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辽宁大连讯 5月6日13时25分,在梭鱼湾海底48.8米深处,盾构机司机王斌正全神贯注盯着“海宏号”盾构机操作界面,手握按钮谨慎操作,随着界面显示760环1520米,标志着大连地铁五号线04标火~梭区间大盾构顺利穿越第三大溶洞群,进入板岩地层推进;这标志着中铁一局基本攻克了下穿梭鱼湾海域岩溶强烈发育地质这一“世界性难题”。
大连地铁五号线04标火(车站站)~梭(鱼湾南站)区间采用直径12.26米大直径泥水平衡式盾构机施工,区间跨海大盾构隧道下穿梭鱼湾海域全长2882米(其中海域段2310米,陆域段572米),海底距隧道顶12.2~22.8米,海水深9~14米,盾构从梭鱼湾南站始发后,以-2‰、-26‰、-8‰、14‰、28‰、7‰的坡度向火车站方向推进。
在跨海施工中需要攻克四大难题:一是隧道穿越溶洞多,穿越1538米岩溶发育区,钻孔平均见洞率59%,勘探共发现大小溶洞千余个;二是长距离硬岩掘进岩石强度高,大盾构掘进中穿越风化槽、软硬不均、溶蚀发育地层;三是隧道埋深大、水压高,最大水头压力0.5兆帕;四是施工难度大,海域周边环境极其复杂,大盾构下穿铁路、航道等重要建构筑物。因施工难度大、安全风险高,尚无先例可循而被业内院士、专家定性为“世界性难题”。
自2019年1月18日,作为中铁一局第一台大盾构,参建员工在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严淦带领下,160余名员工干中学,学中干,摸着石头过河,精心组织、全力以赴攻关穿越三大溶洞群施工。
为确保安全平稳穿越溶洞群,项目部在施工过程中采取盾构集群远程监控与智能决策支持系统(城市地下空间工程大数据智能分析与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及示范应用)信息化实时指导施工等先进施工技术。
针对换刀频繁、刀具统计工作量大、人工分析刀具磨损更换难度较大等情况,依托“梁西军劳模创新工作室”,在专家的指导下,项目技术人员开发出具有分析功能的盾构换刀系统。还联合开发了BIM+GIS三维动态模拟管理平台,做到三维可视化施工管理,指导岩溶地层处理及盾构掘进施工。
依托该项目,立项了中国中铁重大专项科研项目“多功能泥水平衡盾构机的研制及施工关键技术研究”。目前已编制完成工法1篇,专利4项及QC成果3项。
目前,项目已进入海域段施工1340米,安全质量全面受控。
(通讯员 汤建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