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4版
发布日期:
划时代的宝兰高铁
   

钱之强


    2017年7月9日,由我局参建的宝(鸡)兰(州)客运专线(统称高铁)开通运营了。这件事在我眼里,特别地看重。
    这一年的11月25日,中国邮政破例增发了一套《中国高铁发展成就》新邮。望着那枚以山影为远景、动车驶出隧道的邮票,我似乎认定了那是宝(鸡)兰(州)高铁的写真。我着迷了。记忆中的那些碎片,一点一点地聚拢来。
    讲我们中铁一局七十年的筑路史,离不开宝兰,更离不开宝(鸡)天(水)段。因为宝天是宝兰铁路最困难的区段。在旧中国,被人们称之为陇海铁路的“盲肠”。新中国成立后,从早期的战后修复、补强,到之后一连很多年的加固、改线,再到后期的二线建设,都写进了一局的志书。我局第一代筑路前辈,不少是在宝天工地被解放的。
    宝天段全长154公里。从清末动议到民国政府组织选线勘测直至1939年5月动工,耗费了30多年的漫长时光。
    宝天段线路的走向,行进于秦岭与六盘山之间,处于秦岭褶皱带北部边缘的渭河大断裂地带。陇海铁路出宝鸡往西过了林家村车站,即进入渭河峡谷。渭河河谷狭窄曲折,两岸多为高差三四百米的峻岭深涧,山体地质状况极其复杂,给筑路带来了极大的麻烦。
    修建宝天路的那个年代,正值抗日战争国内经济状况极其衰败的时期。物资大量短缺。不说钢材、水泥、黄炸药等必备品要仰求于国外,就连砖瓦、石灰、木炭等大众材料在国内采购也极不易。不得不降格使用“代用品”。临近铺轨的日子,钢轨还欠缺了许多,旧宝天工程局急得火烧眉毛,无奈之下只得派员赴平汉、陇海沿线去搜寻旧轨。
    包商主宰着工地的一切。着长袍、穿马褂、带墨镜、坐滑竿,持文明棍,即是权力的化身。每个工点都很原始。洞子里,钢钎、二锤打眼,照明是冒着黑烟的油灯。油灯本来是用菜油点燃的,但工头又加注了桐油,以防工人们偷喝。洞外,人抬肩扛,日晒雨淋;夜间,栖身于崖边的窑洞里。局新线运输处原党委书记郑五兴,河南叶县人,九岁那年,村里来了个招工的,说宝天那边修铁路,一天两头“腥”。家人以为,孩子在家吃不饱,去那里能找条活路,便放心让他跟村里一伙人走了。大人们将他拴在车厢顶上的通风口边,带到了宝天,当了童工,搓引爆炸药的捻子。难以承受的劳动量,依然吃不饱的肚子,哪还有什么肉吃?诓骗他的人说:早起出工天上有星星,天黑收工天上也出了星星,不是一天两头星吗?
    原始的生产方式,落后的技术设施,低下的生产力,加上战乱,哪能修起像样的铁路?1945年12月,宝天路勉强通车到天水。但无处不在的病害不时地中断它的正常运营。有民谣调侃道:“宝天路,瞎胡闹。不塌方,就掉道。三等车卖头等票。什么时候能开车,站长他说不知道!”唱出了旅人的愤懑和站长的无奈!
    1949年8月天水解放后,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北野战军第一兵团司令员,即与当地军管会一起,着手商讨抢修千疮百孔的宝天路事宜。1950年5月,铁道部在天水成立西北铁路干线工程局。一面开始续建天(水)兰(州)铁路;一面由其下属的宝天工程处承担宝天抢修补强工程,同时参与的还有中国人民解放军十九兵团、六十四军33500名官兵,加上铁道兵团机械筑路总队和沿线民工,最多时达到五万多人。
    但是,由于线路设计标准低,沿线地质条件差,虽一年又一年地补强、甚至局部改线,宝天路的运营状况,安全保障,也未能得到根治。每到雨季,难免因山体滑塌、泥石流等水害发生而中断行车。
    1954年夏天,我就读的同济大学铁路系确定我们班前往兰(州)新(疆)铁路工地实习,我们有幸首次路过宝天。列车在大山深谷的屏障中穿行,回声隆隆。隧道,桥梁,隧道,桥梁……交替着向后退去。大白天里,犹如夜间行旅,车里的灯始终亮着。瞬间的天光,忽闪着投射进来。靠车窗坐着的同学,脸贴着玻璃,探寻着书本上对这段工程艰险的那些描述,不时兴奋地喊起来。偶而,见隧道口有墓碑闪过,这带着风险的专业又让我们陷入沉思,好在,青春的血性无惧生命的挑战!
    没有想到,随后的好多年里,我每年都得路过宝天,回青海西宁探亲。那里有我的妻儿,我的半个家。记得当年离开北京前,先得看那边的天气,以防被宝天突发的水害挡在西安。
    几十年里,这宝天路一直是铁道部门的一块心病。陇海铁路向西就这么一条单线通道,太不能适应西部大开发、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了。
    2003年7月,由我局参与的宝兰增建二线建成,通过能力增加了三倍。陇海铁路全线实现双线运输。但不过几年它能承载的运量又“饱和”了。它依然是全国铁路应该继续突破的“瓶颈”。
    宝兰高铁的建成,把国家《中长期铁路网规划》中“八纵八横”高速铁路网“陆桥通道”的一段“空白”,填补上了。宝兰高铁的建设者们,面对沿线遍布的湿陷性黄土,土质松软、遇水变形、稳定性非常差的地质条件,施工中的高风险、高难度是可想而知的。他们在施工中首创的沉降观测信息化施工监控技术,开创了中国高铁建设信息化时代。这划时代的成就,是值得大书特书的。
    宝兰高铁,承载着几代筑路人的梦想。通车那一天,我真想以一名首发列车乘客的身份,抖落一下我心中的故事。
    (作者系《铁路建设报》原主编)

版权所有 2002 中铁一局集团有限公司 WWW.CRFEB.COM.CN
联系地址: 陕西省西安市雁塔北路1号 邮政编码: 710054
备案号: 陕ICP备12002715号-1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