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东站编组场现场。 尚永超摄 6月13日凌晨,昆明东站新建线路所区间轨行区,大雨如注。
电务公司昆明铁路枢纽扩能改造项目100余名施工技术人员,分散在各个作业点上,或冒雨施工,或争秒调试,为高铁列车首进昆明站挑灯夜战。
3时,昆明站列车控制系统改造、昆明东站新建线路所完成建设、调试任务,准点开通,标志着昆明站具备高铁客车进站条件。
又一个施工告捷!不久前的5月31日,昆明东站三级六场上行系统也已开通。
信号大军打头阵
如果说供电接触网是铁路的“血液”,有了它输送能量火车才能在轨道上风驰电掣,那信号系统则是“画龙点睛”,只有点亮安装在一条条钢铁巨龙身上的“眼睛”,路轨才具有了“生气”,列车才能按照正确的线路运行。
无疑,在昆明铁路枢纽扩能改造工程中,信号工程成了施工中的排头兵。
信号分部负责人韩军民介绍:信号施工是一项技术繁琐、工艺复杂的工程,所有的联锁设备由上万条四通八达错综复杂的线缆连接起来的,稍有不慎都会导致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后果,所以在列车开通运行前,信号设备换装和调试是最重要的一道工序。
为了给列车擦亮“眼睛”,2017年春节还未过去,信号六分部的全体参建人员已奔赴昆明东站各点,进现场,打头阵,定计划,忙施工,拉开了这场艰苦鏖战的序幕。
5月31日,昆明东站三级六场上行系统开通当日,850余名“四电”施工人员,30多台各类施工车辆,挤满整个站改咽喉区,作业人员忍受着强烈紫外线及阴雨天等恶劣施工环境,在工期短、工程量大、施工制约因素多等不利条件下,风雨同舟,众志成城,最终提前30分钟完成了施工任务,确保了三级六场的准点开通,获得了昆明铁路局建设指挥部的表彰,为企业挣得了荣誉。
昼夜连战克难题
由于施工面广,站场大,施工和试验内容多,工期又紧,加之新建线路与既有铁路线相互交错,给施工带来了不小的挑战。
信号分部一方面着手优化施工组织方案,积极沟通协调,编制施工和过渡方案,开展施工定测、既有设备调查等一系列准备工作;同时多方协调,陆续从各项目抽调技术骨干和作业人员紧急支援。关键时刻,电务公司领导果断决策,另一支信号强兵兵发春城,鼎力支持,连人带办公室集体“搬家”,进驻现场,协助配合现场施工。
进入四五月份施工生产和调试试验的高峰期,分布在上行系统各场的施工队伍380余名信号职工,2个专业材料库,十余名技术主管组成的工程技术团队,160余名劳务工精神抖擞地昼夜奋战,迎难而上,从上行出发场、调车场至驼峰场、到达场,共计安装机柜210个,信号机234架,箱盒1236个,敷设电缆约286公里,新安装道岔243组以及昆东站调楼SAM中心控制系统一套,确保了昆明东站三级六场上行系统按期实现开通。
站改线上轶事多
项目总工李明政,是信号分部技术总负责人,不论在办公室还是施工现场,他留给大家的印象永远都是一个匆匆的背影,从施工调查到方案制定再到每一个细节的实施,他都亲自负责。“小刘,麻烦帮我泡上一碗泡面,我这会儿都要饿晕了。”李总站在门口,神情有些疲惫。经常是这样,从现场回来得太晚,他就在办公室吃上一碗泡面,又急忙赶去开会,一百多天的时间里,他没有完整休息过一天。
王锦瑞,去年新来的一名实习生,是个憨厚壮实的甘肃小伙。项目部同事们都叫他“锤工”,只因他刚来时在轨道上施工,一个人就用一把锤,又快又准,效率高得让人惊叹,从此“声名远扬”。他是李明政的徒弟,刚来项目时,每天都跟着师傅泡在现场,与工人交流,向师傅请教,晚上回来自己看书学习,每天去现场平均要走20公里。不到一年时间,已经成为工程部样样精通、不可或缺的全能人才。大家经常开玩笑地说:“有困难,找锤工。”他有些腼腆地笑笑:“你们别胡说,我这还差得远呢。”那被太阳晒得黝黑的脸上,竟泛起了红晕。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后勤保障人员同样与现场施工人员并肩战斗。办公室主任王辉全特意从武汉赶回昆明,负责后勤的全面协调,食堂的厨师刘师傅每天要准备二百多人的饭菜,从早忙到晚。由于人数多,范围大,经常是从饭做好、打包、装车、送到现场,回来已快两点,这时“送饭小分队”才开始吃午饭,“必须先保证施工人员的用餐,个人事小,大局为重,大伙再坚持坚持。”王辉全安慰后勤人员。
这群可爱可敬的电务人,在磅礴大雨中,在夜半三更时默默地奉献着。
春城的花依旧开得绚烂,铁轨上的火车正南来北往,耳边的烟花礼炮声响彻天宇,铁路两旁的一局电务人露出了久违的笑颜。(通讯员 刘陈 尚永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