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江奔腾,千帆竞发;江海联动,陆海呼应。万里黄金水道“流金溢彩”。位于长三角的苏沪大地上,一条起自上海宝山站的沿江高铁新通道——沪渝蓉高铁正在加速推进建设。由中铁一局承建的沪渝蓉高铁沪宁段Ⅶ标项目位于“中国近代第一城”——江苏省南通市境内,标段长度21.37公里,包含“一站两隧一桥两区间”,其中海门北站作为国内少有的超深超大基坑地下车站,是标段的控制性工程。
作为涵盖路、桥、隧、站、轨等全要素的综合性工程,项目团队进场以来始终秉承“诚信创新 永争一流”的企业精神,着力创建“精品、安全、创新、绿色、廉洁、人文”六大工程,先后获得中华全国铁路总工会“火车头奖杯”、沪杭公司“先进集体”“标准化工地”、中国中铁“安全标准工地”、中铁一局“先进指挥部”等荣誉称号。
秉承“双百”初心 铸造精品工程
项目始终秉承建设百年工程、打造“百年一局”的初心和使命,强化过程管控,严格落实精心、精细、精致、精品工作要求,着力铸造精品示范工程。
质量是企业的生命和灵魂。项目始终将原材料作为质量源头控制的关键,定期开展进场、检验、保管、使用四方面排查,保证原材料质量满足要求。推行“钢筋下料、制作精度、绑扎准度、验收力度”+“配比优化、拌和控制、浇筑工艺、养生效果”“两项八控”管控措施,按照减少胶凝、增加骨料、降低用水、外加剂匹配的思路不断优化混凝土配合比,兼顾砼工作条件和降低水化热,实现钢筋、砼的关键质量提升。开展隧道侧墙外观、梁面平整度等工程实体质量提升行动,攻克砼错台、气泡、裂纹等质量缺陷,达到精品示范工程标准。
项目开展“智汇一局”创新金点子活动,收集提案40余项,采纳并应用19项。海门北站及明挖隧道应用止水带接头焊接机、可更换钢支撑底座等12项工装工艺;桥梁工程应用箱梁封锚可视化端模、连续梁可调式张拉作业平台、六道墙不锈钢模板等工装,通过五小四新技术实现“工装保工艺、工艺保质量、质量保安全”。
锚定“双零”目标 建设安全工程
项目坚持安全工作“从零开始 向零奋斗”的目标,牢固树立红线意识,坚守底线思维,压实安全生产责任,从源头上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打造安全示范工程。
狠抓穿透式管理“四动态”。根据现场施工进展、风险等级变化,动态划分安全生产责任单元。组织81名管理人员取得穿透式管理培训合格证书,按照责任单元划分和履职情况,动态调整单元人员配置。严格落实施工日计划,加强跟班作业、班前讲话、关键作业安全条件确认等现场管理,施工过程动态盯控。切实做好作业人员“选、用、培、退”一体化管理,优胜劣汰动态管理。
紧盯安全数字管控“四重点”。紧盯深大基坑、起重吊装、连续梁挂篮、箱梁提运架四项安全管控重点,强化信息技术应用。深大基坑应用可视化降水、基坑支撑伺服补偿、基坑自动监测3大系统,实现深大基坑全周期智能监控。起重吊装应用安全智慧监管系统,实现可视化自启停吊装。连续梁自主研发智能感知信息平台,实时采集造桥机各杆件受力及变形数据信息,不安全状态智能管控。运架设备研发安全智控系统,架桥机1号柱支反力及整机水平智能检测,运梁车速度、胎压、轨迹偏离智能预警。
强化“双创”支撑 打造创新工程
项目以“技术创新”和“装备创造”为龙头,加大原创性装备、系统攻关力度,持续融合创新,打造创新工程。
科创融合,保安提质。项目与同济大学、东南大学等联合成立产教融合科创平台。立项“滨海软弱地层深大基坑施工关键技术研究”科研课题,攻关“深长基坑围护结构受力与变形预测”“深基坑可循环高强支护结构与配套技术研究”等4大核心技术。海门北站及机场隧道深入研究应用地连墙成槽质量控制、自动按需降水、渗漏水智能检测等5项技术。目前已获得发明专利3项、实用新型专利5项、企业工法2项、发表论文6篇,完成QC成果2项,软著2项。
