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8版
发布日期:
讲述扎巴走婚大峡谷里筑路人的故事
邹锋
    这里塔寺林立、雪山高耸、天空湛蓝、白云浮动……给人以美的启迪和想象。在游客的眼里,这里宛如人间仙境、世外桃源,美不胜数。独特的藏式建筑、浓郁的雪域风情、神秘的走婚习俗更是令他们心驰神往。
    在工程人眼里,这里原始荒僻、山高路远、地形复杂、环境艰险.......仿佛与世隔绝,充满了各种艰辛和挑战,处处考验着建设者们的智慧、勇气和精神意志。
    这里是康巴藏区,四川省甘孜州道孚县。距离道孚县75公里,雅江县60公里的高山峡谷地带,被称为扎坝走婚大峡谷,中铁一局三公司雅道、红顶项目部就驻扎在这里。
    通往项目部的唯一通道,是雅江至道孚的雅道公路,这条开凿在山谷间的道路,由于年代久远,早已看不出公路的模样,变成了支离破碎、坑洼不平的泥泞土路。这条路紧贴山崖,沿着汹涌湍急的鲜水河蜿蜒盘旋,一会儿下至谷底,一会儿升至山巅。
    走这条路,无异于一次历险。狭窄的道路不仅弯道多、颠簸不平,进出的大型运输车辆、施工机械也络绎不绝,如同千军万马挤独木桥。每当迎面有车辆开过来时,司机都要先找到一个稍微宽敞的豁口避让,小心翼翼地将车紧靠山崖、或紧邻河谷边缘停放,才能保证有足够的空间使得双方通行,通行危险可想而知。
    项目部的小车司机陈均科,是2015年第一批来项目部的员工,在这里他已经坚守了3年多,这条路他也跑了无数遍。他说:“天不下雨的季节,这条路还不算难走。最难走、最危险的季节是夏季,因为下雨,道路随时会出现塌方、滚石和泥石流。若运气好,把石头搬开就可以继续走,若运气不好就得往回折返,等到路通了再出来。”
    这种出行靠运气的说法让我心里很没有底,我不敢想象万一碰上坏运气会发生什么后果?
    陈均科告诉我:“因为道路难走,地质灾害多,这条路沿线的鲜水河里,不知道掉进去了多少台车辆和各种施工机械。”他说:“咱们这台越野车也才买了几年,车顶已经被落石砸得坑坑洼洼的。走这样的路一定得保证车况,我坚持定期对车辆进行维修保养,最大限度地保证出车安全。”
    我从心底佩服陈师傅的驾驶技术和吃苦精神,对他的安全意识和负责任的态度更是由衷地赞赏。
    我之前两次来过雅道项目部,对这里的环境有所了解,尽管这次来时有心理准备,但再次走进雅道线时还是不免紧张,心中默默地祈祷了好多遍。
    到达项目部后,我陆续走访了较早一批到项目的员工,聆听了他们参与雅道建设的故事,也真切地感受到了中铁一局建设者身上闪耀的“忠诚担当、不畏艰险、不怕吃苦、敢打敢拼、勇于攻坚”的精神力量。
    在与他们的交谈中,我听到的最多的是“现在的条件好多了。”言语中透露着大家之前工作、生活的艰辛和苦楚。
    陈新科,项目部爆破员,最早进场的人员之一,参与了雅道项目前期建点工作。见到他时,他正在炸药库看管室和库管员闲聊。他说:“刚来这里时,没路、没水、没电、没信号,整个大山里找不到一块平地,项目负责人杨引备带领大家自己动手,硬是在半山腰上开出了这么一块平地,修通了从山下到这里的便道,建设了现在的项目驻地、拌合站和炸药库。”
    “当时没有电,晚上山谷里漆黑一片,我们半夜12点对硬化的场地进行抹面,借着装载机的灯光干活,冻得人直发抖。”说着,陈新科指向炸药库和项目驻地的防护墙,给我介绍:“这些挡墙都是我们自己动手砌的,石头是一块一块从山下捡上来的,那时候真是吃了不少苦,很不容易。”
    王少萍,一名95后年轻人,项目部技术员兼团支部书记。2015年10月份,他和项目部另一名测量主管周书光一起从陕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来雅道项目部工作。
    他说:“我们早上6点从成都坐班车出发,晚上7点才到道孚县,我以为到了县城就到了,没想到接我们的司机说,还需要赶3个小时的夜路才能到。”“在这之前,我坐车从来都没有超过2个小时,也没有走过这样的路、来过这样偏远的地方,当时越走越失落,心里忐忑极了。”
    对于一个刚走出校门的学生来说,从城市一下子来到这样的环境,心理肯定有很大落差,但这才只是开始。理想和现实总是有很大差距,初到陌生的环境,他们还要面对很多挑战和考验。
