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4版
发布日期:
以初心扬帆渡千难历 浴火重生展精品
——写在五公司杭州艮山路项目综合管廊工程获“西湖杯”结构优质奖之际
    杭州艮山路项目管廊施工全景。
    主体钢筋施工。

    现场传帮带。
    对起重设备定期安全检查。

    安全知识赛抢答环节。
    西湖拓展活动。

    完成后的艮山管廊标准段。
    夜间混凝土浇注施工。

  凤凰涅槃,浴火重生。在人间天堂杭州市,有一个团队叫杭州艮山路项目。他们积极展现“勇于跨越追求卓越”和“诚实创新永争一流”的企业精神,排除千难万阻,浴火重生,终以精品工程示众人。
  2019年4月26日,杭州市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管理协会发出通知:“中铁一局五公司,你公司杭州市艮山路项目综合管廊工程获得了2018年度杭州市建设工程‘西湖杯’结构优质奖,请带上相关证明到我处领取证书。”
  听闻此消息,项目全员欢喜雀跃,一年多的拼搏和努力、流过的汗水和泪水,今天得到了认可。
  艮山路项目是五公司施工的第一个综合管廊工程,项目于2016年底中标,管段全长3.2公里,项目总造价5.4亿元,其中综合管廊1.8亿元全长近2公里,另包含路面提升改造和高架桥施工等。
  该项目是从地下、地面、地上三个层面立体解决道路拥堵和地下管线“乱毛线”现象。中标后,项目团队陆续从全国各地集结,团队成员市政工程施工经验不足,更没有接触过管廊工程,技术力量薄弱、管理经验不足、新组建的团队松散。但“第一个”就意味着新市场,肩负着开疆拓土的责任,项目领导班子深知管理难、责任重,所以必须要带领团队经历烈火煎熬与困难考验,如凤凰重生并升华。浴火的过程是痛苦并快乐的,是喜忧参半、五味杂存,同时也是精品管廊建成的记实历程。用真心与毅力破开局之难
  万事开头难,好的开始便是成功的一半。
  项目领导班子本着开工即是抢工的思路。团队刚组建只有9人,而开局将面临两大难题,一是沿线周边民房拆迁,临时驻地难找;二是因管廊沿艮山路修建,艮山路是连接新老城区的主干道,地下管线多,绿化和管线迁改困难。
  安居方能乐业,快速解决驻地问题,是快速推进项目建设的关键一步。项目所在的江干区是新城区与老城区的联接带,城市的发展把它变成了一个“大工地”,租现房和租地建房都困难重重。“我们不能长住宾馆呀,再困难也能找到解决的办法”,项目负责人刘利锋一边给大家鼓劲,一边自己暗下决心。
  20天时间9个人,利用下班时间走遍了沿线3个社区200多个小区和单位。通过大家的努力,终于租下了一片绿化用地作临建用地。接着,仅用46天便建成了功能齐全、紧凑合理的“园林”式项目驻地,为项目快速推进创造了条件。
  项目刚开工,因绿化迁改招标推迟、迁移手续审批推后等影响,造成绿化迁移滞后,为尽快进入管廊主体施工,项目坚持以“局部推进整体”的思路推进。项目经理亲自带人出击,一次又一次跑交管部门、绿化管理单位等,承诺项目出人出力、出机械协助绿化迁改、安装标识标牌等;跑水务、电力、燃气、弱电等单位,以真情、真心,换来了相关单位的理解与支持。
  项目管段3.2公里的沿线共有19个自然村和社区,属于典型的“城中村”,沿线各类民房、商铺、小作坊较多,建筑物密集杂乱又正处在政府规划拆迁范围,辖区群众对工程施工有抵触情绪,征地拆迁和对外关系协调十分困难。如沿线的亚光扑克厂拆迁,这是一家解决残疾人就业的福利性企业,项目通过重点拜访关键人员,并以党建联建的形式与社区党组织协调,给他们讲工程的利好、项目的难处等,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最终让问题得以解决。
