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小记:
这是我探访的第一个大桥机电项目。临行前,“新奇”、“期待”这两个词在我的脑海里不停地闪现,关于它的样子,关于项目员工的样子,除了想象中的波澜壮阔,其他的第一印象仅仅停留在“热”这个词上。但通过与他们近距离接触,我发现这个项目的两个特点:一是环境艰苦,闷热潮湿让一般人难以忍受;二是项目员工乐观坚韧,收工后的憨厚一笑,让人无比动容。人常说最平凡的感动铸就不平凡的伟大,作为工程建设者,他们克服气候环境、家庭生活等难题,为早日点亮大桥,坚守在一线,奋斗在一线,诠释着别样的青春。
嘉鱼长江大桥,又称“嘉鱼长江公路大桥”,是位于中国湖北省洪湖市和嘉鱼县之间的一座公路斜拉桥。路线起自洪湖市燕窝镇团结村,向北连接城市圈环线高速公路洪湖段,向南连接城市圈环线高速公路咸宁西段,跨越长江后,止于嘉鱼县新街镇,接在建的武汉城市圈环线高速公路咸宁西段,全长约4.66公里,其中,跨越长江主桥长1.65公里,采用主跨920米双塔非对称混合梁斜拉桥方案,按双向六车道高速公路标准建设。中铁一局电务公司主要承建包括监控、通信、照明、供配电系统等施工。形象地说,就是给大桥“点灯”让夜晚的大桥看着更美,让夜行的司机看得更远;就是给大桥“点睛”,让后方管理人员可以远程监控桥面状况和满足实时通信功能。
197米桥柱上安装“高空天眼”
8月25日,湖北嘉鱼县闷热潮湿,阳光也不是那么热烈,蒸腾起来的水汽如一层薄纱悬在半空。不远处,大桥的两座塔柱“穿云”而出,尤为“吸睛”。
车抵近大桥时,项目工程部长田帅和电力工李世忠刚从塔柱下来。只见他们的蓝色工装早已变成了深蓝色,头发如刚洗过似的,大滴大滴汗水顺着发梢流了下来。
顾不得解下安全带,他们便抓起瓶装水就大口灌了起来。据项目负责人白云恩介绍,他们正在安装监控设备。作为大桥的制高点,两个塔柱上需要分别安装球形摄像机,以此实现对桥面状况的实时监控。
从桥面向上看,高耸的塔柱看不到头。塔柱下方,一个不足一米宽的小洞是通往塔顶的唯一通道,而里面则是由90余层、1000余阶台阶组成。经过粗略计算,从桥面到塔顶约为197米,在安装该设备期间,他们每天都要上下穿行。除了登塔“费劲”外,塔顶的风也成为施工中需要克服的困难之一。
问起登塔感受,刚从塔上下来的田帅说:“本来上塔就两腿打哆嗦,上去后风还很大,别说施工,就是站着不动都头晕目眩。”话刚落音,他便摘下眼镜,放松地用手抹了一把脸,然后憨笑着。说话间,无意中发现他的后脖子一块一块的被太阳晒得褪了皮的斑痕早已和汗水混为一体。
除了需要“高空作业”,在塔柱上安装监控设备,和其他机电工程相比该工程还有一个难题,那就是作业人员要穿上救生衣“悬空”在大桥底部安装监控设备。项目总工孙远个头瘦高,但却文气十足,没深入接触 过的人肯定想不到他是个公路机电 的“专业户”,2012年上班至今的他跟着师傅白云恩参加过成武、武罐、茶格等多个高速公路机电项目,对高速机电工程施工可以说是轻车熟路了,但提起嘉鱼项目也犯了难:“距桥面30米就是长江,我们需要在桥底安装监控设备,并在“塔柱”中部安装维修平台,而如何把人运到安装位置、如何确保不出安全事故,这可一点都不马虎!” 俗话说,能揽瓷器活,就有那金刚钻。项目部经过反复研究,制定了通过“船吊”“车吊”+安全带、救生衣全配套的施工方案,确保施工按照节点工期安全完成。
40度高温梁体内“穿针引线”
高温天施工对于大多数施工单位来说在平常不过。可在嘉鱼大桥项目,这样的“高温”却打破了人的一般认识。 已是晚上8点30分,在桥面一个不显眼的位置,几名工人围在一个不足40厘米的正方形孔洞处,并纷纷伸手做出一个试探性动作:“你看,这热浪呼呼地,往出涌呢!”维修平台安装施工。
从该孔洞钻入,在梁体内部敷设电缆。孙远说,梁体内除了10千伏的高压电缆外,还有通信系统的弱电缆线,而这样的粗细不同缆线总计有50公里长。
“时间差不多了,下吧!”说话间,他们6个人已经蜷缩着身体,从“缝隙”中溜了进去。为了能切身感受他们口中的“闷热”,我也跟着下去一探究竟。
与我们想象中的“空心”梁体不一样,这样的钢箱梁内部由一道道“小门”和钢铁“墙体”组成。而缆线需要穿过“墙体”上方的“小孔”,精准安装在线槽里。
时值项目节点,在这“狭小”的空间里,作业人员脱掉长衣,光膀子换上黄色反光马甲,还未开始施工,身上的汗已经连珠成线,大滴大滴往下落。
再看一旁,直径超过200毫米的电缆正在被一厘米一厘米挪动,穿过缆槽,往箱梁深处延伸。大家使出全身力气,这边拉,那边推。梁体内黑压压一篇,除了闪耀的头灯拉出的光线,没人知道这寂静的江面上,一群大桥建设者正在“穿针引线”,为早日点亮大桥奉献青春。
