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4版
发布日期:2025年04月17日
以快取胜 以质创优 高质量筑就延安老区人民幸福路
——中铁一局西延高铁西安枢纽工程项目管理纪实
文章字数:3374
  “今年以来,我们已经完成了西铜路以西的墩柱、连续梁工程施工,能够保障后续架梁、铺轨等工程推进。当前,项目团队正在紧锣密鼓组织银西场、建元路的路基、桥涵、连续梁等工程施工,向着后续静态验收目标全力冲刺。”谈起年底前西延高铁保开通目标,
  项目负责人杨综纬全力以赴。
  作为西安至延安高铁的重要组成部分,西安枢纽联络线工程自西安北站引出,经西安市经开、未央、港务、灞桥、高陵等五区县分别连接新建西安至延安高速铁路正线港务区东站、耿镇线路所,线路全长52.14公里,中铁一局承建自西安北站至港务区东站范围内11.498公里范围内全部路基、桥梁、轨道工程,涉及连续梁14联(含钢箱梁1联),预制架设箱梁295孔,新建房屋2708平方米,全线铺轨工程52.02公里,项目紧邻既有大西高铁线路,需要11次跨越市政道路、1次跨越既有高铁线路、
  1次跨越高速公路,1次跨越灞河。
  面对临近既有线施工、跨既有道路转体、跨多区域协调以及工期紧张等客观问题,中铁一局建安公司派出了刚刚完成西安火车站改造施工的项目团队,杨综纬正是这个团队的负责人。在他们的不懈努力下,先后成功迎接了国家铁路局、国资委以及中国中铁的多次检查,迎来了中国铁路西安局集团(原西安铁路局)第二工程指挥部、第三工程指挥部管段内的所有参建单位的多次观摩交流并赢得同行点赞认可,吸引了包括长安大学、河北工程大学、兰州交通大学在内的多所高校师生的组团交
  流学习。
  以快取胜是进度保障的关键
  “虽然有西安站改的施工管理经验,但一进场了解完情况,我们还是深
  感压力。”杨综纬说。
  “2023年2月份我们进的场,定好的通车时间是2025年12月底,根本就没有商量的余地。”杨综纬并没有慌张,而是带领团队沿着规划好的线路一路走访调研一路思考解决措施,并根据现场实际划分了三个工区,确定了“以租代征、垫资征拆”的用地策略,明确了
  “以快取胜”的管理思路。
  “沿线土地都是经过勘察单位规划好的,只是暂时还没有得到国家用地许可,所以我们就想出了先向沿线居民和相关单位租赁土地推进桩基施工,再配合地方政府推进拆迁工作完成地上部分施工,这样下来虽然增加了成本,但
  却能确保进度可控。”杨综纬说。
  思路一打开,杨综纬就迅速带领项
  目班子和征拆部的3名职工联合西安铁
  路局和地方政府相关业务部门在一年
  多的时间里逐家谈判、挨个攻破,争取
  并获得了沿线居民的理解。
  在他们的不懈努力下,逐步为项目
  建设争取到了施工场地,项目进度也有
  了保障。
  2023年4月9日首根桩基开钻,4月
  15日首个承台浇筑完成,5月12日首个
  承台墩身浇筑完成,2024年5月27日首
  联支架连续梁成功浇筑,12月6日成功
  实现西安北站区域内跨既有大西高铁
  连续梁的转体……项目成功在全线创
  下了“四个第一”的壮举。
  “目前算下来,我们给自己争取的
  时间已经足够了,计划中的抢工并未到
  来。”杨综纬说。
  安全管理就要有充分的预判性
  虽然项目施工的标段全长11公里,
  但这11公里的线路却是几乎全部紧邻
  着既有大西高铁建设,稍有不慎就会影
  响到列车安全运行,引起重大安全
  事故。
  “我们积极贯彻国铁集团对于铁路
  建设项目安全穿透式管理的具体要求,
  以现有三个工区为单位组建了施工员+
  安全员+防护员+班组长+包保领导的
  ‘4+1’安全管理机制,全面保障现场安
  全措施的落实。”项目安全总监杨东
  介绍。
  项目同时还设置驻站联络员常驻
  西安北站内时刻掌握了解列车进出站
  信息,以便及时通报确保现场作业安
  全。在此基础上,所有参与临近既有线
  施工的一线人员都要接受西安铁路局
  组织的营业线施工安全培训并通过考
  试取得合格证,每次经防护员核查方可
  进入现场作业。
  在对人员强化管理的同时,项目也
  对进出现场的特种设备和机械进行严
  格监管,在以往提供特种设备资格证的
  基础上,通过以现场监理、施工负责人
  和设备管理单位联合签署的临近既有
  线大型机械施工联签单的形式严格管
  控现场机械动态,强化安全监管责任。
  项目不断推动管理创新,积极联合
  科技公司通过设置来车预警装置、电子
  围栏、遥控报警器以及吊车长臂控制器
  等实现人防与物防的完美结合。
  “来车预警系统在我们既有线安全
  管理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它能够利用设
  置在作业现场两端的智能AI传感器综