  在管廊施工前须完成污水管道施工,此时正值杭州高温橙色预警期,项目及时调整作业时间,错开高峰施工,并开展“天大热人大干,顶烈日战高温”的劳动竞赛,班子带头,全员齐上阵,营造了热火朝天的施工大干氛围,全面推开管廊施工序幕。用衡心与智慧攻技术之难
  工程施工技术是关键,技术是工程干好、干快、干优的先决条件。
  管廊施工之初,SMW工法桩因粉沙土层和地下较多的孤石,造成桩位容易偏位、坍孔等,项目全员齐力攻克难关,从调整水灰比,到拉铁丝固定点位、研制型钢插入限位梯等,最后终于攻克了难关,为后续施工开好了头。
  按创建智慧工地的要求,项目开工便以BIM技术指导施工,通过与专业BIM技术公司合作对管廊施工中的重点难点进行可视化指导与攻关,为工程内优外美提供了保障。例如针对地下在错综复杂的管线,通过BIM技术把管线与管廊主体及附属的位置、距离等清晰直观的标注出,并且还把每一仓段的三维图、施工图、工程数量表等归集在二维码内,使用时手机一扫便一目了然。
  “只要水能进入的地方,沙子就能进入”,这一句话概括了艮山路管廊项目的地质情况。项目距钱塘江仅两公里,地下水丰富、超细粉砂土是最大的地质特点,管廊在地下水位以下,施工中存在涌水、涌沙等风险。为此,项目开工同时便围绕施工特点成立了由项目领导及相关技术人员组成的QC技术攻关小组。一是优化设计,将防水层设计顶板增加一米宽反应粘结型高分子湿铺防水卷材,避免渗水渗沙;二是在提高综合管廊变形缝防水质量的课题实施中,止水带搭接采用“T型接头”方案。期间遇到许多困难,如协调厂家加工使进场的止水带形成整体,整体的止水带虽然对现场施工造成施工阻碍,但终归利大于弊,提高了变形缝处的防水质量、节省了现场加工的人工费用和施工时间。项目QC小组坚持通过计划、执行、检查、处理的循环方式,对施工现场精心调查、精选课题、合理设定目标,分析原因、制定对策、强化过程管理、并确认结果,攻克了一项又一项施工中的技术难题。QC小组于2018年和2019年连续两次荣获浙江省市政行业协会优秀QC小组三等奖。
  项目通过对现场工人和管理人员发放质量管控卡,以强化施工质量。卡片上印着施工相关的技术标准、规范、重点注意事项以及项目当期核心工作等内容。通过向一线工人和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发放卡片,一方面让作业一线工人在施工中能够清楚结构尺寸、高程的允许偏差,钢筋和模板的相关规范误差允许值,以及如何控制外观质量等,做到过程自控;另一方面通过卡片的随身携带、随时自查自检,使所有人员技术水平得到较大的提升。
  “我自愿从事技术工作,努力提高自身技术管理水平,以技术保安全、以技术保质量,以技术保进度、以技术保效益,执行标准,坚守底线,敬业爱岗,为打造职工自豪企业而努力奋斗!”这是艮山路项目每周技术人员的技术宣誓,也是项目技术管理的一大特色,铮铮誓言展示了项目维护工程质量和打造精品工程的信心和决心。用决心与措施守安全之难
  超细粉砂土外加地下水丰富、一边临近民房一边临近行车道、明挖深度9米到14米不等,这些是艮山路综合管廊施工中的安全风险点。安全是施工生产的前提和基础,安全对项目管理起着一票否决的作用。要解这安全之难,项目需有全员抓安全的决心,及预防为主、排查结合的安全管理措施。
  项目面对安全重难点,始终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原则,建立了长效安全管理体系;坚持安全管理制度化,编制了5项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坚持安全工作责任到人,配齐了安全管理人员,从点到片,包保到人;坚持“管生产必须管安全”“人人管安全”的管理思路,强调现场管理人员对安全的重视,充分发挥群安员和青安岗的隐患发现和排除作用;坚持定期开展安全管理培训,提高全员安全意识;坚持安全例会制度,坚持安全管理一票否决制度,严格兑现奖罚、坚持班前安全讲话,做到安全时时讲、事事讲,警钟长鸣,教育入心。
