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4版
发布日期:
路上一道辙
(上)
    斗志昂扬的项目全体员工。

    承载思念和希望的小木屋。

    葡萄牙1967年产老式履带吊。

    油车是二战退役的军卡。

    美洲豹曾在工地出没。


     
    圭亚那位于南美洲东北部,全称为"圭亚那共和国",1972年正式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也是南美洲第一个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的国家。圭亚那有人口80万,热带雨林气候,贫穷落后,主要产业为林业、矿业、制糖业,基础设施建设相当于中国上世纪80年代的水平,无高速公路、铁路等。目前,国家靠柴油发电;疾病丛生,医疗条件很差,长期由中国医疗队在做支撑。所以对干项目来说,可以利用的资源很少,环境很差。
    圭亚那项目全称为圭亚那Amaila水电站EPC项目,总金额5.06亿美金,投资人美国赛德全球电力集团(美国黑石集团子公司)和圭亚那政府,由加拿大雪山设计公司设计,贷款银行为中国国家开发银行(CDB)和美国泛美银行(IDB)。
    2008年9月28日,中铁一局中标圭亚那Amaila水电站EPC项目,2009年10月9日,中铁一局与美国赛德签署框架协议,2012年9月11日,中铁一局与美国赛德签署EPC合同,2013年10月7日,美国赛德宣布退出圭亚那水电站投资,2014年5月6日,美国泛美银行、中国国家开发银行、圭亚那政府三方联合申明,支持中国中铁成为圭亚那水电站新的投资人,2015年6月12日,圭亚那反对党上台并宣布暂停水电站一切工作。
    圭亚那项目离首都300公里,地处原始森林,没有进山的道路,运输和生活是大问题。山里环境恶劣,容易发生各种疾病,且有各类猛兽的威胁。项目高峰期需要1000人以上,在原始森林里如何生活?
    业主是美国赛德全球电力公司,具有全球行业水准,对项目的投资风险规避很严格,采取的是美国设计标准。各项工作都得规范,提前考虑和安排清楚。例如:中国的水电有关设计规范没有英文版,不是一般设计院能干得了的,一个R支付表,业主要求过程计价支付不能偏离投资计划的10%,否则我方要承担风险,地质风险业主不想承担,汇率风险自开工之日起锁定。工期奖励诱惑大,但罚款风险更大,最高达每天17万美金。
    政治风险主要是每隔四年的总统大选,执政党的更迭,会导致项目“突然死亡”,这也是最不可控的风险。
    据了解,圭亚那至今没有一座水电站,全国用电是上世纪80年代英国援建的4个柴油发电机组,之后发展到8个柴油发电机组。建设Amaila水电站不仅降低碳排放,还降低电价,让圭亚那更多的贫困人口用上低价电,电力充沛下,可以更好的发展其他工商业,可谓是利国利民的好项目,但被反对党无情的“说停就停”了。
    项目中标到EPC合同签订为什么要四年时间?原筹备组成员尚晓川给出了答案:美国人把风险把控运用到了极致,比如:水电站投资人风险之一是由于旱季雨季以及设备问题,导致年发电量的不稳定,与圭亚那签署的PPA购电协议,不约定电价,而是约定最低年发电的和年支付1.1亿美金的总价,生生的把BOT项目,签署成类似BT模式,年收入稳定,确保投资收益率在19%。
    又比如,水电站的地质风险备用金上限是3000万美金,超过3000万美金由圭亚那政府承担。
    再比如,非承包商原因导致的索赔由圭亚那政府承担,因投资商导致的索赔,免赔额为100万美金,且为100万美金的免赔额购买保险。
    还有,美国赛德要求圭亚那政府提供电费付款储备金,在第三国开设账户,由圭亚那政府预存两年的电费储备金,当付款期限到时,未能如期支付电费,美国赛德有权先动用储备金。动用的储备金缺额,圭亚那政府必须在三个月内再次储满限额。由圭亚那政府给保险公司开具担保,当动用全部储备金后,圭亚那仍然无力付款时,保险公司先支付美国赛德的电费,再由保险公司向圭亚那政府追索。
    林林总总,美国人把风险防范考虑到了极致,基本上把风险转嫁给圭亚那政府或EPC承包商,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的谈判工作异常艰难。也就讲通了为什么EPC合同从中标到签订合同要历时四年。
    来自内部的风险有:团队面临的所有都是“第一次”。第一次搞一个完整的水电站、第一次搞EPC项目、第一次搞国际的大项目。项目相对简单但专业齐全,收益可观但风险很大,要求很高但实施环境很差。筹备组是一群平均年龄不到30岁、没有水电站知识、经验、没有EPC经验,也没有海外经验的热血青年。
    以什么样的模式走出去?当时提出的口号是“抱团取暖,借船出海,合作共赢”。抱团取暖,团中是否有火?借船出海,如果借到的是帆板呢?以什么方式合作?这在初期都是完全看不清楚的。
    在项目相关方当中,其实最没底的可能是中铁一局。尽管是中标人,是总包方,但我们甚至没有人见过水力发电站,不知道发电原理是什么?完全不懂得设备、完全不知道将来谈判谈什么?
