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4版
发布日期:2024年07月10日
勇做新时代弄潮儿
——中铁一局高标准推进海宁钱塘江新地标诺德智联中心项目建设纪实
文章字数:2844
 诺德智联中心项目位于浙江省海宁市高新区,紧邻杭州和海宁交界处,距离钱塘江岸150米。项目集办公、商业、酒店、公寓于一体,总建筑面积15万余平方米。其中1号楼主楼46层(局部38层)高度205米,含顶层花架230米;2号楼主楼20层高度96.6米;3号楼主楼21层(局部18层)高度99.77米。
自2021年12月开工建设以来,项目团队迅速跑步进场,在克服施工众多安全质量控制难点的情况下,积极引进新技术、新设备,敢于面对困难解决问题,以勇做新时代弄潮儿的勇气,高标准推进海宁钱塘江新地标建设,为中铁一局创下了200米以上超高层建筑建设的新纪录。
攻克“深”“高”“难”
“超高层建筑设计我们以前接触得少,但现在看来,最大的难处就是安全质量控制难点多”郝利兵介绍。
“坑深、大层高、泵送难”,项目一进场便梳理出了八个安全质量控制难点,其中难度最大的就是这三个。
坑深,便是因为项目基坑设计最大开挖深度为19.7米,要在距离钱塘江直线158米范围内开挖出深度19.7米、面积1.7万平米的基坑,不仅要面临安全风险大、技术要求高的难题,还要克服汛期和潮水带来的影响。
一进场,郝利兵就带领团队仔细研究施工方案,大胆引进了深基坑截水帷幕质量控制信息化施工技术监测系统,只要通过手机APP就能随时监控获取桩长与垂直度、搅拌速度、泥浆比重以及灰量等变化信息,有效提升了施工的安全性,实现了整个深基坑施工期间围护结构零渗漏的目标。“我们同时还引进了深基坑自动化监测系统,通过实时数据监测和变化预警,为我们的深基坑施工提供了科学参考”郝利兵介绍。
大层高,是项目面临的最大技术挑战。据介绍,项目所承建的这三座大楼,层高最高的是1号楼公共通道位置,高达14.7米,最低4.2米,高支模便是不可避免的应用技术。为此项目经过周密计算制定模板支撑方案并经专家论证,采用承插型盘扣式钢管支撑体系,通过标准化流程把控和数字化远程监测技术,有效保障模板支撑体系稳定性、可靠性,实现了高支模体系数字化管理。
泵送难,是超高层建筑建设必须要面临的最直接问题。由于大楼主体高度达到了205米,加上顶层花架已达230米,项目联合浙江理工大学成立了课题研究小组,通过优化混凝土原材料及配合比、调整外加剂组分方式,选用超高压混凝土输送泵、超高压耐磨输送管、自动提升液压式布料机等设备,采用水平和垂直固定及减震措施加固泵管,有效解决了超高层混凝土泵送质量和效率难题。
“两新”发挥大作用
早在刚进场的市场调研期间,郝利兵就切身感受到了钱塘江流域超高层建筑建设的社会氛围:从环球中心的170米,到财富金融中心的258米,再到世纪中心的310米,还有在建的云城“金钥匙”综合体的399.8米……一幢幢超高层建筑不仅标记了城市的天际线,也见证了城市的发展进程。
“这是建安公司近年来参建的首个超200米建筑,也是中铁一局乃至中国中铁系统近年来承建的高度最高的超高层建筑项目,我们决不能在关键时刻掉链子”郝利兵在生产动员会上鼓励大家。
作为项目负责人,郝利兵带领团队从设计图纸开始不断研究相关建筑资料,收集最新技术、最新设备在建设过程中的应用案例。通过引进新技术、新系统,采用新设备,在不断提高施工管理能力,推进施工进度的同时,也更有效地保障了施工质量,提升了安全管控水平。
“大体积混凝土筏板浇筑、新型全钢附着式智能升降脚手架、新型高速无缆施工电梯……”说起新技术、新设备在项目的应用,项目安全总监朱勃海如数家珍。“他们不仅提高了施工质量,也对施工进度的提升有着事半功倍的效果”,朱勃海说。
