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眼间来到东帝汶已经一年多了,在人地生疏、语言不通的环境里,我和许多第一次出国的人一样,经历了出国前的兴奋期、出国后的激动期、久居海外的浮躁期,以及工作稳定后的适应期。对我而言,这四个阶段的亲身体验弥足珍贵,希望有更多的人对中铁海外员工在东帝汶的工作和生活情况有所了解。
艰难的旅程
2015年10月20日,作为中海外—中铁一局东帝汶联营体公司参加SUAI高速公路的建设者,我们一行8人由西安出发,经上海、转印尼,奔赴东帝汶。
一下飞机,我即刻感受到了这里的“热情”,就像是进了桑拿间一般,热浪习习扑面而来,顿时让人浑身冒汗。经过缴费、签证、检查后顺利出关。我四处观望,令人惊叹的是这个全国唯一的国际机场,竟是如此的简陋,其规模还赶不上国内的一个县城汽车站。后来了解到,不仅如此,东帝汶国目前还没有自己的航空公司,只有印尼、越南和澳大利亚的四家航空公司在运营,仅与新加坡、印尼和澳大利亚三国通航。
在去市区的路上,放眼匆匆掠过的街景,大都是平房,房屋大都是铁皮瓦盖顶,看上去有些简单。楼房不多,楼高也只有五、六层。仅有的一栋高楼有十一、二层,楼体四面皆为玻璃幕墙,造型也还现代。不过听说因质量问题,该楼已成“烂尾楼”。
不久汽车驶入一家院内,我的眼前豁然一亮,影壁上赫然用中文书写着“新东方酒店”,顿时一种他乡遇故知的亲切感油然而生。后来,我到帝力出差,遇见了一位在东帝汶土生土长的华人,他说华人在东帝汶的历史可追溯到200年前,目前在东的华人大概已有二万多人,而且还有华人在帝力修建了一座关帝庙,香火十分旺盛。
第二天,我们匆匆用过早餐,便分乘两辆皮卡车又开始了新的旅程。190公里左右的路程,我们却足足用了7个小时,才终于到达目的地——科瓦利马县首府苏艾。
初识东帝汶
我们的临时驻所设在了苏艾一座带院落的四室两厅两卫的平房里,男主人是苏艾农业部副部长,女主人是当地医院的副院长。房间和院子都不算大,但在当地绝对可以称之为“豪宅”。
驻地离街道不远,步行10分钟就可到达市区最繁华地段。实际上所谓的市中心若和国内来比,也就只能算是一个乡镇集市罢了。初次上街我就发现,这里几家稍大一点的商店,竟然都是中国人开的。后来得知,他们都是福建人,有的来东帝汶已经10几年了,对这里已产生了深深的眷恋,并在本地娶妻生子。
当地的物价是比较高,因为东帝汶自己没有发行货币,通用的是美元。这里卖东西没有秤,蔬菜都是一小堆或一小把,一美元或两美元的,卷心菜两美元一个,小苹果一美元两个,而豆类等杂粮都是用类似过去我们喝水用的搪瓷杯子量着卖,一美元三、四杯,如果换算成人民币的确很贵。
东帝汶位于东南亚努沙登加拉群岛最东端,西部与印尼西帝汶相接,南隔帝汶海与澳大利亚相望,境内多山,沿海有平原和谷地,大部地区属热带雨林气候。面积为14874平方公里,人口大约在120万左右。
从历史的长河中我们可以得知,东帝汶是一个多灾多难的民族,曾经历漫长的殖民统治和被外族屠杀欺凌的悲剧。葡萄牙、荷兰、英国、日本、印尼、澳大利亚等国都先后对东帝汶进行过占领统治,可谓“百年沧桑几易手”。直到2002年5月20日,经过东帝汶人民浴血奋战和艰苦卓绝的努力,东帝汶才正式独立,成为了本世纪第一个新生国家。同时,中国在当天就与其建立了外交关系,成为了与东帝汶建交最早的国家。
历经长期的殖民和战乱,东帝汶现在是世界上最贫困国家和全球20个最落后的国家之一,基础设施落后、物资匮乏、物价昂贵,生活、医疗及工作条件差。中国在东帝汶建设方面给予了无私的帮助,包括农业技术传授、矿产资源调查、医疗援助等。随着东帝汶政局的稳定和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现在到东帝汶做生意的中国人也越来越多。
东帝汶的“原生态”