供应商签订《廉洁工程共建协议》,严肃
查处违规违纪违法问题,斩断利益链
条。按照党纪学习教育相关要求做好规
定动作,前往海门区看守所实地践学,筑
牢拒腐防变思想防线。
笃行“四心”机制 构筑人文工程
项目坚持“以人为本”原则,注重人
文关怀,努力让广大职工、劳务工“住得
舒心、吃得安心、干得顺心、挣得放心”。
项目部建立健全农民工工资支付保
障机制,通过开通专用账户、规范用工管
理、完善代发手续等措施确保农民工
“劳”有所依、“劳”有所得。在海门北站
建设产业工人社区,满足1200人入住,配
备宿舍、休闲公园、社区食堂、便捷超市、
医务室、快递驿站、警务站等设施,保障
职工、农民工“劳有所乐”。定期组织职
工、农民工开展健康体检、文艺汇演、夏
送清凉、冬送温暖等活动,聚焦员工关心
的“关键小事”,努力打造温馨和谐的幸
福之家,增强职工、农民工获得感、幸福
感。
奋进新征程,建功长三角。沪渝蓉
高铁项目将乘着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
的东风,坚持“科技创新 智能建造”,纵
深推进标准化建设,将匠心精神融入每
一道工序,用创新技术破解施工难题,以
绿色理念守护生态底色,凭廉洁底线筑
牢发展根基,交出一份质量与效益并重
的良好答卷。
(通讯员 孙芹科 刘海龙 张乾兴
张家睿 杨杰)
装备智造,减人增效。项目与科研院所联合研发ZQ80型智能造桥机,实现一键自动走行、自动脱模、调模等功能,做到安全、高效、智能。创新研制分体式自行走智能浇筑台车,具备跨撑智能行走、防碰撞红外预警、预埋槽道T型螺栓受力检测等5大功能,解决基坑内隧道主体结构施工的难点。自研智能养护台车,采用匹配养护的思路,利用温、湿度传感器实时感应混凝土养护状态,实现侧墙及拱部定时间、定范围、自行走、全断面智能喷淋养护。自研智能拆撑台车,具备遥控操作,承重升降、转向、自行走,超重报警及防碰撞预警等功能,解决了基坑内封闭空间拆换撑的痛点。超前谋划轨道工装设备,研究应用CP500Z本邻两线铺轨机,自创研制无砟轨道底座施工浇筑振捣整平一体机,攻关研究轨
道板数字化精调等智能工装。
践行“两山”理念 打造绿色工程
2025年是“两山”理念提出20周年,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争做“两山”理念的积极传播者和模范践行者,项目坚持生态优先理念,创建绿色
工程。
项目严格拌和站日常管理,废水废渣做到规范处置,建设绿色环保拌和站。明挖隧道、海门北站全封闭管理,配备自动喷淋降尘系统、洗车台、扫地机等设施,保证扬尘处置满足要求。现场表土应剥尽剥,临时堆土场、其他综合利用手续齐全,满足水土保持要求。积极采购电动装载机、电动通勤车、太阳能路灯,节能减排,切实做到“来时青山绿水,
走时绿水青山”。
落实“双优”方针 创建廉洁工程
项目坚持廉洁常抓,深度融合,坚持“工程优质 干部优秀”的工作方针,党员干部带头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严格遵守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打造廉洁
工程。
通过开展“检企共建”活动,邀请检察院专家现场授课,开展季度廉洁从业教育,定期开展廉洁谈话等形式,引导党员干部扣好廉洁从业的“第一颗扣子”。
紧盯关键环节和关键少数,与劳务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