    中铁一局还是决定去做这一件事,第一步总是要迈步的。政治风险虽不可控,但其他风险都是有变数的,看如何应对了。是挑战,也许更是机会。集团公司决定由四公司组建团队来追踪、实施这个项目。
    2009年10月30日,中铁一局成立了圭亚那水电站筹备组,由四公司年轻的副总经理张剑主持筹备组工作,精挑细选组成了49人的筹备组,组员除了有一局内部人员,还有外聘的西北水利水电设计院、中水三局、中水四局、中水十五局、哈电集团等业内专业人士。
    团队搏激流:讲述我们自己的故事
    故事1:道路工程项目负责人——王毅伟
    2013年4月,王毅伟受命担任派驻圭国水电站进场道路项目负责人,也是我第一次担任项目负责人,从筹备组抽了18个人,公司配了58个操作工人,一共76人。第一次出国。他紧张,但没有害怕。因为他此前已做了较充分的准备,组建了一个很好的团队,身后有公司的支持,有张剑挂帅的筹备组大团队,他们团队就是奔着水电站这个5.06亿美元的大项目去的。
    在出发前,关于这条路,他们所知道的有三件事:
    2010年6月,海外事业部领导去圭亚那考察水电站项目进场道路。租用的汽车将他和领导送至山口,因当地司机对翻译理解歧义,本该当天下午接他们出山,司机理解为第二天,结果两人在密林中度过了恐怖的一夜。听着美洲豹的嚎叫声、野猪群从身边不远处通过时恐怖的群蹄声、蟒蛇爬行的索索声,还有挥之不尽的可怕的蚊蝇。两人都快崩溃了,当第二天下午车来接他们时,领导一个箭步冲上驾驶室,再不下来。那种感觉,所有人在之后都经历了。
    2011年9月,中铁一局董事长借参加第三届中加(加勒比海)经济论坛之际,专程前往圭亚那,会晤了当时总统及政府官员,为进一步了解项目,曾租借直升飞机查看进场线路。从300米低空中向下鸟瞰,原始森林看就像一枞枞西蓝花,无路可走,无空地可降。
    2011年12月,公司经理总率筹备组张剑一行7人,第三次勘查进场线路。坐飞机、车、船、拖拉机、翻山越岭总算抵进原始深林。继而租用运动摩托,沿线路设计草图进行实地考察。路线的图形就像健康人的心率图,租借的运动摩托上下三个回合就趴窝了,只得徒步勘察,在原始深林中风餐露宿5天。结论是:原设计线路完全不靠谱,大型设备无法进去,此外,仅热带雨林中经常性的暴雨,瞬间就会将修好的路摧毁,线路设计必须推倒重来;
    这就是团队对这条通往水电站的道路所有的认识,还有一张圭国公共工程部提供的线路设计草图。
