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1版
发布日期:2025年04月30日
无锡地铁装配式车站获全省观摩
文章字数:1043
  本报江苏无锡讯 4月22日下午,江苏省城市轨道交通装配叠合式地下车站精细化管理现场观摩会,在中铁一局无锡地铁5号线8标新阳路站成功举行。
  江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部分省辖市建设主管部门和省土木建筑学会有关领导,以及轨道交通领域的建设、设计、施工、监理等单位的200余名代表参加观摩。中铁一局副总经理张剑出席活动并致辞,城轨公司主要负责人参加活动。
  中铁一局承建的无锡地铁5号线新阳路站是江苏省首个大规模应用装配叠合式技术的地铁车站项目。该站设计采用“两端现浇、中间装配”的结构形式,预制装配率达90.2%,结合了装配式结构的快捷高效性与现浇结构的防水性能,体现“智能建造、绿色低碳”理念。
  观摩交流会上,无锡地铁与中铁一局分别交流了装配式车站精细化管理经验,集中观看了施工工艺视频,与会专家进行了点评讲话。随后,观摩团实地察看了新阳路站施工现场的装配叠合式车站结构实体、预制构件存放与吊装准备区、以及智能化施工装备情况。
  中铁一局项目负责人介绍,与传统现浇施工相比,装配叠合式技术将大部分结构构件在工厂预制,现场只需吊装和少量节点现浇连接。理想状态下,可减少现场约80%的人工作业量,缩短约20%的工期,同时大幅减少现场建筑垃圾、粉尘和噪音,践行了绿色施工理念。
  项目建设中,应用BIM技术进行三维建模和虚拟建造仿真,实现了设计、预制构件生产、现场施工等环节信息的无缝对接与协同优化。针对地铁车站地下空间狭小、构件大、精度要求高等特点,项目团队自主研发了多功能龙门吊、360°旋转式吊具、智能拼装台车等一系列专用施工机械,有效提升了吊装效率和安全性,实现了预制构件的精准定位与安装,保证了装配结构的整体质量。
  项目现场搭建了智慧工地监管系统,集成人员、设备智能管理、视频监控、环境监测等多项功能,实现对施工现场“人、机、料、法、环”等要素的可视化管控。结合装配式施工特点,项目严格执行“首件验收”“施工缝专项管控”制度,保障工程质量和安全风险可控,获得了“江苏省智能建造试点项目”等多项荣誉。
  围绕装配式车站关键环节,建设团队与设计单位、科研院校合作,攻克了节点防水、叠合层抗裂等关键技术难题,累计获得各类专利103项;总结形成的《装配叠合整体式地下车站施工工法》获省部级工法认证,BIM技术应用成果获“秦汉杯”BIM应用大赛二等奖。项目还斩获了陕西省、江苏省、无锡市等多项QC成果奖,参与了7项相关行业标准的编制工作,将创新成果和成功经验转化为行业共享的技术规范,填补了国内在装配叠合式地铁车站建设领域的多项技术空白。(通讯员 汤佳佳 刘家琦 龚壹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