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6版
发布日期:
天山“虎”啸震世寰
    兰新铁路作为新中国成立后首次修建的最长的一条铁路干线,面临着无数艰难险阻和重重挑战。人迹罕至的荒漠戈壁、飞沙走石的“百里风区”,尤其是在当时极为简陋的施工条件下,铁路穿越南天山主体,在达阪城站至后沟站间,连续攻克了总长4.45千米的12座隧道。铁一局二处参战员工怀着建设新中国的满怀热情,不怕艰难,在交通不便、严重缺水、寒暑悬殊等诸多困难条件下,用简陋的工具大干苦干。整个工地“天天打擂台”,这其中产生了全国交通战线上的红旗班组,韩炳臣、张全明、许发才、仙洪启、冯春山五位同志被树为中铁一局历史上威名显赫的英雄群体——天山“五虎上将”,描绘出了一幅幅波澜壮阔的群英大战天山隧道群的史诗般壮美画卷。
    早在1903年,孙中山先生就提出了要将铁路修至伊犁的设想。然而一百年过去了,由于天山的隔阻,伊犁人民的铁路梦也做了一百年。2004年,肩负着打通新疆南北、园伊犁人民百年铁路梦,连接欧亚的新疆第一条电气化铁路——精(河)伊(犁)霍(尔果斯)铁路干线,终于向天山发出了挑战。精伊霍铁路设计在北天山西段中山区内的阿萨勒沟右岸,穿越伊犁盆地和准噶尔盆地的分水岭,建设北天山越岭主隧道;隧道设计为一级单线,并在正洞隧道左侧线间距30米处设一全长贯通平行导洞;隧道扼全路咽喉要道,不仅是精伊霍铁路重点控制工程,也是铁路施工第一次以超长隧道的形式穿越天山主岭,全长13610米的北天山隧道还因其当时名列全国第五长大隧道、疆内第一长隧而备受世人瞩目。
    英雄的事业召唤英雄的团队,重上天山,中国中铁一局舍我其谁?
    历史的巧合有时往往是地做天成,中标参建北天山隧道进口段施工的中国中铁一局第二工程有限公司,恰恰是五十多年前在南天山孕育出天山“五虎上将”英雄团体的铁一局二处。虽然时间跨越了半个多世纪,4.45千米、12座隧道穿越南天山的隧道群已变换为更高技术含量、更多挑战难题的13.61千米超长隧道,但中铁一局人传承的“五虎”精神,已成为奠定中铁一局能打硬仗企业精神和企业作风的重要基石。中国中铁一局的建设者们又一次挑战天山,全体参战员工立下铮铮誓言,北天山隧道一定能无坚不摧、所向披靡、创造新的奇迹。隆隆的开山炮声向世人宣告着:中铁一局人再次饮马天山脚下,誓将雪峰变通途。
    北天山隧道五个施工工班的带头人,有幸肩负起北天山隧道关键工序施工的重任,在重树“天山五虎上将”的活动中,被树为北天山第一线冲锋陷阵的“五虎上将”。他们是:毅然放弃在海南高薪优越的工作,响应企业召唤,千里迢迢奔赴北天山,执掌起北天山施工电力枢纽的全国学习型职工先进个人标兵熊波;带领一班农民工伙伴,毅然挑起了隧道掘进重担的急先锋,来自号称全国隧道之乡福建平潭的徐家立;万米长隧,运料出砟全凭两根铁轨,宋代明以其组建起一支以“川嫂娘子军”为主力的运输班顶起了北天山的“半边天”;张泽银,这个顶替父亲接班的第二代筑路工人,担负起隧道衬砌施工的重任,他和他的队友们以滴水不漏,内实外美为追求,为北天山隧道精心打造着钢筋混凝土的“盛装”;富水的北天山还为协议工钱平量身打造了一个降“龙”伏水的战场,他带领的抽水班成为北天山施工的必备保障。新时期的“五虎上将”们接过传承着父辈英雄精神的“青年突击队”大旗,奋勇冲上了决战北天山的第一线。
    面对着以“新五虎上将”为首的筑路大军,北天山祭出了“水”这个法宝,演绎出一场激荡人心的“龙争虎斗”。