  项目还积极开展深基坑坍塌应急救援和消防救援演练,开展青年安全演讲比赛和职工家属给职工写安全信、安全主题摄影等活动,从思想意识上筑起安全防线;通过安全体验馆的定期安全体验式教育、钉钉软件“安全隐患随手拍”和公司隐患排查系统排查并消除安全隐患。
  管廊施工中共有6个出入口,为了维护市区正常通行秩序和外围安全,设置的交通协理员多达十几人,项目还聘请了15名环卫工人作为民情监督员,对项目文明施工进行监督。
  从开工到竣工,项目未出现一例安全责任事故,文明施工也得到业主和监管单位的认可。用细心与严谨控成本之难
  “第一个”意味着开疆拓土,也意味着让利拓市。单价低、标准高、主材涨价、国家环保督查致文明施工投入大等,成本管控是项目的最大难题。盈利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根本。为严控成本、最大化项目利润,项目团队在确保安全文明施工、进度质量的同时,实行全员分片包保的成本管理。
  严控成本,从一个“细”字入手。管理重细节,经营靠细心。项目从抓全员成本意识入手,培养全员在依法合规的前题下树立“盈利是荣,亏损是耻”的成本经营意识。从项目开工便做好经营策划,一方面找准开源重点并提前筹划、提前准备;另一方面重点卡控成本支出,做好节流措施。培养提高全员节约成本与控制成本相关知识,对材料计划、机械租赁、资金预算均提前策划,强化市场调查与性价比对;加强过程管控,减少非正常性支出,实行分层分级管理模式;加强定期成本分析,坚持每月成本分析例会,总结成本管理经验,发现和弥补成本管理漏洞。
  项目对专业班组进场、材料供应、机械租赁均严格按招投标程序,严格执行公司限价规定,从源头抓项目成本管理,成本一直处于可控状态。用耐心与关爱解人才之难
  艮山路项目人员由公司各兄弟单位抽调组建。现有职工24人,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共19人,中专及以下5人;35岁以下17人,35岁以上7人。人员普遍年轻、技术经验和管理经验缺少,主动意识不强,执行力差,特别是管理人员的市政工程施工经验欠缺,对地下综合管廊工程施工更是第一次接触。面对人才现状,项目因势利导,实施“五步法大培训”,用耐心和关爱推进员工素质和能力提升,解决人才之难。
  一是从基本功上主抓业务能力培训、相关管理办法和制度的培训,同时注重“请进来和送出去”;二是从内功上主抓全员的思想理念和心智模式的改变,以《素质提升大讲堂》为主,辅以演讲比赛、知识竞赛、摄影比赛等主题活动;三是主要通过倒逼加压,通过如钉钉软件和质量管理卡片、智能二维码等加速人才成长;四是借助互联网为人才成长注入催化剂,通过公司的授课学堂、网络学院,还有各类网络平台和公众号等,引导大家利用碎片时间学习,有效加速人才成长;五是立足实践,学用结合促进人才成长。
  “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成天下之才者在教化。”项目班子认为,团队的每一个人都是优秀的,如出现问题一定是班子没有带好、没有教好。都说90后吃不了苦,但项目负责人刘利峰并不这样认为。如2017年7月交改时全员齐上阵,3天要拆除安装4300米施工围挡,改移4600多米的交通围栏,其中有两名实习生,刚下火车到项目,放下行李就被拉上了现场,一干就到晚上11点,让人深受感动,这是团队敢拼搏、能吃苦、上下齐心的氛围带动了他们。
  为了提高大家的业务能力及市政施工的相关知识,从项目开工便坚持每天生产技术碰头会、周技术培训会、月技术例会,还有长期坚持每周一的技术宣誓等,提高业务能力和市政施工相关经验;项目工会为有意向报考建造师的人员购进一建二建学习书籍,鼓励其学习考证;每月的《素质提升大讲堂》从管理思维扩展到心智模式转变到个人修养提高等进行培训,加速人才成长。
