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1版)运梁车说明书抄完了、架桥机说明书抄完了,提梁机说明书也抄完了……下班后,室友们都出去玩,只有他还趴在床板上,一边抄,一边想。第二天到工地后,一边手里拿着抄的内容,一边对着实物仔细啃“硬骨头”,实在想不通再去缠着师傅问。郝铎至今仍对师傅们心怀感激,“他们毫无保留,无论在技术上还是在为人处世上,都给我很大帮助。”
“那段时间,啥都不想,就是一门心思要搞清楚这套设备。”郝铎像海绵吸水般争分夺秒地学,也就在那时,他对运梁车、架桥机和提梁机有了深入的了解。接下来的日子,在成千上万次实践中,他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完美结合,真正成为了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兼备的复合型技术人才。
后来在京沪高铁施工时,他独自一人带领40名新学员,用不到40天的时间,便完成了提梁机的拼装和调试,以及运、架设备主体拼装,创造了行业全国纪录。
2012年12月15日,对于郝铎来说是个特别的日子,他再一次踏上了去往新疆的旅途。这一次,他将亲自参与兰州至新疆乌鲁木齐的高铁施工。
新疆的自然环境比内地要艰苦很多,但对在新疆当过兵的郝铎来说,根本没把这放在眼里。有一次,运梁车由于连续作业,部件磨损严重,主油泵出现漏油现象,不能正常运行。郝铎主动申请对运梁车进行维修,徒手完成主油泵更换。
12月的新疆天寒地冻,气温低至零下20多度,“当时工作空间比较狭小,我就摘掉帽子、脱掉棉衣往里钻,气温太低,手不太灵活,我就又脱掉手套。”虽然只用了20分钟便完成了更换工作,运梁车恢复正常。但当同事将郝铎从动力室里拉出来时,他的耳朵已经没有知觉,“用发僵的手一摸才发现已经冻硬了,工友赶紧为我解冻耳朵,那过程真的是撕心裂肺的疼,同事开玩笑说,再晚一会儿,就能拌凉菜了。”回忆当时的感觉,郝铎至今都无法忘记。在极寒天气条件下,郝铎和他的团队仅用了17天就安全完成了14孔900吨箱梁架设任务。
新疆到西安的通车时间,终于由原来的48小时缩短到13个小时,郝铎青春的夙愿终于实现;从高铁铺架战线上追赶的“新兵”到“900吨”架桥机上行业的“领跑者”,郝铎也真正完成了从退伍军人到大国工匠的精彩蝶变。
秉一颗匠心:超越自我不断跑出“中国速度”
“我是当过兵的人,在部队接受的教育就是干一行、爱一行。现在既然要铺架高铁,那就要把相关技术钻研透,做到干一行,专一行。”14年里,郝铎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900吨箱梁”是中国高铁建设者的首创,其技术处于世界领先水平,为世界高铁桥梁架设提供了“中国标准”。而作为高铁桥梁架设的国家队,郝铎和他的团队在提供“中国标准”的基础上又不断跑出“中国速度”。
2010年,在西宝客专施工中,郝铎经过反复思考和演练,精雕细琢,把每一个环节都精确到秒,将至少6小时才能完成一孔“900吨箱梁”架设的时间缩短至4小时以内,效率提高了三分之一,创造出令世界惊叹的“中国速度”,实现了单机、单班11小时50分钟架设4孔箱梁的高产纪录,安全完成管段内架梁任务。
创造一种世界领先的速度不易,更难的是不断超越自己。2016年,在银西高铁银吴项目部,面对工期短、任务重、人员少的不利局面,郝铎带领团队克服了两次拆解架桥机、长距离运梁及反复通过系杆拱狭小空间等重点、难点施工,连续两个月取得了双机月铺架180孔以上的好成绩,并创造了单机月架箱梁148孔的全国纪录。2018年8月,他克服重重困难,又创下单机月架梁151孔的新纪录……截至目前,郝铎仍是世界高铁“900吨箱梁”铺架领域,5项“中国速度”的创造者和保持者。