    北天山隧道采用平(行)导(洞)先行掘进,每隔450米向正洞设置一横通道,为正洞探明地质并辅助正洞施工的施工组织设计方案,使得平导始终处于整个隧道掘进的风口浪尖上。2005年8月22日,当平导掘进至1550米处时,北天山第一次“发怒”了,一条“水龙”从掌子面呼啸而出,形成了日涌水量最高达到3.88万立方米的特大涌水。迅疾的涌水顷刻间漫出了隧道,淹没了机械设备。平导掘进受阻!新五虎初阵便遇强敌。
    通过现场勘察,专家组大胆提出了以强支撑、弱爆破为保障,先强行突破涌水地带,再伺机排堵的施工方案。这是以毒攻毒的招式,这一迎难而上的施工方案是筑路人面对北天山这一劲敌的第一次亮剑,是对新时期中铁一局二公司员工传承和光大“五虎上将”不畏艰难,敢打硬仗精神的一次检验。中铁一局二公司北天山项目部在天山脚下召开誓师动员大会,矢志弘扬当年“五虎上将”精神,奋勇拼搏,强行突破断层涌水地段。
    经过连续十几个日夜的不懈努力,突击队终于成功度过了长达100多米的断层涌水地带。新“五虎”和他们的团队初试锋芒便勇立新功,没有辜负全体员工的厚望。
    北天山隧道在施工中一直在与水作斗争,最大的一次涌水发生在2006年4月15日,日涌出量达到13000立方米,且围岩破碎,伴随有塌方发生,无法实施强攻。
    原铁道部副部长卢春房亲自从北京请来由中国工程院院士梁文灏、国家设计大师史玉新领衔的21人专家团,为北天山会诊。经过专家勘察、会商,提出“平导以排为主,正洞以堵为主,适量排放”的战涌水16字箴言,给全体将士以巨大的鼓舞。在这一原则指导下,中铁一局二公司参战员工奋勇争先,如下山猛虎,扑向了天山枭龙。建设指挥部委任总工程师马描生为组长,现场成立了帷幕注浆攻关小组,根据每次涌水情况和特征,结合现场实际情况分别采取超前小导管支护及预注浆加固、超前管棚支护、径向注浆、帷幕注浆、局部注浆、临时护拱等不同的处理措施。
    在迎战“水龙王”的斗争中,中铁一局人也练就了神勇无敌的“降龙十八掌”。
    “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可谓是老生常谈了。看似平常的一招,中铁一局员工却将其运用得出神入化,威力无比。掩水之“土”已演化为高科技的新材料“水玻璃”等不一而足。止浆墙、帷幕注浆也变幻出化腐朽为神奇的无限魔力;松散的围岩被重新赋予力量,挺直了腰杆;亿万年岩理发育的裂隙在筑路人的手中重新弥合。
    “排堵结合,因地制宜。”早在五千年前大禹就为世人留下了治水的绝招——疏导。面对北天山隧道罕见的频发性强烈涌水,筑路人吸取了前人的智慧,在“十六字箴言”指导下,因地制宜,堵排结合,顺应自然,四两拨千斤,使涌水有自然的泄流之处,同时缓解了正洞隧道堵漏的压力,确保正洞施工进展。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为了尽可能避免突发涌水造成的破坏和对施工进度带来的影响。高科技在北天山隧道施工中大显神威。地质雷达超前地质预报、红外探水、超前水平探孔等手段,加强了涌水监测,赋予了筑路人一双洞穿岩层的慧眼,在抗击塌方和涌水中发挥了巨大作用。
    “反置坎儿井,屯而弃之。”北天山隧道先仰后俯的走势滋长水魔肆虐的威风。隧道潜行3850米后掉头向下,进入了最大17‰的下坡道,地球引力无法将用水自然排出洞外,而是向隧道掌子面汇集,严重影响正常的掘进施工。筑路人巧妙的在平导一侧开挖了“水仓”,像一座小型的水库,方便将零散的涌水汇入水仓,再集中排放到洞外。在应对突发涌水中,可以减缓突发涌水的势头,北天山隧道在下坡段的1900米范围内,先后建设了五个这样的水仓,像一串串倒置的坎儿井,通过接力传递将涌水排除洞外,确保了隧道掘进施工的正常进行。
