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7版
发布日期:2022年12月15日
青春无悔勇争先
——记中铁一局五公司青岛地铁6号线05工区项目总工陈家财
文章字数:2675

  面前的陈家财,是中铁一局五公司青岛地铁6号线项目总工,共产党员。略显沧桑的脸上,沉淀着十多年来勤攀技术高峰的坚毅。
  2006年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土木工程专业毕业后,陈家财加入中铁一局五公司,十七年中有十六年都在地铁行业,陪伴他的更多的是泥泞的土地和嘈杂的机械声;施工生产中的艰苦磨砺让还不满40岁的他相较同龄人多出了几分沉稳和成熟。
  出生在大西北农村的陈家财,身上有着西北人特有的执着和韧劲。他清楚地知道打铁还需自身硬的道理,在杭州地铁2号线、5号线、7号线三条地铁线路的建设过程中,练就了精细踏实严谨的城市轨道施工技术。
  他任项目部总工程师独立承担的第一个施工项目就是杭州地铁5号线5-7标。该项目莫干山路站是5号线与10号线的“十字”换乘站,是5号线上工程最大、施工环境最难、交通改道最复杂的项目;不仅天上有路灯、交通信号、公交电车等线网;地下有燃气、10千伏、35千伏电力电缆、还有中国联通、移动、电信等光缆;大、小管径不同的雨水、污水、自来水和不明的管道埋深不一,并且纵横交错。根据设计要求这些都需要来回迁移,在这种环境中施工,稍有不慎就可能给企业造成财产损失和社会负面影响。
  按照设计该项目在萍水街和莫干山路上的施工交改将分成先后四次进行。面对如此纷繁复杂的施工条件,陈家财反复研究设计图纸,领悟设计理念,经过多次进行模拟演示,他发现原设计上的方案交改次数多,时间长费用大。
  于是他与设计、建设、交警等单位充分交流和沟通,经过先后9次优化和修改,最终相关各单位同意了他的优化方案。
  他的优化方案,不仅实现了萍水街的倒边施工为全封闭施工,缩短施工周期4-6个月,降低工程投资约700万元,在获得各方赞誉的同时还实现了中铁一局在杭州地铁施工中整条街道全封闭的历史性突破。
  他撰写的《地铁车站土建施工安全风险及对策分析》在国家级刊物《工程技术》中发表。参与申请的“一种多角度隧道除尘车”“一种悬挂式隧道通风消音装置”获国家级实用新型专利,主持的QC成果《研究BIM技术在城市轨道交通中的应用》获陕西省优秀QC成果二等奖。
  2019年中铁一局五公司中标青岛地铁6号线,该项目为两站三区间,其中富春江路站位明挖装配式车站,钱塘江路站为深埋暗挖车站,两座车站属于行业内新型施工工艺,借鉴经验极少。最头疼的是峨眉山路(已建)站至富春江路站区间施工下穿城市主干道且超近距离上跨地铁1号线,是青岛地铁6号线区间唯一的特级风险。
  超近距离有多近?仅有1.21米。
  作为公司传统地铁施工专家,在装配式车站面前却是一张“白纸”。
  17年前的陈家财首次面对地铁施工时何尝不是“白纸”呢?17年前的他不怕,现在的他仍然不怕!
