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狭窄的作业面上指挥机械作业。 钢便梁拆除及线路综合维修施工。 扣轨作业时工人紧固螺丝。 盐渍土路基换填现场。 挖掘机正对盐渍土进行换填。 工人们拆除扣轨梁。 洒水车洒水降尘作业。 现场施工严格落实“一机一人一控”营业线施工要求。 路基基床表层精平碾压。 篇首语:
出奇兵 戈壁荒漠苦鏖战 矢志无悔 建库喀 夜以继日攻艰险 殚精无怨
在库喀铁路提速扩能改造项目最后的攻坚阶段,我们带着满腔热忱,以及对这支奋战在应急抢工一线建设者的敬畏,走进这片被盐碱侵蚀泛白的戈壁深处,近距离地用心感受他们,体会他们牢记企业嘱托勇于担当、无私奉献的那种精神,体会他们践行初心、勇担使命,忘我工作的那种情怀。
2019年11月13日,我们来到库喀项目建设工地,亲历现场,内心又一次被强烈震撼,在长达708公里的施工战线上,除了偶或远远看见的野生动物,剩下的只有这支穿着橘黄色马甲,印有“中铁一局”字样的建设工人和施工机械来回穿梭。据了解,这项应急工程全线属于营业线改造施工,其管理长度在中铁一局、乃至全疆的整个营业线施工尚为首例。
2018年11月,中铁一局承担起南疆铁路库尔勒至喀什段提速扩能改造工程。其中,三公司负责S2标段土建施工任务,标段东起新疆阿克苏地区库车县,西至终点喀什,跨度达708公里,施工内容包括路基、桥梁、涵洞、房屋、给排水工程管道等,均为营业线施工。
采访中了解到,该工程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均采用“双改单”施工(封锁区间下行线,利用上行线组织运输,所有专业施工内容要求在封闭期间内完成),这也是中国铁路乌鲁木齐局集团公司管段内首个采用此方法的项目。二是施工地点最近距离上行线线路中心只有2.4米,而铁路安全限界为2.37米,两者仅相差3厘米,安全风险极高。三是原定的两年半工期,因客观原因必须保证在一年完成全部任务,并达到开通条件,除去冬期季节性停工,实际有效施工时间仅剩7个月。
然而,面对巨大的安全压力、紧张的工期要求,这群来自关中腹地的中铁一局三公司建设者们用行动兑现了“保证完成任务”的承诺。半年时间里,他们斗风霜,迎酷暑,耐住寂寞、战胜孤独,在茫茫的荒漠戈壁中表现出了“奇兵”本色。
速度——争分夺秒抢工期
这是一场与时间赛跑,与极限较量的挑战赛。后门关死,面临严酷的压力,我们只能前进,不能后退,只许成功,不许失败。这是项目党支部书记冯兵在介绍项目情况的决心。
库喀铁路改造项目因其特殊性,必须在有效的时间内完成所有施工内容,把控安全、抢抓进度是全体参建员工不得不考虑的头等大事。
进场即冲刺,开工即抢工。作为节点任务之一的盐渍土换填,根据区间“双改单”施工方法,盐渍土施工任务分布在四个区段。在第一个区段——伊斯克苏至羊塔克库都克区间,于5月9日正式接手任务,按照建设单位工期要求,必须在10天之内完成12公里盐渍土换填、19万方开挖和17万方填方。另外,此段开挖深度2.5米,根据试验段总结的参数,需要虚铺40厘米,分8层才能填到设计标高,每层都要平整洒水碾压检测,合格后,方可进行下一层填筑工序。
面对困难和压力,项目建设团队没有畏惧,没有退却。他们依据现场情况,提前修路备料,倒排工期、紧盯关键,优化施工组织方案,细化进度安排,全过程突显一个“抢”字,经过十个昼夜的拼抢,圆满地完成了这一阶段的节点任务。
完成12公里盐渍土换填后,建设单位提出:在“双改单”工期不顺延的前提下,须在8天内完成6.0公里新增盐渍土换填。
为兑现工期目标,项目部调整和加大施工资源配置,先后投入30台挖机、24台装载机、16台水车、10台压路机以及100余台自卸车,此外,作业人员采取白加黑的轮班施工模式,抢白天,争夜间,与时间赛跑,确保24小时不间断施工,经过7天连续奋战,提前一天完成建设单位的节点目标。