    “釜底抽薪,无孔不入。”北天山隧道衬砌施工的重点是防水层的施工,北天山隧道采用环向设置EVA复合式防水板,无钉铺设的一级防水设计。在张泽银带领下,衬砌班全体员工苦练技能,反复摸索出了在北天山多水潮湿环境下的防水板焊接技巧和参数。为了不放过丝毫瑕疵,指挥部还与兰州铁道学院联系对隧道进行无渗漏检测。精益求精、严格要求,打出的隧道混凝土光洁如镜,全部满足质量要求。
    龙有二月抬头之俗,其势威烈。2007至2008年,被激怒了的北天山携神龙之威,祭出了最后的看家宝贝“F′断层”,两度演绎出极为惨烈的“黑色二月”。
    F′断层带影响之大超乎寻常,在涌水得到了基本控制后,围岩节理发育充分使得注浆堵水一直进展缓慢。影响到正洞注浆及开挖滞后,北天山隧道施工连续近半年裹足不前。
    2007年8月22日,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隧道专家王梦恕来到北天山隧道进行技术指导。
    2007年10月5日,中央政治局委员、新疆自治区党委书记王乐泉到工地慰问检查工作,鼓舞参战员工士气。
    项目部抓住时机,迅速组织挑战极限,再鼓干劲,平导开挖掘进创千米大会战。在动员大会上,突击队员们发出了“决战100天,不是英雄请走开!”的豪迈宣言!发起了北天山隧道新的冲锋!
    就在隧道平导仅剩150米就要全线贯通的最后时刻,北天山没忘做最后一搏。2008年2月,北天山使出了最后一击,平导掌子面从一个不大的洞口出现突泥,不久翻滚着泥砂石块的泥石流便迅速涌满了掌子面,面对泥石流水泵失去了作用,仅一个晚上,泥石流漫过了230米长的平导。为确保13号横洞及正洞施工的安全,应急领导小组紧急决定对平导进行了封堵。在这决战的时刻,领导小组认真分析了形势,认为此次突泥涌砂,虽然来势凶猛,但也是强弩之末,为确保整个隧道的工期,决定采取避其锋芒,从正洞采用超长管棚注浆,固结断层围岩,稳步穿越断层,迂回贯通平导后,再重点攻克的策略。
    当时国内唯一一台德国进口的C6先进管棚钻机被从南国厦门海底隧道工地紧急调来,支援北天山攻克F′断层的决战。
    100多根超长大管棚钻杆被钻机强有力地插入F′断层深处,2700吨水泥浆液被灌进了天山腹中,重新构筑了围岩支撑。随后,正洞掌子面开始了缓慢、稳步的开挖、掘进……
    2008年12月28日0时35分,随着一声激荡的炮声过后,经过一千多个不平凡的日日夜夜,一座浸透着各级领导和全体职工心血、汗水和智慧的里程碑工程横贯天山北麓。北天山终于在英雄的筑路人面前洞穿。贯通前,北天山隧道进口段的总涌水量为单日119000立方米,其中反坡段总涌水量达到单日70000立方米。仅贯通前北天山隧道涌出的地下水一个天池也难以盛容。
    北天山的“龙”争“虎”斗,已渐渐淡去了它的硝烟。阿萨勒河在汽笛伴奏下又唱起欢乐的歌,在英雄的筑路人面前,北天山为之洞开,美丽的伊犁敞开胸怀,与祖国更加紧密地拥抱。
    此时此刻,值得铭记,中国中铁一局有幸借这天山之峰,勒石记下这“新老五虎将,南北两天山”的英雄事迹。
    天山无虎,是中铁一局将士“虎”啸天山。(通讯员 黄曦晨)

版权所有 2002 中铁一局集团有限公司 WWW.CRFEB.COM.CN
联系地址: 陕西省西安市雁塔北路1号 邮政编码: 710054
备案号: 陕ICP备12002715号-1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