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4版
发布日期:
变幻的服饰跳动的音符
  服饰,历来有“人的第二层皮肤”之称。回眸这半生,中国服装从千篇一律“灰黑蓝”的年代飞跃到“赤橙黄绿青蓝紫”的当代,从追求高大上品牌到强调鲜明个性和休闲舒适,无一不打上了深深的时代烙印。
  人都说服饰是时尚变化最为灵敏的风向标,是一个社会、一个国家、一个时代最为鲜活的形象记录。的确,在我国民间素有“人靠衣装马靠鞍”的说法,阿拉伯民族也流传着“身穿漂亮衣服就没有进不去的门”的谚语,欧洲则有“你的衣服是你整个灵魂的写照”一说。可见,即使政见不同,国度不同,民族不同,但服饰能够改变和反映人的精神面貌这一共识却是无人否认的。
  演出服遗失风波
  小时候,周遭的绝大部分家庭家境都差不多,温饱问题是一个家庭面临的首当其冲的大问题,至于穿衣戴帽,基本上小的都是拣哥哥姐姐穿不了的穿,一年到头一直到春节才能穿上新衣裳。“过新年,穿新衣,吃糖果,放鞭炮”,大概是童年的我们最大的梦想和渴望。
  每次当我露出嫌弃穿旧衣服的表情时,妈妈总是用一只手戳着我的脑门子,语重心长地告诫我:“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你就知足吧。老家伯伯跟叔叔家的孩子连这样的衣服都没几件呢,他们连米饭都吃不饱,常年吃红薯稀饭,你好歹每天都能吃饱饭,一年还能穿上一次新衣服。”小小的我哪懂这些,气咻咻地对妈妈嘟囔:“等我长大了,有钱了,天天买新衣服穿,再也不穿这些破衣服了。”
  读小学二年级时,我被学校选中进入了校腰鼓队。有一次参加演出,每个队员都发了一套漂亮的演出服,老师要求演出一结束马上上交。那天演出完,下午正好放假,我舍不得立即上交,偷偷穿回家在镜中自我欣赏一番后,又穿着出门玩了好几个小时,才恋恋不舍地脱下来叠好,准备交给老师。
  去学校的路上,一路蹦蹦跳跳,打打闹闹,浑然忘记腋下还夹着演出服。等到了学校,才发现演出服不知何时不见了!犹如五雷轰顶,我又惊又怕:天哪,这么贵的演出服怎么赔得起呢?万分沮丧的我坐在教室里又惊又怕,嚎啕大哭。
  老师帮我写了遗失启事,张贴在人来人往的马路边,碰巧被“赶场”回来的母亲看到,将我骂了个狗血淋头,任是平时再伶牙俐齿,此刻也无言以对,只有暗暗祈祷“奇迹”发生。
  过了几天,“奇迹”真的发生了,捧着失而复得的演出服,我暗暗发誓,将来能赚钱了,一定要好好报答这个完壁归赵的好心人。
  穿着“的确良”拍照
  上世纪70年代中后期,市面上出现了一种新面料,叫“的确良”。“的确良”属于化纤物,颜色鲜艳,不起皱,挺括耐洗,还不缩水,穿着很显精气神,刚一问世就广受欢迎。虽说不用拿布票去买,但是价格昂贵,一元钱一尺布,做件成品衣少说也得六、七元,谁能拥有一件“的确良”衬衣,即象征着“洋气”和富贵。
  其实,的确良的确一点也不凉,而且还相当不透气,可哪怕它有这样或那样的缺陷,也丝毫不能阻挡只穿过粗布衣服的人们对它不可遏制的热情和向往。
  记得当时父亲的月工资也才40多元,但经不起我们的撺掇,父母还是一咬牙,从牙缝里省出钱给家里的老大——哥哥添置了一件“的确良”衬衣,让我们几个小的羡慕得不得了,只恨自己为什么不早出生几年,痛失当上老大的良机。
  我和几个要好的同学相约去拍照。觊觎“的确良”很久的我,借拍照这件大事,把妈妈也搬来当救兵,才勉强说服哥哥以大局为重,将他的宝贝的确良衬衣出借半天。比哥哥小4岁的我,穿着那件极其不合身的确良衬衣,将长了一大截的衣服下摆塞在裤子里,挽起袖子,在小伙伴艳羡的目光中,满脸春风地拍下了我人生中的第一张照片。
  喇叭裤沦为“扫把裤”