从2008年入职中铁一局新运公司至今,14年间,郝铎先后参建了10余条高铁,完成箱梁架设10830孔、正线铺轨2322公里、道岔铺设503组,创造了高铁铺架连续14年设备运转“零缺陷”、安全质量“零隐患”、生产组织“零违章”的骄人成绩。这与郝铎对安全质量的高度重视密不可分,更得益于他对技术革新孜孜不倦地探索和躬行。
和郝铎共事多年的老领导张书广,谈起郝铎直翘大拇指:“只要给他安排的事情,都能百分之百地完成。工作中肯动脑筋,小改小革项目不少。”
JQ900B架桥机是个庞然大物,自重560吨、长73米宽17.6米高12.6米。如何监测这个庞然大物的运行状态,事关施工安全、质量、效率,非同小可。其中,郝铎参与了架桥机1号柱垂直度的监测改进。他根据实际需要,巧妙地加装了显示屏,实现了现场天气情况、设备状况等数据的实时显示,加强了对设备的监控。
为了确保铺架质量安全,他提炼出“6环节42字箱梁架设质量安全管理办法”,有效将施工过程中的安全风险降至最低点;
他提出“备架箱梁梁缝预匹配法”,消除了因累积误差导致的超标问题,有效保证了架设质量;
参战银吴高铁项目建设时,郝铎和工友改制了刷边坡液压夯拍机,刷出来的边坡平整、线性美观,获得业主的高度赞扬,在全线推广;
参建日兰高铁期间,他用链轮制作了一种特制的扳手安装防撞梁挡块型钢,不用再把手伸进去拧螺丝,省时省力,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自行设计制作的架桥机纵移过跨限位急停和运梁车对位限位急停等装置,杜绝了可能发生的安全隐患……这一系列工法被业内称为“郝氏作业法”。
2016年,“郝铎创新工作室”成立,他带动青年员工,用产、学、研相结合的模式,围绕生产中心任务和重难点问题,致力于设备优化、工机具改进、工艺工法创新,带动团队共同成长进步。工作室成立至今,郝铎和他的团队精雕细磨、持续创新,进行了大大小小30多次技术革新,先后获得9项创新成果,累计为企业节省成本和创造效益2500余万元。参建的郑西客专渭南渭河特大桥、京沪高铁禹济特大桥、新建哈大铁路客运专线岚崮河特大桥、兰新铁路第二双线哈密立交特大桥、西宝客专咸阳西立交特大桥均获得“国家优质工程奖”。
拥一颗诚心:打造卓越团队成就光荣梦想
经过部队的磨炼,郝铎深知团队的精诚合作对于胜利的重要性。对于团队的管理,郝铎有着自己独特的方式,在他手下,大家公认的“刺头”,往往都会变为最得力的“干将”。
2010年刚到西宝高铁项目时,郝铎经过细心观察,发现作业队内部班组人员搭配并不合理,他果断进行适当调整:将思维活跃、性格活泼的年轻队员编入机械班,利于设备管理和工作改进;将性格稳重年龄较大的队员编入架梁班,利于施工质量和安全管理。并针对各班组和岗位的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现场培训,使作业队的战斗力、凝聚力有了很大提升,当月,郝铎就和他的团队就创下了单机单班日架设4孔箱梁的全国纪录。
同为90后的金银文和廖瑞海都是在郝铎的带领下,逐渐成长起来的。他们说,“郝队”在工作时和工作外判若两人。“工作中,对队员要求非常严格,不允许开丝毫小差。下班后,又和大家像兄弟一样亲。”
“郑阜项目时,我和郝队连上了几个夜班,从他身上学到了起吊作业钢丝绳选型、人员选配、挂钩的技巧等等,受益匪浅。”金银文十分佩服郝铎的指挥吊装技术,“选用多大卸扣?吊点在哪?他看得很精确。最近鲁南高铁拆设备,在曲阜那边吊钢轨,一节一边夹多长?留多少?按他说得来,吊起来刚刚好。”金银文满眼敬佩。
