今,便是二公司与国家改革开放同行的40年。
    安家立命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以后的铁路工人,住的是简陋的工棚,是我亲历亲见。”二公司原处长张云西老人现已八十多岁高龄,谈起往事,他仍然历历在目。
    公司成立初期,职工和家属仅拥有临时的集体户口,工作生活长期处于流动状态,无固定住所,就连职工子女入学、就业、参军都受到限制。
    直到上世纪八十年代,二公司唐山基地的迅速建成,使企业稳定发展和职工安居乐业进入一个新的阶段,职工们从此有了属于自己的家。
    “回忆起上世纪八十年代,国家改革开放初期,我们探索企业改革的往事依然记忆犹新。”张云西老人回忆起往事时目光如炬。
    1984年至1986年期间,随着厂长负责制在二公司的成功试行,以及“党政两副担子一肩挑”的大胆尝试,无论是推进企业内部改革都取得令人惊喜的丰硕成果。
    “二公司迈步改革的那三年,也是全处实施生产经营效益最好、职工得实惠最多的三年,受到局领导的关注与充分肯定,并赞许称‘二处的改革,把上上下下都搞活了’”。
    “对国家而言,其实二公司的改革只不过是当时中铁一局对企业改革发展方向的一种探索,也是在全局推行企业改革发展的一个小小缩影罢了。”走在机关院里,张云西老人眼神停留在曾经亲历建起的办公楼上,面容慈祥。
    如今,张云西与老伴在唐山基地退休赋闲、欢度耄耋。老俩口的儿子和外孙也先后加入到中铁一局这支铁军队伍,一家人幸福美满,其乐融融。
    改革发展
    进入上世纪九十年代以后,随着政企分开和基建行业招标投标的全面实行,施工企业“离母断奶”,失去了指令性任务,直至完全依靠自行投标揽活,建筑市场的竞争越来越激烈。
    1996年4月23日,在中铁一局领导的带领下,二公司召开党政工团领导联席会议及处务会议,在传达学习“兴平会议”精神的基础上,确立了1997年三季度末争取ISO9000标准认证的目标和四个阶段的进程安排,并成立了贯标认证领导小组。
    时任二公司总经济师的李一峰,为贯标认证领导小组副组长。
    “我有幸参与了公司发展改革壮大的这些历程,许多人、许多事令人感奋,难以忘怀。”李一峰回忆道。
    “我们当时参加铁路工程总公司举办的内审员培训班,首先接受培训。国际标准结构程式语句生涩,刚开始学就像听天书一样!”李一峰老人回忆起这段往事时眉头紧锁,仿佛回到了二十多年前的课堂上。
    1998年元月9日,二公司终于拿到了ISO9002标准认证证书,这不仅让公司的管理体系和企业信誉得到了社会的充分肯定,同时也为公司的改革发展开辟了广阔的新前景。乘风破浪
    熊波,是中铁一局二公司的“天山五虎将”中赫赫有名的“电老虎”。他先后获得“中央企业知识型职工”“全国知识型职工”“中央企业劳动模范”等一系列荣誉,在工作中信守着中铁人坚韧的信念。
    “我是一名已经工作二十八年的‘铁二代’,历经了改革开放以来企业的每一次发展和壮大,也经历了建筑市场的潮起潮落,亲身体验到了企业在各种时期的艰难和不易。”刚从工地回来的熊波一边在暖气旁取暖一边说道。
    2010年7月9日,北京连日的大雨突然加剧,当地市政地下污水管、雨水管排泄不及,造成了路面塌陷、致使燃气管断裂,雨水溢进了项目车站基坑。险情就是命令,在抢险现场熊波连续工作了30多个小时没合眼。
    在抢险中每遇关键时刻,熊波总是说:“我在北天山有带水作业的经验,让我来。”
    那次抢险,在大家共同努力下,制止了路面的进一步垮塌,确保了车站基坑安全,为燃气管道的抢修赢得了宝贵的时间。
    “改革开放以来,公司也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企兴我荣,企衰我耻。作为一名基层员工,一名共产党员,我们又能为企业做些什么呢?其实就是爱岗敬业和责任吧。”熊波坚定的眼神中不时闪烁着中铁人的信念。
    同熊波一样,项目材料员高建峰也是一名“铁二代”。
    “1993年4月,我父亲因工伤提前退休,就让我接他的班,我兴奋得一晚上没有睡好,加入了原铁道部第一工程局第二工程处桥队。”高建峰的陕西口音淳朴又厚重。
