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女儿一天天长大,我发现我总是操心她的种种,在学校的伙食、有没有受同学欺负、上课的表现……闲余时光一旦想起她——我内心最柔软的部分就被触动。在一起的日子,又想严格要求她,怕她输在起跑线,如此周而复始,呆一块的时光不是她暴躁,就是我生气。
回过头反思,其实我常常把我自己的意志强加于她的身上,常常忘了四岁的孩子玩就是天性。身边也有这样的例子,父母将精神完全寄托于孩子,必唯命是从,有求必应,父母的心情就像弹球,随着孩子的一举一动跳动频率,甚至已经失去了自我,卑微、没有的原则地宠溺;或是粗暴地抑制天性,只许孩子随着自己的意志发展,限制一切不听话的行为。
任何感情都有个度,不管是亲情、友情还是爱情,这些构成生命纬度、赖以为计的情感,都要建立在独立的个体之上,要对每一个有差异个体都尊重。
亲情是我们从出生就与生俱来的,怕也是唯系时间最长、发生变故的机率最小的。强硬的说教与命令都是失败的教育,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巨大,这就包括以人格魅力感召,躬身垂范再加上引导,而这种引导要以了解孩子的性格为基础,因材施教。
友情是建立在共同价值观体系内的,所以才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虽然对事物地认知大同小异,这个群就是一个能量云,维系没有血缘的关系个体的就是理解与默契。“君子之交淡如水”怕也是从一方面说明友情里这个度的重要性;古人对朋友距离的最美好诠释:“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还有我个人比较喜欢的诗人李白与杜甫的友情,可能是中国文化史上除俞伯牙和钟子期之外最被推崇的了,谱出了文学史上一段“文人相重”的千古佳话。他们的交往虽然短暂,作别也匆忙,但李白却一直出现在杜甫的诗句中,李白也是想念杜甫吧,但他步履放达、洒脱快意,将一见如故、惺惺相惜的感情淡化,所以闻一多才会把这次相遇比喻成“太阳与月亮”的碰撞。可见这种欣赏可以超越时间,忽略掉距离。
爱情是一种吸引,最美好的爱情就是两个人有共同语言,心心相印着磨合的同时,不断完美与壮大,变成更好的自己。是“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的心灵契合,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的坚定;而非硬生生的拉扯与控制。任何的捆绑、粘连都是徒劳。物理上不是也用磁铁论证了距离的重要性么,超过安全距离两块磁铁就会互相排斥。
人的个体有差异性也决定了需要有距离,因为每个人作为个体都需要“安全距离”,要不然就会窒息。因为家庭、环境、性格等因素,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气场,心也要在自己确定的安全范围内不断修复、缝补、整合、重置,而最隐密的部分是不足为外人道的。那么,就让爱在心里扎根,但只表露枝叶即好,过重、过多的爱会成为束缚、压力和干涉,给在意的人足够的心灵空间,保持安全距离做到浅浅爱即可,不要在情感的花园里荒芜了自已。
(作者单位:铁建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