“郝队不端架子,很亲切。新人遇见问题,他都会出最简单、最快捷的处理意见。他说,只要是高铁事业需要的,都是他应该做的,不管上班下班、白天黑夜,总是有求必应、随叫随到。和他一起干活非常开心!”廖瑞海说,郝队经常让大家到自己宿舍,聊工作、学习,还推荐他们到工程部系统学习铺架知识。有一天凌晨1时40分,廖瑞海负责的管段有根钢轨坏了,就向郝铎求救。郝铎立即花了半个小时从基地赶到现场,手把手教他更换,换完已是凌晨三点多了。
“郝队除了在箱梁架设方面是一把好手,在轨道铺设方面也是高手。”廖瑞海介绍。
2018年12月,郑阜高铁施工由箱梁架设转入轨道铺设,郝铎和他的团队经过1个多月的磨合,已经实现了单机日铺长轨7公里的纪录,但精益求精的郝铎发现,每一个环节的交替衔接还有提升的空间。
下班后,他仔细思考明天任务的每一个环节,分析每个环节的安全风险点和质量把控点,将其一一记录出来。第二天班前安全讲话时,仔细将每一点都提醒到。
施工开始,从第一根500米长轨拖出运输车起,他便跟随牵引车查看每一个滚筒是否到位,角度是否合适。长轨安全落地后,又立即返回尾部盯控扣件安装,反复观察测量各项数据。
就这样,他跑前跑后紧盯每一个环节,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提高进度。一趟又一趟,他不知往返了多少个来回。寒冬里,汗水顺着安全帽像断了线的水珠砸到轨道上。当最后一根500米长轨安全落入承轨槽时,所有人都精疲力竭,但脸上都露出了兴奋的笑容。
这一次,凭借过硬的技能和团队战斗力、凝聚力,郝铎和他的团队安全顺利地创下了单机日铺长轨11公里的纪录。“晚上回到驻地时,我才发现脚底板多出了7个水泡,微信运动上也出现了以5开头的5位数。”至今提及这事,郝铎还是难掩兴奋、意犹未尽。
抱一颗爱心:永远保持对人民的赤子之心
对高铁建设事业,郝铎心有热爱、匠心以待;对其他工作,他同样认真执着、追求尽善。他用自己的行动,诠释着一名新时代一线青年工作者的责任与担当。
2020年的春节,对于每一个中国人来说,都不同寻常。项目上的疫情防控也成为了首要任务,郝铎又向领导主动申请回项目值班,“没有大家的发展,哪有小家的幸福?作为一名党员,我有更大的责任和义务坚守在一线。”要知道,这已经是他连续5年春节值守了。
这一年,郝铎当选陕西省青联第十二届委员会常委及技能人才界别秘书长,除了积极参与当地疫情防控和“全国十四运会”志愿服务工作外,他倡议并组建了由17名优秀青年组成的宣讲团,发起陕西省青联“强国志、青春说”系列宣讲活动,走进陕西各大技工院校,累计1000余名学子现场参与,数万名青年网上参与,取得良好社会反响,得到共青团中央领导的关注和认可。
14年来,无论严寒酷暑,雨雪风霜,郝铎都奋斗坚守在高铁铺架施工一线。细算起来,和家人团聚的日子加起来也不到半年。年近七旬的父亲生病住院,他无法膝前尽孝;他错过了儿子第一次蹒跚学步,错过了儿子叫的第一声“爸爸”,如今孩子已经7岁了,他仅陪过1次生日,没参加过一次家长会……常年在外,家里的一切都是妻子在照顾,他知道妻子默默地付出了多少。
“作为一个儿子,一位丈夫,一名父亲,我是失职的,我亏欠家人太多太多。但是我不后悔,多少代铁路人就是这样用自己的青春、汗水和对家庭的牺牲在祖国的万里铁路线上默默奉献着。大家在享受铁路发展给生活带来的便利时,我只希望我的儿子以后会明白,爸爸也很爱你。”郝铎眼里饱含泪水。
正所谓,一声“到”,一生到!服役时,忘我训练,不畏艰苦;退役后,本色不褪,勇当先锋。这就是郝铎,千千万万退役军人中的一员。正如郝铎所说:“虽然我只是奋战在高铁建设一线工作者中最最普通的一员,每天都做着最普通的日常工作。但我坚信,只要将每一件平凡的事情坚持做下去,并做到极致,那就会变得不平凡。”(新运公司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