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6版
发布日期:
剪不断的新疆情
建安公司参与新疆建设回顾
    从铁道部第一工程局建筑工程队到乌鲁木齐铁路局建筑工程处,再到改制后的中铁一局集团建筑安装工程有限公司。讲述建安公司的发展历程,离不开新疆,绕不开新疆。
    “保新”、“天兰”、“兰新”、“新跃”、“永新”…….在中铁一局建安公司干部职工花名册上,一个个带新的名字不由得让人想起建国初期老一辈建安公司干部职工为改变边疆面貌,与天斗,与地斗,积极参与新疆地区建设的激情岁月。老一辈建安人将新疆情愫铭刻到了他们后代的生命之中,也将建设新疆的使命,立功新疆的豪情传承到了他们后代的血液之中。
    1958年冬,随着兰新铁路建设的推进,中铁一局建安公司的前身铁道部第一工程局建筑工程队进驻到哈密,并于次年搬至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首府乌鲁木齐市。建安人的新疆记忆也由此开始。
    新疆这片广袤的土地,见证了几代建安人艰苦奋斗的足迹,也留下了他们奉献祖国,支持新疆建设的智慧和汗水。继参与兰新铁路建设之后,建安公司还参与了乌鲁木齐枢纽、乌鲁木齐铁路工人俱乐部、乌鲁木齐西站机务段车库等一系列疆内基础设施建设。
    1970年,建安公司机关东迁至陕西汉中。虽然东迁,但是建安公司干部职工支持新疆建设的豪情没有变,参与新疆建设的激情没有退。在此之后,建安公司相继参与了哈密铁路分局体育中心馆、兰新复线、南疆铁路等工程的施工。
    进入21世纪,伴随着西部大开发的号角,新疆铁路建设步伐的提速,中铁一局建安公司再次站在了新疆铁路建设的前沿。
    见证全疆首条电气化铁路诞生
    “迭嶂摩空玉色寒,人随飞鸟入云端。蜿蜒地干秦关远,突兀天梯蜀道难。”因第一次鸦片战争获罪同林则徐一起发配伊犁的闽浙总督邓廷桢面对天山的艰险发出这样的感慨。一个多世纪以后,中铁一局建安公司的职工迎着西部大开发的号角来到天山脚下的伊犁河畔,投入到被誉为“第二座亚欧大陆桥”的精伊霍铁路建设之中。
    精伊霍铁路是新疆的第一条电气化铁路。它自兰新线西段的精河车站接轨引出,沿天山北麓西行,跨尼勒克河后穿越婆罗科努山,经伊犁河谷直至中哈边境的霍尔果斯口岸,全长约286公里。在这里,中铁一局建安公司承担着全线12座车站的房屋及站场附属工程的施工生产任务。
    在12座车站中,作为精伊霍铁路建设指挥部三大重点控制工程之一的伊宁站房是全线建筑面积最广,投资规模最大,功能最为现代化,施工难度最大的站房。长550米,宽57.1米的伊宁站房无柱风雨棚是当时全疆最大的钢结构风雨棚。无柱风雨棚的建筑材料除屋面板外,所有的立柱、主桁架、次桁架、片桁架和檩条的材料全部为优质钢材。这种钢材在伊宁乃至新疆市场都无法购买。为了保证工程的顺利进行,项目部在无柱风雨棚开工建设前就超前策划,安排物资管理人员在全国范围内做市场调查并联系材料供应商,最终分别从天津、河北沧州和江苏徐州购进符合设计要求的钢材3000余吨。通过火车运送至奎屯站后再由汽车运送至伊犁,路途达几千公里之遥。
    长度接近50米,重达50多吨的无柱风雨棚主桁架吊装到无柱风雨棚立柱的球形支架上也是风雨棚施工的一大难点。吊装难度大,安全风险高。为了保证吊装作业平稳、顺利进行,项目部制定并反复对吊装方案进行了论证。每次吊装前,项目部都要组织吊车司机、拼装作业人员进行专项安全技术交底,对在吊装过程中需要注意的安全事项进行明确。在吊装过程中,由项目部分管副经理和专职安全员进行全场盯控,并设置警戒线对吊装区域进行隔离。由于安全监控措施到位,在风雨棚吊装施工过程中,没有发生一起安全事故。
