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的荆楚大地春意盎然、万物勃发,由中铁一局承建的襄荆铁路座座桥梁相连,在阳光的照射下泛着耀眼的银光,宛如一条白色巨龙,蜿蜒在碧绿的田野和金黄的油菜花之间……在这片充满生命力的土地上,一场与时间赛跑的建设之赛,已经进入最后的冲刺阶段……
襄荆铁路北起襄阳,南至荆门,正线全长约116公里,设计时速350公里,是我国“八纵八横”高速铁路主通道之一“呼南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建成后,对湖北加快打造第一条环线高铁、构建高铁2小时生活圈,完善我国高速铁路网络布局等具有重要意义。
中铁一局承建襄荆铁路XJZQ-3标29.12公里的土建和全线正线238.54公里、站线5.47公里的铺轨工程。
攻坚克难创奇迹:卅日鏖战创“襄荆速度”
3月15日,中铁一局襄荆铁路XJZQ-3标项目无砟轨道施工完毕,在现场一片欢呼声中,全线铺轨施工由此启动。
而为了这一刻,中铁一局项目部已火力全开、不舍昼夜,为之奋斗了一个多月。
今年以来,襄荆高铁通车任务艰巨、时间紧迫,中铁一局所承担的XJZQ-3标段作为铺轨施工的启动标段,更是责任重大、任务艰巨。
面对春节后复工时间紧、任务重的严峻形势,中铁一局迅速组建两级“保开通”专班,调集全局资源,形成“集团军作战”格局,掀起了中铁一局历史上短时间内规模最大、参建人数最多、日进度要求最高、施工任务最艰巨的单一分部工程大会战。
在3月上旬施工高峰期,22套先进工装、3000余名管理和现场作业人员同时工作,创造了道床板施工日进度3000米的“襄荆速度”,最终,仅用一个多月就完成了近60公里的无砟轨道施工任务。
业主单位在贺信中高度评价:“中铁一局以‘创一流、争第一、干唯一’的担当,圆满完成了无砟轨道施工任务,确保全线铺轨工作顺利启动,为襄荆高铁按期开通奠定坚实基础。”此次攻坚不仅兑现了合同承诺,更为后续铺轨施工赢得宝贵时间窗口。
精益求精树标杆:标准化管理铸品质工程
自2022年10月进场以来,项目部确立“打造全线标杆”目标,构建起覆盖安全、质量、环保的全方位管理体系。通过推行“首件先行、样板引路”机制,先后完成全线首个墩身浇筑、首联道岔连续梁浇筑等12项关键节点,实现箱梁预制架设、无砟轨道路基首件工程等国铁集团验收“零缺陷”通过。
在质量管理上,建立“三级检验+智能监测”体系,运用BIM技术实现钢筋绑扎、预应力张拉等工艺三维可视化交底,实现了工程实体内实外美。凭借卓越表现,项目连续斩获汉十公司2024年上、下半年信用评价冠军,中国铁设总包部两个季度综合考评第一、成型段落推进专项劳动竞赛两个阶段第一等殊荣,累计收获建设单位表扬信13封。
项目部严格遵循“首件先行、样板引路、过程跟踪、严格验评、一次成优”管理理念,扎实推进标准化管理。先后承办了中国铁路武汉局集团有限公司襄阳指挥部标准化样板工地、路基工程现场标准化施工、桥面三墙施工质量提升、跨浩吉铁路特大桥转体施工等五次观摩交流活动,业主单位赞誉:“标准化管理成效显著、成绩斐然,在全线起到了良好示范效应!”
砥砺奋进保收官:多维发力夺取全胜
按期开铺的中铁一局襄荆项目部,来不及休息,又全力以赴向着新的目标迈进。
根据施工任务安排,要在35天内完成全线铺轨。为此,中铁一局投入了国内首台CP500Z型智能化多功能本邻线长轨铺设机组,以及新型多功能长钢轨牵引车等行业内先进工装设备,确保按期铺完。
同时,面对线间封闭层、防护栅栏等6大类28项剩余工程。项目部创新实施“双包保”机制:一方面按单位工程划分责任区,签订军令状;另一方面建立“项目部+工区”两级领导包保体系,实行每日交班会制度,及时协调解决现场问题。
在资源配置上,优化施工便道,减少二次倒运距离;采用泵车、布料机等高效设备组合,使防水保护层、线间封闭层施工效率提升30%。针对桥下绿化及弃土场复垦难题,提前与地方政府对接,致力于打造“来时绿水青山,走时青山绿水”的绿色样板。
“我们将继续保持冲锋姿态,严格安全质量管理,确保如期完成全部建设任务。”中铁一局襄荆铁路项目负责人刘辉表示。目前,项目团队正以“时不我待”的劲头,全力冲刺工程建设“最后一公里”。
从莽莽荆山到滔滔汉水,中铁一局建设者用智慧和汗水书写着新时代的筑路传奇。这条全长116公里的钢铁巨龙,不仅将改写鄂西北交通版图,更以“精品工程、绿色工程、廉洁工程”的生动实践,诠释着中国高铁建设的时代担当。让我们共同期待,“轨道上的湖北”加速驶来的壮丽图景!
本报记者 第五明辉 通讯员 李康 勾小周 南欣雨 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