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地铁7号线拌合站。 班子成员商量设备布置位置。 钢筋堆积在码头等待运送到岛上。 精细焊接。 从空中俯瞰珠江,蜿蜒曲折,距离珠江入海口37.2公里处的南海上,有一座洪圣沙孤岛,这里属于广州市黄埔区,是广州市高新开发区的一块热土,轨道交通七号线二期从这里两次穿过珠江,将番禺区和黄埔区连接起来,使南部与东部区域紧密契合,从而支撑起城市的“南拓”和“东进”战略,进一步促进粤港澳大湾区交通基础进入快速发展模式。
2019年12月23日一早,记者在珠江黄埔码头等候20分钟后,乘坐轮渡10分钟进入洪圣沙岛,迎面见到了“岛主”——广州分公司广州轨道交通七号线二期项目负责人赫学林。
50岁出头的赫学林,作风干练,走路、说话都透着一股子豪爽气息:“我们这个项目是四面环江,区间两次穿越珠江地质断裂带,围岩稳定性很差,由于地处广州市应急航道,管理部门不允许架桥,只能租赁能够承载800吨以上货运大船运输,今天过江风大吧?”
“还行,我们见码头堆满了钢材,是给项目上准备的吗?”记者答道。
“是啊,我们现在岛上已经开始连续墙施工并建起了搅拌站,钢材、水泥用量都大起来了。”赫学林言语间透露出自豪。
原来,项目最初的困惑是岛上不让建设混凝土搅拌站,因为珠江应急航道水深11米,如果采取架桥,工期至少在2年以上,加之潮汐缘由,难以保证航道的货船运输,所以第一套方案被否决。
第二套方案是购买成品混凝土,然而距离洪圣沙岛最近的搅拌站有十几公里,混凝土经大船运输到现场至少90分钟,车站地连墙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每次都在200立方以上,如果不能够连续浇筑混凝土,很难保证工程的质量和施工安全。
这一方案也行不通!
加之,项目自2018年10月29日中标后,岛上的土地使用权迟迟不能交付,材料供应单位现场考察情况不理想,大型运输船租赁费用高昂,工期已经被耽误......
方案一个个被否定,焦虑的情绪从项目部传递至广州分公司,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多次来岛上调研,经过多方沟通、协调,在业主和港务局的帮助支持下,项目终于在2019年4月18日提前拿到建场红线土地。
项目部全员立即投入到紧张的临建过程中,广州分公司领导、项目班子成员协同业主、航道管理局、建委等,密集与广州市各方主管单位协调、走访,主动请相关方到现场调查,一次次诚意的邀约行为和现场精心策划、部署,感动了各方管理人员,在履行非常复杂的环评手续后,好事接踵而至:
5月10日,高压电从黄埔港顺利接入,从最初的50千瓦、100千瓦至300千瓦,逐渐增容,至今增加到900千瓦,保证了施工正常运转。
6月30日,中国联通无线专用网络从长洲岛基站通过桥接方式顺利入岛,确保了岛上网络正常。
7月9日,项目临建设施完成,全体管理人员上岛入住。
8月25日,双机HZ90混凝土搅拌站全部建起。“现在主动权终于掌握在我们手里了,不管刮台风还是下暴雨,我们都可以按照计划施工。”项目部总工耿东锋高兴地介绍。
洪圣沙岛施工最难是地质条件复杂。耿东锋说:“为了保证工程建设质量,项目部以科技为统领,推广使用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针对21米深的粉细砂地质,潮汐潮落的特殊情况,推广使用真空降水,变被动降水为主动降水,确保后期基坑开挖的降水效果,有效控制围护结构变形;为确保连续墙钢筋笼焊接质量,确保吊装安全,现场全面使用二氧化碳气体保护焊,提高焊接质量;针对台风频发的现状,所有设施、设备均按照八级强台风标准建设,避免灾难发生给项目增加不必要的成本。”
洪圣沙岛施工最重要的是环保水保。
项目部从一开始秉承绿色施工的理念,从员工的生活用水统一存放,到施工废水、废料统一处理;员工们对岛上的每一棵树木、花草均是倍加爱护。
“我们的生活垃圾都是集中存放,存放够一车就集中运出到岛外垃圾场;施工废水集中存储,四级沉降,达到三类水的标准后,先循环利用,再统一排放;施工废泥以及混凝土废料等,采用泥浆压滤机进行水、泥压滤分离,水循环利用,泥晾晒后外运。”项目副经理赵万齐补充道。
岛上与外界隔绝,生活最难耐的是寂寞。
洪圣沙岛约有600多亩,43万平方米。仅仅只有中铁一局的45名员工和60名外协队伍在这里生活着。项目部在室外建立起篮球场、羽毛球场,室内建起职工书屋、台球室、音乐厅来丰富文化生活;除了不间断的轮流上班,大家最喜爱的就是空闲时去江边钓鱼,看江上的货轮穿梭,和夜景下隔江的繁华……他们深知待地铁建成后,这座小岛将成为广州人民生活新天地,这里必凝聚着无数中铁一局员工的智慧和汗水。
(本报记者 牛榮健 通讯员 段慧军 王建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