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5版
发布日期:2021年10月13日
鏖战出滇国际通道助力“一带一路”腾飞
——中国中铁一局新运公司承建中老铁路国内玉溪至磨憨段铺架施工纪实
文章字数:4274
“捍卫一局铺架铁军荣誉,誓保中老铁路按期开通!”
10月5日的彩云之南,秋高气爽。当人们沉浸在欢度国庆长假的喜悦中时,位于祖国西南边陲的中老昆(明)万(象)铁路景寨隧道施工现场,机械轰鸣,人声鼎沸。上午9时许,全国交通技能能手、陕西省劳动模范、项目长铺队副队长冯斌带领一群身着“中国中铁一局”工装的西北汉子,共同握紧右拳,喊出了铮铮誓言。
一天前,伴随着站前施工单位控制性工程景寨隧道整体道床的浇筑完成,困扰铺架施工数月之久的场地交接问题得以解决。中铁一局新运公司迅即召开“决胜保轨通”誓师动员大会,发起了中老铁路玉磨段铺轨施工决战决胜的最后冲刺。
中老铁路是国家“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中国与老挝共建的首条以中方投资为主、全线采用中国技术标准、使用中国设备并与中国铁路网直接联通的国际铁路。全线由国内段和老挝段组成,全长1000多公里。建成通车后,从中国云南昆明至老挝万象有望实现直达运输、当日通达。其中,国内段即玉磨段北起云南玉溪,途经普洱、西双版纳,南至中老边境口岸磨憨,正线长508.5公里,设计时速160公里,为国铁Ⅰ级电气化铁路。中铁一局新运公司承担中老铁路玉磨段412孔T梁制架及全线正线、站线的轨道施工任务。
“铺架铁军”鏖战出滇国际铁路通道
 2018年3月,中国中铁一局中标中老铁路玉磨段铺架任务,由新运公司承担施工。
成立70年来,这支享有“开路先锋”和“铺架铁军”美誉的施工劲旅,至今已累计铺轨41000余公里,架梁87000余孔,铺轨里程占到新中国建成铁路总里程的五分之一。而近年来,他们驻扎云南,先后承建昆沾、六沾二线、玉蒙、蒙河、云桂、永广、大临等连接云南各地区的重要铁路干线,为云南的铁路网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
从地图上看中老铁路玉磨段,走向自北向南延伸,沿线80%为山地高原,地形起伏大,有人形象地总结为“翻三山跨四水”:翻磨盘山、哀牢山、无量山;跨元江、阿墨江、把边江、澜沧江。多山的地形地貌对项目建设影响深刻。
讲到玉磨段建设特点,曾参建过世纪工程青藏铁路、经验丰富的中铁一局新运公司玉磨铁路项目部负责人刘树公一口气说出了“七个难”:
难点一,全线运架距离长,限制坡度大,工程运输组织困难。特别是玉溪至西双版纳段坡度大且长,加力坡度24‰,同时站点多,区间线路最长达46公里,对工程运输制约因素多。
难点二,全线共有隧道93座,其中双线整体道床18座、单线整体道床6座,有砟无砟工况转换多达48次。桥隧占比高达87.3%且相连地段多,导致工序转换频繁,施工组织难度大。
难点三,全线控制性工程多,对铺架施工制约影响大。突出表现在工期方面,受长大隧道群等工程影响,原计划铺架工期13.8个月,实际有效施工时间不足7个月。
难点四,全线参建单位众多,仅施工单位达30余家,监理单位有6家,协调沟通难度大。
难点五,道砟需求总量高达160万多方,相当于往常三、四条普通铁路项目需求量的总和,同时运输困难,如何保证在铺架工期内完成道砟组织任务是一道难题。
难点六,沿线地处大山深处,便道长、路况差,管段内的湿接缝和桥面系施工材料运输十分不易。
难点七,前期玉溪至研和段涉及临近既有线施工,对铁路轨道施工来说属于二级风险,同时跨高速架梁属于高风险施工,安全卡控是难点。
