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回龙至邱隘左线区间敷设1×2.40平方厘米高压电缆12000米,控制电缆3000米。”1月3日清晨6时,中铁一局电务公司宁波轨道交通7号线供电项目现场负责人在工作群汇报当晚施工进展。
近期,随着邱隘站左线大里程吊装口和安石路站右线大里程吊装口先后封闭,安石路站左线吊装口已成为项目标段内唯一可用的材料进场通道。由于各参建单位和项目各专业均有吊装作业需求,供需矛盾逐渐突出,加之环网敷设不仅要动用轨道车,而且电缆吊装量大,用时长,这导致白天的作业令“一票难求”。
面对难题,项目团队积极作为,统筹谋划,科学组织。一方面,环网专业施工避开白天高峰段,申请夜间波谷作业令;另一方面,巧妙利用夜间吊装口的短暂空档,见缝插针突击组织回流轨、汇流排、疏散平台步板等“体积大、分量重、长度长”的物资提前进场。各生产班组及时上报施工动态,项目部依据前方反馈信息实时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决策效率。项目全体人员鼓足干劲,各班组共600余名作业人员开启“白加黑”模式,24小时不间断轮班作业,迅速在施工现场掀起施工大干热潮。
1月2日18时,宁波已天色渐晚,项目环网专业夜班班组的50余名作业人员一如往常,准时在安石路站集结完毕。带班负责人屈鹏组织班前安全讲话及安全警示教育,专职安全员王鹏则确认吊装作业前各项安全准备,检查车辆及人员特种资质情况。
“安石路站环网电缆吊装作业现场资料齐全,吊车支撑稳固,人员已进行专项安全技术交底,特种作业人员符合持证上岗条件。”随后,王鹏报告确认检查结果。
“开始作业。”大家闻令而行,原本还略显静寂的现场立即沸腾起来。大家有条不紊,按照先前分工各就各位。只见有的队员指挥着转运电缆的车辆缓缓进场,引导其有序停放;有的队员身手矫健,已飞身上车给电缆盘扎上吊装带;其余人员则迅速沿扶梯快步下至轨行区吊装口位置,避开吊物投影范围抬头注视,准备接应即将吊运下来的电缆。吊装前,专业工程师包治源仔细核对电缆盘编号,按序起吊。
“向左、稳住,再向前微调一点儿,好!慢放、就位。”在夜间且超视距的环境之下,吊车司机的每一步操作全然依赖司索工的精准引导。双方之间简洁的词语交流,犹如架起了一座坚实的互信桥梁,更似为司机点亮了一盏引路明灯。二十分钟后,三盘电缆稳稳地放置在了轨道车放线架上。
“可以发车。”屈鹏环顾四周,在确认前方轨行区安全且随车人员防护到位后,通过对讲机向轨道车司机喊话。随着一声清脆的汽笛在隧道内回荡,当日首趟轨道车徐徐启动,自安石路站沿左线向大里程方向进发……
“作业人员在区间每敷设三盘电缆,大约耗时1小时。期间,轨道专业每隔两小时,便使用吊装口装卸一次混凝土,占用20分钟。”此刻,施工现场总负责人刘民生宛如时间管理大师,他通过精准掌握各专业当日施工情况,控制自家施工节奏,避免再次使用吊口时与兄弟单位产生冲突。
轨道车进发后,地面上的转运车辆立即驶往中心料库继续装车,为即将进行的下一次电缆吊装做准备。前期,因受“洞通”界面影响,电缆路径无法进行实测。为防止后续引发物资材料滞后,影响施工进度,项目部根据过往经验,将未“洞通”区间部分电缆进行标准配盘,减小后期厂家集中生产压力。“大干阶段,项目多次派人驻场督促生产,先后组织进场各类型电缆400余公里,中心料库定期开展物资盘点,全天候待命,随时保障一线施工所需。”项目物机部长李伟波如是说。
项目建设,安全至上。项目安质部长程坤介绍,鉴于工期特点,项目加大对施工高风险部位及环节的盯控力度,强化现场安全管理人员的巡视检查工作。项目领导班子成员与现场安全管理人员在电缆吊装及敷设期间全程盯控,全力保障项目安全、高质量施工。程坤进一步介绍,“地铁供电施工节奏快,时间紧,不间断施工是常态。”近期,他与部门同事们合理分配时间,做到日常工作和安全盯控两不误。
首趟轨道车在行驶中司机格外谨慎,时速始终保持在10公里以下,其间两次停车清除障碍物。“区间交叉施工,首趟需慢行,以便能及时发现并排除侵线隐患。”刘民生说。
车驶入小洋江站后停稳,专业工程师包治源再次核对每一盘电缆编号。“专属的编号用来确保电缆型号与长度和实测数据对应,错用混用会导致中间头位置偏移。”随后,包治源示意核对无误,可以开始敷设。
只见随车队员熟练地将牵引绳从限位滑轮穿过,而后拴在电缆端头处。车下队员每8人组成一队,拖拽引绳奋力将电缆拉出,牢牢固定在敷设起始位置。随着轨道车的再次启动,巨大的电缆盘在支架上丝滑滚动起来,三根电缆则在车后被笔直拉出并缓慢落地,向远方呈放射状一路延伸下去。这时,队员们并不急于跟车随行,待轨道车渐行渐远后,他们弯下腰一起发力,将沉重的电缆一段一段抬起并放置于安装好的支架上。
“这,只是第一步。”刘民生说:“环网电缆专业工序较复杂。今天先把电缆全区间拉通,之后还有电缆终端、中间头制作、电缆夹层布设以及接入高压开关柜等施工内容,时间很紧,必须步步为营,确保掌控每个环节,才能按时完成任务。”
凌晨两点,当天的电缆敷设任务已完成过半。此时,轨道车停在吊装口处,开始装载第三批电缆。队员们趁着这短暂的间隙稍作休整。项目部贴心地为大家准备了矿泉水、面包以及功能性饮料,以便大家在熬夜施工时补充能量。
凌晨四点半,最后一趟轨道车再次缓缓启程,发动机的轰鸣声在隧道中回响。这声响虽无法穿透深沉的夜色,令睡梦中的市民察觉,但当明日的曙光再度降临,甬城的交通蓝图又会增添更加丰富、精彩的出行新篇章。
(通讯员 王玉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