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1版
发布日期:2023年12月27日
分秒必争!中铁一局震后安置工作取得阶段性进展
文章字数:1279

  本报综合讯甘肃积石山县地震发生后,按照中国中铁统一安排部署,中铁一局迅速调集人员和物资,负责青海省民和县330套临时安置房的援建任务,以及甘肃积石山县的道路疏通、危房清理、帐篷搭建等任务。截至24日18时,中铁一局仅用3天时间,圆满完成330套临时安置房的援建任务,并于25日起开始大规模陆续向灾区政府和人民群众交付。
  在青海省民和县,中铁一局主要负责前河乡、满坪镇、喇家村、杏儿乡4个安置点,以及1个临时指挥部安置房的安装、投放工作。施工现场位于青藏高原东北部,地处山区,进场道路狭窄,物资设备匮乏,且冬季气温低、温差大,现场施工环境恶劣。在零下十几度的环境下,中铁一局建设者依然昼夜奋战在抗震救灾一线,争分夺秒安装安置房。
  由于安置房投放地点过于分散、辐射范围过大,现场工作人员和机械设备奔波于各建设点之间。施工现场所有机械设备马力全开,所有建设者不分地区、不分单位,心中只有一个目标,就是帮助受灾群众早日“回家”。
  据了解,中铁一局自主加工制作的临时安置房具有节能环保、结构稳定、运输吊装方便、安装速度快等优点,能够服务受灾群众尽快返家过冬。
  在甘肃省临夏州积石山县刘集乡阳洼村,中铁一局抢险救援队负责村道拓宽、危房拆除、场地平整和帐篷搭建工作,两日共拓宽道路7公里,拆除危房3处、平整场地4000平方米,搭建帐篷12座。
  12月23日下午,中铁一局抢险救援队接到一个新任务:与武警部队一同搭建位于刘集乡阳洼村的“帐篷学校”。在武警部队官兵负责支起帐篷,中铁一局抢险救援队的成员们手持铁锹、铁锨,动作迅速有力地挖土、铲土、平土,用泥土将帐篷四周的空隙填满,确保帐篷稳固且不透风。队员们脸上满是汗水和泥土,眼神中却充满着坚定和希望。
  傍晚,一顶顶结实的帐篷在阳洼村的地面上竖立起来,队员们细心地把帐篷的角度和高度调整到最佳,并用纤绳将帐篷四个角固定在地面上,确保每一顶帐篷都能够承受住大风的侵袭。
  从阳洼村集中安置点到学校的必经之路是一个30多度的斜坡,且泥泞不堪,存在安全风险。“我把挖掘机调过来,把陡坡刷平顺后再挖20个台阶出来。”中铁一局抢险救援队的骨干成员陈小强说着就拿起手机调度挖掘机。1个小时后,泥泞的临时道路就变成了一个个标准的台阶。当地村民带着孩子们在新台阶上来回穿梭戏耍,见证和感受着这条新通道的“神奇”。
  随后,抢险救援队成员还为学校搭建了教师宿舍、临时厕所等基础配套设施,确保孩子们在安全、方便、温暖的环境中学习和生活。
  12月25日上午10时,“帐篷学校”正常开学开课,30余名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唱歌、做操、玩游戏。
  “对于经历了地震的孩子们来说,他们的内心尤其脆弱,我们希望通过轻松愉快的活动,帮助孩子们走出阴影,重拾对生活的信心”马老师介绍道。
  “在集中安置点处,都能听到帐篷内传来的朗朗书声。地震虽然无情,但是孩子们是幸运的,有了你们的帮助,学校及相关的配套设施一天就到位了,衷心地感谢你们!”积石山县政协副主席马成明是阳洼村的联系领导,看到“帐篷学校”建设落成,他紧紧地握住中铁一局四公司抗震救灾指挥部负责人李会松的双手。(通讯员祁旭强陈敬浩薛威杨沁琳王涛张根城张煜学金少玲车辚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