  他主动请命成立管控小组,带领技术团队提前对周边环境、地质情况及施工现场存在问题等综合调研分析,制定并采取区间降水、河道疏干排水及局部区域补充地层加固等措施。在下穿主干道及建筑物等高风险施工期间,针对掘进期间可能出现的地表沉降数据超标隐患,即时调整盾构掘进期间的土仓压力、地面跟踪注浆、洞内同步注浆及盾壳顶部注浆等一系列措施,采取自动化监测、人工监测及地面巡查等多种监测手段,根据监测数据实时反馈指导施工。
  在钱塘江路暗挖车站施工中,陈家财主动邀请国内爆破领域权威专家对爆破参数及方案进行优化,采用水压爆破施工技术,提高循环进尺、减少炸药投入使用量,使爆破震速下降到0.1米每秒,远低于设计及规范要求的爆破震速要求,降低了因爆破施工对周边建筑的影响,为暗挖车站顺利贯通夯实了技术保障基础,并丰富了同类型地铁施工技术经验。
  在执行上跨任务期间,无时无刻都有他的影子,他亲自对盾构机进行全面检查,对刀具、盾构机铰接系统、盾尾密封系统、渣土改良系统、注浆系统、皮带机等进行全面检修,历时13天的高强度施工,实现盾构机最佳状态顺利上跨1号线,打通了横亘在五公司面前的技术瓶颈。在此期间他个人完成了三篇论文的撰写并在国家级刊物中发表。
  在2020年中国中铁青岛6号线“大干百天劳动竞赛”综合考核中陈家财被评为先进个人。他带领的技术团队在青岛地铁BIM应用竞赛中获得综合考核第二名、风险源辨识单项考核第一名的好成绩。他主导的两项QC成果分别获陕西省质量协会二等奖及三等奖。在全国范围内,他带领技术团队共计完成了二十余项专利编制及报审,其中10项已获得国家专利证书。除此之外,他主持编制的装配式便道施工工艺标准及装配式围挡施工工艺标,准获了中国中铁青岛地铁6号线标准创建单位奖励。
  陈家财十七年的倾情付出,助力企业在地铁施工领域顽强发展,拓展突破。荣誉没有让他停下探索、创新的脚步,而是更加积极地投入,用自己的全部力量,投身到地铁的建设创新中。
  人才是各大企业竞相争夺的资源。面对行业内众多企业单位向他抛出的橄榄枝,陈家财都是礼貌回应,坚决拒绝:“公司培育了我,地铁事业成就了我,我的心在公司,公司的信任让我在深爱的地铁施工领域有最广阔的舞台,知恩当图报。”
  在他的认知里,年轻人朝气蓬勃,身上有着勇往直前的干劲和冲劲,这像极了当年的他自己。他设身处地站在年轻人的角度想问题,用老员工的温暖消除了新员工的紧张和迷茫。从基础知识的掌握,到技术要领的知识传授,他竭尽全力传道授业解惑,将他的技术管理知识和技能毫无保留,倾囊相增,目的就是为企业培养出更多的技术人才,为地铁建设工程项目注入更多新鲜血液,探索出更快速高效、安全稳定的技术方法,保障项目的完工及顺利投入使用,让企业安心,业主放心。
  他的专业指导和创新研发,让每一个技术人员心中钦佩,他用自己过硬的专业技能和不忘初心的岗位坚守,赢得了整个项目技术人员的敬佩和尊重。
  地铁人的使命与信念,被他深刻在了心里,在十七年的无悔付出中,他将工作做的近乎完美,满腔的热忱赋予热爱的事业,满心满眼都是工作的创新研发。
  在他身后支撑鼓励他的是来自家庭的理解和包容。
  面对新工艺新技术都不怕的陈家财却最怕女儿盼他归家的眼神。
  提起家人,他一向坚毅果敢的脸庞也透露出愧疚与无奈,眼圈也有些泛红,从他的语气中便能听出他的思念与淡淡的感伤。
  他曾说:“每次与家里打电话,发视频,都不敢看孩子的眼睛,面对孩子的询问,我不知道该怎么回应她。”
  他将家人的理解与支持化做自己不懈的动力,他带着对家人的愧疚与思念,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工作中,用一个个挑灯夜战的付出,攻克着每一个难关,解决着工作和项目中遇见的每一道难题。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随着国家建设城市轨道交通步伐的加快,地铁施工技术不断更新迭代。日出到日落,陈家财和他的技术团队仍默默坚守在青岛黄岛区的地下用智慧和双手为青岛市民便利出行,青岛经济发展打造“直通车”。
  (通讯员李向飞闫娜本报记者王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