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7版
发布日期:
中铁一局建局70周年特别报道之3
精神薪火永相传
  
第一代女推土机-胡友梅


1952年10月1日,兰州车站广场10万人集会庆祝建国三周年暨天兰铁路通车


1991年12月1日西延线铺轨到延安


劳模精神薪火相传 史飞龙


由中铁一局承担的青藏铁路铺轨会师唐古拉接轨一瞬。杜芳栋摄

     风雨兼程走过70年的中国中铁一局,之所以能够稳健向前、不断强大,并且屡创辉煌,依靠的必定是其优秀的文化。独特的文化是他70年茁壮成长的血脉、基因和特质。
    文化是与时俱进,不断发展的。一局在不同的发展阶段,有着不同的文化,体现着不同的时代特征。 

    50年代,由老一辈革命家亲手创立的西干局,在管理上沿用了部队编制。在他们身上,人民解放军“铁的信仰、铁的信念、铁的纪律、铁的担当”的铁军精神依然没有褪色,成为了西干局所依靠的强大的精神力量。人们习惯于称中铁一局为“筑路铁军”,来源于此。
    凭借“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的铁军精神,西干局人和塌方、山洪缠斗,破冻土施工难题,与缺粮少医抗争,靠铁锨撬棍,凭肩挑背扛,战严寒,斗狂风。抢通了宝天段,修通了天兰段,新建了兰新铁路,熔炼成了“超越常规,大干快上,争创一流,无私奉献”的兰新精神。
    最具代表的是的一局人与兰(州)新(疆)铁路的不解之缘。1952年10月1日,一局建局后承建的首条铁路-天(水)兰(州)铁路胜利通车兰州,同日兰新铁路在兰州破土动工。
    兰新铁路是建国之初一局独立承建的全国最长的干线铁路,全长1903公里,线路由兰州向西出发,跨黄河、穿越祁连山乌鞘岭,途径千里戈壁、百里风区,穿过天山山脉到达新疆首府乌鲁木齐。
    当时机械化程度不高,施工工具只有洋镐铁铲和大筐,老一辈一局人全靠一双手、两个肩膀,人拉肩扛,在茫茫戈壁滩上“抬”出了一条兰新铁路。1962年12月建成通车到乌鲁木齐,从此结束了新疆没有铁路的历史。这里形成了“超越常规,大干快上,争创一流,无私奉献”的兰新精神。
    这一精神体现在当时每一个一局人身上。
    胡友梅,电影《马兰花开》的主角原型。一个平凡娇小的女子,却是名闻遐迩的“新中国第一个女推土机手”。
    建国初,是一个初出茅庐的女青年,看见自己的丈夫开着推土机移山填沟,为建设新中国作贡献,便不甘寂寞,勇敢地冲破“男人走州过县,女人围着锅台转”的封建思想束缚。“男的能干,女的为什么不能干?”她死缠活磨,不懈努力,终于当上了推土机手。
    在大西北的荒山野岭里,晴天尘土飞扬成了“灰人”,雨天无遮无掩变成“泥猴”。风雪天更惨,面如刀割,手脚似僵,有时一拉操纵杆,手上竟揭下一层皮。但她依旧无悔无怨,还越干越带劲。1953年4月,她以新中国第一位女推土机手的荣光出席了全国第二届妇女大会,成为了解放初那个时代妇女的领跑者,受到毛泽东、周恩来等领导人亲切接见。她为中铁一局初代企业文化,落墨了浓重的一笔,成为中铁一局宝贵的精神财富之一。后来,一局先后涌现出了“教书育人好园丁”呼秀珍、“制梁女将”吕云霞、“钢构玫瑰”魏珍珍等筑路“花木兰”。这一时期,在中铁一局“艰苦创业,以苦为乐”的革命精神磨练下造就出的英模人物不仅有胡友梅,还有献身于新中国铁路建设的知识分子、隧道专家戴统三、韩炳臣等北天山隧道群“五虎上将”。
    60年代至70年代中后期,由于自然灾害和“文革”中受“左”倾思想的影响,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一度受到挫折,铁路基本建设规模压缩,职工队伍大幅度精简。
    但是,在党的坚强领导下,一局人接续修建了镜铁山支线、阳安线、青藏铁路一期工程和西延铁路,
    逢山开路,遇水架桥,一局人克服重重困难,排除各种干扰,发扬了奋发向上的拼搏精神,凝练了“艰苦奋斗、吃苦奉献”的企业精神。工人桥梁土专家张宝山、自学成才的青年工人徐二厚等先进人物逐一出现。西延铁路,1973年1月开工建设,这是周恩来总理亲自嘱托的项目,承载着党对老区人民的殷殷厚爱,寄托着老区人民对发展的希望
    由于种种原因,工程三上三下。但是一局人始终没有忘记自己对老区的承诺,不离不弃,不舍不忘。在资金最为困难的时刻,一局倾囊拿出3000多万元投入建设,其中一部分钱还是一线筑路工人刚发下来还没暖热的工资……
