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8版
发布日期:2021年08月17日
走基层·重点工程建设系列报道之十二
“西站速度”背后的“科学经”
文章字数:4847
中铁一局城轨公司杭州机场快线2-1标创下的“西站速度”,着实令人拍手叫好!开工14天完成首幅地连墙施工,56天产值突破1亿元、84天突破2亿元、106天突破3亿元,开工6个月完成总产值的50%,13个月后全部完工。
然而,回看项目刚进场时所处的境况,他们身处杭州西站这块囊括高铁、地铁、市政配套等十多家施工单位交叉作业的“大熔炉”中,进场就要大干,既不占天时、又不占地利,还要不打折扣地完成移交任务。
两相对比,耐人寻味。不禁要问,这一年来,他们是怎样攻坚克难、挺过熬煎的?如此高效快速的生产组织,透着哪些不同寻常的管理玄机?又对今后类似项目的经营管理,具有哪些启示或借鉴意义?
一块又急又难啃的“硬骨头”
“发卷晚”还要“早交卷”;“无立锥之地”下的施工环境;劳动强度和工作量几乎是常规项目的2倍
提到机场快线2-1标,了解项目的人都说难。具体难在哪?中铁一局城轨公司总经理助理、项目负责人何学科给我们道出了“三个难”。
“第一难”是工期异常紧张。2020年5月22日,中铁一局中标杭州机场轨道快线土建施工2-1标,主要包括“四个象限”的基坑工程。该工程位于2022杭州亚运会服务保障项目、杭州西站站房的下方四角,结构与站房相融,其进度直接影响西站的施工节点。
“四个象限基坑顶部是进出西站的环形匝道,局部范围是站房共用区,如果不能按期封顶交付,就会影响到后续侧式站房、车站雨棚和匝道的施工,我们是名副其实的‘卡脖子’工程。项目一中标,就要求立刻进入角色,我们以原先项目为班底,整建制人马火速进场。”何学科讲道。
更苛刻的还有,这是一场“发卷晚”却要“早交卷”的考试。受新冠疫情影响,项目尽管招投标滞后了三个月,但仍需按时交工。而且进场后,场地移交费时费力,面临着实际有效工期比合同工期少了两个多月的巨大工期压力。
“第二难”是周边环境复杂、地质条件差。杭州西站枢纽素称“轨道上的长三角”节点工程,集高铁、地铁、公交等多种交通方式于一体,十多家施工单位集中在此干活。
“由于开标滞后,导致我们进场最晚,周边临时地块已基本被人征用,前期几乎是‘无立锥之地’。场地与国铁站房相邻,仅有单侧道路通行,又与多家单位交叉施工,还有群塔作业,作业空间异常狭窄,施工组织协调难;基坑开挖最深33米,算是西站最深的坑了,这里地层复杂、承压水丰富,土方开挖风险相当高。”项目总工程师陈斌介绍。
“第三难”是结构异常复杂、工程量大。基坑主体为三层双柱三跨箱型框架结构,其中负三层高达12米,整体高度相当于地下四层。此外,围护结构施作中,地连墙多达264幅、工程桩超过1100根。
“早上七点上工地,白天盯现场,晚上做内业,大部分人在凌晨一点前没休息过,所付出的劳动强度和工作量,几乎是常规车站项目的两倍。”项目副总工李盼盼说。
一场蕴含战略与战术的“攻坚战”
“弹钢琴”抓工筹;发挥技术的先导作用;“步步为营”打胜“三大战役”
 这是一场与时间赛跑的战斗。
“人来了就要干活,业主要求7天内开始地连墙施工,我们边进场、边筹划组织。”何学科讲道。
四个象限基坑工程的动工,是“眉毛胡子”全面开花,还是一前一后逐步展开?项目部因地制宜,利用四块场地交付节点小量的时差,筹划实行东南象限先开工,按顺时针方向西南、西北、东北象限逐一开工。同时合理调整国铁共柱段施工步序,优化主体分段及土方开挖方案,像“弹钢琴”一般,有序开展围护结构、主体结构施工。
在人员“排兵布阵”上,项目部实行管理人员下沉一线,以工点为单位划分责任区,实现网格化管理,四名班子成员各率一队人马,负责一个象限的管控,开展劳动竞赛,明确量化考评,星级服务现场,快速推进施工。
高效施工,技术是先导。进场后,受相邻站房施工影响,地连墙无法施工、围护结构受阻,现场面临停工、工期节点不保的困境。项目部集思广益、反复调研论证、沟通协调,创新性地提出用“L型超深重力式挡墙”代替正常导墙施工的方案,不仅成功解决了地连墙施工难题,而且节省了工期近60天。主体结构施工期间,由于场内仅有单侧道路通行,周边成型站房及群塔作业对吊装的影响,导致主体的垂直、水平运输及混凝土浇筑不能满足交叉施工需求,项目部多次进行方案讨论,合理布置加工场地,优化实施门吊+塔吊的方案,并在工序组织上形成流水,空间立体交叉作业,解决了各类设备闲置、人员窝工难题。