    从国内出发前,公司主要领导给团队动员时的一席话他记忆犹新:我们是奔着水电站去的,目的是清楚的。但怎么去?要靠团队去找、要战胜各种想象不到的困难、这些困难可能是国内不曾遇见的,我们对热带雨林的了解更多的可能是美国大片看到的特种兵的丛林作战。你们要有信心成为中铁一局的“特种兵。”你们的“特”,特在没有精良的装备,没有高科技的后勤保障,更没有有效的远程遥控指挥。甚至连通讯都无法有效保障。“特”在你们完成任务的信念和我们企业的精神,“特”在把信念和精神转化为实践的行动和勇气,特在整个团队的战斗力、凝聚力!公司给你的保障唯有人、资金、设备的提供,要用在任务上。小分队对筹备组负责,筹备组对公司负责,任务要完成,员工要安全带出来。要问我路在何方?回答你们的就是一句话:路就在你们的脚下……
    他的父亲曾经是一位老工程队长,临行前嘱咐他:工程本身并不复杂,最难的可能是恶劣环境对人心理承受能力的打击。记住,员工的安全是第一位的,员工的生活保障一定要放到重要位置。吃不好、睡不着、受惊吓,队伍就不好带。这席话,在之后他有了更深的体会。
    2013年4月19日正式与与圭国公共工程部签署合同,5月5日第一批人员出发,工程设备即刻从国内扬帆出海。
    6月初,中铁一局已有三批工程技师人员和操作工人到达施工现场,后续人员整装待发。
    6月23设备抵达该国口岸。行走300公里泥泞的原始森林便道,跨渡两条百米宽河流,将物资设备安全送到施工现场,达到可以开工的条件。
    7月8日正式开工。从清关开始到设备进场仅用了15天时间,在这片异国的土地上,中铁人再次演绎了“中铁速度”,被政府和业主高度赞誉,媒体进行了大幅报道。
    要证明路就在的脚下。首先以充分论据说明原线路的设计是需要变更的,提出设计方案报政府主管部门审批,经过多次沟通,给了团队一个意外的惊喜:“不用走审批流程,时间太长。你们就按照你们的方案开工,只要能打通这一段原始深林的60公里就OK,公共工程部认账。”这不是做成了ECP吗?好事!效率会大大提高。最终,团队选定在山脊上修路。尽管设备上去难,但修一段就会成一段,避免暴雨灾害。
    带着大型设备进入热带雨林是对团队全新的考验。和他们以往做国内项目完全不同,站场完全是动态的。五个环节同步推进:先头部队扛着测量仪器超平放线打头阵,以中铁一局的员工为主;外籍员工为第二阵,手持油锯斧铲伐树、清障;第三环节是设备跟进,及时清理、伐倒树木,上渣土、整理路面;第四个环节是路基碾压成型;第五个环节是燃料及后勤保障。每个环节都是动态的、有风险的、不能停歇的。每个环节不仅仅是工程任务本身,还包含营地建设、开伙搭灶等。环节之间的联系基本靠吼,因为通讯设备基本没有信号,营地间距为两公里一个,按工序设置,循环前移。热带雨林中暴雨说来就来,看到刚成型的路面被暴雨冲刷,大家都快疯了。于是冒雨垫路基,雨停摊开晒,晒干赶紧压。还能有什么好办法?在原始深林中他们就是这样艰难的前行。但是,他们前行了,他们看到了脚下的路!
