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启动以来,中铁一局党委牢牢把握“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总要求,锚定高质量发展战略目标,努力在以学铸魂、以学增智、以学正风、以学促干上取得实效。
以学铸魂,在创新理论学习实践中,促进企业高质量发展。公司党委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通过交流研讨、集中轮训、举办文化节等方式,在全公司掀起主题教育热潮。开展交流研讨。举办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理论学习第一次集中学习会,公司领导班子成员、高管、各部门负责人共计36人参加学习。领导班子成员领学了《习近平著作选读》,并结合党的二十大精神和分管工作畅谈了学习体会。组织集中轮训。公司副处级及以上领导干部人均用时5天,在公司党校参加了涵盖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论坛、实地践学、“围炉夜话”——家国情怀故事会等内容的学习研讨。举办文化盛宴。在一局成立73周年之际,策划组织了首届企业文化节,以“传承‘开路先锋’精神,弘扬‘一路争先’文化”为主题,先后开展了“寻根溯源忆初心”、“文化服务”进工地、发展高峰论坛等一系列企业文化实践和群众性文化活动,为中铁一局实现高质量发展、率先建成中国中铁“王牌工程局”提供坚强思想保证。
以学增智,在谋划结构布局实践中,促进企业高质量发展。公司党委坚持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汲取智慧,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整体性推进,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大后劲。优化经营体系布局。将原有九大区域指挥部整编改制,成立了30个省级经营部,夯实了区域经营主体责任,构建了协调联动的经营格局。同时鼓励各子(分)公司围绕自身专业特点和市场发展方向,培育“专精特新”拳头产品和特色优势,不断提升行业品牌影响力和话语权。谋划三级公司战略布局。优化子(分)公司战略布局和责任分工,积极筹划“第二总部”建设,精准在富油矿区和核心产区布局落子。目前,已分别入驻雄安、成都、武汉、郑州、重庆等地,成立“第二总部”并与当地政府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为真正做熟做透属地区域、核心区域打下坚实基础。开辟“第二曲线”新赛道。紧抓新兴市场发展机遇,分别成立轨道交通投资运营公司、城市投资运营公司、生态资源建设公司,不断开拓轨道交通运维、城市更新运维、生态资源等市场,在新领域新赛道跑出了“加速度”。实施海外“双优”战略。将原有的六大海外区域总部进行合并重组,成立了东南亚、拉非、中西亚三个分公司,以属地公司为根据地深耕核心国别区域市场。构建了“国际事业部主管、区域公司主营、三级公司主建”的经营管理格局。同时,为加快国际化人才队伍建设,开展了为期3个月的国际化业务培训班,着力培养“语言+专业”“语言+技术”的复合型人才,为企业“大海外”战略进程提供坚强保证。
以学正风,在人才队伍建设实践中,促进企业高质量发展。公司党委重点突出“政治过硬、资格具备、业绩突出、群众公认”的用人导向,严把选人用人质量关,让选出来的干部组织放心、群众满意、干部服气;匡正选人用人好风气,凝聚起干事创业的强大力量,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严格任职条件。把执业资格证书作为干部选拔和专业人员胜任岗位的基本条件,推动各类人才具备资格、持证上岗,引领企业形成了“凭本事吃饭、以业绩论英雄”的干事创业氛围。明确业绩导向。树立“业绩与市场对标、薪酬与业绩跟跑、激励凭贡献说话”的鲜明导向。刚性运用年度考核结果,将生产经营压力传递到每名班子成员,让“躺平者躺不住”,让“奋斗者有舞台”。创新“引才”机制。守好“专业对口、本科以上”底线,加大“双一流”高校招生力度,优化人才队伍结构。积极探索推行中长期激励机制,强化科技创新人才、优秀项目经理、杰出经营人才、高技能人才等关键岗位激励,着力解决优秀人才引不来、留不住等问题。培育“新生”力量。制定年轻干部专项培养方案,及时发现和使用一批综合素质好、发展潜力大、业绩突出的年轻干部,构建年龄结构、专业结构合理的干部梯队。
以学促干,在加快转型升级实践中,促进企业高质量发展。公司党委积极融入“数字中国”战略,加快推动企业由传统的建筑企业向科技型企业、数字型企业转型升级。推进企业数字化转型。及时成立数字化转型委员会和数字化中心,以信息贯通、数智升级、大数据为载体,破除信息孤岛,推进系统融合,规范数据流转,深化BIM融合应用,促进业务管理及决策数字化,推进施工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升级,有效提升数智工程场景、专业及项目应用覆盖率。加速“投建营”一体化进程。公司发起并设立产业联盟,在城市更新、乡村振兴、健康养老、生态环保、双碳等产业领域与17家成员企业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合作共赢、同谋发展。充分发挥自身品牌、资金、资质、管理、技术、人才等综合优势,通过股权、委托、技术等合作模式,致力于为客户量身定制“投资+建设+运营”一揽子服务方案。锁定关键领域重点突破。以轨道、地下空间工程等优势专业和生态资源、城市运营等新业态为突破口,加强与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和兄弟单位的战略合作,立项实施多个国家级重大科技项目,推动企业发展方式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成功举办了首届工程技术交流会暨轨道-地下空间工程智能建造与数字运维专题学术会,20多名院士、专家、学者,共同探讨轨道交通、地下空间工程领域热点、难点问题,推动了轨道交通、地下空间工程智能建造、数字运维等领域的融合创新。
(本报记者杨智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