    伊宁站房浓郁民族特色的穹顶施工也是摆在项目部干部职工面前的一块硬骨头。穹顶距地面25米,分布在站房四周及引桥上方,四面均为弧形,施工工艺复杂。由于设计上给的穹顶施工图只是轮廓线,而没有给出具体的施工尺寸,项目部只能采用根据现场实物进行放样确定的方法,不合适了就进行修改,然后再重新放样,就这样往来反复,直到最终确定为止。在穹顶施工的那段时间里,项目部技术人员每天在25米高的脚手架上爬来爬去,手套磨穿了一副又一副,衣服磨破了一件又一件。
    在精伊霍铁路建设进程中,两代建安人为了让新疆铁路早日进入电气化时代呕心沥血,顽强拼搏。
    精伊霍铁路最大的站房工程伊宁站房于2007年8月20日开工。在开工前的8月19日下午,为了保证站房定位的精确性,由3名年轻技术人员组成的项目部测量小组在已经进行过多次复测的情况下,又提着全站仪,扛着棱镜向工地走去,他们要在开工的前日对所有的点进行再一次复测。
    由于站房占地面积较大,需要进行复测的点多,到晚上10点多的时候,他们的复测工作还没有全部完成。这时,天已经渐渐的黑了下来,他们的视线受到了一定的影响,甚至看不到远方的棱镜。在这种情况下,聪明的小伙子们将手电筒的光照在棱镜上,以便于进行工作。光线的问题解决了,但是还有一个不能解决的问题困扰着他们,那就是蚊虫无休止的叮咬。牧区的夏夜,蚊虫成群结队,它们附在仪器操作人员的皮肤上,肆无忌惮地进行吸食。由于进行定位测量是精细活,稍有不慎就会影响测量精度的准确性。在这种情况下,仪器操作人员只能强忍着从身体各个部位传来的痒痛感。直到晚上11点多,他们才全部复测完成。操作仪器的小伙子,在他的脸上、胳膊上、腿上找出了60多个密密麻麻的红包。
    在表现出顽强的吃苦耐劳精神的同时,项目部的年轻人还表现出强烈的上进心。他们将艰苦的施工现场当做自己迈向更高台阶的阶梯,将施工现场当做实现自己人生价值的舞台。建安公司精伊霍项目部标所承建的施工任务,除了常规的房屋施工外,还涉及大大量新技术、新工艺。如伊宁站房基础强夯处理、主站房屋架钢管桁架结构,行包房、售票厅球形网架、彩钢屋面及钢构件、站台无柱钢桁架雨棚等。面对新挑战,他们将现场实际与理论知识相结合,不断总结施工经验,掌握新的工法。其间,他们总结的伊宁站房地基强夯处理QC成果被集团公司评定为2007年QC成果三等奖。
    面对年轻一代员工在工程建设过程中的艰苦奋斗,老一辈建安人也宝刀未老,时刻准备着争当新疆铁路建设的排头兵。
    在全线站房建设按照乌铁局建设要求稳步推进的同时,与列车运行息息相关的31座中继器房屋施工合同始终谈不下来。这31座中继器房屋中的大部分坐落在大山深处,由于每座房屋建筑面积不足8平方米,且零散地分布在全长286公里的铁路沿线,难以形成规模化施工,加上水不通,路不通,电不通,远离材料市场,造成施工成本成倍增加。在项目部接连与几家分包队伍进行联系后,均因对方嫌环境艰苦、工程量不大或者要价太高而放弃。
    中继器房屋虽然是小房子,但它关系到线路开通后列车的运营,关系到中铁一局的市场信誉和企业形象。
