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年前,他们东出潼关,从渭河平原一路向南抵达羊城,开启了他们建设城市地铁的步伐;10年后,他们一边为完善广州地铁网砥砺奋进,一边以精细的施工技术,进入地铁线路改造领域,承担着中铁一局首条地铁信号改造施工任务,在华灯初上的深夜,在鲜为人知的地铁隧道里,打响了一场又一场“保安全、保畅通”的“地道战”。
力挑重任之担 群策群力
广州地铁1号线全长18.5公里,设16个车站,运营年数已超过20年。虽说是目前广州里程最短的一条地铁线路,可日客运量却高达140多万,能排到全国前十位,面对如此庞大的运量和满负荷的运转,1号线的改造升级势在必行。
2017年12月,中铁一局电务公司成功中标广州地铁1号线信号系统更新改造工程,所属七分公司承担施工改造任务。面对全国第四条、广州第一条地铁信号系统改造,同时也是中铁一局承建的首条地铁信号系统改造工程,无疑是机遇与挑战。“虽说是信号系统改造,但还涉及供电、机电装修等其他专业,十分复杂,基本上属于‘摸着石头过河’,在陌生的领域迅速打开局面,是第一要务。”项目负责人刘东垚接下这个任务时,心中反复思考了很久,这是他接手的第一个项目,于是更加坚定信念,不管多难,都要把它干下来!这个担子同样落在了广州地铁1号线信号系统改造项目部每一个人的身上。
“从接到通知到完成项目临建,留给我们的时间很紧迫,每天忙得晕头转向。”办公室主任王辉全回忆说。因为广州市的租房条件十分苛刻,为项目部找一个合适选址是个大问题,为此办公室几乎是日日奔波,穿遍了羊城的大街小巷,只为了能用最短的时间找到驻地。
第一次进入地铁改造领域,一切都要重新探索,在施工前期,项目积极加强与业主、设计、监理的各方协同联动,牵头相关单位积极召开设计联络会,针对线缆敷设、既有设备拆除等重点工程,在全区间沿线路段进行前期线路定测和现场实地勘测调查。“线路的老旧情况,施工环境,安全风险,我们全都一无所知,贸然进去施工是不可能的,所以必须要进行现场勘测调查,心里有了底,才能编施工方案!”项目总工何佳说。那时他还是工程部长,每天的工作就是带着部员走区间,现场调查,在昏暗布满灰尘的电缆夹层,潮湿闷热的地下空间,他们就这么一个站,一个区间,一个设备室地摸索、调查。仅仅是完成16个车站的室内外的勘测调查,就用了一年的时间,走下来的步数,能够绕地球两圈。通过现场调查、方案编制、技术交底的有序推进,从侧面提高了工期利用率,也为后续的施工作业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勇亮利刃之剑 披荆斩棘
与新建线路相比,广州地铁1号线信号系统改造存在诸多限制条件和重大安全风险,可谓是“一路一个坎”,走的十分艰难。
首当其冲的便是极高的施工风险和安全压力。改造涉及电工作业、登高作业、有限空间作业、气灭专业、动火作业等多种特种作业,对安全技术措施及安全管理要求极高,且既有设备均处于使用状态,极有可能“牵一发而动全身”施工中还需要对既有缆线、既有设备进行有效防护,避免因误碰造成影响次日列车运营事故的发生。因此在安全文明施工管理方面,项目部从来都是“小题大做,小题细做,小题深做。”项目制定各类安全制度,逐级签订安全包保责任状,确定重大危险源以及相应的应对措施;针对全员的安全教育,每周都召开安全生产例会,进行安全技术交底;施工前对工机具一一清点,大到发电机,小到扳手螺丝钉,每一样都要确保没有遗漏;施工全程由安质人员盯控拍摄,经常性开展各类安全应急演练等措施不断加强安全文明施工和质量过程管控的措施,将安全文明施工管理工作严抓到底。顶着巨大的安全风险,项目开工至今却从未发生一起安全事故,得到了广州地铁集团公司、电务公司等各级的高度认可。
“除了安全这一道坎,施工时间紧,技术难度大也是工程施工的重难点。”刘东垚介绍。改造施工以不影响正常运营为前提,只能利用凌晨停运时的“天窗点”进行施工,有效作业时间不到3小时,常常是“与时间赛跑”;尤其是区间光电缆线路敷设和新旧信号设备的过渡倒接,电缆量大,信号设备重达数吨,这些全都需要人力进行搬运,运输过程十分困难。信号系统改造过程中还涉及对其他相关专业及接口设备的改造,面对跨专业作业,还存在施工范围广、技术要求高、组织协调难度大等难点,每一次施工,更像是在做一次高难度的“神经系统手术”,所以这对于“操刀人”的技术要求也更加苛刻,现场施工的每个队员都要打起十二分精神,不敢有一丝马虎。
