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7日,陕西宝麟铁路有限责任公司召开表彰会,对2023年工作突出的先进集体及先进个人进行表彰。轨道运营(新运)公司包头铁路公司宝鸡分部又一次获得“安全生产先进班组”的奖牌。自2016年底参与宝麟铁路联合运输任务以来,这已经是该分部七年间第七次站在业主年度表彰会的领奖台上。以守土有责之心积聚“向下而生”的根脉
2016年12月底,当贴有中铁一局企业标志的DF8B0254、0260机车第一次缓缓驶入宝麟铁路机务段的时候,许多人对这个熟悉而又陌生的名字产生了疑惑。熟悉的是“中铁一局”这四个字,陌生的是第一次接触,这个公司在铁路运输领域到底干得怎么样?
作为参与的首个陕西境内的铁路运输项目,以“守土有责、守土尽责”干好家门口的工作,是轨道运营(新运)公司包头铁路公司宝鸡分部员工从第一天起,在心中默默立下的誓言。但如何“干好”却是一道问答题,虽然中铁一局已在铁路运输市场打拼了数十年,轨道运营(新运)公司更是以铁路运输起家,但面对这个有着19.9‰长大坡道的铁路专用线,谁也没有掉以轻心。
七年来,如果算一算谁在分部待的时间最长,那一定非分部经理龙英全莫属。从第一个来宝麟铁路报到,到每年休假时间最少,他最放心不下的还是长大坡道的操纵安全。“安全”是他“唠叨”最多的一个词,七年来从未停歇,把安全要点挂在嘴边,见人就叮咛,逢会便讲,这或许也是龙英全在安全管理上的一种方法。他常对分部的管理人员说:企业把这份重任交到我们手中,我们一定要把“一局运营”品牌发扬光大。
七年来,数十名员工扎根在宝麟的沃土之中,向下而生,把每一趟出勤值乘当作首趟,每一次检修整备当作年鉴,一点一点地干,一点一点地成长,终于破土而生,向上而长。
如今,贴有中铁一局标志的机车已在宝麟铁路的山区沟壑、村庄阡陌间穿梭两千多个日夜,那些站在农田边上凝望的老农,那些在铁路护栏外耕种的老乡,那些跟着火车奔跑的孩童,也对这个名字逐渐熟悉起来。以高标准管理之钥凝聚“向上而生”的力量
守护安全最有效的办法就是要始终保持“时时放心不下”的高度警觉。分部副经理张涛有个坚持了七年的习惯:他的乘务包和安全帽一直放在办公室的柜子里,只要阴天下雨或是线路施工,他随时背上乘务包去添乘盯控,上一分还在办公室与人交流,下一秒他就把添乘信息发到了工作群里。
这不是张涛一个人的习惯,宝鸡分部的管理人员总会争着抢着添乘,特别是遇到暴风雨雪等极端天气,办公室除了值班
技术管理的目的是确保机车质量稳定受控,宝鸡分部检修所的力量较为薄弱,有些工种仅有一人,但却以“一夫当关”的勇毅,守护着机车质量稳定受控。
检修人员常常利用作业间隙召开学习会,根据自己的工种,向其他同事授课讲学。哪个工种有故障需要处理,其他工种都来搭把手帮忙处理,渐渐地许多人也成了“一专多能”之才。这几年,分部多个QC课题荣获国家级、省部级和行业内奖项,大家一边在生产中研究机车的内在“秘密”,一边用研究成果解决机车的疑难杂症。以同甘共苦之情编织“防风渡困”之网
在宝鸡分部七年的成长之路上,既有风吹雨打,也有酷暑严寒。
历经两年的成长与发展,正当分部全体员工为抢运量、提效益鼓足干劲的时候,宝麟铁路却遇到了开运以来的“至暗时刻”:随着煤矿接二连三的过断层、设备故障加之线路水害影响,停工停产成了常态,前前后后停运停产超过半年之久。即使暂时性恢复生产,运量也一直处于低迷状态。员工放假息工,机车先后调至其他分部,一种焦躁、不安的情绪在分部员工中间弥漫。下一步怎么办,成了许多员工心中的疑问。
那段时间,龙英全每天不知要在机务段的院子里转多少个圈。“队伍不能散”,这是他心中最坚定的想法,但是什么时候恢复生产谁心里也没底。龙英全三天两头与员工打电话沟通交流,稳定员工队伍,另一方面积极与业主沟通交流,了解运输生产情况。
在上级公司领导的支持和帮助下,通过与业主的多次沟通协调,最终业主向分部发放了停产停运期间的补助。通过与兄弟单位沟通,一部分员工到其他分部助勤,另一部分员工也通过轮流值班等方式,有了基本的生活保障,队伍稳定了下来,生产也逐步恢复。
考验接踵而至,反复肆虐的新冠疫情影响造成公路运输受阻,铁路成了唯一的运输通道,煤矿运量一下子急剧增长。但许多员工还在家中休息休假,现场人手根本不够。在这艰难之时,广大员工发扬了一局员工的精神品格。有的辗转反复坐火车、倒汽车、搭出租,历经重重关卡返回。有的跨越数百公里包车或找亲戚朋友送到单位,保障了特殊时期的人员需求。
新年伊始,园子沟煤矿正式开始装车作业,郭家河运量直线上升,每天的运量始终在历史峰值间波动,凤翔三场已全面建设完毕具备投产条件,招贤等两个装煤站正在积极筹建中。在充满干劲儿的司机室里、在热火朝天的机械间,中铁一局的奋斗者正在宝麟铁路攀缘更高的目标,走向更加美好的将来。(通讯员陈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