施工过程中,项目部根据节点工程重要、紧急程度,将整场“攻坚战”划分为围护结构封闭、国铁共柱段移交、主体结构封顶“三大战役”,步步为营、各个击破:
2020年6月初,东南象限围护结构中的第一幅地连墙开工,到9月中旬全部地连墙完工;2021年3月底,四个象限的国铁共柱段结构按时完成并顺利移交;7月底,全部基坑主体结构安全封顶。
施工组织紧凑,一环扣一环。回顾这一年,大伙深有感触:一直在忙活,人就没闲过,身心都处于冲刺的状态。
“印象最深的是今年春节。为了早日移交国铁共柱段,我们200多人就地过年、留守工地,大年三十还在浇筑底板,正月初三又马不停蹄开始大干。”陈斌回忆道。
一道压力与动力并存的“博弈题”
双重压力下的挑战;上下同欲者胜;超越物质之上的源动力
 一段时间,何学科的嘴角上火起泡,彻夜难眠。
压力如山!
来自工期。一次,市领导带队督查督办施工进度,现场点名一局:国铁共柱段,你们啥时候移交出来?
源于风险。南侧基坑砂层地质,开挖中极易出现涌水涌沙的安全风险,令人如履薄冰、胆颤心惊。
伴随压力而至的,还有来自上级领导的关心、理解与支持,以及项目团队的同心同德、共克时艰。
从局领导到公司领导,多次在百忙之中挤出时间,赶来工地看望大家,非但没有批评责备,反而更多的是加油鼓劲,帮助解决难题。
备受鼓舞的何学科,借用“背水一战”的典故,不断做着思想动员。每天他带领班子轮番上阵、24小时蹲守现场,在做好注浆加固等安全保障措施的前提下,争分夺秒组织施工。从管理人员到一线工人,大家好像打了鸡血般,争先恐后把工作往前赶,干劲十足。
春节要到了,大家主动选择就地过年、留守待岗。特别是过年前的三天里,为了浇筑底板混凝土,项目部包括厨师在内的全体管服人员,走进现场参与绑扎钢筋,积极贡献着自己的一份力量。
上下同欲者胜!全员保进度、全员控风险,最终安全度过风险地质段,顺利实现国铁共柱段分段移交,一步步缓解了压力与焦虑。
住民房、打通铺、睡架子床;冒酷暑、顶寒雨,雨靴穿半年,个个额头晒得如黑炭;工地、驻地两点一线,每天像打仗一样忙碌不停……尽管工地条件艰苦,但没人抱怨主动退缩,工作斗志一如既往昂扬。
图啥呢?是这里多开工资、多发奖金么?
答曰:与其他项目一样,都是遵循公司统一的薪酬制度,挣钱差不多,尽管进度快也客观增加部分绩效收入,但大伙的追求,不限于此。
“大家一起共事五六年了,我们这里不分等级、不搞特殊、不拉帮结派,处事公平公正,没有勾心斗角,从经理到员工,都吃住一个标准,大家工作虽有分工,但生活中是兄弟姐妹。”班子成员李端说。
“管现场时,经理常常说,让我们大胆去干,就算干错了,他都认。这反倒推动我们在工作中养成深度思考、学会判断的习惯。项目真正提供干事创业的舞台,领导的担当负责是我们成长成才的坚强后盾。以前分到任务时,还担心不知道咋干,现在干活更有思路、更有底气。”项目安质部长党鹏举、工经部长郭思怡表示。
“在这里,天天跑现场,每天凌晨一点才休息,人虽然很累,但特别充实,感觉一年学到的知识量、工作经验,比别人在‘轻闲项目’三年所学的都还多。”见习生王威感慨。
“出来打工十多年了,很少见过这么体贴的项目和这么认真的领导,他们不摆架子,每天都在现场协调解决问题。最近天气热了,项目部给我们送来了西瓜、矿泉水和防暑物品,还有领导自掏腰包给我们工人送水杯。前几天,我卧病在床,项目领导还拿着药膏来看我,真是挺感动的。”外协队伍负责人刘长学深情地说。
……
“不图啥,就是喜欢这里的氛围。”采访期间,很多人道出了同样的感受。
或许,这股超越物质之上的力量,就是项目部团结一致干事成事的源动力。
一份“紧张工期”项目带来的启示录
管好项目,配备经理是“关键”;攻坚克难,拼的是人心、靠的是团队;施工要“算账”,坚持“经济适用”原则
 备受瞩目的杭州机场快线2-1标终于完工交卷了,一年来,该项目取得的成绩和效益可圈可点。项目部先后在中铁一局“杭州杯”劳动竞赛中荣获“优胜单位”称号,在杭州地铁工程“立功竞赛”2020年三、四季度综合考评中荣获全线第二、第一名。同时,在困难重重的情况下,最终按期完成节点工期目标,实现了既定的经济指标任务,为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贡献了重要力量。
总结这个特殊“紧张工期”项目,在今年企业开展“强基增效”主题活动的背景下,又有哪些启示意义?