    在高建峰二十多年工作中,他参加过二公司京九铁路、信阳浉河大桥、河北霸州桥等项目的修建。担任过普工、架子工、钢筋工、电焊工、装载机司机、工班长、项目材料员,伴随着二公司的发展,他自己在不断地成长进步着。
    而说到改革开放四十年来,面对着企业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高建峰体会最深的,莫过于施工建设过程中,从人工操作到机械化的普及。
    “我刚参加工作时,在工程队里看到的机械很少,生活车就是一台130双排座,手推车就是搅拌混凝土上料的主要工具了,‘蹦蹦车’是当时施工生产的主要运输工具。再后来,‘混凝土罐车’代替了‘蹦蹦车’,装载机代替了手推车,把我们工人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了。”高建峰兴冲冲地讲道。
    “2008年,对于我们这些协议工是特殊的一年。在这一年中,公司领导们给全公司像我一样干了10年的协议工转了正,解决了我们协议工老有所养的问题,公司没有忘记我们。”见证了祖国繁荣昌盛、企业蓬勃发展的他,说到这里高兴得就像刚入职时那样激动。
    弘毅远航
    “两年止亏,三年脱困,五年步入中铁一局先进单位行列。”2014年二公司新一届领导班子上任后,立下“军令状”。
    自此,二公司领导班子积极借助一套科学、系统、创新、有力的工作机制,带领全公司上下咬定青山不放松、大干苦干拼命干,终于在2017年,打赢了这场艰苦卓绝的扭亏解困攻坚战,使企业迈上振兴发展的快车道。
    “在中铁一局的正确指导下,在全体员工的艰辛努力下,我们终于胜利实现全面消化经营亏损风险,扭亏脱困啦。”2018年1月2日,在二公司的首次大交班会上,二公司总经理许志忠振奋地向公司职工传递这一讯息。
    更为鼓舞人心的是,二公司还作为全局的优秀企业,在中铁一局2017年度“双先表彰会”上接受了表彰。
    “二公司扭亏解困的全面实现,既表现了我们勇于担当、迎难而上、携手共赢的团队凝聚力和战斗力,又展示了广大职工直面挑战、绝不气馁、砥砺前行的良好风貌。”二公司党委书记、执行董事李永明讲道。
    精筑美好
    如今,二公司早已成长为了一个涉及铁路、公路、桥梁、隧道、市政公用、房屋建筑、园林绿化等多领域的大型综合建筑施工强企。
    公司始终坚持全面融入、有效内嵌公司改革发展、生产经营和企业管理,不断提升把握方向、把握大势、把握全局的能力,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动真碰硬整肃风气、驰而不息强化管理、真抓实干提质增效,在经济新常态、商业新模式等一系列重大考验中破浪前行、迎接挑战、自我加压,企业生产经营工作一年一大步、连年创新高。
    习总书记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讲到:“40年来取得的成就不是天上掉下来的,更不是别人恩赐施舍的,而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用勤劳、智慧、勇气干出来的!我们用几十年时间走完了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工业化历程。”
    是的,追求卓越、勇于跨越,我们向世人展现出了“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的强劲能量!这其中,既有改革开放释放的经济活力强势驱动,更是几代建设者艰苦创业、勇于创新的缩影。
    在与国家改革开放同行的路上,是无数前辈们勇敢前行迈出了第一步。今天,这种敢为人先、勇于创新、精益求精的“大国工匠”精神,势必会代代传承下去。
    中铁人,我们一直在传承着这种信仰。
    (通讯员 刘立娜 韩善有)

版权所有 2002 中铁一局集团有限公司 WWW.CRFEB.COM.CN
联系地址: 陕西省西安市雁塔北路1号 邮政编码: 710054
备案号: 陕ICP备12002715号-1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