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机在西南崇山峻岭中飞行,从空中俯瞰,郁郁葱葱的大巴山山脉下,发源于陕西、四川和重庆市城口县交界大燕山的中国最长倒流河,长221公里的任河在大巴山腹地流淌了数万年,却反其而道而流之,先由东南向西北,再击穿大巴山山脊折而向北流淌,从川渝入陕,在巴山北麓陕西省紫阳县城汇入汉江。
因此,被百姓誉为:任河,汉水最大支流,一路向北;汉水,长江最大支流,一路向南;长江,亚洲第一长河,一路向东。
沿三省市十六个乡镇,面积达4871平方公里的任河流域、秀美大巴山,正在建设的西渝高铁如火如荼地快速推进。
5月22日,记者在现场看到,由国铁集团与沿线省市共同出资组建的京昆高速铁路西昆有限公司作为建设单位,给山区带来高速度的同时,正以全新的高质量新发展理念全力保护好这里的绿水青山。“把西渝高铁建成西部高铁新典范”,这一目标已初见端倪。
绿色是西渝高铁建设的底色
西安到重庆的西渝高速铁路,是国家《中长期铁路网规划》“八纵八横”高速铁路主通道包海通道、京昆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川陕革命老区振兴发展规划》丝绸之路经济带和长江经济带的重要通道。
新建西渝高铁全长约739公里,设计时速350公里/小时,途径陕西省、四川省、重庆市的6个地级市、区境内,项目穿越秦岭山脉南北屏障和大巴山腹地,西渝高铁康渝段全线桥隧比88.6%(含万州连接线)。
如何在施工中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环保理念,从建设规划、设计到各个项目标段的施工推进过程中,西昆公司达州指挥部常务副指挥长袁步德介绍:西渝高铁以高质量建设“精品、智能、绿色、人文”铁路工程,加强绿色施工,做到“能绿尽绿、多绿少硬、非硬即绿”,就是在施工推进阶段能绿化的地方尽量绿化,在过程中抓好绿色建造,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中铁一局承建的西渝高铁(康渝段)站前二标段正线长度30.995公里,工程位于重庆市城口县、四川省达州市境内。主要工程为3座隧道,全长30287米,辅助横洞、通风竖井总长33381米;3座桥梁,全长767.472米。
项目地处大巴山南麓,属米仓山、大巴山中山区,境内沟壑纵横、地形地貌复杂,素有“九山半水半分田”之说。城口县是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全国生物多样性保护重点区域,是全国首批国家级生态原产地产品保护示范区。作为西渝高铁的建设者,守护好一方绿水青山,推动绿色发展,责任重大,使命光荣。
项目把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贯穿于工程施工全过程,在项目驻地、中心试验室、拌和站、钢构件加工厂、进场道路等前期临建工程施工中,最大限度减少对当地稀缺土地资源的占用,优化洞渣调配,利用减少弃渣场2处,减少占地247.94亩。合理利用城口县雨水较多的独特气候优势,通过在道路两侧、围墙周边、边仰坡以及裸露的地方栽种竹子、苗木花卉、播撒草籽、覆盖绿叶网等措施,切实做到了能绿尽绿、多绿少硬、非硬即绿,使施工现场与周边自然环境融为一体,让绿色成为西渝高铁康渝段站前二标最美的底色,呈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图景。
项目大力推广低耗高效工装,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提高投入产出效率,精心规划,因地制宜,一洞一景,三季有花,四季常青。全力打造一条外美内实,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绿色生态高铁。