与此同时,项目面临的安全风险亦不容忽视。谈到四年来盯守现场的感受,安全总监李志伟对五类风险深有体会:一是线路长跨度大,管控压力大;二是19座车站均存在起重吊装作业,安全隐患较大;三是线下单位多、交叉施工干扰大,工程线运输管理安全风险大;四是桥隧相连,铺架作业空间狭窄,且多次穿越隧道群,可能存在的有毒有害气体是风险隐患;五是小平车使用单位多、管控难、风险大。
科学筹划配足资源,借助四新技术破解难题
 “除了上述施工难点、风险点,还要面对疫情影响。如何攻克难关?我们一方面坚持科学筹划、精心组织优化配置,一方面依靠科技创新、优化工艺工法工装,助推中老铁路建设高质量推进。”刘树公介绍道。
在施工组织方面,针对工程点多线长的特点,采取化整为零、分进合击的策略,在设立调度指挥中心的基础上,设置研和铺架制梁基地、宁洱铺轨基地、磨憨工区,由项目领导班子分片包保“责任田”、驻守一线指挥作业,有序推进工程建设。
2020年4月7日,经过充分准备,中老铁路玉磨段正线在玉溪研和基地正式启动铺轨。根据施工需要,前期桥梁架设地段左线采用“换铺法”作业,先铺设25米工具轨,再更换为500米的特制长轨,同时在线路终点的磨憨站实行人工反向铺轨,同向对铺作业,其余地段采用“单枕连续法”和“长轨推送法”施工,多种施工方法并举以确保按期完成铺架任务。
项目充分发挥科技研发力量,提质增效作用明显。说起轨道施工中使用的6项国内首创的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项目总工程师任福中如数家珍、兴奋不已。
第一项,我国自主研制的CPG500型铺轨机安装了北斗自动巡航系统,改变了原有靠提前设置引导线进行作业的模式,在提高铺轨精度2倍的同时更提高了工效。以往设置500米铺轨引导中线需要两小时,如今在导航系统的引导下沿着线路中线向前同步铺轨,同时还节省2名放线作业人员。
第二项,改进了履带和轮胎一体化控制新型长钢轨牵引车,参与设计制造了铺轨设备中的“变形金刚”,有效解决了有砟无砟交替转换频繁耗时长的难题。使用后,项目每次工况转换能节约4个小时,全线下来节约192个小时,同时还增加了整机跨线转移和自动夹轨功能。
第三项,使用新设备扣件智能安装车,借助先进的智能化控制技术,实现自动寻找、定位、安装和紧固扣配件的功能,在提高铺轨的机械化程度和效率的同时,减少作业人员25名。
第四项,采用钢轨焊接成套设备及工艺,其作用是长轨经无缝焊接处理后,使轨道具有安全、降噪、舒适、平稳等优点,动车行驶时再也不会发出普铁列车“咣当”的噪声。而所用的新型设备中均用上绿色新能源,节能环保又安全。
第五项,搭配使用改进型大机养护设备,连续捣固车、道岔捣固车、稳定车、配砟车等,对有砟轨道进行精捣作业,线路几何参数和道床初期稳定性得到了大大提高。
第六项,使用研发完善的轨道工程运输管理智控平台,具备信息化调度指挥、列车运行监控、施工安全管理等6大功能18项子功能,形成了项目部与后台三级管控的良好局面,实现了提高生产效率、科技保障安全的作用。
此外,项目还运用了工程测量数据信息管理系统、轨道智能小平车、硫磺锚固智控电磁熬浆装置及东风4内燃机车重联牵引无线同步操纵系统等多项实用技术,有效提升了轨道施工效率和安全质量。
自2020年4月开铺以来,新运公司先后组织2000余名参建员工,调集40余台运输动力、6列长轨运输车、1套架梁设备、2套铺轨机等机械设备,陆续开展“抗疫情、保增长,大干100天”“大干100天,铺轨到安定”“大干三个月,铺轨到景寨”“玉磨线上党旗红、决战决胜保轨通”等主题劳动竞赛,实行双机齐头并进,人停机不停,24小时“四班倒”不间断作业,各项节点目标按期实现,工程进度稳步推进:2020年6月铺通全线第一座隧道,7月整体道床开始铺设长轨,9月开始长轨焊接,12月铺轨到达全线第一长隧安定隧道进口,2021年5月铺轨通过西双版纳车站到达景寨隧道进口,期间更是创下了80天铺轨512公里的高产纪录。