  当铁路工人的爸爸回来给我买了一件灯芯绒上衣,配上一条浅色的裤子,每次做课间操时站在同学群里煞是抢眼,又好看又神气。班主任为此特意多次把我叫到办公室谈话,要身为班长的我以身作则,艰苦朴素,注意影响。可从来在老师眼里就是好学生的我,第一次违背老师的旨意,执迷不悟,公然与老师对抗,执拗地坚持穿着上课,让老师失望了很久。
  上世纪80年代初,戴蛤蟆镜、穿喇叭裤风行全国。喇叭裤立档短,臀部和大腿部剪裁紧瘦合体,从膝盖以下逐渐放开裤管,长至地面,呈喇叭形状,故而得名。
  最先穿喇叭裤的是一群20岁左右的毛头小伙子,他们穿着花格子衬衫和紧绷的大喇叭裤,留着长头发、大鬓角、小胡子,手上提台录音机,大摇大摆地招摇过市,一度成为“流氓”的代名词。上了年纪的人都说喇叭裤既浪费布又多花钱还不实用。可年轻人却迷得不行。
  我死缠烂打着妈妈也做了一条。穿上它,感觉腿仿佛自动拉长了几寸,特修长。可妈妈却横竖看不惯,还给喇叭裤取了个名字,叫作扫把裤,意思是穿着它所经之处,灰尘和垃圾全被喇叭裤腿一扫而光,不需要再用扫帚扫了。一个如此有诗意的名字竟然被一个这么俗不可耐的名字取代,真把当时的我气得够呛。
  令人痴迷的黄大裆军裤
  八十年代中后期,全国各地都流行穿一种黄大裆军裤,因裤裆很大,松松垮垮而得名。很多年轻人都迷上了这种军裤,并以拥有这样一条裤子为荣,我也不例外。
  大表哥在部队当兵,有一次正好回来探亲,穿着一身绿军装,一举手,一投足,感觉简直帅呆了,我有事没事就往他家跑,像个跟屁虫,给他倒水、洗袜子,问东问西,极尽讨好之能事,目的就是想感动他,开恩送我一条旧军裤穿穿。
  大表哥也真懂味,一下就看穿了我的小心思。回部队后没多久,真的给我寄来了一条旧军裤。拿到旧军裤的那一刻,我别提有多高兴了,当即就回复了一封长长的信,感谢的话说了一大箩筐。从此,我天天穿着它,十天半个月都舍不得换下来,非得脏得我妈实在看不下去了,强行从我身上扒下来,才会换下来。军裤晾在晒衣架上,还不是很干爽时,我便又换上了它。那种痴迷程度,现在想起来都很难理解。
  穿出个性和韵味
  随着物质水平的提高,中国人对于服装的追求品味也在水涨船高,款式和面料也越来越多样化,只有你想不到的,没有你见不到的,大街小巷再难见到千人一面,人人都想穿出自己独特的个性和韵味来,生怕和人家“撞衫”。我也不再盲目跟风,而是根据自己的职业、爱好、品味来选择合适的服饰。
  翻看老照片时,讶异地发现处在同一个年龄段的我跟父亲相比像是两代人。而这几乎是所有家庭的写照。我们这一代跟父母那辈相比,起码都要年轻十岁以上。那时的服装肥大宽松,样式老气,根本看不出身段和年龄差来,个个老气横秋,加上生活困扰,因此,人人都几乎比实际年龄大上几岁。而现在的我们,手头宽裕,心情愉悦,日子一天比一天过得好,可以随心所欲地选择自己喜欢的服饰,有的人甚至“逆生长”,越活越年轻,活成了许多人眼中长生不老的“老妖精”。
  因此,现在如果谁想从服饰上判断出一个人的实际年龄、经济状况来,往往会“乱花渐欲迷人眼”。这一切,既是服饰的进步,更是时代的进步、社会的进步、国家的进步。
  几十年光阴倏忽而逝,既庆幸自己生活在这样一个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高度发达的时代,更庆幸自己生活在开放、和谐、文明、发展,古老与活力并存的中国,领略过人生百味,见证了服装和时代的种种变迁,真真切切地感受了不同时代的风貌和日新月异的社会进步。
  (作者单位:厦门公司)

版权所有 2002 中铁一局集团有限公司 WWW.CRFEB.COM.CN
联系地址: 陕西省西安市雁塔北路1号 邮政编码: 710054
备案号: 陕ICP备12002715号-1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