10月7日,历时23天,完成了15公里第三区段盐渍土换填,共计挖方6.3万,填方4.8万。
11月14日,历时25天,提前计划3天完成了19.05公里第四区段盐渍土换填,共计挖方7.3万立方米,填方7.9万立方米。
11月22日,完成主线铁路上最后一处“平改立”(将以前铁路与公路在平地上的交叉改为立交桥式的交叉)的钢便梁架设。
截至目前,项目部还同步完成了22座顶进涵施工任务——每个涵洞需要经过应力放散、架拆扣轨梁、人工挖孔桩、跨线浇筑砼、架拆钢便梁、开挖顶进、焊接轨缝、阶段提速等工艺11个点内“天窗”才能完成。
协同——精诚团结保目标 去往施工现场,一望无际的戈壁中有一条施工运输便道,它是在重载运输车辆的反复碾压下已经成为一条坚实的路,让我想起了那句:“世界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就成了路”。
进场之初,由于新和至阿克苏的国道尚未修通,施工所需的机械设备以及原材料不能及时进场。“当时摊子铺开了,袖子撸起来了,准备大干,却只能等设备进场,大家伙有一种浑身是劲没处使的感觉。”项目负责人倪俊之回忆道。
为了尽快开工,项目部积极与当地政府协调,在建设单位的协助下,取得了路政运管部门最大支持,在临近的高速公路上开设多个出口,解决了材料设备进场的问题。
此外,盐渍土换填施工中,其中有38公里紧临耕地和林地,无法修筑施工便道。他们因地制宜,采取修砌既有路基作为通道,但其宽度只能容一辆上料的自卸车。办法总比困难多,现场管理人员介绍:那一段土方运输和机械设备没法施展,挖出的旧土倒运同样困难,施工效率上不去,为解决这一难题,我们每隔一段通过临时征地修筑了避车台,使得车辆运输循环效率极大地提高了。
中铁一局施工的库喀铁路扩能改造项目涉及土建、铺架、三电等专业同时施工,工序衔接及交叉作业不可避免。一切服从大局,项目部制定专项方案,不断强化现场组织,与其他兄弟单位之间精诚团结、密切协作,目的只有一个——兑现向业主的承诺,为中铁一局荣誉而战。
“在施工过程中,我们主动与其他专业施工单位沟通,共享资源、穿插配合,尽最大努力规避施工交叉干扰,同步推进施工。”冯兵深有感触地说道。
“苦干加巧干”是完成各阶段任务的一个思路。“双改单”施工,原本需要铺架分部拆除包括道砟、旧轨枕在内的既有道床后,再进行盐渍土换填。在与铺架单位充分沟通后,项目部利用已进场的机械设备“顺带”进行道床挖除,铺架单位不用重复组织大型机械进场,这样以来有效节约机械使用成本,也缩短了施工时间。
营业线施工,光电缆防护是重中之重。在开挖路基时,项目部积极与光电缆设备管理单位沟通。施工前,邀请相关技术人员提前对原有的光电缆做上标记,同时还利用“3M”探测仪对光电路进行探测确认。施工中对于标明的光电径路,3米内禁止使用大型机械开挖,有效规避了不慎挖断光电缆问题的出现。
安全——拧紧安全总闸门
11月中旬,在阿克苏地区温宿县佳木镇,这里已形成百人会战场面,正进行着最后一段盐渍土换填施工。
恰值初冬,南疆的早晨气温已在零度以下,周围连片的盐碱荒滩在太阳的照射下散着阵阵寒光。但工地上却呈现出一番热火朝天的大干景象。沿线十几台挖掘机一字排开,挥舞大臂开挖下行线原有盐渍土路基,运载车辆首尾相连,秩序井然地运送着土石方。
正当我准备上前去拍摄这一场景时,脚下一阵震感传来,只听见现场防护员手中的对讲机里传来声音:“上行列车接近喀端800米!”接到通知后,防护员对挖掘机司机发出指令:“列车接近,挖机立即停止作业。”挖掘机随即摆正大臂,停了下来。三分钟后,列车从相邻的上行线上疾驰而过。