    1997年12月,西延线终于通车到了宝塔山下。——就为一句话,24年咬牙坚持,不见结果不松口,许多一局人为此长眠在铁道旁,许多一局人开工时还正值壮年,建成后却已两鬓斑白,步履蹒跚。
    2018年,陕北老区宣布全面脱贫,那一刻,许许多多的一局人默默地流下了热泪,就为西延线铁路公墓里埋葬着的一局人的忠骨。
    1978年,改革的春风吹遍神州大地,党和国家工作重点由政治建设向经济建设转变。“贫穷不是社会主义。”“要致富,先修路。”这些标语刷遍中国的大街小巷。
    1983年,国务院做出了《关于加快大同至秦皇岛铁路建设的决定》,这是我国第一条双线电气化、开行重载单元列车的现代化铁路干线,一期和二期工程历时8年,工程数量大,科研项目多,工期要求紧。
    大秦铁路7万建设大军中,一局就有3万多人,是绝对的主力军。大秦铁路摩天岭隧道(全长2458米)施工中,一局创造了单口独头月成峒236.59米的当时国内同行业最好水平,被铁道部部长陈璞如誉为“隧道施工一枝花”;
    大秦铁路花果山双线隧道,长3741米,一局在施工中创造了双线隧道月成峒275.11米的全国最高纪录;大秦二期在东洋河、迷雾河特大桥架梁施工中,一局创造了胜利130型架桥机日架32米钢筋混凝土梁8孔、月架108孔的全国最高纪录,被《工人日报》誉为“献给共和国的又一枚金牌”。
    技术上一局首次在大秦铁路应用钢筋混凝土宽枕、桥枕、岔枕及乳化沥青道床施工并取得成功,全管段在交工验收前采用机械化养路设备整道作业,在全国首开先河。大秦铁路1991年荣获国优金奖、1996年荣获鲁班奖。
    大秦铁路一、二期工程的高水平建成,大大提高了一局的综合施工技术能力、施工管理能力及在铁路建设领域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尤为重要的是对一局优良队伍作风的养成和企业精神的培育有着重大影响。
    “能吃苦敢拼搏的奉献思想,讲科学争一流的创新意识,少投入多产出的效益观念”的大秦铁路精神,既继承了艰苦奋斗,敢打硬仗的光荣传统,又注入了改革创新、尊重科学时代内容。技术、管理、作风、队伍、根脉、灵魂,这些企业文化的核心元素都在这里凝结而成。大秦精神,在企业史册上熠熠生辉,成为了激励后人不断进取的宝贵精神财富。
    九十年代初期,我国铁路建设进入一个历史性的大发展时期,党中央作出了修建京九铁路的重大决策,这对于维护港九地区的稳定和繁荣,促进祖国统一大业,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被称为“天字号工程”。
    一局数千名职工威武挺进大别山,在革命老区展开鏖战。用青春和智慧,汗水和热血,以“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大无畏精神,创造了“一流的速度、一流的质量、一流的效益”,阜九段综合工程荣获中国建筑业最高奖项鲁班奖,在这条钢铁大动脉上树起了企业丰碑。曾被评为中国建筑业500强第一名。
    进入新世纪,伴随着新旧世纪交替的朝阳,中铁一局成功改制,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中国铁路工程总公司又首次跻,改写了世界双500强中没有中国建筑企业的历史。作为身世界企业500强——中国中铁股份有限公司成员企业之一的中铁一局从此翻开了崭新的一页,迎来了跨越式发展的新机遇。
    “那是一条神奇的天路哎,带我们走进人间天堂……”歌曲《天路》传诵的就是建在世界屋脊上的青藏铁路。
    5072米的唐古拉山,是青藏铁路海拔最高的地方。在这里,中铁一局的建设者们一一攻克了冻土、环保、缺氧等一道道世界性难题。中铁一局提前38天会师唐古拉山,创造了我国高原铁路铺架史上的奇迹。
    “艰苦不怕吃苦,缺氧不缺精神、风暴强意志更强、海拔高追求更高”,这个被国内外赞誉有加的青藏铁路精神,正是从中铁一局铺架基地诞生、发芽,锻造而成。
    一局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后,就须遵循一个企业的最基本定义——营利性的经济组织。
    在新世纪经济贸易全球化的背景下,企业生存的第一法则是诚信、第二法则是创新,这也是中铁一局立身于世、追求高远的基石。
    2005年,一局4490多人参与企业精神征集活动。共收到理念推荐方案1287份,11583条。其中,代表一局优良传统,符合时代要求的“诚信创新,永争一流”成为全局共识,成为新世纪中铁一局的企业文化。