在项目地下室2区有一块长49.6米、宽31.3米、最大厚度达7.25米,总量约6600立方米的超大体积筏板基础,是施工期间遇到的最大方量混凝土,如何有效控制这一大体积混凝土内部温度,减少应力裂缝对筏板质量的影响是项目面临的非常棘手的难题。
经过多方研究探讨,项目引进冷却管循环水温控法并辅助数字化检测的大体积混凝土温控技术,通过动态调节混凝土内部温度,实现了筏板无应力裂缝目标,确保了筏板浇筑施工质量。
在推进施工管理的同时,项目创新研发(超)高层施工集成平台+筒模施工技术,通过机械装置和定型支承体系的有效组合,带动自动爬升模板、伸缩阴角,实现爬升快、脱模快的目标,有效提升了核心筒混凝土施工质量、管理安全和作业效率。
项目积极采用新型全钢附着式智能升降脚手架,通过数据联动、PC端协助管理,实现了同步提升、远程控制、升降监测、自动急停等多种应用模式,极大提高了项目物资输送效率,提升了安全系数。同时,为加快施工运输效率,积极引进了新型高速无缆施工电梯,实现数字化安全监控和人脸识别,使用进出防护翻板、定型化防护层门等措施大大提高了电梯的安全效率,实现节约用电6%左右,运输效率提高40%的目标。
同时项目采用公司研发应用的数字化集成管控平台,实现了技术管理、进度控制、质量安全管理、劳务用工、重大风险监测等的前后台管控,推动了现场管理向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从2021年12月5日进场开工到2022年1月19日,仅仅一个半月时间项目就完成了基坑外围的451根22米深合计540米的三轴搅拌止水帷幕的施工,收到业主送来的表扬信和“精心施工质量至上、工匠精神央企担当”的锦旗;2022年6月25日完成1360根围护桩和工程桩施工;2023年4月12日提前10天完成51078平方米的地下室主体结构封顶任务;2024年5月25日,最高的1号楼主体结构顺利封顶。目前,经过两个阶段的优质结构工程验收,2、3号楼以及1号楼20层以下被评定为优良。
“标准化”提升企业房建品牌
进场初期,郝利兵就带领团队把标准化管理理念带入到项目策划中,成立了以项目班子为核心的标准化建设推进领导小组,结合公司标准化图册和地方标准化要求编制策划方案,做到了场地布局科学化、临时设施标准化、安全设施定型化、文明施工常态化、色彩标识统一化。
“我们在工地大门口、安全通道口、电梯口均设置了自动感应安全警示提醒设备,随时提醒人员正确佩戴安全防护用品。通过在建筑结构内设置高处作业定型化系挂点、安全绳、侧面兜网防护等措施,保证了高处作业人员的安全。在临时用电线路防护中,我们采用定型化绝缘线槽和绝缘桥架,设置移动式充电柜和运输工具充电区,解决工人的工具充电问题……”项目党支部书记李继元介绍。
在强调整体美观大方的同时,项目还非常重视安全防护设施、设备的重复利用,现场设置的防护棚、安全通道、电梯层门等安全设施全部采用标准化定型防护,可以根据现场需要进行随时调整。
项目的标准化管理措施赢得了来自业主单位和住建部门的充分认可,也同时提升了企业房建品牌信誉度和美誉度。从开工以来,项目就连续获得海宁市“季度示范工程”称号,并于2023年9月承办了海宁市住建局主办的质量安全精品工程观摩会,迎接了150余人的观摩交流。
“不是弄潮人,休入洪波里。”勇做新时代的弄潮儿,争当伟大理想的追梦人,是习近平总书记对新时代青年群体的殷切期望,也正是诺德智联中心项目团队所追逐的目标。
他们不惧困难挑战,开拓思路用科技力量保障安全提高效率,坚持标准管理,用细节策划、标准展示向社会展现企业品牌力量,用实力证明了中铁一局拥有200米以上超高层建筑的施工能力。
 (通讯员 李继元 秦雷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