朱家山隧道横洞就是绿色施工的一个经典案例,洞口采用“零开挖”进洞,没有对山体和植被造成更大的破坏。中铁一局项目负责人赵乐刚说:“来时青山绿水,走时绿水青山。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
此外,各项目驻地和生活区垃圾分类存储,及时进行清理清运;员工食堂洗碗池设立油水分离器;在隧道洞口共设立7个污水处理站,在拌和站设立中水处理系统,确保污水经过净化处理做到达标排放;各拌和站配备了龙门式洗车机、洗车台和扫地机,对进出车辆及时进行清洗;场站内保持干净整洁,途径居民区的进行全包覆;安排专人养护施工道路,配备洒水车进行洒水降尘。
智能是西渝高铁建设的本色
“以质量安全为核心,以“四化”支撑为手段,高质量建设“精品、智能、绿色、人文”铁路工程,高效率打造西部高铁新典范”是西昆公司项目建设理念目标。
在朱家山隧道横洞口,排列整齐的一排大型机具气势恢宏,直指苍穹。一分部经理张党平介绍:“项目采用先进技术和装备,提高高铁施工精度和效率。大力推广隧道二衬拱顶防脱空设备、二衬拱顶混凝土插入式振捣设备、3D断面扫面议、全站仪、卫星定位及拌和站智控中心等设备,有效地提高工程实体质量,规范施工标准化。积极开展创新创效、小改小革、QC小组攻关等活动,创新工艺工法,使用并推广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始终做好技术的支撑工作,将创新创优不断进行到底。”
机器人,数控激光切管机等数字化工具大量使用,二分部经理许海见说,钢结构加工厂过去需要20人进行的工作现在只需要3个人;隧道内大机配套装置的有效推行,一个作业循环过去需要18人,现在只需要6人。节省人力的同时,工程建设的安全风险也随之大幅下降。
赵乐刚总结项目建设的指导思想:“以工序质量保安全,以工序效率促进度,以工序创新降成本。”
人文是西渝高铁建设的特色
明通镇,位于城口县南部66公里,当对明通小镇熟悉后,被她厚重的历史底蕴和深厚的文化积淀所吸引,青山绿水之间的百年徐家大院,雄奇险峻的金字山、500年古盐井文化、红军战斗遗迹和一首《香韵前河三千年歌》传唱悠扬......。
如今,“山河带盐,仁文明通”已成明通镇的新名片。“施工交给你们,困难留给我们”,已成为明通镇推动西渝高铁建设的新姿态。
向阳一号隧道进口位于城口县明通镇,属一级风险重难点隧道,燕子河在这里环绕流淌,隧道具有多达15种岩型,隧道内遍布高瓦斯和各种溶洞,被称为高铁隧道地质博物馆。与隧道施工同样困难的是5号混凝土拌和站、4号钢结构加工厂的选址,在大山峡谷中能找到一块平整地面十分不易。在周溪乡政府的大力支持下,这块2万多平方的坡地终于在今年2月初投入使用,并且将在工程结束后被综合利用。
回想起项目在前期临建工程施工中的艰难,三分部经理王超介绍说,为了确保向阳一号隧道进口施工,分部搭建钢便桥6座,隧道进口与横洞两个工点横跨重庆、四川两省,横洞处地形称得上是“一线天”,悬崖峭壁与深沟河流间的道路只能单向通行,不得已分部只能“凿山”修建会车点。
项目部党工委副书记石学智感慨道:二标段内施工道路与城口县交通局多次进行现场勘察,在公平公正、互惠互利的情况下,通过双方友好协商,将本标段范围内14公里新建便道、10公里改扩建道路和改移国省道等工程纳入“四好农村路”,采取以工代赈方式由城口县诚路建筑工程有限公司组织实施,在加快临建工程施工的同时,也解决了当地部分劳动力就地实现就业。
“项目部热心为当地老百姓办好事、解难事,助力乡村振兴。二分部为明通镇金六村修建近3000方混凝土和片石挡墙。”二分部书记邓红星补充道。
同时,项目推进过程中,施工单位深度参与乡村振兴建设,按照“应用尽用、能用尽用”的原则,充分挖掘附属临建、工地服务保障及主体工程建设等方面用工潜力,尽可能多地通过实施以工代赈帮助当地群众在“家门口”务工实现就业增收。据项目不完全统计,先后有近6000人次的劳动力,在参与西渝高铁建设。
(本报记者 牛榮健 侯若斌 特约通讯员 雷会平 陈敬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