1、管项目要抓“关键少数”——配备经理及班子的重要性
俗话说,千军易得、一将难求。采访杭州机场快线2-1标期间,对项目班子最大的感受是个个“打铁自身硬”,而且是强强配置、互补相长,切实发挥了“1+1”大于“2”的效应。
先说项目负责人何学科,可谓管项目“既会干又能算”的“行家里手”。从“挂帅”首个项目宁波地铁,到绍兴地铁、杭富城际,均取得良好效益。在杭州机场快线2-1标,具有超强管控与协调能力、抗压心理素质良好的他,沉着应对工期、安全风险以及成本压力等,在团队中发挥了“主心骨”的作用。
再说班子成员的“补台”作用。班子中干过车站的比较少,但是大家优势互补、团结配合相当默契。特别是4名班子成员除了本职工作,还积极服从安排,包保蹲守四个象限基坑施工管控,最后都圆满完成了节点任务。
2、管项目要抓“人心归属”——加强团队建设的重要性
管项目,最重要的是管人心、抓团队建设,引领大家一条心,才能攻坚克难。“不管活多么难、怎么复杂,只要大家齐心,有难题一起攻,有压力一起扛,最终一定能胜利。”这是何学科在机场快线2-1标的深切感受。
在前期不占天时、不占地利的条件下,何学科结合原项目老班底的实际,坚持“不搞小团体”“处理关系简单化”“做事公平公正”“班子与员工同吃大锅饭”“好的住宿条件让给项目上的夫妻员工”“领导作表率,带头盯控现场”“抠的是物资设备大成本,但员工的伙食费、防寒费、劳保费从不吝啬”……用心用情做好团队建设这篇“人和”大文章。
值得一提的还有项目部与协作队伍的和谐关系。除了前面提到的“平等待人”“服务一线解决难题”“关心劳务工生活”外,项目部还主动让出政府的拆迁房供外协队伍居住,并虚心向工人师傅学习“取经”。
“炎炎夏日工地旁,右计算,左对讲,黄盔花衫,潮鞋满泥壤。为给祖国添砖瓦,披星月,冒暑霜。
新冠反复又何妨,戴口罩,打疫苗,调整心态,专注事业上。按图索骥保质量,筑基础,作栋梁。”
这首《杭州西·施工员颂》,出自于项目党支部副书记之手,发布于项目微信群内。6月7日,他在现场看到钢筋班长王从虎辛勤规范操作时有感而作。
在这里,不论是职工还是劳务工,大家真正像“进门的一家人”,团结友爱、同心同德。虽然每个人的性格、能力大小不同,但都是努力发挥最佳水平,为项目做贡献。
3、管项目要算“经济总账”——边干边算经济适用的灵活性
如今的工程项目,投标利润越来越低,必须要坚持精细化管理。何学科认为,施工组织要抓总体筹划,坚持经济适用的原则,提前把“大帐”“总帐”估算好。特别是工期紧张的项目,难免会出现“打乱仗”的现象,必须要提前做好物资、机械设备、人员、技术等方面的筹划,稳住项目管理的“基本面”。
人员管理是“核心”,快速施工是“主线”,安全管理是“基石”,技术管理是“前提”,物设管理是“保障”,合同管理是“手段”。这是何学科在项目管理中总结出的“六条经验”。
成本管控工作中,要做到“干前预算、干中核算、边干边算”,同时全员要树立“经济成本”的理念:“只要是我们的东西,一根废钢筋都要看好;只要是我们的钱,一分都不能流失!”
此外,也有员工感悟出“天时靠把握、地利靠抢占、人和靠营造”的西站管理经,还有对外协调要讲究“刚柔并济”、管理要懂得“放权”、“紧张工期”项目要掌握“加压”与“减压”等启示,就不一一赘述了。
 (本报记者 薛亮 通讯员 汤佳佳 陈仕强 刘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