    其实最恐怖的是在夜晚降临之后。当地下午六点,天就完全黑了下来。没有电,柴油发动机打着,工作到9点,统一熄灯(为了节约燃油)。起初,营地是集中在一起,随着进度的变化,营地在60公里的路段中裂变为19个。你不知道夜晚会发生什么?一次,他带领几名员工在夜间用皮卡车为另一营地送工具,途中遇到一庞然大物横在路当中,车灯照上去,哇!大家伙!足有两米多长。不退让、不躲避,直直地与我们对峙着,我们退也不是,进也不敢。足有十几分钟。只见那大家伙用蹄子在地下刨了几个坑,用蹄子重重地跺了几下,一阵急促的、轰鸣的蹄声传来,震得皮卡车在颤抖。哇!群兽!车上的同事眼都直了,只见几十只硕大的动物从挡在路当中的庞然大物旁呼啸而去。野猪群!看清了!此时挡在路中的庞然大物对着他们的车长吼一声,慢悠悠地走下路面。车上的人傻了十几分钟才缓过神来。
    夜,静的可怕。任何一个响动都有可能是危险的到来,猛兽、蟒蛇、呼啸的山风,在恐怖片里看到的恐怖,在这里每一个夜晚都在重现。当出现异常动静时,赶紧把一些大型设备发动着,祈盼用机器的轰鸣声驱赶恐怖。夜晚掀开被子,有可能看到的是一条盘着的蟒蛇;清晨提起裤子,你也许成为巨蝎的早餐;热带雨林的蚊子在你如厕的时候有可能是“机群”轰炸。如厕人必须是不停地晃动。
    就是在这种恶劣的环境下,他们逢山开路、遇水架桥,我们战胜恐惧、不屈不饶。团队搏激流,向前、向前、向前!项目2013年7月26日开工,2014年3月份主体完工,七个月,打通了这条道路。2014年10月28日正式移交并获得质保金,践行了“路!就在他们脚下”的诺言。故事2:测量生活——项目总工任晓峰
    项目前期考察的任务要完成60公里的带状、地形图,按照横向间距5米,纵向间距20米,总计要采集约1.5万个GPS观测点。测量过程中,任晓峰和他的同事每天早上6点钟从营地出发,中午12点半吃饭,下午1点中就开始工作,到了晚上7点才可以返回到营地。每天出行唯一的交通工具就是一台ATV(四轮摩托车),除了测量设备,还有6个人员挤在上面。由于路况不好,半个月下来,每个人的屁股几乎都起了包,脚上也磨出了泡。最让他难以忘掉的是靠近水电站46公里的测量考察任务,这46公里是完全没有清理的原始森林,要穿越这46公里,对他们那群年轻人来说才算是真正的考验。他想象很可能在林中会发生的危险。突然一不小心踩到蛇;突然从自己面前跑过一只美洲豹;万一在里面迷路了,怎么走出去。
    为避开不良地质地段,线路选择在连绵起伏的山脊上,以避免道路处于山洪要冲,有被冲毁的危险。更有利于我们灵活布置线路,避开巨大的孤石和猛兽洞穴。其次,确定测量方略,即,每天深入原始森林测量不得超过两公里,确定线路走向后,由组建的开路先锋队,用油锯、挖掘机、装载机等配合,开出一条2米宽左右的小道,确保后勤补给线后,测量人员再深入原始森林2公里,如此交替反复开路。再次就是准备工作,卫星电话、手持GPS、哨子、工兵铲、砍刀是每个人必备的装备,项目部还雇佣了5个当地黑人,带上斧头和砍刀,防止发生意外。
    每天一早6点出发,每个人把自己全副武装,就露了个脸部出来,带上我们的测量装备和个人必备装备进入了这片林子。一路上一边测设,一边赶路,我负责记录和做记号。无法通行时,就雇佣当地黑人,用斧头和砍刀为我们清理出一条可以行走的通道。
    进入森林的第一天就遇到蟒蛇,他们吓得转身就跑。后来又见到一只体型硕大的美洲虎,他们不敢转身跑,只能大声呼喊,吹响哨子,一是给自己壮胆,二是吓唬猛兽,用砍刀互相敲击发出金属撞击声,那只美洲虎,抖抖皮毛上的雨水,大摇大摆的返回森林深处。最可怕的是细小的蚊虫叮咬,让人防不胜防、烦不胜烦。到了下午2时的时候,不论是否完成2公里的勘察,都必须往回走,否则夜间的原始森林,更加可怕。
