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西安到新疆,西出玉门,便是人们所说的不毛之地,古人有诗云:“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但凡坐火车去过新疆的人,都对沿线的艰苦环境印象深刻。不曾来过戈壁滩的人,无法体会它的寂寞和荒凉。茫茫戈壁,大漠风沙,构成了西部边疆特有的艰苦环境。
小罗是最早来到兰新二线哈密枢纽项目的大学毕业生之一,和大多数年轻人一样,他也怀揣着梦想与抱负,冲着“美丽的天山”来到这里。小罗在一则日记里写道:“有机会来祖国的边疆工作,这份经历肯定是一笔宝贵的财富,一定要好好努力!”但现实并没有他想象的那么美好,茫茫的戈壁沙滩,贫瘠的荒凉场景,长期的日照曝晒,和内陆两三个小时的时差,现实的残酷毫不留情地给了他当头一棒。
初遇严酷环境的小罗在经过短暂的消沉后,开始主动出击,渐渐地也适应“早穿皮袄午穿纱”的气候条件,慢慢地在生活上接受并融入了这里,通过实干来发挥日记里的壮志,强烈的使命感使他与这片土地凝聚在了一起。“我最喜欢唱的一首歌就是《蒲公英的约定》,感觉自己在新疆就像蒲公英一样,飞到这里就在这里扎根了!”小李的另一篇日记里这样写道。正是这种乐观使他一步一个脚印地挺了过来,在心中开垦出了一片绿色田园,随着四季破土抽芽直至茁壮。
有人说,在严酷的环境里,生命被赋予了不同寻常的意义。“风大,我们干劲更大;缺水,我们不缺汗水;温度再高,不如建设标准高;战线再长,不如民族情谊长;天寒地冻,见诸行动;戈壁荒滩,铸就辉煌。”——这是悬挂在项目部门前的宣传展板上的一句话,也是前期修筑兰新铁路的建设者们的真实写照,更是他们留给后辈的一笔珍贵的财富。大家常说爱岗敬业,这并不是枯燥的空口号,而是传承着前辈们的优良传统。当初选择这份工作,现今想来,虽说一路上坎坎坷坷,但到目前为止,我已经把自己的心交给了这片大漠。我们正用自己的双手续写着属于当代一局电务人的荣光。
有时候,我会想:到底是新疆选择了我们,还是我们选择了新疆?在工地上,小伙子们有的指挥施工机械作业,有的扛着铁锨挖掘便道,有的在铁路正线测绘放样,有的在暴晒下核对施工图纸,这群年轻的作业队员平均年龄都在25岁上下,大都是刚毕业的学生,也是全公司精挑细选的尖兵。他们满身戈壁土,一个个被风沙肆虐的黑红脸蛋上依然闪烁着青年人敢于担当的男子汉气概。正是这种担当,让他们把汗水挥洒在这方水土;正是这种担当,让他们把激情熔铸在这个舞台;正是这种担当,让他们把青春扎根在这片不见寸草的戈壁滩上。
“我们就是一局的‘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为边疆的建设事业添砖加瓦!”去年来到哈密片区的技术员小王这样说道。是的,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扎根边疆几十年,为祖国建设事业和边疆稳定发挥了巨大作用,中铁一局的建设者也组建了自己的“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同样在塞北生根发芽。展望未来,这群电务人正站在更高的精神海拔,绘制边疆远景,筑一旅坦途,植一路桂香。
(作者单位:电务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