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5版
发布日期:
天梯
——中铁一局格库铁路铺架建设纪实

  那一刻,它们之间的距离只有1公分,10秒钟之后,便紧紧连在了一起。
  人们欢呼雀跃,今天,它,和她,在阿尔金山相遇了。为了这次相见,它走了708.2公里,在3年1个月零18天里,跨过了茫茫大漠,忍受着猎猎风沙,在湖泊湿地与飞鸟对话,在高原山脊看白云变幻。
  这就是联接新疆和青海的“天梯”——格库铁路,全长1213.7公里于7月21日全线铺轨贯通。它的建设者中铁一局新运公司,独家承担了新疆段708.2公里的铺轨施工任务,从号称死亡之海的罗布泊戈壁滩,到昆仑山的支脉阿尔金山无人区,海拔从800米拔升到最高3500米,相当于800层楼的高度! 

  “它”打点行囊准备远行 

  深夜,阿尔金山无人区更显得空旷、寂寥,除了天上的点点星光,再无一丝半点的光亮。伴随着一声汽笛声划破天地,冲破这死寂,一列火车隆隆行驶过来,车头射出的两道灯光指引着它前进的方向。这就是正在向前方运送轨排的列车,它的脚下便是中铁一局新运公司正在施工的格库铁路。
  列车驶进了一个小站,停了下来,运送检查员罗尚儒裹上厚厚的军大衣跳下车来,逐一检查每节车厢驼运桥梁与轨排的紧固情况。这已经是当晚罗尚儒第五次下车检查了,在车辆抵达终点前,他还要再下来两次。无人区多风,卷起的沙尘刷刷地打在车体上。罗尚儒赶紧戴上了护目镜和护鼻、口罩,把自己裹得严严实实,即便如此,无孔不入的风沙还是不断钻进他的衣服里。顾不得这些,罗尚儒打着手电筒,继续检查,因为风沙导致视线不佳,他不得不贴近车体,这样就增加了检查的时间。
  列车启动了,向着目的地继续驶去。这次运送的物资非常稳固,在狂风中还是稳如泰山,这都得益于若羌铺架基地的技术改良。
  中铁一局格库铁路铺架项目负责人黄克军介绍,自从2018年10月开始,格库铁路铺轨通过若羌,而若羌铺架基地也从原库东铺架基地手上接过了“接力棒”,继续承担着确保前方施工生产的后盾作用。
  机械副队长漆成平是个爱琢磨事的人,在格库铺轨的上半场他就发现,原有的运送材料固定装置存在一定缺陷。之前的固定装置都是不可调节的,这就导致无论你捆得多紧,都难免会存在缝隙,出现晃动的可能。这在大风天气更加严重的阿尔金山无人区域就出现了隐患。于是他带头召集技术人员集思广益,设计出了连杆式可调节的固定装置,无论是轨排还是桥梁,吊装到车辆上之后,这些连杆就调整到最佳的角度,把这些成品牢牢地“嵌进去”,实现严丝合缝。在12小时的运送过程中,不发生任何的晃动。
  “这段日子是若羌铺架基地最忙碌的时候,也是更加体现我们价值的时候。”综合队支部书记李国红介绍道,“格库铁路铺轨通过阿尔金山之后,我们的任务更加繁重,因为之后迎来的大区段铺轨,平均每天要向前挺近2.5公里,我们后方绝对要保证施工前线不停工、不耽误,为此,我们从两个方面着手。”
  李国红所说的两方面,一是存储,二是运送。存储方面,加大轨排存储能力,根据现场条件延长龙门架跑道线175米,将原有17公里场存增扩至22公里;运送方面,四列工程运输车辆连轴转,除必要的检修外,换人不换车。四列车通常的状态是:第一列运抵施工前线之后,第二列就停在八什考供车站,待第一列卸空返回,第二列便立刻顶上,而在若羌基地到八什考供车站之间,第三列也正在行驶,同时,基地中,第四列也正在严阵以待,随时出动。
  39岁的同博是中铁一局格库项目部运输队一名火车司机,从格库铁路新疆段开铺以来,一直在前方配合铺架施工作业。同博回忆说:“2019年7月份,在往前方送路料的过程中,遭遇了沙尘暴,造成机车柴油机故障,我们果断采取应急故障处理措施,保证路料按时送到前方工地。”由于全线单线运输区间大、运距长、长大坡道和施工交叉作业多,给工程运输带来极大的困难和挑战,因高海拔、风沙大,机车经常会突发故障,为了保证铺架工期,他们练就了一套快速处理机车应急故障和长大坡道操纵的本领,实现全线安全运输1143天。“三年多来,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手机基本处于无信号状态,日常生活用品都是依靠生活保障车来补给。”同博讲到。
  “确保前方铺架,保证路料需求”这就是铺架基地的职责所在。
  领工员王宏涛白天晚上连轴转,别人上班的时候他在上班,别人休息时他还是经常出现在现场,加班加点的次数他自己都数不清了。作为一名领工员又兼群安员,他每个点都要跑,轨排拼装、桥梁整备、吊装加固,他就像有了分身术一样无处不在。有时夜班分配完任务,困的挨不住了就在值班房中休息一会儿,电话一响二话不说又跑到现场盯控。
  在基地的半空中,一群特殊的工作者每天在上面“荡来荡去”,这就是龙门吊司机,若羌基地有8台龙门吊,其中有一名93年的女司机,叫王雪燕。
  正是女生最爱美的年龄,可王雪燕现在也变黑了。她刚来项目的时候,因为怕自己开不好龙门吊,急得直掉眼泪。后来经常跑到现场请教师傅,现在龙门吊开的特别好。
  王雪燕左手操控着方向盘,右手不断按着各种按键,就这样下方一排轨枕被四两拨千斤吊了起来,龙门架此时水平移动,到达指定位置后,又把轨枕稳稳落下。王雪燕介绍,现在使用的这种长方形轨枕吊架是自制的,一次可以吊起21根轨枕,而过去一次只能吊起6根。