    正当项目部领导心急如焚的时候,有着二十多年党龄的共产党员师新疆站了出来,具有二十几年工龄的职工张维民、王武成站了出来……他们负缨请命,要求项目部把这块难啃的骨头交给他们。在个人的安逸和企业的利益之间,他们选择了后者,在企业需要他们的时候他们义无反顾地站了出来。
    为了便于他们进行施工,项目经理从项目部仅有的3辆汽车中调拨了一辆给他们使用。汽车在崇山峻岭中奔驰,在离第一个中继器房屋的建筑地点还有将近3公里的时候,简易公路已经到了尽头。也就是说,已过不惑之年的他们必须靠着肩挑背磨把随车运送的钢筋、水泥、砂石料、模板和各种工具运到施工现场。一趟,两趟,三趟……汗水流过他们的面颊,湿透了他们的衣襟,他们顾不得去擦脸上的汗水,依旧迈着坚定的步伐,缓缓向前。
    施工现场没有水,他们的生产生活用水全靠10公里以外的一条小水沟。沟里的水质奇差,发黄的沟水表面不时漂浮着动物的粪便缓缓流过。他们先用汽车将水运到离施工现场3公里之外的停靠点,然后靠着用钢筋弯成钩状的简易扁担,将水一桶一桶地往上担……好几个人因为饮用了沟里的水而出现了肠胃疾病。
    施工现场没有住的地方,他们就把牧民遗弃的羊圈简单地修葺打扫一下,在地上垫块模板,然后把被褥往上面一铺,就是他们临时的床。夜里,山里的大风卷着沙尘不时地往满是缝隙的羊圈里灌,凄厉的狼嚎不时在耳旁响起……在这样的艰苦的生产和生活环境下,他们以超过常人的坚韧和毅力,以百倍的辛劳和汗水,克服重重困难,一个房子,两个房子……
    在他们的顽强拼搏下,经过近两个月的努力,他们终于将所有中继器房屋全部施工完毕。崇山峻岭之中留下了他们顽强拼搏的身影,巍巍天山见证了他们艰苦奋斗的足迹,他们用自己的行动和汗水在天山南北谱写了一曲慷概激昂的建设者之歌。
    2009年9月20日,以伊宁站房的完工为标志,建安公司精伊霍项目部圆满完成了承建的施工任务。2009年12月18日,精伊霍铁路正式通车。在包括中铁一局建安公司参建员工的共同努力下,孙中山先生在《建国方略》中提出的“由迪化迤西以达伊犁”的铁路建设构想成为现实,伊犁人民的百年铁路梦也终于圆了。
    鏖战和田袁沙边边缘创奇迹
    位于新疆最南端的和田市,南倚昆仑,北邻瀚海,三面被世界第二大流动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包围。该地属于干旱荒漠性气候,年均降水量只有35毫米,年均蒸发量2480毫米,四季多风沙,每年浮沉天气220天以上,其中沙尘暴天气在60天左右,月均降尘124吨/平方公里,是新疆风沙灾害最严重的地区。
    2010年上半年,中铁一局建安公司中标喀和铁路和田站房工程。和田站房是喀和铁路全线最大的站房,位于和田市拉斯奎乡境内,主要工程内容包括站房、银翘、地道、站台铺面、天桥和站台无柱风雨棚五个部分,其中站房建筑面积11920平方米。
    该工程正式开工日期为2010年6月20日,合同竣工日期为2011年1月25日。(2010年10月25日,喀和铁路建设指挥部根据全线工程建设推进情况,将和田站房的竣工日期调整为2011年6月30日。)
    工期紧,任务重,为了迅速打开施工局面,建安公司从正进行收尾工作的精伊霍铁路项目部调集精兵强将,火速赶往距离乌鲁木齐市1700公里之遥的和田,跑步进场,快速建点。
    全市只有1座中型商混站,建设站房用的许多材料当地市场上都没有,项目部就派出专人驻守乌鲁木齐,专门负责材料采购;由于地处民族地区再加上路途遥远,施工周期短,多数外地劳务队伍不愿意到该地施工,项目部就提前给公司打报告,从公司长期合作的劳务队伍中选取劳务队伍进场。由于前期准备工作充分,2010年6月15日,和田站房正式开工建设,比喀和铁路建设指挥部要求的开工日期整整提前了5天,并迅速打开了施工局面。