    “干就干最好、争就争第一”,这一时期的杰出代表就是“全国双百人物”、“党的十八大代表”、中铁一局电务公司高级技师窦铁成、“首届央企楷模”、“党的十九大代表”、中铁一局五公司高级测量技师白芝勇等一大批英模人物。
    30多年前,窦铁成是一名只有初中文化程度的工人,他以只争朝夕的精神和坚忍不拔的毅力,不断勤学苦干,实现了由实干型工人向知识型工人的跨越,走出了一条自学成才、岗位成才之路。
    “一个人可以没有文凭,但不能没有知识和技能。”只有初中文化程度的窦铁成,暗暗发誓要成为一名好电工。从此以后,他抓紧一切机会学习电工知识和技能。
    购买电工专业书籍成为窦铁成生活中的重要开销。《高等数学》、《电工学》、《电磁学》、《电子技术》、《电机学》……30多年间窦铁成还记下了超过60本、100多万字的工作学习笔记。在年复一年的学习中,窦铁成的理论功底日渐扎实。
    成为专家的窦铁成,带过308位徒弟,而当时他所在的中铁一局电务公司只有406名职工。全公司最顶尖的7名电力高级技师,有5人曾师从窦铁成。
    他先后主持安装大型铁路变配电所53个,解决施工技术难题超过50项,为企业创造和节约资金超过1400万元。他还主编了30万字的《窦铁成操作法——变配电所安装与试验》一书。以他名字命名的“窦铁成班组”的旗帜,带动了全公司开展的创建“铁成式班组”活动,兴办“铁成技术业校”,为培训技术工人发挥了先进示范作用。
    “忠诚企业、爱企如家的主人翁精神;孜孜以求、刻苦钻研的进取精神;恪尽职守、精益求精的敬业精神;敢于攻坚、勇攀高峰的创新精神;团结互助、乐于奉献的团队精神”。窦铁成身上体现的“五种精神”成为新时期中国产业工人的时代精神。
    2017年10月18日,2280名党员代表肩负8900多万党员的重托,以及13亿中国人民的期望,齐聚人民大会堂大礼堂。共产党员白芝勇就是其中一员。
    白芝勇,工作近20年来,坚持自学钻研,从一名技校生成长为工程精测领域的高级能人才,在各级技能大赛中摘取奖牌,为企业争得荣誉。
    他先后参加了50多条铁路、公路和各种基础设施建设的线路复测、精测工作,完成工程测量任务约3000公里,其中高铁就超过2300公里,占我国高铁运营里程的近十分之一,全部一次性通过验收,全部获得优质工程奖。
    他勇于创新,取得31项技术创新成果,其中“精密测量仪器防风篷”、“改进的高速铁路CPIII标志”等12项成果获得国家专利,应用到50余个重点工程项目,为企业节约和创造经济效益900多万元。
    他先后荣获首届“央企楷模”、“全国劳动模范”、全国“最美青工”和十大“最美职工”、“全国知识型职工”、“全国青年岗位能手标兵”等荣誉称号并光荣当选党的十九大代表,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白芝勇技能大师工作室被认定为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荣登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功勋工匠”名录等多项殊荣。
    70年沧海桑田、70年星河灿烂、70年薪火相传。精神的大树常青,英模的力量无穷,文化的山脉永恒。
    70年,中铁一局先后培育了4次具有独特底蕴的企业文化。这些丰富的精神母体,使一局的企业精神内涵丰富绵长,是一局行稳致远、破浪前行的根脉力量。
    在这些企业精神内驱之下,一局70年里获得了灿若星河的荣耀,1995年被评为中国建筑业500强第一名,荣获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功勋企业”;斩获了数不胜数的荣誉,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18项,拥有国家专利330余项,获得鲁班、詹天佑、国优金奖、经典工程等百余项;取得了繁如星辰的荣光,涌现出23位全国劳模、530多位省部级劳模。
    未来,这些精神也必定会引领一局在建筑领域的世界之巅,走上更加高光的荣耀之路。(特约通讯员 张刘敏)

版权所有 2002 中铁一局集团有限公司 WWW.CRFEB.COM.CN
联系地址: 陕西省西安市雁塔北路1号 邮政编码: 710054
备案号: 陕ICP备12002715号-1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