“它”穿过沙漠湖泊、爬上阿尔金山 

  “有的时候洗完澡,我都不愿意照镜子。”孙辉开玩笑说。
  2018年7月,大学刚毕业的孙辉来到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若羌县,加入中铁一局修建第三条出疆铁路——格库铁路。仅仅两年时间,高原戈壁的风吹日晒就让工作证照片里的那个秀气男生大变模样。
  孙辉刚刚加入格库铁路建设时就尝到了其中的艰辛。若羌县境内的台特玛湖夹在塔克拉玛干沙漠和库姆塔格沙漠之间,格库铁路通过建设特长铁路桥的方式跨湖而过。风和日丽时,湖区芦苇丰美,水鸟悠然嬉戏其间,而大风乍起时,黄沙漫天,什么鸟都飞不高。
  “一刮大风,就只能吃‘沙拌饭’。不吃饿得慌,吃还硌得慌。”孙辉苦笑道。
  随着铁路铺轨向高原推进,工人们还要克服缺氧和寒冷的挑战。有一次值夜班时天气太冷,孙辉早上下班时脚都冻肿了。
  因为水土不服等原因,孙辉长了不少白头发。从小在城市长大的他也曾想过放弃,但去年年初,孙辉拒绝了一个调去办公室做文秘的机会。“艰苦对我们年轻人的成长是必要的。我还是想在一线锻炼,把专业基础打牢,有了技术和阅历傍身才能走得更远。”
  如今的孙辉在工地上不仅担任技术员,还帮忙协调部分人事工作,格库铁路新疆段最后几站的铺轨道岔任务也是在他的盯工下完成的。
  据项目副经理赵珍明介绍,格库铁路建设中涌现出不少肯吃苦、爱钻研的年轻人,团队也积极为他们提供锻炼平台,通过以老带新、项目实战等方式加速他们的成长。“后浪们劲头很足,新一代铁路人已经在路上。”
  7月初,中铁一局新运公司34岁的青年员工郝铎凭借高超的高铁铺架技术,当选第20届全国青年岗位能手标兵,成为孙辉等不少年轻同事的榜样,今年郝铎来格库铁路项目部支援时,孙辉一直向他学习取经。
  闲暇之余,像很多“95后”一样,孙辉也喜欢看网剧和玩手机。此外,他还在积极准备10月份的专升本考试。
  格库铁路全线预计年内通车,孙辉非常期待能早日坐上这趟穿山跨湖的列车,坐在窗边看看沿途辽阔的西北风光,回忆那些苦乐参半的往事。“那时候,我可以自豪地跟邻座的乘客说,这是我参与修建的铁路。”
  今年3月,格库铁路新疆段铺轨到高原地带,不少来自中原地区的工友出现头痛等高原反应。
  “青藏高原海拔更高,缺氧更严重,这里海拔还算低,我们几个上过青藏线的都比较适应。”王大华平静地说,随即话锋一转,“但在这修路,也不容易。”
  从塔里木盆地腹地,到世界屋脊青藏高原,格库铁路海拔高差超过2500米,人们给它取了一个形象的别称——“天梯”。
  王大华说,格库铁路从塔里木盆地南缘挺进高海拔的阿尔金山山脉后,需要建设大量的“桥隧相连”工程,“铁路刚钻出山体上凿出的隧道,紧接着又进入山谷之间的大桥,桥梁接隧道、隧道接桥梁,这样高难度的工程有几十处。”
  再上高原,铁路老兵们发现不少可喜变化。“施工安全、后勤保障,都上了个大台阶。”48岁的铺架队调度员魏军强说。他几乎全程参与青藏铁路建设,3年前加入格库铁路新疆段的铺架队伍。“现在高空作业,所有工人都有防坠器,心里更有底了。回到营地,厨房有高压蒸饭车,再不用吃夹生饭了。”魏军强说。
  王大华也发现,无论是施工单位,还是工人自己,对技术和安全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每次上工前,班里都会搞安全培训。下了工,勤奋肯学的年轻人回到宿舍就抱着‘缩图’研究。这几年,我都学了五六门新技术呢。”