难点就是重点,思路就是出路。项目部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创新施工方案,提升工艺工法,通过对紧急停车按钮进行改进,在新的按钮箱内部安装两块万科端子分别控制新旧系统,既满足白天既有系统的运行,同时满足夜间新系统调试需求;通过自行设计并改进制作了可移动的机柜底座,解决了空间狭小无法移位的问题,大大提高施工效率;通过制作可调节高度的支撑件对既有机柜旁静电地板支撑系统进行加固,使用绝缘板和角铁加工隔离板,对既有设备及人员进行有效防护,极大保证了施工的推进。别小看这些改造过程中细小的技术创新,正是它们才最大程度保障了人员和列车的安全,让施工能够顺利进行。
2018年12月16日,公园前OCC调度大厅内现场传来指令:“新系统运行平稳,已具备投用条件”,广州地铁1号线新中央ATS(列车自动监控)系统将正式投入运营。这是1号线信号系统改造的第一步,也是至关重要的一步,此次新ATS系统投用成功为后续的联锁系统改造创造了先决条件,为中铁一局电务公司在地铁既有信号系统改造积累了丰富经验。
这群开拓者们在千难万险面前勇敢亮剑、勠力奋战,施工的前路在披荆斩棘下变得越来越平坦明晰。
鏖战昼夜之艰 勠力同心
广州地铁1号线横贯东西穿越了广州最繁华的地段之一,在这里最能感受羊城的繁华。但对于在1号线信号改造项目施工的“地铁军团”来说,半夜里施工,抢抓天窗点,昼伏夜出,数不清的“夜战”,是他们的常态,这里的万千繁华,他们只是路过。
每天晚上10点,项目部的会议室都会灯火通明,不大的桌子被人围得满满当当。项目负责人刘东垚正带领项目部的工程技术人员和安质人员正对施工方案进行实施前的最后一次“把关”。会议室里,如火如荼的讨论声如同这群工程人的“动员令”,撕裂了漆黑的夜。俗话说“火车跑得快,全凭车头带”,刘东垚便是这项目的中心,是“火车”的最核心的力量。在夜里他和大家一起在现场奋战,在清晨大家酣睡之时,他依旧双眼布满血丝地匐在办公室的案前处理着项目的大小事宜。起得最早,睡得最晚,这个男人为了改造能够早日顺利完成倾尽了他所有的心力。
“生活在东半球,过的却是西半球的时间。”夜里11点,出发去往工地的车上,项目部年轻的小伙儿莫保平打趣地说道。“是啊,想想都已经好久没有在晚上睡过觉了,希望忙完赶紧好好休息。”工程部尹康应和道。他们是项目近年新进的大学生。“这个项目一切都和我想的不一样,1号线实在是太熬人了!”回忆起刚来时的情形,大家都很不适应。白天要忙工程资料和技术方案,晚上还要跟盯现场施工,每个人跟“陀螺”一样转,没日没夜地熬夜加班也让大家有些吃不消,各种滋味,一言难尽。“每次当我想放弃的时候,我就想再和自己拼一把。”谈到工作感受的时候尹康脸上掩盖不住自己的兴奋。“不和自己斗一次,都不知道自己竟然可以坚持下来。”坚持下来就是胜利,现在他已经成长为工程部长,不管是技术还是沟通协调都能够游刃有余。
人影渐疏的地铁站,坐在一旁的作业队长韩江涛正拿着手中的一张单子,借着路灯认真地瞧着,这是今天安排的作业任务,上面电缆长度、敷设区间、工具数量和相应的安全风险点都列得一清二楚,施工前,他每一条都要仔细核对一遍。“既有线施工咱国铁也干过,不管是对人还是对线路运营来说,每一个细节都会产生影响,虽说都干了这么长时间了,也有了经验,但还是要小心细致一点,这也是对大家负责!”说罢,他又埋头继续核对手里的表单。眼前这个关中汉子,不说话的时候表情总是很严肃,深陷的眼窝下面是长期熬夜形成的黑眼圈,但他眼神坚定,目光如炬。韩江涛从项目成立就一直坚守在1号线,4年多时间,他几乎每日都要到现场跟盯,已经上了1000多个夜班。
在别人眼里,工程人走南闯北,见多识广。但实际上,当被问到曾经工作过的城市都有哪些好玩的、好吃的,大家几乎都答不上来。“工作忙,也比较累,而且出去逛会乱花钱,所以不管这些城市有多大、多繁华,我们接触的范围只是工地和驻地周边巴掌大的地方。”干了十几年办公室的杜洪威说,等到不忙的时候,再带家人到曾经工作过的城市转一转、瞧一瞧,回去跟家人们们说说那些城市的繁华。
工程干了四年,他们也坚守了四年,经过了1000多个日日夜夜的艰苦鏖战。如今,这群来自北方的男儿依旧坚守在羊城,他们奋战在在凌晨三点的寂静深夜,他们奋战在无人知晓的地铁隧道,他们发扬“勇于跨越、追求卓越”一局人的精神,誓为羊城地铁“焕发”新生而不懈奋斗!
(通讯员 刘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