2021年10月12日上午,随着最后一组500米长钢轨精准落位,中老铁路玉磨段全面铺通,标志着中老铁路实现国内国外连通,向着开通运营目标迈出了重要一步。
那群走南闯北、“艰苦不怕吃苦”的铺架人
 施工会战,上下联动,靠的是协调与指挥,拼的是韧劲和斗志。
中老铁路玉磨段建设政治意义重大、社会关注度高,铺轨作业标准高、工期紧、任务重。采访过程中,记者深刻感受到中铁一局“铺架铁军”身上的责任感使命感和团结进取精神。
项目负责人刘树公身经百战,上班数十年参建过几十条铁路的他,精细谋划着全线铺架的“一盘棋”,未雨绸缪抓生产组织,毫不松懈抓风险防控,一心扑在现场解决难题。
项目专职书记高博年富力强,从事党建工作是把好手。玉磨项目以党建引领生产,全力打造标准、绿色、创新、品质、奋斗、廉洁、幸福的“七彩玉磨”文化,多次迎来业主及中国中铁系统内部调研观摩,并受到一致好评。
项目总工任福中,一副儒雅的书生模样,忙碌中透着股“拼劲”,紧抓科技创新,及时调配技术力量,动态服务现场施工,编审方案、技术培训指导,经常是熬到深夜一两点才躺下休息。
安全总监李志伟像颗“钉子”守护着工地安全,长期带队在滇南大山里穿梭、排查处理隐患,历经风吹日晒,人像只黑泥鳅。问到哪个工点最艰苦最偏远、路最难走,他都心里门儿清。
副经理刘顺良分管着玉溪研和铺架基地生产组织。这位参建过青藏铁路、从机关下项目的“老将”即将退休,却始终如一为项目发光发热。热爱生活的他除了工作,还不忘拿起相机记录项目建设的全过程。
从研和驻地到宁洱、西双版纳、勐腊、磨憨,我们看到了大山深处、紧贴现场的板房、集装箱、宿营车。在“决胜保开通”的紧要关头,一辆辆机车卯足干劲,拉起前方需要的轨排、道砟朝着磨憨的方向挺进,一群群铺架人打起十二分精神,用心血与汗水做着最后的冲刺。
在宁洱基地,副经理黄建新、孙强带领钉联队长刘汉山等,负责着管段内260多公里线路的铺轨,以及长轨、枕木、道砟等线路料的存储转运工作。参建过太中银、青荣、云桂等铁路的孙强,去年从银西高铁转战至此,“第一次接手工区施工生产,尽管很辛苦,但收获很大。”
在野象谷站内,项目长铺队副队长冯斌和队友们白天忙铺轨,晚上再焊轨放散,他们去年10月份调到玉磨项目,“过年了大家都在现场坚守,有幸参建‘一带一路’工程,累并自豪着!”
辗转来到西双版纳站,副经理赵海锋正在现场盯守着道岔铝热焊、机养整道等作业,“每天下午5点半经理部组织开视频会,晚上7点我再召集现场人员商讨”,大家挤在狭小的宿舍里,克服闷热潮湿的热带气候,一心围绕着最后的大干冲刺出谋划策,顾不上去欣赏版纳这座国际化旅游大都市的风光。
保障现场路料供应付出最辛苦的要属运输队了。据项目运输队副队长孙西俞介绍,他们要从研和基地出发,克服长大坡道、运输干扰多等不利因素,将长轨、轨枕及辅料等“粮草武器弹药”运送到各工地,每列3000多吨重,7人一组,一趟跑下来要花四五十个小时,“劳动强度大,中间要穿隧道群、跨江河,换班困难,司机只能在会车时简单歇一会……”
“要说艰苦,大家都艰苦,过尧、梭罗河,哪一个不比这里苦。”
“艰苦不怕吃苦,叫苦不做一局人!”
这群运输队师傅中,有很多人参建过青藏铁路,他们将青藏精神带到了玉磨,带给了年轻的“80”“90”后,激励着全体员工卯足干劲,冲刺节点。
10月12日,中老铁路顺利铺通。
丰收的十月,他们终于迎来了胜利的曙光。
(本报记者 薛亮 任世维 特约通讯员 付鹏飞 通讯员 豆艳 陈高原 张文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