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大家认知里炎热、干旱的非洲国家不同,喀麦隆全年平均气温只有24℃,7月已经进入旱季,但最高气温也不超过30℃。在首都雅温得萨纳加河畔,天气凉爽,清风徐来,一派闲适美好的湖光山色。但在临近的喀麦隆供水项目取水泵站机电设备安装现场上,十几名头戴安全帽、身着黄马甲的中铁一局施工技术人员却挥汗如雨。黝黑的面孔、满脸的汗水、湿透的工作服,仿佛身处另一个世界。
“往左一点,慢点,放!”在一名身材高大、声音洪亮的年轻人全神贯注地指挥下,机电设备平稳准确地落在基座上,年轻人抹了一把脸上的汗水,也松了一口气——他就是喀麦隆供水项目部共产党员、副经理张龙刚。
挺身而出奔赴一线
喀麦隆供水项目是张龙刚参与建设的第二个海外项目。2017年9月,当接到组织调动他去非洲的通知时,张龙刚正在南太平洋岛国斐济从事给排水管网项目的技术管理工作。要从有“天堂”之称的斐济到贫瘠干旱的非洲,他初始有些不解和不愿,但了解到喀麦隆供水项目工期紧、任务重、急需技术及管理力量时,他二话不说接下任务。
非洲给人的第一印象永远是干旱、贫穷、疾病、战乱。当张龙刚告诉家人自己即将启程时,父母、妻子都不赞同,但张龙刚十分坚定地告诉家人: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就意味着一辈子的责任和奉献,一辈子的忠诚与信仰,要主动担当,不能退缩,更何况企业培养自己多年,服从组织安排,在企业需要自己发挥作用的时候挺身而出,是义不容辞的责任。
终于,在家人的依依不舍中,张龙刚登上了飞往非洲的航班……
专业过硬技术专家
刚到施工现场,正赶上取水泵站围堰施工,业主及监理认为项目人员刚进场,大多数还是毛头小伙,对围堰施工方案提出质疑。张龙刚组织技术人员,加班加点,反复研究图纸、完善方案细节,多次与业主和监理召开研讨会,向对方介绍我们参建类似项目的成功经验,对比技术方案的可行性和可靠性,最终让对方认可了项目部的方案,施工得以顺利推进。
为确保围堰施工安全有序、不出疏漏,张龙刚每天吃住在工地,时刻念叨着的也是施工技术问题。当经过近两个半月的紧张施工,总长248.14米的沿河围堰成功合龙时,他才如释重负,和同事们紧紧拥抱在了一起。
围堰的施工进度和质量得到了业主与监理方的认可,向张龙刚伸出了大拇指,为中国方案点赞。张龙刚也“一战成名”,成了大家最信服的中国技术专家。外籍工程师们称赞他时,他却摆摆手:这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结果,自己在当地要学的东西还有很多。
坚持学习提升素质
喀麦隆是法语国家,张龙刚之前根本没有接触过法语,在斐济用的也是英语。语言关成了横在他面前的一只拦路虎。为了用法语与业主、当地员工交流,以便更好地开展项目工作,张龙刚在工作之余苦练法语,跟翻译学、跟当地员工学,背单词记语法,短短半年,便从最初结结巴巴的蹦单词,到可以用法语进行简单的交流。攻克语言关的同时,他也丝毫不放松专业学习,最终成功通过了国家一级建造师考试。大家都问他如何做到的,他轻描淡写:“坚持学习,多看看书。”他付出的心血和努力,大概只有办公桌前那盏陪他熬了无数个通宵的灯知道。
疫情防控重任在肩
今年3月初,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爆发,喀麦隆成了非洲的重灾区。疫情爆发初期,张龙刚便提前结束休假返回工作岗位,承担起项目部日常疫情防控的协调指挥工作。
他带领办公室人员提前采购储备防疫、生活物资,保障大家日常生活不受影响;督促安质部为每一位职工建立健康登记卡,安排人员为全体员工每日进行三次体温监测;组织后勤人员每日对办公室和生活区进行环境消杀。
疫情初期,很多当地员工拒绝佩戴口罩,他挨个谈话,说服教育,在项目部宣贯疫情防控知识,帮助大家提高认识、正确对待。
随着疫情日益严重,国际航班停飞,项目部采取封闭式管理,中方员工无法回国休假,很多员工产生了负面消极情绪。张龙刚又成了大家的“心理咨询师”,主动和思想波动比较大的员工谈心,缓解不良情绪,有效稳定了人心、坚定了信心。
在大家共同坚守和努力下,喀麦隆供水项目部人员零感染,项目生产生活正常有序,安全质量和施工进度受控。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张龙刚牢记党员身份、牢记入党初心使命,率先垂范,带领全体党员和干部职工在一线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在工作岗位上尽心尽责,在疫情防控一线冲锋在前,有效展示了一名基层项目管理技术人员的担当和作为,先后获得企业“先进个人”“优秀共产党员”和“中国中铁青年岗位能手”等多项荣誉称号。
(通讯员 井继锋 王凯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