出国前,我和大家一样特别想“原生态”的东西,来到这个国家后,我对“原生态”有了另一种看法。从东帝汶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来看,无论海产品和热带水果都应该很多的,但在市场上我们却很少看见。经常碰见的也就是当地人骑着摩托车在车把上挂着几串小鱼,大鱼很少。偶尔也可以碰到石斑鱼、龙虾、螃蟹等,这类产品要比国内便宜很多。至于水果就不敢恭维了,可以看到一些热带水果,但其数量、品种、品相、口感都远不及国内。据说现在已有中国农科专家在当地帮助指导他们改进种植技术。
东帝汶的橡胶、咖啡、檀香木被称为“三宝”,这也是除鳄鱼之外东帝汶的重要象征。当地多山、湖、泉、海滩,有着独特的旅游资源,到处有美丽的海滩和原始森林等自然景观。但历经战乱,许多资源遭到破坏,旅游业在这里是一片空白,几乎没有什么服务设施。所以如果出去旅游也只能是“野游”,假如想要游泳,就是自己找一片不错的海域直接下水就行。
东帝汶人有尚武习俗,若来此地,应保持冷静、克制,尽量避免冲突;遇有婚丧或教会活动的车队,须停靠避让,不得超车。当地百姓对中国人还是比较友好的,一些孩子们会向你竖起大拇指并大声叫着“果哩嘎”(德顿语,朋友的意思),看上去他们都很兴奋、很快乐。
东帝汶的公众假期和节日是比较多的,大约有二十几个,此外还有一些国家纪念日。虽然并非假日,但可以不上班,所以我感觉他们经常放假。沿途经常可以看到,人们聚在屋外的花树下乘凉说话,显得十分的悠闲。也许在这花树下,他们可以忘记烦恼和忧愁,也可以忘记生活的单调和物质匮乏所带来的困难。
东帝汶的高速公路建设
因战乱破坏和年久失修,东帝汶现有公路状况甚差,部分路段只能在旱季通行。为此政府将经济发展的重点放在了基础设施重建上,致力于推动经济的发展。
2016年初,东帝汶首条高速公路开工建设。这是一条设计全长155.679公里,双向4车道的高速公路,共分4个标段。由中海外—中铁一局东帝汶联营体公司承建1标(其余3个标段尚未招标建设),线路全长30.355公里,这是东帝汶建国以来投资规模最大的交通基础设施项目。
在高速公路建设中,我们按照东帝汶国的《劳工法》和惯例,充分利用当地的人力资源,对工程所需人员进行招聘、选拔、培养和使用。起初,当地员工的工作主要就是搬运物资和干一些杂活。随着正式工程的逐步展开,项目部招募了汽车、挖掘机、装载机、压路机等技工充实到生产第一线,还根据需要自行培养了钻机、电焊、钢筋加工等多方面的技术人才。目前,当地员工已渐渐成为了施工主战场的生力军,人数已远远超过了中方员工。所以,每当当地员工过节休假,我们的施工产量就会受到严重影响。
当地员工基本上都是在刀耕火种的文明中成长起来的土著人,大多数人没有什么技能。一部分人的组织纪律性也是比较差的,上班想来就来,不想来也不请假。就他们而言上班可以迟到,但下班是比较准时的,有时即使来的早一点,但也一定要到点才会开始干活。也许是天气炎热的原因,也许有贫穷的因素,当地人习惯于光脚走路,尤其是农村的孩子们很多是赤脚的。来工地上班的当地员工,刚开始很多也都是穿着拖鞋干活。当然,随着我们潜移默化的影响,以及不断的安全教育,穿拖鞋上班的现象已经得到了制止,劳动纪律也有了明显的改观,逐渐形成了“中外员工齐努力,施工生产步步高”的良好氛围。
一年来,中海外—中铁一局东帝汶联营体公司全体参建员工在SUAI高速公路建设中,与当地员工一起顶烈日、战酷暑,栉风沐雨、负重前行,取得了可喜的成就。东帝汶政府公共工程、交通和通讯部部长、石油和矿产资源部部长、国防军副司令等曾分别率团到工地进行调研检查,对项目的进展和安全质量都给予了高度评价。他们说:在SUAI高速公路建设中,中国公司不仅带来了先进的设备、技术和管理经验,也解决了大批当地人员的就业问题,提高了当地员工的工作技能和收入,为拉动地方经济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在广大中外员工的共同努力下,高速公路正不断向前延伸,一条东帝汶人民通向幸福的康庄大道就要在我们手中建成。面对眼前这个千疮百孔、百废待兴的国家,我们真心地祝愿东帝汶能够民富国强,人民过上安定富足的幸福生活。
(作者单位:三公司)