    经过3个多月的努力,40多公里的原始森林,生生被他们凿穿。记得到了靠近水电站6公里的位置,已经能隐约听到Amaila瀑布的流水声,他们心情已经无法平静。那天,他们完成了2公里的既定任务后,实在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就继续往森林深处走去,花了近5个多小时,在他们精力即将崩溃的时候,终于走出了原始森林,看到了壮丽的Amaila瀑布,他们一起欢呼,一起拍照,心中那份高兴,也只有他们当中的每一个人能体会的到。随后,他们非常意外发现了西北水利水电勘察设计院的中方技术人员,在勘测水电站。那些人是坐直升机,飞到水电站,已经开展一个多月的勘察工作。他们到了那些人的营地,受到了非常热情的招待。尤其是喝了那些人准备的龙井茶,一身的疲惫感顿然消失了。当晚,他们就着干粮,干完一直没舍得喝的二锅头,庆祝两家单位测量人员的胜利会师,都喝醉了。朦胧迷糊中,好像有人在欢呼大笑,闹得像个疯子;有人已经泣不成声,哭得像个孩子。这一切的一切,让他深刻体会到,人,为了心中的信念,可以克服内心的恐惧、身体的疲倦、苦难的煎熬,这段日子,他已经成长了……故事3:原始森林行医——李根柱
    李根柱算是一名半吊子的“赤脚医生”。虽然从社区医学专业毕业,但有十几年没有从事医疗,医疗知识早已荒废,技术已经忘记。为了干好医务,保障员工的身体健康,开始恶补医疗知识,到林登医疗队学习,上网搜寻雨林疾病治疗知识,向驻圭中资企业了解职工疾病情况,借阅医疗专业书籍,学习英语向当地人请教,经过10天的学习,便进入施工现场建立医疗摊点诊治疾病。在现场诊治过程中有几个病例对他印象很深:
    第一例是:项目副经理何小明,在换衣服的过程中被藏在裤子里的黑褐色的蝎子蛰了两下,当时只感觉有点痛,没有在意。但过了一个小时左右就出现较为严重的症状:头昏头晕、浑身乏力、脸色发绿、看东西重影、腹痛腹泻、呕吐、流口水,嗜睡等严重的中毒症状,送到医务室后病情有加重的趋势,马上进行注射阿托品、地塞米松,服用蛇药片、654-2等药物进行解毒,经过一个小时左右观察,未见有好转迹象。立即骑着摩托车外送治疗,路途遥远,300公里才能到达最近的城市。好在骑行20余公里,遇到项目负责人的车,项目负责人立即调头,返回送到中国援助圭亚那医疗队在林登的基地医院救治,经过紧张救治,第二天才脱离危险。
    第二例:是路基队的一名操作手晚上睡觉过程中(有蚊帐)被吸血蝙蝠咬伤两处,血流不止,早晨才发现,病人出现头昏、乏力、脸色苍白等失血过多症状,在7-6营地无法止血的情况下,送到7-2营地医务室,经过服用止血剂、蛇药,伤口消毒、上药、加压包扎,及补充能量的治疗方法,身体恢复健康,投入紧张的工作中。
    第三例:是一名桥队的工人,无明显诱因出现浑身瘙痒症状,只有抓破出血才感觉好一些,给予任何药物只能一天有效,到第二天就不起作用,晚上瘙痒加重,整夜无法入眠,生活工作受到极大的影响。为了治疗这个病,他上网查,找当地人问,向驻圭亚那医疗队请教,终于明白这是由于雨林中一种白色树皮树木的汁液或树叶的汁液落到身上引起的,必须在24小时内用该种树木的新鲜根茎熬水清洗,不然要浑身瘙痒一个多月,任何药物都不起作用。这名工人就浑身搔痒了40天才好,好了后浑身都是抓伤的痕迹。从这以后他给工人们交代,每到一个新的营地,先找到这种树,把根上面的土扒开,以备不时之需。原始雨林中有太多我们不了解的物种,随时会给我们的健康带来影响。
    经过半年多的医疗工作,他从工作中总结,从总结中提高,准确判断病情,及时给予相应的治疗。平时注意宣传医疗知识,坚持预防为主思想,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早康复的原则,保障了现场职工的身体健康。(未完待续)
    (作者单位离退休工作部)

版权所有 2002 中铁一局集团有限公司 WWW.CRFEB.COM.CN
联系地址: 陕西省西安市雁塔北路1号 邮政编码: 710054
备案号: 陕ICP备12002715号-1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