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铁一局承建的新建上海至南京至合肥高速铁路安徽段站前工程HNZQ-1标段,正线长度27.101公里,其中桥梁4座共24.44公里,路基3段共2.657公里。
项目部自2022年10月进场以来,积极践行“不辱使命、拼搏奋斗、科学有序、安全优质”的建设理念,聚焦安全、聚焦现场、聚焦细节,科学组织施工、强推标准作业、发挥创新优势,实现各项工作高标准、高质量推进。项目实现全线首座拌合站投入使用,首座刚构连续梁、首个大体积承台完成施工,首个连续梁0#块完成浇筑等重要节点,19处特殊结构全部展开施工。
项目先后获得业主B级通报表扬4次、C级通报表扬3次,2个工点获得“文明施工工地”,七公司连续两年被评为“优胜后方支持配合单位”。4月28日,皖赣铁路安徽公司组织管内30余家参建单位近200人到项目施工现场开展标准化建设观摩,赢得充分肯定和赞誉;5月9日,滁州站路基施工工艺标准及质量得到工管中心一致认可,顺利通过国铁集团首件验收,取得的成果在全线予以推广应用;6月2日,中铁一局组织各单位百余人到公司位于安徽省滁州市的沪宁合高铁安徽段站前1标项目进行工程项目标准化建设观摩。
项目部按照合同工期倒排计划,找出影响铺架及工期的难点重点,推行“挂图作战”和“定期考核”,实现施工生产高效有序推进。截至目前,项目承建的水泥搅拌桩完成设计100%;桩基完成设计的91.9%;承台完成设计的78.9%;墩台完成设计的68.6%,路基土石方、螺杆灌注桩完成均超过设计75%,圆满完成业主投资计划。
党建联建,助力项目推进。项目党工委“围绕生产抓党建、抓好党建促生产”的工作方针,探索项目党建与工程建设深度融合的新模式,激发党建活力,推动党建与生产经营深度融合,发挥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增强党组织的战斗力和号召力,助力施工生产。项目进场不久,项目党工委印发《推进企地联建共建工作机制的实施意见》,明确企地联建共建的重要意义、目标要求、基本步骤、工作模式和具体要求;成立领导小组,界定职责分工;与驻地政府和单位互动,搭建起“组织建设联抓、党员队伍联管、主题活动联创、服务群众联动、社会资源联享、建设环境联治”的有效平台,凝聚各方同向发力、同频共振的强大合力为施工注入新的活力。制定印发了16项党建管理制度,组织中心组集中学习11次;开展党组织建设“六亮行动”和“建功沪宁合,勇当排头兵”评选活动;开展“党员身边无事故,全员隐患大排查”和联合安全稳定巡查,实现党建和安全有效融合;与滁州市发改委机关党支部、驻地派出所进行党建联建,构建良好的外部环境;开展专题党课和警示教育,实施党务、厂务公开,营造风清气正的氛围;发挥“窦铁成技术业校”作用,开展教育培训150多场次3000余人次。
强管严控,确保安全质量。项目部以网格化和“两单两卡”“穿透式”管理为抓手,将安全质量风险识别前置,构建管理作业两级联动、齐抓共管的“大安全”格局,荣获中国施工企业管理协会“工程建设质量信得过班组称号”。坚持专项培训教育和班前讲话,开办“大讲堂”“公开课”,有效提升全员安全质量意识;定期开展专项检查和重大事故隐患专项排查整治,借鉴、推行A、B、C级表扬和红、黄、白牌处罚,消除隐患,严格奖罚,截至目前,未发生一起安全质量事故。开展消防救援、防汛防洪综合应急演练和现场救护演练,提升全员的应急处置能力和自救能力。积极践行“来时青山绿水、走时绿水青山”环水保理念,实现铁路建设和生态保护相得益彰。
坚持标准,强化落实执行。项目部全面落实标准化建设相关要求,建立完善132项管理及考核制度,为标准化建设提供准绳。编写《邻近营业线标准施工手册》《连续梁施工标准化卡控手册》《作业应知应会卡》,做到人人知标准、用标准。梁场、拌合站等大临设施严格按照策划方案进行建设,从设备安装到排水绿化合理规划建设,使“自动化、专业化、工厂化、信息化”得到充分展现。实体施工中,实行领导带班盯岗制和专业技术人员驻场制,严格控制作业顺序和步骤,落实三级交底,下发作业指导书,从原材把关、试验检测到养护保护,不放过每一个细节。
强基增效,实施创新驱动。项目部把不断创新作为推动生产的有效手段。成立创新工作室,组织专题科技创新研讨会,梳理出16项课题开展攻关,3项课题荣获省级优秀工法。应用拌和站智慧化管理系统和钢筋加工厂数字化管理系统,实现管理形象化、智能化。使用深基坑自动监测系统、路基智能连续压实系统、预应力智能张拉设备等10余项新工艺、新工装,达到“以工装工艺保质量安全”效果。结合现场实际,积极改进小型工装器具,推出连续梁喷淋养护、挂篮吊带U型调节钢板、桩帽验槽器、拱形骨架放样模具等20余项小改小革,极大提高施工工效。项目“李伊萌创新工作室”,梳理攻关课题16项,已经申报实用新型专利13项、发明专利3项,2项QC攻关成果获得省级优秀成果。
项目全体参建人员将积极践行“诚信创新、永争一流”的企业精神,坚定信念、锚定目标,纵深推进标准化建设,以更高的标准、更严的要求、更优的效率,全面实现质量、安全、工期、投资、环保和稳定的建设目标。
(通讯员牛红进李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