“邻近营业线施工,一点都不能马虎,这样的场景在营业线开挖时每天可见。”一旁的项目安全总监王刚说道。
如果说此项工程是一场与时间赛跑的挑战赛,那么安全问题无疑是悬在众人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为有效保证行车安全和施工人员及设备安全,项目部建立了“人防”“物防”“技防”三位一体防护体系。
挖掘机、装载机、平地机……在线路上作业的每台机械设备,旁边都有一位防护员负责专门盯控,严格履行施工过程“一机一人一控”要求。
现场防护员,与施工负责人、安全员、工地电话员、两端驻站联络员共同组成“人防”,是整个防护体系的关键。
为筑牢这个基础,项目部强化各级安全人员培训教育,制定防护人员岗位责任卡片和应急处置卡,并将领导班子包保责任制度、作业队领导带班制度和管理部门现场巡查制度相结合,严格制度的落实。
在有效防止施工人员侵入紧邻的行车线的问题上,施工线路和行车线路之间,带斜支撑的钢管立柱和绷起的两道警戒绳组成的防护隔离发挥了大作用。
“你现在看到的隔离,也就是我们的‘物防’,由项目部和建指、路局安监部门、设备管理单位一起,根据项目施工特点,多次对安全防护管理办法进行优化修改后才形成。”王刚介绍。
传统的全钢管结构隔离,搭设过程以及搭设完成后由于金属热胀冷缩变形的特性,都存在影响上行线行车的风险。而采取优化方案的隔离不仅有效降低这种风险,还具有搭设成本低、速度快等优势。
“技防”同样是防护体系中的亮点。项目部按照业主要求引进安全防护网络平台,内置的电子地图围绕行车线路设定了红线范围,同时所有上线作业人员和机械设备均配备相应的GPS定位装置,作业人员或者施工设备一旦侵限,定位装置就会发出警报。
项目部坚持每月定期安全大检查,不定期安全日常监督检查及安全隐患排查等,对检查出的问题建立问题库,反复检查落实。对现场违规作业、屡教不改者加大处罚力度,责任追究到底。
“进场至今,在这样紧张的工期和安全压力下,我们做到了安全管理零事故。”王刚自信地说道。
责任——彰显企业人文关怀 “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没有到过新疆的戈壁,就不知道戈壁滩的环境有多么恶劣。遇到大风天气漫天的风沙、相差十几度的昼夜温差、强烈的紫外线,更棘手的还有在长达708公里的施工战线上,作业人员的食物与饮用水补给等等这些困难。
“越艰苦的地方越要体现人文关怀,越要把员工放在心上。”冯兵说道。
为解决这些困难,项目部为现场工作的技术员、测量员配备护目镜、口罩、羽绒服等防护用品,施工点设置面包、火腿肠、馕、矿泉水等组成的食品箱,为大家及时补充食物和水分。每逢节日,项目部还组织全员在项目餐厅会餐。每月选择一天晚上,为当月过生日的员工过集体生日,这些举措都让员工感受到了来自项目大家庭的关怀。
当我来到建在戈壁滩上的拌和站时,总觉得这个庞然大物与周围环境显得“格格不入”。荒芜的戈壁中,拌和站以及生活区犹如一座新城,员工宿舍、食堂、餐厅、浴室、医务室一应俱全,供水供电也得到保障,可以说项目部在戈壁滩上的拌和站建成了职工的另一个家。
“横笛闻声不见人,红旗直上天山雪。”天下脚下这支与新疆有着深厚历史渊源的施工企业,紧随国家“一带一路”倡议,与新疆各族人民一起朝着实现“促进疆内铁路环起来、出疆客车快起来、旅游列车开起来、货运占比多起来”的目标规划,为新疆大发展、大建设努力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特约通讯员 张特军 通讯员 梅兴宇)本版照片均由 黄斌 梅兴宇 拍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