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道夫,一种鱼类,以清除水族箱里食物残渣,优化水体环境而闻名。作为高铁建设的先行者,“三电”迁改施工就是对线路既有高、低压电力线路,通信线路及天然气管道进行迁移、改线,消除高铁建设障碍,被誉为铁路建设的“清道夫”。
电务公司承建的新建银川至西安铁路陕西段站前工程YXZQ-3标段三电及油气管道迁改工程。线路起于礼泉南车站,途径礼泉县新时乡,至乾县漠西社区终,正线长度22.3公里,项目部负责标段内电力线路、通信线路、石油及天然气管道的迁改施工。
荒草中踩出了新路
位于乾县与礼泉县交界的电力线路迁改工点,茂密的荒草丛中若隐若现延伸着一条小路,路面上的杂草东倒西歪,稍显枯黄,和一旁的绿色植物形成了鲜明对比。
迁改工程涉及产权单位多,各专业、各工种、各工序交叉配合施工频繁,简单的一项施工,往往要多家单位相互配合进行。同时,施工必须同时遵守铁路及产权单位相关的技术标准、实施规范,如不能一次迁改到位,造成二次迁改,不但会增加迁改费用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还会对后期的土建施工造成阻碍,造成不必要的间接损失,影响整体的施工进度。
2016年8月份队伍进场,现场调查随即开始。迁改人员积极和土建工区、各供电公司、通信公司、油气管线公司取得联系,确认产权;深入施工现场,穿梭于沿线村镇之中,每一处迁改点,都详细做好记录,产权归属、地形地貌、难点工作不漏任何一个环节。遇到地势复杂的区段,只能徒步行进。趟泥钻山,翻沟越壑,项目常务副经理马杰和几个技术员成了“泥猴”,有时候遇上突发降雨,只能沦为两脚和泥的“落汤鸡”。就这样,短短7天,靠着双脚完成了标段22公里内电力、通信线路和石油天然气管线调查摸底,在半个月时间内,与13家产权单位、7个乡镇进行了工作对接。
外来户变成了乡党
天色暗了下来,项目部的工程车拉着几名作业人员从现场返回驻地,途径杨善村的时候,司机师傅习惯性在鸣完笛后摇下车窗,向路边的几位村民打招呼,显得自然和谐。谁曾想,就在这儿,项目田亩协调员为了一处输油管道迁改的征地青赔协调,跑遍了39户人家。
工程标段位于咸阳礼泉县及乾县境内,铁路沿线村镇密集,且大部分为苹果树、桃树种植基地,施工协调及青苗赔偿任务量艰巨,加上该地区前期铁路及电力工程遗留问题较多,无疑又增加了施工协调与配合难度。
项目部主动与当地村委会、乡、县三级政府取得联系,把项目部在迁改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加以说明,进而取得政府的理解和支持;同时,项目部发出“人人都当地亩协调员”号召,动员项目全员参与地亩协调工作,一天劝不通那就用两天劝,两天不行就三天,从“面对面,心贴心”的促膝长谈,到嘘寒问暖,苦口婆心讲解政府的赔偿政策和银西铁路的建设在国家铁路战略的重要意义,设身处地的从老百姓的角度考虑问题,千方百计化解征迁矛盾。
项目部真诚的态度获得了大多数农户的认可,目前有31户村民与项目部达成公平合理的补偿协议。
高温下唱响赞歌
六、七月份,陕西地区遭遇极端高温天气,且时间久、温度高、跨度大,给项目施工带来了巨大阻碍,威胁着作业人员施工安全。项目部调整作业时间,采取错开高温时段施工,将重点工序作业时间调整在上午和晚上进行,配备防暑降温物品,教授突发中暑应急救援知识及操作技能等措施,在保证施工进度的同时,严把安全红线。
项目经理危兵星是个老“电力”,经验丰富,有担当,他管项目好似养花,水分、阳光、气温各个环节缺一不可,对于工程管理亦是如此。
项目部严格把控迁改方案制定的各个环节,要求所有迁改方案必须由迁改单位、土建单位等多个单位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后共同制定,且施工现场必须由项目技术管理人员全程盯控,对不符合施工方案的做法及时督促整改,保证在施工环节管控上没有遗漏,全程覆盖。同时积极与土建单位协商,倒排工期,细化目标,为现场施工创造外围环境。
夕阳西下,刚忙完一天施工任务的作业人员撩起衣角抹去汗,走向接送工人的大巴车。(通讯员薛志伟尚永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