  合分析列车行驶速度和距离,提前发出
  声光报警信号,有效避免了现场作业对筋笼、承台、墩身、墩帽构件尺寸精准一
  致,成品全部达到优良标准,赢得西安
  铁路局相关领导肯定。“新设备在提升
  加工质量的同时也节约了成本提升了
  效率,原有的16人加工工作量现在只需
  要4个人就能完成,加工效率由传统设
  备的每日10吨增加到了13吨,钢筋损
  耗率有效控制在了0.6%以下。”田
  华说。
  “刚才(西安)铁路局建设部检查组
  又对咱们一工区(西安北站区域)路基
  施工进行了表扬。”项目副经理王鹏飞
  一进门,就兴奋地分享这一好消息。
  项目严格执行中铁一局铁路路基
  施工工艺标准化要求,按照一层回填
  土、一层土工格栅并反复压实的流程操
  作,确保了施工质量达标,在现场检查
  中,检查组也对项目严格按照流程施工
  十分认可。
  在严格执行工艺工法标准化、文明
  工地标准化建设的同时,项目根据现场
  施工需要不断开展小改革、小创新,在
  推动施工提速的同时也提升了施工
  质量。
  例如应用既有高铁连续梁外侧钢
  模滑行工艺,解决了施工场地狭小对施
  工的影响,降低了安全管理风险;在跨
  灞河钢栈桥施工中,将贝雷梁与桥面梁
  “U”型环连接改为“V”型环连接,提升
  了施工效率;采用大体积混凝土循环水
  管温控技术,有效解决了桥墩承台浇筑
  中大体积混凝土内部温度控制问题等
  等……项目先后引进应用了21项四新
  技术,提升了施工效率,提高了施工质
  量。其中的贝雷梁与桥面梁“U”型环
  改“V”型环,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添加
  DN57PE管等工艺措施赢得了西安铁
  路局的点赞认可。
  2024年4月17日,西安铁路局第二
  工程指挥部组织包含西安铁路局建设
  部、监督站以及全线7家参建单位在内
  的30多人在项目武德路工区举办精品
  工程示范段观摩研讨会议,对项目施工
  工艺标准化和网格化管理能力进行了
  表扬。
  “我们面前没困难,困难面前有我
  们”是这个团队在西安站改施工期间一
  次次攻坚克难凝聚起来的“站改精
  神”。在这里,两年多的磨砺,也让挑战
  困难、战胜困难的意识深入到这群人的
  思想中、落实在了行动里,也相信“站改
  精神”会更进一步激励项目团队凝聚力
  量向着保障通车的目标迈进!
  通讯员 秦雷卜 祁刚 摄影报道列车行驶安全的影响。”杨东介绍。
  当然除过临近既有线施工这个最大安全风险点外,高处作业、临边作业、挂篮施工、高架体搭设等都是项目日常管控的重点。项目根据施工计划安排,尤其是针对重难点控制性工程,提前对所有施工内容开展安全风险点研判,在加强安全教育培训的同时,严格审核现场技术方案,确保安全保障措施有效,
  安全防护设备配置到位。
  跨包茂高速挂篮施工作业是杨东记忆最为深刻的阶段,根据施工需要要从路面上空两侧将挂篮逐步向中间平稳推移,还要保障不会有物体坠落影响
  过往车辆,安全管理难度不可谓不大。
  杨东带领项目技术人员和设备厂家在反复推演模拟的基础上,要求设备厂家现场交底全程盯控,并制定了从桥面往下设置全封闭安全网和安全兜网,
  减少了施工对过往车辆的影响。
  “管安全就得有提前预判的意识,只要现场有新的作业点,就必须提前研判一切可能出现的安全风险,并做好保障措施。”杨东说。
  标准化建设是提升质量管控的关键
  “我记得是在2024年年初的时候,那段时间现场基本上能腾出来的作业面都已经完成桩基施工了,没有用地许可就没办法大面积开展下一步桥墩墩身的施工,紧绷的弦一旦放松下来,就
  很容易懈怠。”杨综纬说。
  也正是在这段作业面不足的时间里,项目放松了对现场文明工地的管理,一时间的脏、乱、差,引起了前来检
  查的各级领导的不满。
  建安公司领导班子带队深入现场指导,安排管控组进驻帮扶策划,明确了“标识标牌规范、材料堆码整齐、扬尘
  设备到位”的思路。
  “我们严格按照中铁一局发布的安全文明施工标准化建设基本规定编制了《安全文明施工标准化图册》《临建工程标准化图册》《营业线及邻近营业线施工标准化图册》《工艺工序标准化图册》等指导性标准化施工图册,完成了全线标准化文明工地的重新策划与建
  设。”项目总工程师田华介绍。
  在此期间项目积极采用物联网+云技术,合理布置作业现场,确保机械设备摆放整齐、二维码实现质量可追溯,推动原材料进场、验收、加工、检验、配送全流程闭环管理,引进全自动智能钢筋加工生产线,应用钢筋翻样软件对需求计划进行图形数据化处理,累计加工
  各类构件10余万件,所生产的桩基础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