    王少萍说:“刚来这里时,项目部没有电,晚上零下十几度,活动板房里冷得像冰窟窿,盖上好几床被子还是觉得冷。”
    其实,在这大山深处,比寒冷更令人难以忍受的是孤独和寂寞。
    王少萍回忆说:“这里以前是通讯盲区,没有信号,无法跟外界联系,大家来这儿好几个月了都没跟家人、朋友通过电话。有一次,项目部专门开车拉着我们到几十公里以外有信号的地方,才跟家人联系上,通了电话。”
    我问他,“那你是怎么坚持下来的?”王少萍说:“第一年春节放假,我回去后真不想来了,心里很矛盾,想在城里找个工作。后来经家里人劝说,我自己也想好了,我学的就是工程专业,这毕竟是我的工作,我得经受住考验,证明自己可以。况且年轻人总是要吃点苦的,我又是从农村出来的,这里再苦也没有父母一辈子辛苦,我得替家庭分担责任。”。
    就这样,王少萍说服了自己,坚持了下来。他说:“我在这里已经坚守了3年,和大家有了感情,看着大桥从没有到两个百米主桥墩高高耸立在那里,我心里也很自豪,很有成就感。再过一年工程就结束了,我3年都挺过来了,最后一年肯定也会坚持到底。”
    越是艰苦的地方越能磨炼一个人的意志,像王少萍一样的90后,项目部还有很多,他们经历了从不适应到适应,从不习惯到习惯,从动摇到坚定的成长过程,经受住了环境的考验和实践的磨砺,最终选择了坚守岗位和自己职业梦想,并且都在项目部承担了重要的施工技术、安全质量管理工作,发挥了主力军作用。这一点,我也从项目总工程师李宝斌那里得到了印证。他说,“项目部高寒低氧、环境很艰苦,除了个别身体条件不适应的,大家都没有离开,没有放弃,都坚持了下来。”
    李宝斌,出生于1986年的年轻项目总工,中铁一局三公司首届“企业工匠”荣誉获得者。他熟悉桥梁施工,对技术工作认真细致,精益求精。在项目技术团队中,他既是领头人,也是一位好师傅,对项目部90后的年轻技术人员给予了认真的传帮带和培养锻炼,帮助他们成长进步。
    李宝斌告诉我,他从去年开始主要负责红顶大桥项目部的技术管理工作,大多数时间住在红顶项目部。他说:“这两天,红顶大桥项目部那边刚有了4G信号,现在办公、生活比以前方便了。”
    红顶项目部位于道孚县红顶乡,距雅道项目部所在的亚卓乡约40分钟车程。
    李宝斌说:“去年红顶项目部还没有大电,从乡上引的电电力不足,而且经常停电,项目部只能靠自发电。每天晚上10点停止发电以后,房子就非常冷,晚上睡觉简直就是遭罪,我经常睡觉不敢脱袜子。”
    在和李宝斌的交谈中,我了解到这个地方每年进入11月中旬以后,吃水都很困难。从山上引水的管子会冻住,只能到河里凿冰取水。李宝斌说;“有一次,我和同事们去河里抽水,几个人费了半天劲儿才把冰层凿开,在下水泵的过程中,由于太滑,我突然被带了下去,掉进了冰窟窿,被同事们拉上来以后,我浑身都湿透了,硬是咬着牙挺了过来。”
    还有几次,大家趁着中午暖和,到河里抽水,由于红顶项目部驻地距离河谷的高差有200多米,抽水泵的扬程不够,加上反复出现爆管,搞得大家一个个精疲力尽、心情沮丧。现在回想起来,李宝斌仍不免有些神情沮丧,他说:“就为吃那么一点水,大家不知道费了多少劲儿,恐怕几十年前的人吃水都没这么艰难。”
    ……
    雅道不雅,道非常道。这里旱季狂风大作、漫天尘土飞扬;雨季塌方不断,道路险阻。这里曾经没路、没水、没电、没信号。中铁一局三公司雅道项目部第一批建设者犹如野外探险一般,凭着一股不畏艰险、不怕吃苦、敢打敢拼,勇于攻坚的精神,克服了重重困难,渡过了道道难关,战胜了高寒低氧,在高山峡谷中安营扎寨、开拓进取。经过三年多的艰苦奋斗,中铁一局三公司承建的雅砻江两河口水电站库区哈格达沟特大桥、红顶特大桥已经初现高大挺拔的身姿。在建设者们星夜兼程、紧锣密鼓的拼搏奋斗下,两座雄伟的高墩大跨桥梁将在一年后先后建成,矗立在神秘的扎巴走婚大峡谷,给康巴藏区人民带来福音,使“雅道”旧貌换新颜,告别今日的艰险。
    (作者单位:三公司)

版权所有 2002 中铁一局集团有限公司 WWW.CRFEB.COM.CN
联系地址: 陕西省西安市雁塔北路1号 邮政编码: 710054
备案号: 陕ICP备12002715号-1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