  人的成长过程,在关键时刻常常需要有人推一把才能上台阶。项目的倒逼人才培养法就是那只推手。对管廊生产任务的分解项目做到责任到人,对关键人员的任务要求定时间、定标准完成,有效推进了生产,也促进了人才成长。通过钉钉日志的强制推行,让每一位管理人员总结当天工作,计划下一步工作,在总结得失和计划安排中成长。同时,积极推行技术员工点负责制,不设工区长,把技术员推到施工管理第一线,全面负责队伍管理、方案编制、技术交底、材料计划、设备选型等。班子对技术员工点负责制的工作大力支持,以及通过岗位轮换制等,让团队的综合素质快速提升。
  管廊开工以来,项目为公司培养后备项目经理2名,培养中层后备干部5名并提拔3名,培养部门负责人4名,输出技术管理人才6名,也有6名见习生都已成长为某项工作上独当一面的人才了。以齐心与拼搏解工期之难兄弟齐心,其利断金。项目面对管廊工期的严峻压力,团队上下齐心,团结拼搏终于在全线率先实现了贯通。
  管廊施工中项目坚持目标为导向,认真优化施工方案设计,细化目标,并确定时间节点,把近2公里长管廊工程划分为四个区段组织施工,确定了四号港桥段、220千伏电力线下穿段为关键性区段。2017年11月,杭州市商品混凝土供应受环保政策、行业产能以及互联网大会的多方面影响出现严重供不应求。为全面推进管廊进度,项目采取主动邀请商品混凝土供应商相关负责人到项目洽商与互动,实地查看现场待浇注工作面,寻求供应商的理解和支持。最终,商品混凝土供应由之前的每天150方提高到每天500方,为工程全面提速提供了物资保障。
  2017年四季度,业主给项目下达了管廊主体工程1150米的节点目标,按每月完成在200米的正常施工进度,实现业主下达的节点目标几乎是不可能,这是一场严峻的考验。
  为了凝心聚力,项目连续开展两次劳动竞赛,不断掀起大干高潮。9月初,掀起了“大干90天确保年度目标实现”的劳动竞赛,紧接着在12月初,又开展了“大干40天,确保管廊主体1150米目标”的劳动竞赛。通过积极组织物资机械和劳务班组进场,加强对施工组织方案优化论证、施工培训与交底,加快征拆与外围关系协调,克服材料紧缺等困难,让工程进度连月评比全线第一。
  竞赛以倒排工期保节点、科学组织保计划、优化资源保效益为主线,将分部分项工程时间节点卡死,落实到各个班组,确保计划顺利完成。竞赛中按节点时间与工程量对应到天比落实,以缩短工时、提高质量、提升效益比优化方案和合理化建议的落实,按物资机械供应及时、后勤保障到位比服务和保障措施的落实,使得劳动竞赛达到了预期效果。竞赛中工点技术人员实行24小时轮流坚守现场,工程部两位来自北方的实习生讲到:“杭州冬天的冷和北方还真不一样,又潮又冷,夜里穿着军大衣还是冻得手脚发麻。”
  大干期间,项目负责人刘利锋顶着强大的压力,常常一天只能睡3到4个小时的囫囵觉。为从时间上提效率,项目采取了全天候轮班施工;为从立体空间上赶进度,采取了以多开工作面的方式抢工期。协调人员、物资、机械等配套资源,理顺关系,搞好后勤保障等,每一个人都忙碌着。为保障施工生产,后勤的同志们坚持白天为现场送上茶水,晚上送夜班饭,下雪天还为劳务工兄弟们送热粥等。播种是艰辛的,而收获是喜悦的。
  经过3个多月艰苦奋战,项目管廊主体完成1269米,超额完成业主下达的1150米目标任务。同时,项目也是全线及全杭州市管廊标段贯通的第一家。项目连续两次得到了业主书面表扬信,信中被称赞为“铁军”。
  困难不可怕,只要心中有梦,努力总能实现。刘利锋曾乐观的说到,“这综合管廊不就一个加长版地箱涵嘛,也就是多了在城市中施工加强围护的相关工艺,我们只要在战略上藐视它、战术上重视它,就一定能打个漂亮仗。”的确如此,“西湖杯”结构优秀奖就是最好的证明。
  (通讯员 陈明凯)

版权所有 2002 中铁一局集团有限公司 WWW.CRFEB.COM.CN
联系地址: 陕西省西安市雁塔北路1号 邮政编码: 710054
备案号: 陕ICP备12002715号-1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