    刚进场时,由于喀和铁路建设指挥部尚未明确对工期进行调整,建安公司全体参建员工按照7个月的建设工期卯足了劲,把工程进度往前赶。
    结合业主单位节点工期要求,项目部对工期计划进行了倒排,并落实了各个工号的分管领导和具体技术负责人。每天下午,项目部班子都会带着各部门负责人在工地上进行现场巡查,了解施工现场的工地进度,并将巡查结果同当天的计划安排进行对照,对未完成计划的原因进行分析,并制定改进措施。
    在施工最为紧张的2010年7、8、9三个月,天不下一点雨,一天昼长可以达到16—17个小时。在炎热的沙漠边缘,和田地区中午室外气温每天都是45摄氏度以上。夏季强烈的阳光和紫外线照得人的脸上不断地蜕皮。再加上当地不时降临的沙尘暴,看着晴好的天气转眼间就会狂风大作,漫天沙土,弄得参建员工满头满身都是沙尘。当时,在和田站房参建员工中流行着这样一句话:每天要吃半斤土,白天不够晚上补。
    恶劣的自然条件使参建的协作队伍作业人员偷偷地跑了一批又一批。用他们的话说就是:“这哪里是来挣钱,简直是要人命。”
    作业队伍的员工能够开小差,但是我们自己的员工却不能当逃兵。在抢工的那段日子里,项目部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定:不管天气多恶劣,不管在什么时间段,只要施工现场有作业人员在进行施工,除了要值夜班的之外,项目部的管理人员就必须进行旁站。这既是为了更好地服务现场,加快施工进度,更多地是为了向现场作业人员表明,我们和你们在一起,以稳定军心。
    那时候,项目部的管理人员上至项目部负责人,下至一般的技术管理人员,每天都是带着安全帽、太阳镜盯在施工现场。为了不影响生产,每天的饭都是食堂师傅做好了之后送到工地进行解决。
    当地恶劣的沙尘天气使项目部好几位同志都患上了结石病,项目部领导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在劝他们先去医院治病时他们却说:没事,这是慢性病,等工程正式竣工了再治也不迟。
    在项目部全体参建员工这种忘我工作的状态下,和田站房的建设进度突飞猛进,项目部只用了短短5个多月的时间就完成了和田站房全部的桩基施工和主体施工。就连前来检查的乌鲁木齐铁路局领导也不由地感叹:中铁一局是一支能打硬仗的铁军,在恶劣的施工条件下创造了站房建设的新速度,这是比深圳速度还快的中铁一局速度。
    2010年12月30日,喀和铁路建成典礼在中铁一局承建的和田站房隆重举行。
    2011年6月28日,喀和铁路客运正式开通。
    在此之后,中铁一局建安公司还参与了吐鲁番车站站房改造工程和乌鲁木齐新客站的施工。可以说,中铁一局建安公司见证了新疆铁路发展的历程。从新疆首条铁路建设到首条电气化铁路,再到进入高铁时代,中铁一局建安公司都没有缺席。
    (特约通讯员 余刚)

版权所有 2002 中铁一局集团有限公司 WWW.CRFEB.COM.CN
联系地址: 陕西省西安市雁塔北路1号 邮政编码: 710054
备案号: 陕ICP备12002715号-1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