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5日凌晨4时30分,历时四个半小时,由中铁一局建安公司与中铁建电气化局联合施工的西安铁路局调度所扩建工程正式启用,实现了与既有调度楼的无缝对接。
完美对接的背后,是建安公司西铁局调度所扩建工程项目近一年半的艰辛付出。
该工程位于西铁局院内,与既有调度楼接连,建安公司主要承担土建、砌体、抹灰、装修、外墙安装、给排水等工程。
“面对紧张的工期,项目进场就树立了‘争分夺秒、与时间赛跑’的思想。经过与设计院沟通以及多次专家论证,将基坑支护方案由原设计的‘围护桩+两道水平支撑’改为‘围护桩+预应力锚索’,节省了约三个月的工期,保证了之后各大节点按期兑现。”项目负责人刘改民介绍。
项目书记牛建军补充:“班子成员‘扎’在工地,有问题随时处理,家虽在西安,却几乎不回;28名管理人员,平均年龄不到28岁,但非常有责任担当,为了不让劳动力紧缺影响施工,甚至有了土建工长何妙臻,安装工长董超自掏腰包从外面找工人抢工的感人故事。”
场地狭小是项目遇到的难题。材料、混凝土进场,渣土外运只能依靠一条3.7米宽的道路,且路旁有热力和天然气管道。为此项目迁改了热力管道,对无法迁改的天然气管道做好防护,并且实行材料夜间进场、渣土晚上外运,混凝土白天浇筑,将进出车辆使用通道的时间错开;与此同时还通过精准计算,将每次进场材料控制到两天的使用量。“去年5、6月份,项目进场钢材1060吨,混凝土3360立方米,3至5月运出渣土40000多立方米,完全满足施工需要。”物机部副部长王鑫说。有限的空间被项目部开动脑筋“盘活了”。
调度指挥中心是铁路运输指挥的“大脑”,业主对施工要求非常高,这不仅意味着施工难度大,而且很多工艺对于项目来说甚至是第一次遇到。为此,项目每周一、周四晚组织学习,老师从员工中挑选,通过授课让老师和听课员工实现双向学习,共同进步;每天下午四点召开碰头会,对现场配合指导不到位的环节、年轻技术人员在现场无法解决的环节,以及其它高难度问题,大家讨论思考,形成解决方案;以小时为单位,精排施工进度计划;邀请专家来项目指导工作的同时,对每个吃不准的工序“走出去”,找优秀单位观摩“取经”。
“项目紧跟‘互联网+’这一潮流,组建了包括班子成员和所有职工在内的微信工作群,各个工点情况由现场负责的职工以图文形式及时在群中发布。工地还安装了无线摄像头,通过智能手机的软件客户端便能看到实时施工情况。”项目总工令小强介绍。
2016年10月,原属于城建公司的该项目随城建公司并入中铁一局建安公司。为消除员工对企业重组产生的不安情绪,建安公司总经理郗宜君、党委书记张鹏茂多次到项目指导,与员工谈心,鼓励大家一切以业主需求为出发点,继续干好工作,同时表示建安公司对调度所扩建项目只会更加重视,员工各项待遇不变,希望大家早日融入建安公司大家庭,同时朝既定目标大胆管理,并指派副总经理张奉超、杨志明等领导负责协调相关事宜。
让业主认可,顾客满意是项目奋斗的宗旨。施工期间,项目各节点目标均提前或按期实现,得到了业主的表扬,两次获得业主信誉评价第一。2017年1月,项目收获了西铁局2016年度“建设杯”劳动竞赛暨建设工作“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西铁局调度所施工监督代表吕开亮介绍:作为业主方专门给项目“挑毛病”的人,在施工中发现的小问题只要给项目一说,项目都迅速整改了,活干得很不错。“非常好,我感觉非常满意。”他这样评价。(本报记者 牛荣健 黄斌 特约通讯员 余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