看着简单的活儿,却十足的难。据介绍,这样截面积的缆线,一米重约15公斤,而单单一根加起来就有400公斤重。加之缆槽贴近梁顶,施工时,机械派不上用场,只能靠手腕力量和身体各肢体的相互配合。
汗水浸透了头发,眯住了眼睛,他们顾不上擦。由于大家都是相互配合作业,稍微有哪个环节出了问题,其他人用力过猛或者用力不均,就会被摔伤或者发生意外,所以只要开始施工,他们就是得全力以赴,直至一整根线缆敷设到位。
谈起嘉鱼项目的“高温”原因,白云恩道出了其中的关键:“这是个悬空钢结构梁体,本身吸热能力就比土层要强,加之下方就是长江,湿度也很大,所以梁体内不仅热而且闷,就如同蒸桑拿一样。正因为如此,我们才选择在晚上、甚至后半夜施工。”
在梁体内,除了热,密闭的空间也着实让人倍感“窒息”。项目安全总监石磊介绍说,为了确保施工中的人员人身安全,项目部设置了3个施工班组,在轮流作业的基础上,严格控制作业时间;此外,项目部还购置了12台轴流风机,增强空气对流;同时还为每位作业人员配备了氧气袋和3M口罩,应对交叉作业时的粉尘及有害气体。密闭的空间让人体力消耗较大,项目部还特意购置了盐汽水,随后补充作业人员的体能。
800公里外工地上的“侠骨柔情”
采访中,一张白云恩陪孩子看电子书,妻子在一旁撇来“羡慕、嫉妒、恨”的眼神的照片引得大伙开怀大笑。在外干工程,难得有这样的温馨时刻,看似大家都在笑,可没有一个人不为拥有这样的场景而满心欢喜,可看着一点点被点亮的大桥,从他们内心来讲,这是他们的事业,也是他们可以调高嗓门给孩子们述说的得意之作。
项目员工大多为陕西籍,距项目部多在800公里外。项目部考虑到暑期大多数员工子女放假在家的情况,特意找出空房间,在不影响现场施工的情况下,分批安排家属们上项目探亲,这也得到了项目全员的普遍欢迎。探访期间,作业队长王海军的妻子女儿刚好来项目部探亲,妻子贤惠,女儿可爱聪明。提起他们来,王海军也是乐坏了:“刚好孩子放假,来我这儿一趟,天很热,工程很忙,在身边也照顾不上,但总感觉有他们在,心里就有底。”待了差不多半个月时间,他也只能在下工后,带孩子在嘉鱼县城街道转转,看看双乔公园,望望滔滔长江。虽然没有去多么著名的景点,但看着他幸福的讲述与孩子相处的美好时光,多数也就懂得了他的心意。就在妻子和女儿返程前,项目部还特意给孩子买了个芭比娃娃作为礼物。小朋友高兴地说:“等我放假了,我还要来看你!”
大家说的热火朝天,孙远却只听不说话,不时盯着看几眼用儿子的照片作为背景的手机屏保,然后嘿嘿一笑。细问之下,才得知他的儿子今年才满2岁,因为忙回家次数也少,但发达的通讯技术他也能在工闲时拿起手机看看孩子今天学会了走路,明天学会了吃饭,后天学会了叫爸爸……他说,等孩子大点了也一定带孩子来一趟工地,看看他父亲修建的大桥是啥样子的。
时值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一面迎风招展的五星红旗矗立在桥头。田帅提议把国旗带上塔柱,代表项目全员向祖国庆生!话刚落音,大家都用怀疑的眼光打量着他。“本来就恐高,上个塔都哆哆嗦嗦,还要把国旗带上去?我看咱们还是在桥面上吧!”孙远首先说到。
“我可以!”说话间,田帅已经让办公室主任杨景博帮忙把旗帜绑在了他的腰间。同时拉着李世忠快速向登塔入口走去。40分钟后,原本还光秃秃的塔柱顶部,一面鲜艳的五星红旗在大风中,通过高空摄像机,我们看到他们二人双手紧握旗杆,面向东北,目光坚毅。镜头前,所有人看到了这个庄严时刻,也看到了一个普通工程人的坚定信仰。
每个行业都有每个行业的特性,工程建设者就是这样,也就是这样普通,在各自的岗位上做自己分内的事,在家庭角色里履行着应尽的责任,可能有时两方面所占权重会发生偏移,但他们一直在努力。而更为可贵的是,前来探亲的妻子孩子看到了自己的劳动成果,更看到了他们距家800公里外的父亲的工作场景,那一刻深埋在他们各自心底的“种子”不仅长满了“爱”的果实,而且还萌发出一个新的希望:“等到大桥灯亮的那天,一家人在大桥上合张影。”
采访感悟:敢啃“硬骨头”,品牌大道才能越走越宽,嘉鱼项目团队就是企业优秀团队的典型缩影。从武罐、成武到茶格、嘉鱼等项目,他们严把质量,紧盯工期,攻克施工技术难题,建设了多个受到业主单位好评的优质工程。在他们身上,我们也看到了中国建设者的平凡和感动。 (通讯刘莉尚永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