“它”夜宿“流动的家”倾听人们的对话 

  在接轨点28公里外的阿尔金山脚下,一列长长的“白皮列车”静驻在荒凉的戈壁。这列颜色特殊的列车,是格库铁路建设者流动的家。格库铁路全线贯通时,许多下了夜班的工人正在车厢内休息。
  “这一路,几乎没有民房可以租住。”中铁一局格库铁路铺架项目部安全总监程军玉说,格库铁路新疆段开工4个月后,工人们就住进了白色彩钢搭建的车厢内,“铁路铺到哪儿,这白皮列车就开到哪儿。”
  “白皮列车”全长350米,共有46节车厢,主要分为宿舍区、办公区以及厨房、浴室、商店和仓库。记者登上列车看到,单节车厢内面积约24平方米,车厢内靠厢壁摆放着5张上下铺。每节车厢都配有空调和借助卫星锅接收信号的平板电视,地面摆放有取暖用的电暖风和油汀。电器用电,全部来自车厢最前端的柴油发电机。
  这些电器并不能克服所有困难。铁路工人常建忠说:“冬天户外温度太低,柴油机经常半夜熄火,电一停,车厢里就特别冷。到了夏天,宿营地就在沙漠边,风沙大、蚊虫多,我们给窗户都封了胶带,但它们还是能钻进来。”
  铁路工人赵桂建深有感触:“我们修铁路经过梨园、枣园时,总有新疆农民挑着筐子,给我们送梨子、红枣吃,还坚决不收钱。农民都知道,修铁路是大好事,修铁路不容易。”
  3年前,赵桂建的妻子郭广显跟着他一起到新疆修建格库铁路。“老公搞铺架,我在‘白皮列车’上负责平价商店的销售,两个娃都在河南老家,由老人看着。”郭广显说,营地通信信号不好,没法视频,想娃了,只能翻翻手机里的照片。赵桂建安慰妻子说:“等娃大了,走走他爸爸参与修建的铁路,看看祖国的大好河山,就知道他爹妈在干啥了。”
  格库铁路全线开通后,格尔木到库尔勒将由原先的26个小时缩短至12个小时左右,将进一步完善我国西部铁路网结构,对于推动青海、新疆两省区经济社会发展,进一步加快“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促进沿线地区人员交流和经贸往来,加强民族团结和巩固国防安全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本报记者 牛荣健 侯若斌 通讯员 王利 韩永刚 王维 雷昊)

版权所有 2002 中铁一局集团有限公司 WWW.CRFEB.COM.CN
联系地址: 陕西省西安市雁塔北路1号 邮政编码: 710054
备案号: 陕ICP备12002715号-1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